分享

心悸(参考《中医内科学》)

 文香阁 2022-05-14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
 
 图片
 
心悸的病因病机有6个:
①心虚胆怯、②心血不足、③阴虚火旺、④心阳不振、⑤水饮凌心、⑥心脉瘀阻。
 
①心虚胆怯
平素心虚胆怯的人,由于突然惊恐,如耳闻巨响,目睹异物,或遇险临危,使心惊神慌不能自主,渐至稍惊则心悸不已。
 
PS:这是渐进的演变成心悸毛病,一开始也只是心神弱、胆子小而已。
古时候习俗是出生不满六个月不带出门的,就是怕婴儿受到惊吓。
 
题外话:感谢各位开车朋友们的善良,谢谢您们不任意按喇叭、并且短促轻按的好习惯。
 
②心血不足
心主血,心血不足,常能导致心悸、怔忡。
 
PS:心血不足多与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
 
③阴虚火旺
久病体虚,或房劳过度,或遗泄频繁,伤及肾阴;或肾水素亏,水不济火,虚火妄动,上扰心神,亦能导致本病。
 
④心阳不振
大病久病之后,阳气衰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悸不安。
 
PS:这个心阳是指心的运作功能迟缓无力,不是血虚,是(阳=气=动)这方面虚了。
 
⑤水饮凌心
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因而引起心悸。
 
PS:脾虚,体内水液不运化,湿气潴留;肾虚,水液变化不成尿液送到膀胱,
这里有点这个意思: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交互影响,最后心脏负担太大。
 
⑥心脉瘀阻
一是由于心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一是由于痹症发展而来。
 
PS:心阳不振,心脏收缩力量不够,血液循环变差,久了自然就有瘀血产生。
痹症而来:风寒湿邪气侵入血脉,内犯于心,引起心悸。
这就像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感个冒,结果变成心肌炎。
 
 图片图片
 
心悸的分型有6个:
①心虚胆怯、②心血不足、③阴虚火旺、④心阳不振、⑤水饮凌心、⑥心脉瘀阻。
 
①心虚胆怯
症见: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
治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PS:这里的脉动数,就是指脉搏跳得略快,并且严重的可以摸到强弱不均。
苔薄白或如常是大部分;但也有部分是黄腻苔,就属痰热内扰的情形,并会见到脾胃的恶心、胀气、食欲差等问题,此时的脉就会偏滑数。
 
②心血不足
症见:心悸头昏,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淡,脉细弱
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PS:也可能见到结代脉。
也有生病发热过多过久,病后心阴伤,就要益气养阴。
 
③阴虚火旺
症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PS:阴虚火旺比较典型,舌苔少甚至无,少有例外。
然后,阴伤后舌苔上可见裂纹。
如果兼有五心烦热、梦遗腰酸的症状,这是阴虚的相火妄动,可以侧重补肾水。
 
④心阳不振
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白,脉虚弱或沉细而数。
治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PS:怕冷了。
阳是动是热;阴是静是寒。
治疗上要“强心”了。
 
⑤水饮凌心
症见: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苔白滑,脉弦滑。
治则: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PS:前面说的心衰、肾衰的水肿,这里就要强化心肾功能+利尿。
 
⑥心脉瘀阻
症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PS:有空,站起来蹦一蹦,促进血液循环,活活血、化化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