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海凤|我的母亲

 文乡枞阳 2022-05-14

网图,版权归原拍摄者

我的母亲中等身材,脸四四方方的,跟她名字里的“方”字刚好相配。眼睛不大不小,很会传言递语,这就经常要考我们领悟能力了,按她的心意做对了,她会微笑赞许,若是没悟出她的意思做错了,再看她老人家的脸色,那就像六月的天气,忽地晴转阴,不那么好看了。这时我们都不敢随便说话,生怕说出的话成了手榴弹,一下子引爆了母亲这座正在蓄势的火山。

脾气暴躁,是母亲一生难以改变的个性,她自己深受其害,对我们影响也很深。哥哥和我成年后,对待家庭,处理事情,或多或少都有点母亲脾气的影子,可见一个家庭,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多么大。

但我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她先后养育了我哥和我。家里有两个孩子的都知道,小时候两个在一起多是争吵打闹,令父母头疼。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和哥哥在家里又一次“开战”了,我俩像两只公鸡,伸长脖子,斗得起劲,谁也不让谁。不巧我母亲做事回来,碰个正着。有可能她做事本来就累,回家再看到这一对不省心的还在干架,她便气不打一处来,逮个条把麻溜地照我和哥哥身上抽来,边打边骂,越打气越大,吼道:“你们俩都给我滚,别在家里蹲着!”那气势十分吓人,一下子就灭了我和哥哥的斗气。

我们灰溜溜地出了门,站在门外的小巷边,我母亲还在叫我们滚(我当时是当真了,不知道我哥当时怎么想的,我们也没及时沟通。)我们就慢慢顺着小巷子往里走,走出小巷子,快上德宝家坡时,我还在想:“唉,我妈真狠,我们打了一架,就被赶出家了。”还没想透,就看到我哥撒腿跑将起来,我往后一看,心一颤,我的妈呀!我妈正拿着刚才打我们的条把在后面追,边追边骂:“我看你们往哪儿跑,今天我不打死你俩!”在我妈的穷追下,我和我哥哪还敢慢悠悠地走, 生怕被逮到了又是一顿打,立马分头跑,顾不上方向,最后不约而同又跑回家了。

我妈追回来看见我俩都在家,也就没打没骂了。我当时心里窃喜:还好没驮打。现在想想,那真是我和我哥最听话的一次了,我母亲肯定没想到。

我母亲勤劳能干,是一把干活好手。她说自己从小在家就干活,有一次洗碗,因为小,够不着灶台,就搬个椅子站在上面洗。因为做事勤快,她嫁给我父亲后,几乎承担了家里大小事务,还养育着两个孩子。那时候,我父亲常年在外搞副业,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人操持。我奶奶有时会过来帮忙,但时间很短。她一个人除了照应我们这两个孩子,还种了田地,兴了菜地,养了家禽。从早到晚,除了睡觉时间,她基本都在干活,没有休息。

有一年双抢,我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天已经黑下来了,她还在塘外面田里割稻。我端了杯水送过去,喊她回家,她不肯,一直低头弯腰割。那一束束稻子随着镰刀沙沙作响,不断地躺在她的身后。我不知道她割了多久,也不知道她何时开始割的,我家塘外田大约有一亩,她一个人一直割到仅剩一小块边角。

可能由于低头太久,母亲突然开始流鼻血,越流越多,我吓得要哭了,她还是没停,直到我的一位堂姐夫偶然过来,下田帮她割完了最后一角,她才回家。

家里,母亲也很讲究,永远收拾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她是闲不下来的。干起活来不肯停,干好为止,直到现在都是这样。我们不能改变她,只能提醒她:勤快要有度,该干时干,该休息时休息,休息好了再干,身体第一。

母亲不认识字,但记性好,也聪明。我们家东西都是由她经手存放,她基本都记得,还有电话号码,谁谁谁的,她都能记得一清二楚。这样我们正好什么也不用记,都问她,她有时也烦,但我们还是不记得。

我父亲每次拿笔记在本子上,最后想不起来时,还得问我母亲。有时我们也打趣母亲,说她认识字就好了。是的,虽然那时教育没有普及,但像我母亲这样没上过一天学的还是不多的,目不识丁,她要是一个人在外面生活更不容易。我记得有一次她带我去银行存钱,柜台小姐让她签名,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不识字。”那柜台小姐的眼睛当场就惊讶地瞪圆了,可能她认为我母亲不识字有点不可思议。我母亲没说什么,只喊我过去签了字。

 我母亲嫁给我父亲的早些年,吃过不少苦,但那都是体力上的,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儿。唯独我父亲生病做手术那一年,她心理应该很受打击。这个给了她一个家,为她遮风挡雨的顶梁柱要是倒了,以后怎么办?我想她心里大约很苦,只是她没有说,她自己很无助,我们又不在身边(他们商量好瞒着我们兄妹)。但她还是一直陪着我父亲,从住院到手术,到化疗。我无法想象,我母亲在等待我父亲做手术的过程中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只能说那时母亲超乎寻常地坚强,我后来放假回家,无意间从我小舅电话中得知我父亲生病动手术这一消息,当时我犹如五雷轰顶,顿时眼泪珠子止不住往下掉。我一路从外婆家狂奔回来,见我母亲正在厨房里准备烧锅,我默默坐到锅底,偷偷抹泪,跟她聊天,纠结着是继续装不知道,还是直接说出来。后来还是没忍住问了,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小惊,然后笑了,安慰我:“现在不没事了吗?丫头。”她这一说,我心里更难受了,但在她面前,我只好强忍泪水,和她聊了些关于父亲手术的事,她说得都很轻淡,生怕我们担心。但我知道父亲这次生病手术中受了多大的苦,我母亲也就跟着受了多大的苦。好在父亲在母亲的照顾下,身体慢慢熬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期, 正在渐渐康复。

我母亲姊妹兄弟六个,她是老大,弟弟妹妹从小跟着她长大,养成了她的老大风范,好管事,一直到她成年成家后都没有大变。譬如外婆舅舅们商量事,但凡她在场,她的老大性子就按捺不住,跑出来抢着发言还特激动。正好她兄弟姐妹几个个个性子急,嗓门大,意见一致还好,意见不一致时,你叫你的,我喊我的,没见过那场面的人,肯定以为一大家在吵架。我虽然常见他们大声争论,知道他们的急性子,但还是不太适应,所以我每次都劝我母亲,管好自己家事就行,但我母亲是不行的。后来我嫂子说老大做习惯了,多少都有点好管,我们也就由着母亲了。好在他们兄弟姊妹情分硬实,吵来吵去吵不散。说到底,大家都是善良人,我母亲也是。

我母亲很孝顺。老太爹生病时,她不得回来,就叫我们多去看看。后来老太爹病重住院,需要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她远在东阳,又经营着自己的小摊子,她想回来,又担心回来后小摊子废了。我劝她别回来,毕竟她和我父亲年龄也不小了,她自己血糖又高,我总希望他们先顾好自己。她却一定要回来,她说外公做手术时她没在身边,现在外公住院,身边没人不行,她是老大,她先回来照顾一个月,目前也只有她回得来。我也就没说什么了,终究我母亲是老太爹女儿,我没有理由阻止她尽孝啊,“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也怕我母亲到时候心中留下遗憾。

就这样,我母亲和父亲放下手头一切,从东阳赶回来,照顾住院的老太爹。他们计划先照顾一个月,等老太爹出院回家,他们再回东阳摆摊,所以东西也都没带回来。但计划遇上变化,他们后来又受二姨等一众委托,接着一直照顾老太爹,我心里有点不大支持,但他们都回来了,我也只有尊重他们的决定。我没有照顾过生病的人,不太清楚。我想不是很难应该也不容易吧,首先你得分出身来,在家陪伴,端饭倒水,擦洗替换,然后要不时留心观察,看护宽慰,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等等。这些对我母亲而言,都不是大问题,因为有我父亲帮忙。最大的问题是她不宜和老太太久处,久处便会产生矛盾冲突,最后以老太太说我母亲偷了她五千块钱将矛盾彻底激化。这事一下子触及我母亲和我父亲底线了,他们很愤怒也很心寒,安葬好老太爹后,我母亲一度决意跟老太太断绝母女关系,说她以后不养不问不伺候老太太,我们也不怎么劝她,毕竟那种被自己母亲冤枉的事儿,搁谁也受不了。以前我们都只知道老太太不明事理,但不至于糊涂到没有底线。说实话,我至今仍有点替我母亲冤屈,我总认为母女一场都是缘分,要靠双方相互珍惜,一方太过,糟蹋缘分,另一方可以选择不原谅。但我母亲在我父亲的再三劝导下,最终还是原谅了老太太,其实我后来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我母亲最是刀子嘴豆腐心,气过了,她心里还是放不下她老娘的。这件事,让我很佩服我母亲,我觉得她既有老大的风范也有老大的气度,能斤斤计较,也能不计前嫌。

 我母亲子女心本重,升级做奶奶外婆后,对后辈更是疼爱的紧。以前我们回去,她也高兴但不明显,现在看到外孙子外孙女回来,眼里眼外全笑开了,不停地喊孩子们问东问西,第一时间拿好吃的给他们,还跟他们唠嗑,我们做父母后,最怕跟小崽子唠嗑了,能躲就躲。我母亲则主动跟他们聊天,还特别聊的起劲,笑的开心。我还惊奇地发现,这些小家伙们还特能下我母亲的火,要是她老人家哪天跟我父亲又较上劲了,我们便不动声色地派个小兵去劝和一下,她老人家态度立马阴转晴,要是此时小兵嘴巧再多说两句,她脸上就阴云尽散,喜笑颜开了,我父亲也就能“逃”过一劫,气氛又融洽起来了。

我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脾气火爆,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孝顺大度又爱护后辈的人。她一生没有念书,不识字,在懵懂间凭着自己简单原始的本色做女儿,做媳妇,做母亲,做奶奶,做外婆。她的人生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她养育了两个孩子,没有成龙成凤,也都成长成人了。她一生忙忙碌碌,为家付出,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也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来源:文乡枞阳 / 编辑:@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