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卷一百五十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5-14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一百五十卷目录

 仪仗部汇考三
  辽〈总一则 太宗一则 圣宗乾亨一则〉
  宋一〈太祖建隆一则 乾德三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淳化一则 至道一则 真宗咸平一则 景德一则 大中祥符四则 天禧一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圣一则 景祐一则 康定一则 庆历一则 皇祐一则 嘉祐三则 英宗治平二则 神宗熙宁二则 元丰四则〉

考工典第一百五十卷

仪仗部汇考三

辽卤簿仪仗之制。
《辽史·仪卫志》:卤簿仪仗人数马匹,步行擎执二千四百一十二人,坐马擎执二百七十五人,坐马乐人二百七十三人,步行教坊人七十一人,御马牵拢官五十二人,御马二十六匹,官僚马牵拢官六十六人,坐马挂甲人五百九十八人,步行挂甲人百六十人,金甲二人,神舆十二人,长寿仙一人,诸职官等三百五人,内侍一人,引哨押衙二人,赤县令一人,府牧一人,府吏二人,少尹一人,司录一人,功曹一人,太常少卿一人,太常丞一人,太常博士一人,司徒一人,太仆卿一人,鸿胪卿一人,大理卿一人,御史大夫一人,侍御史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一人,兵部尚书一人,兵部侍郎一人,兵部郎中一人,兵部员外郎一人,符宝郎一人,左右诸卫将军三十五人,左右诸折冲二十一人,左右诸果毅二十八人,尚乘奉御二人,排仗承直二人,左右夹骑二人,都头六人,主帅一十四人教坊司差,押纛二人,左右金吾四人,虞候佽飞一十六人,鼓吹令二人,漏刻生二人,押当官一人,司天监一人,令史一人,司辰一人,统军六人,千牛备身二人,左右亲勋二人,左右郎将四人,左右拾遗二人,左右补阙二人,起居舍人一人,左右谏议大夫二人,给事中书舍人二人,左右散骑常侍二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鸣鞭二人内侍内差,侍中一人,中书令一人,监门校尉二人,排列官二人,武卫队正一人,随驾诸司供奉官三十人,三班供奉官六十人,通事舍人四人,御史中丞二人,乘黄丞二人,都尉一人,太仆卿一人,步行太卜令一人。职官乘马三百四匹,进马四匹,驾车马二十八匹。人之数凡四千二百三十有九,马之数凡千五百二十。
太宗   年,置旗鼓神纛于殿前,以为国仗。
《辽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辽自大贺氏摩会受唐鼓纛之赐,是为国仗。其制甚简,太宗伐唐、晋以前,所用皆是物也。著于篇首,以见艰难创业之主,岂必厚卫其身云。
十二神纛
十二旗
十二鼓
曲柄华盖
直柄华盖

遥辇末主遗制,迎十二神纛、天子旗鼓置太子帐前。诸弟剌哥等叛,匀德实纵火焚行宫,皇后命曷古鲁救之,止得天子旗鼓。太宗即位,置旗鼓、神纛于殿前。
理宗乾亨五年,东巡,东京留守具仪卫迎车驾。
《辽史·圣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云云。

宋一

太祖建隆四年,详定大驾卤簿之制。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国初卤簿。太祖建隆四年,将郊祀,大礼使范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同详定大驾卤簿之制,惟得唐长兴《南郊卤簿字图》,校以今文,颇有阔略违戾者。礼仪使陶谷建议:金吾及诸卫将军导驾及押仗,旧服紫衣,请依《开元礼》各服本色绣袍。金吾以辟邪,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雕虎,威卫以赤豹,武卫以瑞鹰,领军卫以白泽,监门卫以狮子,千牛卫以犀牛,六军以孔雀为文。旧,执仗军士悉衣五彩画衣,随人数给之,无有准式,请以五行相生之色为次,黑衣先之,青衣次之,赤、黄、白又次之。大驾五辂,各有副车,近代寖废,请依令文增造。又案明宗旧图,导驾三引而仪仗法物人数多,周太祖卤簿六引而人数少,请准令文用六引,其卤簿各依本品以给。从之。旧清游队有甲骑具装,亡其制度,谷以其所记造之。又作大辇,皆率意定其制。谷又取天文大角、摄提列星之象,作摄提旗及北斗旗、二十八宿旗、十二辰旗、龙墀十三旗、五方神旗、五方凤旗、四渎旗。时有贡黄鹦鹉、白兔,及驯象自来,又作金鹦鹉、玉兔、驯象旗。太祖又诏别造大黄龙负图旗一,大神旗六,日旗一,月旗一,君王万岁旗一,天下太平旗一,狮子旗二,金鸾旗一,金凤旗一,五龙旗五,凡二十一旗,皆有架,南郊用之。大黄龙负图旗陈于明德门前,馀二十旗悉立于宿顿宫前,遇朝会册礼,亦皆陈于殿庭。凡马步仪仗,共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悉用禁军。大将军、将军以军主、都虞候摄事,中郎将、都尉以指挥使、副指挥使摄事,校尉、主帅以军使、副兵马使、都头、副都头、十将摄事。
初,宋制旗物尤盛。五牛旗,依方色,皆小舆上刻木为牛,背插旗。错采为牛,旗竿上有小盘,盘衣及舆衣,亦并绣牛形。舆士各四人,服绣五色牛衣。自太祖时诏用之。
牙门旗,古者,天子出建大牙。今制,赤质,错采为神人象,中道前后各一门,左右道五门,门二旗,盖取周制树旗表门及天子五门之制。
驾头,一名宝床,正衙法坐也。香木为之,四足瑑山,以龙卷之。坐面用藤织云龙,四围错采,绘走龙形,微曲。上加绯罗绣褥,裹以绯罗绣帕。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拥之,为前驱焉。不设,则以朱匣韬之。幡,本帜也,貌幡幡然。有告止、传教、信幡,皆绛帛,错采为字,上有朱绿小盖,四角垂罗文佩,系龙头竿上。其错采字下,告止为双凤,传教为双白虎,信幡为双龙。又有绛引幡,制颇同此,作五色间晕,无字,两角垂佩。幢,制如节而五层,韬以袋,绣四神,随方色,朱漆柄。取《曲礼》行前朱雀而后元武,左青龙而右白虎之义。王公所给幢,黑漆柄,紫绫袋。
皂纛,本后魏纛头之制。唐卫尉器用,纛居其一,盖旄头之遗象。制同旗,无文采,去首六脚。《后志》云:今制,皂边皂斿,斿为火燄之形。金吾仗主之,每纛一人持,一人拓之。乘舆行,则陈于卤簿,左右各六。
绛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王公麾,以紫绫袋。盖,本黄帝时有云气为花蘤之象,因而作也。宋有花盖、导盖,皆赤质,如伞而圆,沥水绣花龙。又有曲盖,差小,惟乘舆用之。人臣则亲王或赐之,而以青缯绣瑞草焉。
睥睨,如华盖而小。
扇筤,绯罗绣扇二,绯罗绣曲盖一,并内臣马上执之。驾头在细仗前,扇筤在乘舆后。大驾、法驾、鸾驾,常出并用之。扇圆,径四尺二寸,柄长八尺三寸,黄茸绣团龙,仍用金涂铜饰。扇有朱团及雉尾四等。朱团绣云凤或杂花,黑漆柄,金铜饰。雉扇皆方,绣雉尾之状,有三等:大雉扇长五尺二寸,阔三尺七寸;中扇、小扇递减二寸。下方上杀,以绯罗绣雉尾之状,中有双孔雀杂花,下施黑漆横木长柄,以金涂铜饰。乘舆出入,必以前持障蔽。凡朔望朝贺、行册礼,皇帝升御坐,必合扇,坐定去扇,礼毕驾退,又索扇如初。盖谓天子升降俯仰,众人皆得见之,非肃穆之容,故必合扇以障焉。䍐、罼,象毕、昴为天阶,故为前引,皆赤质,金铜饰,朱縢结网,金兽面。䍐方,上有二螭首衔红丝拂;罼圆,如扇。香镫,唐制也。朱漆案,绯绣花龙衣,上设金涂香炉、烛台。长竿二,舆士八人。金涂银火镣、香匙副之。
大角,黑漆画龙,紫绣龙袋。
长鸣、次鸣、大小横吹,五色衣幡,绯掌画交龙。《乐令》,三品已上,绯掌画蹲豹。
犦槊。犦,击声也。一云象犦牛,善斗,字从牛。唐金吾将军执之。宋制,如节有袋,上加碧油。常置朝堂,车驾卤簿出,则八枚前导;又四枚夹大将者,名卫司犦槊。槊,长矛也。木刃,黑质,昼云气。又有细槊,制同而差小。戟,有枝兵也。木为刃,赤质,画云气,上垂交龙掌、五色带,带末缀铜铃。及钑戟,无掌,而有小横木;钑,插也,制本插车旁。又小戟与钑戟同。
殳、义,戟之类。殳,无刃而短,黑饰两末。义,青饰两末,并中白,画云气,各缀朱丝拂。
枪,槊也。唐羽林所执,制同槊而铁刃,上缀朱丝拂。仪锽,钺属也,秦、汉有之。唐用为仪仗,刻木如斧,涂以青,柄以黄,上缀小锦幡、五色带。
班剑,本汉朝服带剑。晋以木代之,亦曰象剑,取装饰斑斓之义。鞘以黄质,紫斑文,金铜饰,紫丝绦帉錔。御刀,晋、宋以来有之。黑鞘,金花银饰,靶轭,紫丝绦帉錔。又仪刀,制同此,悉以银饰,王公亦给之。
刀盾。刀,本容刀也;盾,旁排也。一人分持。刀以木为之,无鞘,有环,紫丝绦帉錔。盾,赤质,画异兽。又朱縢络盾,制悉同,惟绿縢绿质,皆特执之。
幰弩,汉京尹、司隶前驱,持弓以射窥者。宋制,每弩加箭二,有靫,画云气,仗内弩皆同。弓箭,每弓加箭二,有靫,同幰弩。车辐,棒也,形如车轮辐。宋制,朱漆八棱白干。
柯舒,黑漆棒也,制同车辐,以金铜钉饰。
镫杖,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镫及饰,其末紫丝绦系之。
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周官》条狼氏执鞭趋避之遗法也。内侍二人执之,鞭鞘用红丝而渍以蜡。行幸,则前驱而鸣之,大祀礼毕还宫,亦用焉;视朝、宴会,则用于殿庭。
氅,本缉鸟毛为之。唐有六色、孔雀、大小鹅毛、鸡毛之制。《后志》云:今制有青、绯、皂、白、黄五色,上有朱盖,下垂带,带绣禽羽,末缀金铃。青则绣以孔雀,五角盖;绯则绣以凤,六角盖;皂则绣以鹅,六角盖;白亦以鹅,四角盖;黄则以鸡,四角盖。每角缀垂佩,揭以朱竿,上如戟,加横木龙首以系之。
金节,隋制也。黑漆竿,上施圆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王公以下皆有节,制同金节,韬以碧油。伞,古张帛避雨之制。今有方伞、大伞,皆赤质,紫表朱里,四角铜螭首。六引内者,其制差小。
诞马,散马也。如金涂银闹装鞍勒。乘舆以红绣鞯,六鞘,王公以下用紫绣及剜花鞯。御马鞍勒之制,有金、玉、水晶、金涂四等闹装,䩞韘促结为坐龙,碾钑镂尘沙面、平面、洼面、方团、寸节、卷荷校具,皆垂六鞘,金银裹鞍桥、衔镫,朱黄丝绦辔鞦,绯黄织绣或素圜鞯,𧜡襆用金银线织或绯黄絁,鞭用紫竹,红黄丝鞘,缨以红、黄犛牛尾,金为缺。每日,马五匹供奉,鞍用玉及金涂,𧜡襆皆素。行幸则十四匹,加真金、水晶之饰。
马珂之制,铜面,雕翎鼻拂,攀胸,上缀铜本叶、红丝拂。又胸前及腹下,皆有攀,缀铜铃;后有跋尘、锦包尾。独卤簿中金吾卫将军导驾者,皆有之。
甲骑具装,甲,人铠也;具装,马铠也。甲以布为里,黄絁表之,青绿画为甲文,红锦褖,青絁为下裙,绛韦为络,金铜铁,长短至膝。前膺为人面二,自背连膺,缠以锦腾蛇。具装,如常马甲,加珂拂于前膺及后鞦。
毬杖,金涂银裹,以供奉官骑执之,分左右前导。大礼,用百人,花脚幞头、紫绣䙆袍袄。常出,三十人,公服,皆骑导。
大驾卤簿巾服之制:金吾上将军、将军、六统军、千牛、中郎将,服花脚幞头、抹额、紫绣袍,佩牙刀,珂马。诸卫大将军、将军、中郎将、折冲、果毅、散手翊卫,服平巾帻、紫绣袍、大口裤、锦螣蛇、银带,佩横刀,执弓箭。千牛将军,服平巾帻、紫绣袍、大口裤、银带、靴靿,横刀,执弓箭,珂马。千牛,服花脚幞头、绯绣袍、抹额、大口裤、银带、靴靿。前马队内折冲及执槊者,服锦帽、绯绣袍、银带。监门校尉、六军押仗,服幞头、紫绣裲裆。队正,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裤。诸卫主率都尉,引驾骑,持钑队内校尉、旅帅,执卫司殳仗犦槊,金吾十六骑,班剑、仪刀队,亲勋翊卫,执大角人,并服平巾帻、绯绣裲裆、大口裤,佩横刀,执弓箭。金吾押牙,服金鹅帽、紫绣袍、银带,仪刀。金吾持纛者,服乌纱帽、皂衣、裤、鞋袜。金吾押纛,服幞头、皂绣衫、大口裤、银带、乌皮靴。执金吾犦槊,服锦袍帽、臂韝、银带、乌皮靴。清游队、佽飞、执副仗槊,服甲骑具装、锦臂鞲,横刀,执弓箭,白裤。朱雀队执旗及执牙门旗,执绛引幡、黄麾幡者,并服绯绣衫、抹额、大口裤、银带。执殳仗,前后步队、真武队执旗,前后部黄麾,执日月合璧等旗,青龙白虎队、金吾细仗内执旗者,并服五色绣袍、抹额、行縢、银带;执白竿棒人,加银褐捍腰。执龙旗及前马队内执旗人,服五色绣袍、银带、行縢、大口裤。执弓箭、执龙旗副竿人,服锦帽、五色绣袍、大口裤、银带。执弩、弓箭人,服锦帽、青绣袍、银带。前后步队人,服五色鍪甲、锦臂韝、鞋袜、裤、银带。朱雀队内执弓箭、弩、槊,虞候佽飞,执长寿幢、宝舆法物人,并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裤、银带。援宝,执绛麾、真武幢义人,并服武弁、紫绣衫。持钑队,殿中黄麾、伞、扇、腰舆、香镫、华盖,指南、进贤等车驾士,相风、钟漏等舆舆士,并服武弁、绯绣衫。驾羊车童子,服垂耳髻、青头𢄼、青绣大袖衫、裤、勒帛、青耳履。执引驾龙墀旗、六军旗者,服锦帽、五色绣衫、锦臂韝、银带。引夹旗及执柯舒、镫仗者,服帖金帽,馀同上。执花凤、飞黄、吉利旗者,服银褐绣衣、抹额、银带。夹毂队,服五色质鍪铠、锦臂韝、白行縢、紫带、鞋袜。骁卫翊卫三队,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裤、锦螣蛇。五辂、副辂、耕根车驾士,服平巾帻、青绣衫、青履袜。教马官,服幞头、红绣抹额、紫绣衫、白裤、银带。掌辇、主辇,服武弁、黄绣衫、紫绣诞带。拢御马者,服帖金帽、紫绣大袖衫、银带。执真武幢者,服武弁、皂绣衫、紫绣诞带。五牛旗舆士,服武弁、五色绣衫、大口裤,银带。掩后队,服黑鍪甲、锦臂韝、行縢。鼓吹令、丞,服绿裤褶冠、银褐裙、金铜革带、绯白大带、履袜。太常寺府史、典事、司天令史,服幞头、绿衫、黄半臂。太常主师扛鼓、金钲、节鼓人,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裤,抹带、锦螣蛇;歌、拱宸管、箫、笳、笛、觱篥,无螣蛇。太常大鼓、长鸣、小鼓、中鸣,服黄雷花袍、裤、抹额、袜带。太常铙、大横吹,服绯苣文袍、裤、抹额、袜带。太常羽葆鼓、小横吹,服青苣文袍、裤、抹额、袜带。排列官、令史、府史,服黑介帻、绯衫、白裤、白勒帛。司辰、典事、漏刻生,服青裤褶冠、革带。殿中少监、奉御、供奉、排列官,引驾仗内排列承直官、大将、金吾引驾、押仗、押旗,服幞头、紫公服、乌皮靴。尚辇奉御、直长、乘黄令丞、千牛长史、进马四色官,服幞头、绿公服、白裤、金铜带、乌皮靴。殿中职掌执伞扇人,服幞头、碧襕、金铜带、乌皮靴。
旧衣黄,太平兴国六年,并内侍省并改服以碧。

凡绣文:金吾卫以辟邪,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雕虎,屯卫以赤豹,武卫以瑞鹰,领军卫以白泽,监门卫以狮子,千牛卫以犀牛,六军以孔雀,乐工以鸾,耕根车驾士以凤衔嘉禾,进贤车以瑞麟,明远车以对凤,羊车以瑞羊,指南车以孔雀,记里鼓、黄钺车以对鹅,白鹭车以翔鹭,鸾旗车以瑞鸾,崇德车以辟邪,皮轩车以虎,属车以云鹤,豹尾车以立豹,相风乌舆以乌,五牛旗以五色牛,馀皆以宝相花。六引内使服之制:清道官,服武弁、绯绣衫、革带。持幰弩、车辐棒者,服平巾赤帻、绯绣衫、赤裤、银带。青衣,服平巾青帻、青裤褶。持戟、伞、扇、刀盾者,服黄绣衫、抹额、行縢、银带。持幡盖者,服绣衫、抹额、大口裤、银带。内告止幡、曲盖以绯,传教幡、信幡、绛引幡以黄。执诞马辔、仪刀、麾、幢、节、夹槊、大角者,服平巾帻、绯绣衫、大口裤、银带。大驾卤簿内,执辔,并锦络衫帽。持弓箭、槊者,服武弁、绯绣衫、白裤。驾士,服锦帽、绣戎服大袍、银带。弓箭以青,槊以紫。持扛鼓者,服平巾帻、绯绣对凤袍、大口裤、白袜带、锦螣蛇。铙吹部内,服平巾帻、绯绣袍、白袜带、白裤,馀悉同大驾前后部。其绣衣文:清道以云鹤,幰弩以辟邪,车辐以白泽,驾士司徒以瑞马,牧以隼,御史大夫以獬豸,兵部尚书以虎,太常卿以凤,县令以雉,乐工以鸾,馀悉以宝相花。
太祖建隆四年,范质议:按《开元礼》,武官陪立大仗,加螣蛇裲裆,如袖无身,以覆其膊胳,盖掖下逢也。从肩领覆臂膊,共一尺二寸。又按《释文》《玉篇》相传云:其一当胸,其一当背,谓之两当。今详称裆之制,其领连所覆膊胳,其一当左膊,其一当右膊,故谓之起膊。今请兼存两说择而用之,造裲裆,用当胸、当背之制。殿庭立仗,本充庭之制。唐礼,殿庭、屯门,皆列诸卫黄麾大仗。宋兴,太祖增创错绣诸旗并幡氅等,著于《通礼》,正、至、五月一日,御正殿则陈之。青龙、白虎旗各一,分左右;五岳旗五在左,五星旗五在右;五方龙旗二十五在左,五方凤旗二十五在右;红门神旗二十八,分左右;朱雀、真武旗各一,分左右;皂纛十二,分左右。
以上金吾。

天一、太一旗各一,分左右;摄提旗二,分左右;五辰旗五,北斗旗一,分左右。
水、火、北斗在左,金、火、土在右。

二十八宿各一。
角宿至壁宿在左,奎宿至张宿在右。

风伯、雨师旗各一,分左右;白泽、驯象、仙鹿、玉兔、驯犀、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旗各二,分左右;日月合璧旗一,在左;五星连珠旗一,在右;雷公、电母旗各一,分左右;军公旗六,分左右;黄鹿、飞麟、兕、驺牙、白狼、苍乌、辟邪、网子、貔旗各二,分左右;信幡二十二,分左右;传教、告止幡各十二,分左右;黄麾二,分左右。
以上兵部。

日旗、月旗各一,分左右;君王万岁旗一在左;天下太平旗一,在右;狮子旗二,分左右;金鸾、金凤旗各一,分左右;五方龙旗各一。
青、赤在左,黄、白、黑在右。以上龙墀。

龙君、虎君旗各五,分左右;赤豹、黄罴旗各五,分左右;小黄龙旗一,在左;天马旗一,在右;吏兵、力士旗各五,分左右;天王旗四,分左右;太岁旗十二,分左右;天马旗六,分左右;排栏旗六十,分左右;左右幡氅各五行,行七十五;大黄龙旗二,分左右;大神旗六,分左右。
以上六军。

《玉海》:建隆四年八月十六日辛丑,南郊,仪仗使刘温叟言:按唐长兴明宗《南郊卤簿字图》,导驾用三引,周太祖用六引,今请用六引,兵部仪仗五千一百人,太常鼓吹八百五十人,太仆车辂四百八十人,殿中仪仗二百六人,司天法物二十一人,金吾卫二百五十人,金吾仗六百七十六人。从之。校以令文颇有阙略。十八日,礼仪使陶谷言:卤簿内金吾诸卫将军导驾押仗,旧服紫衣,请依《开元礼》各服绣袍。旧执仗军士衣五色画衣,请以五行相生为次,又增造五辂,副车,复殿中辇舆备用六引,本品卤簿。又增置旗名,作大辇。凡马步仪仗,共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悉用禁军。旧用绢布采画者,以综丝絁绣文代之。九月二十八日,范质言大驾,仪仗除执法物马步兵计百八十五队,用骑军大将军六人,郎将都尉九十人,骑士四千四百四十六人,步军将军二十人,郎将都尉八十二人,校尉四人,王师二百九十八人,并骑步六千二百七十二人。
乾德二年,礼仪使陶谷详定法物制度。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陶谷传》:谷,乾德二年,判吏部铨兼知贡举。再为南郊礼仪使,法物制度,多谷所定。时范质为大礼使,以卤簿清游队有甲骑具装,莫知其制度,以问于谷。谷曰:梁贞明丁丑岁,河南尹张全义献人甲三百副、马具装二百副。其人甲以布为里,黄絁表之,青绿画为甲文,红锦绿青絁为下裙,绛韦为络,金铜玦,长短至膝。前膺为人面二目,背连膺缠以红锦螣蛇。马具装盖寻常马甲,但加珂拂于前膺及后鞦尔。庄宗入洛,悉焚毁。质命有司如谷说,造以给用。
乾德三年,亲阅卤簿。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乾德三年,蜀平,命左拾遗孙逢吉收蜀法物,其不中度者悉毁之。是岁,太祖亲阅卤簿。
乾德四年,阅法物,令改画衣为绣衣。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四年五月乙亥,阅蜀法物、图书。
《仪卫志》:乾德四年,始令改画衣为绣衣。
《玉海》:乾德四年五月九日,帝亲阅诸州,法物旧用采绘者,易以文绣,凡五辂,副辂舆辇属车之属多仍唐制。
开宝四年,始用绣衣卤簿。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乾德四年,始令改画衣为绣衣,至开宝三年而成,谓之绣衣卤簿。其后郊祀皆用之。军卫羽仪,自是寖盛。每大祀,命大礼、仪、仪仗、卤簿、桥道顿递五使,卤簿使专掌定字图排列,仪仗使纠督之,大礼及馀使同按阅,致斋日巡仗。又命殿前大校管勾捧日、奉宸队,侍卫大校勾当仪仗兵队,捧日、天武厢主四人,编排捧日、奉宸队及执仗人,内诸司使、副使三员同押仪仗,别二员编排导引官。
《玉海》:开宝四年十一月戊午,亲飨太庙。乙未二十七日,合祭天地于圜丘,始用绣衣卤簿。
开宝六年,诏节度使已下,除在京巡检及押仪仗外,并合服裤褶衣导引。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云云。
开宝九年,南郊命以象列六引前。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宋卤簿,以象居先,开宝九年南郊时,其象止在六引前排列。诏卤簿使领其事。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诏以象十于南郊引驾。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卤簿仪服。自汉卤簿,象最在前。晋平吴后,南越献驯象,作大车驾之,以载黄门鼓吹数十人,使越人骑之以试桥梁。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木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襜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杏叶,红犛牛毛拂,拔尘。每象,南越军一人跨其上,四人引,并花脚幞头、绯绣窄衣、银带。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两庄养象所奏,诏以象十于南郊引驾。
淳化三年,增黄麾仗二百五十人。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云云。
至道 年,诏令有司画车辂仪卫图,以藏秘阁。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太宗至道中,令有司以绢画为图,图凡三幅,中幅车辂、六引及导驾官,外两幅仪卫,其警场青城,又别为图,图成,以藏秘阁。凡内仗自行事官、排列职掌并捧日、奉宸、散手天武外,步骑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八人,此极盛也。
真宗咸平五年,诏南郊仪仗引驾官,不得多带从人。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真宗咸平五年,诏南郊仪仗引驾官,不得多带从人。宰臣,亲王,枢密、
宣徽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使,各四人。尚书,节度使,翰林学士、侍读、侍讲学士,各三人。给事,谏议,知制诰,大卿监,金吾大将军,枢密都承旨、副承旨,客省閤门使、副使,诸司使、副使至内殿崇班,各二人。少卿监,诸行郎中已下,閤门祗候已下,各一人。又诏南郊引驾官,中书、枢密院一行在东,亲王一行在西,馀依官次。
景德二年,更定王公以下仪仗。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王公以下卤簿。凡大驾六引,用本品卤簿,奉册、充使及诏葬皆给之。亲王用一品之制,加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二,其葬日,用六引内仪仗。景德二年,南郊卤簿使王钦若言:郓王攒日所给卤簿,与南郊仪仗吉凶相参。望依令别制王公车辂,所有鼓吹、仪仗,亦请增置,以备拜官、朝会、婚葬之用。从之。于是仪服悉以尽,其葬日在涂,以革车代辂。
《玉海》:景德二年二月癸卯,王钦若上言,伏详六典,乘黄令掌王公以下车辂,又六典,大驾鼓吹朱漆五采画,金镯羽葆重,盖幡掌画,交龙皇太子已下朱漆而不画,无金镯羽葆重,盖幡掌画蹲豹,四品乃用绿。又元日,王公及四品以上,给卤簿赴朝会,则乘舆仪仗,不与臣下参用,宜依六典,令式别制,王公已下车驾所有鼓吹仪仗,亦请增置从之。
大中祥符元年,诏改小驾为鸾驾。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大中祥符元年,改小驾为鸾驾。自太祖易绣衣卤簿后,太宗、真宗皆增益之。
《玉海》:凡卤簿四等:大驾、法驾、小驾、黄麾仗。祥符元年六月,改小驾为鸾驾。
大中祥符三年,绘宫中导从之图以示宰相。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宫中导从之制,唐已前无闻焉。五代汉乾祐中,始置主辇十六人,捧足一人,掌扇四人,持踏床一人,并服文绫袍、银叶弓脚幞头。尚宫一人,宝省一人,高须、紫衣。书省二人,紫衣、弓脚幞头。新妇二人,高鬟、青袍。大将二人,紫衣、弓脚幞头。童子执红丝拂二人,高鬟髻、青衣。执犀盘二人,带鬅头、黄衫。执翟尾二人,带鬅头、黄衫。鸡冠二人,紫衣,分执金灌器、唾壶。女冠二人,紫衣,执香炉、香盘。分左右以次奉引。太宗太平兴国初,增主辇二十四人,改服高脚幞头;辇头一人,衣紫绣袍,持金涂银仗以督领之。奉珍珠、七宝、翠毛华树二人,衣绯袍;奉金宝山二人,衣绿绣袍;奉龙脑合二人,衣绯销金袍,并高脚幞头。执拂翟四人,鬅头、衣黄绣袍。旧衣绫袍、紫衣者,悉易以销金及绣。复增司簿一人,内省一人,司仪一人,司给一人,皆分左右前导,凡一十七行。每正、至御殿,祀郊庙,步辇出入至长春殿用之。其乘辇,则屈右足、垂左足而凭几,盖唐制也。真宗时,加四面内官周卫。大中祥符三年,内出绘图以示宰相。
《玉海》:祥符三年九月十一日丙戌,内出绘图以示宰相。召辅臣于龙图阁,观绘宫中,迎奉天书,出入及行大礼毕入宫之仪,三图上指所乘舆,谓王旦等,曰此应出唐制,前代舆辇制度未尝有此。又曰有散员,周卫四面,朕所加也,非此,则班缀不整矣。
大中祥符五年,增定大驾卤簿之制。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凡卤簿内牙门旗,中道四,分二门;左右道各十,分五门。中道一门在金吾细仗前,一门在掩后队后。左右厢第一门在步甲前队第六后,第二门在前部黄麾仗前,第三门在后部黄麾仗前,第四门在黄麾仗后,第五门在步甲后队第六后。每旗二人执,四人夹,并骑,分左右。每门监门校尉六人领。又大驾,郊祀、籍田、荐献玉清昭应景灵宫用之。迎奉圣像亦用大驾,惟不设象及六引导驾官。法驾,减太常卿、司徒、兵部尚书,白鹭、崇德车,大辇、五副辂,进贤、明远车,又减属车四,馀并三分减一。泰山下、汾阴行礼,明堂、大庆殿恭谢用之,凡一万一千八十八人。鸾驾,又减县令、州牧、御史大夫,指南、记里、鸾旗、皮轩车,象辂、革辂、木辂,耕根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属车,小辇、小舆,馀并减半。朝陵,迎泰山天书,东封、西祀,朝谒太清宫,奏告玉清昭灵宫,奉迎刻玉天书,躬谢太庙,皆用之。銮驾旧用二十人,大中祥符五年,真宗告太庙,增至七千人。兵部黄麾仗,用太常鼓吹,太仆寺金玉辂,殿中省大辇,其制无定,然皆减于小驾。御楼、车驾亲征或省方还京,迎禁中天书,五岳上册,建安军迎奉圣像,太庙上册皆用之。大中祥符六年,赵安仁等上天书车辂鼓吹仪仗。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祥符六年十二月己巳十二日,赵安仁林特上天书车辂鼓吹仪仗,帝御崇政殿,召宗室辅臣观图。
天禧二年,皇太子卤簿仍至道之制,乘车不设仪仗。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皇太子卤簿。礼令,三师、詹事、率更令、家令各用本品卤簿前导。太宗
至道中,真宗升储,事多谦抑,谒庙日止用东宫卤簿,六引官,但乘车而不设仪仗。天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亦依此制。
乾兴元年,名皇太后所乘舆为大安辇。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皇太后仪卫。自乾兴元年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侍卫始盛。用礼仪院奏,制皇太后所乘舆,名之曰大安辇。
仁宗天圣元年,宋绶上卤簿《图记》诏付秘阁。又定皇太后车驾如卤簿之仪。
《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元年五月庚寅,议皇太后仪卫制同乘舆。〈宋绶事不载〉 按《仪卫志》:仁宗即位,仪典多袭前世,宋绶定卤簿,为《图记》十卷上之,诏以付秘阁。凡大驾,用二万六十一人,大率以太仆寺主车辂,殿中省主舆辇、伞扇、御马,金吾主纛、槊、十六骑、引驾细仗、牙门,六军主枪仗,尚书兵部主六引诸队、大角、五牛旗,门下省主宝案,司天台主钟漏,太常主鼓吹,朝服法物库出旗器、名物、衣冠、幰盖,军器库出箙、弩、矢,内弓箭库出戎装、杂仗。凡六引导驾、太仆卿、千牛将军、殿中侍御史、司天监少府监僚佐局官、乘黄令、大将军、金吾上将军、将军、六统军,皆以京朝官内诸司使、副使以下摄事。仗内用禁军诸班直:捧日、天武、拱圣、神勇、宣武、骁骑、武胜、宁朔、虎翼兵。大将军、将军以军主、都虞候摄。中郎将、郎将、都尉以指挥使、副指挥使摄。校尉、主帅、旅帅、队正以军使、副兵马使、都头、副都头、十将摄。馀法驾、鸾驾、黄麾仗,则递减其数。 天圣元年,有司言:皇太后车驾出,合设护卫:御龙直都虞候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一人,长行五十人;十将、已下骨朵子直都虞候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将、长行八十人;弓箭直指挥使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将、长行五十人;弩直指挥使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将、长行五十人。殿前指挥使两班:左班都虞候一人,都知一人,行门三人,长行二十人,带器械;右班指挥使一人,都知一人,行门三人,长行二十人,带器械。皇城司禁卫二百人,宽衣天武二百人,供御辇官六十二人,宽衣天武百人。馀诸司祗应、鸣鞭、侍卫,如乘舆之仪。诏从之。
景祐五年,诏定南郊大驾卤簿之制。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景祐五年,贾昌朝言仪卫三事:一曰南郊卤簿,车驾出宫诣郊庙日,执毬杖供奉官,于导驾官前分列迎引,至于斋宫。夫毬仗非古,盖唐世尚之,以资玩乐。其执之者皆亵服,锦绣珠玉,过于侈丽,既不足以昭文物,又不可以备军容。常时豫游,或宜施用。方今夙夜斋戒,亲奉大祀,端冕颙昂,鼓吹不作,而乃陈戏赏之具,参簪绅之列,导迎法驾,入于祠宫。稽诸典仪,未为允称。况导驾官两省员数悉备,何烦更有此色供奉官,谓宜彻去毬仗,俟礼毕还宫,鼓吹振作,即复使就列。二曰大驾卤簿,有羊车前列。臣按羊车本汉、晋之代,乘于后宫。隋大业中,增金宝之饰,驾以小驷,驭以丱童,自是以来,遂为法从。唐制兼有辇车、副车之名,国朝因循,尚未改革。窃以郊祭天地,庙见祖宗,车服所陈,动必由礼。至于四望、耕根之属,兼包历代,皆或有因,岂容后宫所乘,参陪五辂。欲望大驾不用羊车,所冀肃恭,稽合典礼。三曰南郊大驾卤簿,仪卫甚众,有司虽依典礼,名物次第,兵杖数目,预先分布,及五使量行案阅。其如被差执掌吏员兵伍,素不闲习,行列先后,多失次序;所持名物,亦或差互。押当官但以行事为名,从便趋进,失其处守。窃谓三载亲郊,国之大事,旁陈象物,仰法乾行,四方之人,观礼于是,宜详制度,以示光华。请大驾卤簿前后仗卫次第,于致斋前命仪仗、卤簿使令有司执簿籍率押当官暨诸卫、诸有执仗士卒将领者,自殿门至郊庙分列之处,详视先后及器仗名品,无令差忒。诏礼仪使宋绶与太常礼院同详定以奏。绶奏:卤簿内有诸司供奉,盖资备物,以奉乘舆。今昌朝言宿斋之时,不可陈玩乐之具。请郊祀前一日,应供奉官等令宿幕次,俟皇帝行礼毕降坛,导至青城,由青城前导归大内。后汉刘熙《释名》曰:骡车、羊车,各以所驾名之也。隋《礼仪志》曰:汉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此乃汉代已有,晋武偶取乘于后宫,非特为掖庭制也。况历代载于《舆卫志》,自唐至今,著之礼令,宜且仍旧。其卤簿仪仗,遇南郊前,五使预阅素备,愿依昌朝所奏,下仪仗、卤簿使加点阅,使之齐肃。按《玉海》:景祐五年七月十一日丙午,诏卤簿仪仗未合典制者釐正之令内侍张永和等领工修饰既成八月庚辰,御大庆殿门阅新作南郊仪仗车辂。九月,侍讲贾昌朝言仪卫三事。上诏礼仪使宋绶与太常礼院同详定以奏。又去诞马鞍鞯用缨辔绯绁幡麾以小篆易隶字六引朱团扇用杂花大驾用盘龙重定戟钑小戟重制雉尾扇䂍槊殳义
康定元年,定车驾行幸常日导从之仪。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行幸仪卫。宋初,三驾皆以待礼事。车驾近出,止用常从以行。其旧仪,殿前司随驾马队,凡诸班直内,殿前指挥使全班祗应:左班七十六人,二十四人在驾前左边引驾,五十二人作两队马随驾;右班七十七人,二十四人在驾前右边引驾,五十三人在驾后作两队随驾,二十七人第一队,二十六人第二队。内殿直五十四人,散员六十四人,散指挥六十四人,散都头五十四人,散祗候五十四人,金枪五十四人,茶酒班祗应殿侍百五十七人,东第二班长入祗候殿侍十八人,驾后动乐三十一人,马队弩手分东西八十五人,招箭班三十五人,散直百七人,钧容直三百二十人,御龙直百四十二人,御龙骨朵子直二百二十人,并全班祗应。御龙弓箭直百三十三人,御龙弩直百三十三人,宽衣天武指挥二百一十六人。
各有都虞候、指挥使、员僚。

若随马不使马队,即减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等直,仍减东西班马队弩手八十五人,馀并同上。凡皇城司随驾人数:崇政殿祗应亲从四指挥共二百五十二人,执擎骨朵,充禁卫;崇政殿门外快行、祗候、亲从第四指挥五十四人;车驾导从、两壁随行亲从亲事官共九十六人,并于驾前先行,行幸所到之处,充行宫司把门、洒扫祇应。
各有正副都头、节给、十将。

尚书兵部供黄麾仗内法物:䍐罼各一。五色绣氅子并龙头竿挂,第一,青绣孔雀氅;第二,绯绣凤氅;第三,青绣孔雀氅;第四,皂绣鹅氅;第五,白绣鹅氅;第六,黄绣鸡氅。右六军仪仗司供仪仗法物,内狮子旗四口,充门旗二口,各一人执,分左右;二口各十人执扯,分左右,扯人执弓箭。又左金吾引驾仗供牙门旗十四口,十口开五门,每门二口,每口一人执二人夹,计三十人,并骑,夹人执弓箭。监门校尉二十人,每门四人,并带仪刀,骑。二口系前部甲第七队前,二口系前部黄麾第一队前,二口系后部黄麾第一队前,二口系后步甲第一队前,二口系后步甲第七队前。四口开二门,每门二口,每口一人执二人夹,计十二人,并骑。监门校尉六人,并带仪刀,骑。二口系兵部班剑仪刀队后,二口系真武队前。又右金吾引驾仗供牙门旗十四口,制同左仗。仁宗康定元年,参知政事宋庠言:车驾行幸,非郊庙大礼具陈卤簿外,其常日导从,惟前有驾头,后拥伞扇而已,殊无礼典所载公卿奉引之盛。其侍从及百司官属,下至厮役,皆杂行道中。步辇之后,但以亲事官百馀人执檛以殿,谓之禁卫。诸班劲骑,颇与乘舆相远;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所过旗亭市楼,垂帘外蔽,士民冯高下瞰,莫为严惮。逻司街使,恬不呵止。威令弛阙,玩习为常。非所谓旄头先驱,清道后行之慎也。且自黄帝以神功盛德,犹假师兵营卫,则防微御变,古今一体。案汉魏以降,有大驾、小驾之仪。至唐又分殿中诸卫、黄麾等仗,名数次序,各有施设。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銮游豫,尽去戈戟、旌旗之制,仪卫寡薄,颇同藩镇。此皆制度放失,惮于改作之咎。宜委一二博学近臣,讨绎前代仪注及卤簿令,以乘舆常时出入之仪,比之三驾诸仗,酌取其中,稍增仪物,具严法禁,以示尊极,以防未然。革去因循,其在今日。诏太常礼院与两制详定,参以旧仪,别加新制。两制同礼官议,略准小驾制度,添清道马、䍐罼、旗氅等物。别为常行禁卫仪,加清道马百匹,并带器械,分五行,行二十人。
请下殿前司,于诸班内差。

䍐罼各一,分左右,并骑。牙门旗前后各四,分左右,并骑。绯绣凤氅二十四,分左右,并骑。
以上请下殿前司,于诸班内差充。

雉扇十二,分左右。
请于亲从官内差充。

以上新添百六十二人。凡天武官旧二百一十六人,空行,今添执哥舒,为一重。亲从官旧百四十五人,今添百五十五人,通为三百人,为一重。殿前指挥使旧四十八人,今添百五十二人,通为二百人,或于近上诸班相兼差充,并骑,为一重。以上因旧人数添。
旧四百九人,新添三百七人,共七百一十六人。

凡驾前殿前指挥使、亲从官为二重,左右相对,各开二门,约二丈,每门并差人员二人押当。第一门与通事舍人相对,第二门与閤门使相对。每有臣僚迎驾起居,并令中道候起居毕,于左右门出。其诸色人止令于牙门旗前道傍起居,不得便入禁卫中。
每门外重,令殿前指挥使执旗二面以表门,用转光错綵旗,通上计五重,皆掩后团转。

凡百司祗应人于禁卫内无执掌者,及随驾臣僚除合将入禁卫随从人数外,馀并令于殿前指挥使行外左右前后行。凡前牙门旗以后,后牙门旗以前,属禁卫中,不得辄入。凡中书、枢密院臣僚,并于从内第三重宽衣天武内行马;其馀随驾文武臣僚,并在从内第四重殿前指挥使内,分左右依官位行马。凡车驾经历去处,若有楼阁,并不得垂帘障蔽,及止绝士庶不许临高瞰下,止于街两傍立观,即不得夹路喧呼驰走。
前牙门以前,后牙门以后,不在此限。

凡车驾未出皇城门,宣德、左右掖、东华、拱宸门及已至所幸处,即自有门禁,不用牙门旗约束。凡车驾已在道,前牙门旗虽行,后牙门旗未行,除止绝闲杂行人外,其随驾臣僚官司人等,并依常例,次第赴合随从及行马去处。凡前牙门旗在清道马后约十步已来,后牙门旗在驾后殿前指挥使之后。凡街巷宽阔处,仪卫并依新图排列。如遇窄狭街巷,禁卫止用亲从官二重,御龙直二重,雉扇随辇。其后前指挥使、天武官,并权分于驾前后随行。后至宽阔处,乘舆徐行,仪仗依旧排列。或驾幸园苑、宫观、寺院并臣僚宅,即清道马、仪仗、殿前指挥使、天武官更不入,惟于外排立。其随驾臣僚及诸司人,自依常例随从,候驾行,依次排列。或臣僚宅在巷内,前去不通人行处,其仪仗、殿前指挥使等,各于巷口排立,止绝行人,馀并如故。时详定阅习既毕,或言新制严密,虑违犯者众,因不果行。
庆历五年,诏定仪仗人数。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庆历五年八月乙亥,太常礼院言升祔,二后请,如庆历四年,改上诸后尊谥,用兵部黄麾仗一千二百五十人,又设大庆殿细仗三百九十人,太常鼓吹仪仗四百九十四人,殿中省细仗十二人,及设太尉本品仪仗四百八十三人,从之。
皇祐二年,上法驾卤簿图。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皇祐二年,将享明堂,卤簿使奏:法驾减大驾三分之一,而兵部无字图故本,且文牍散逸,虽粗有名数,较之礼令,未有以裁其中。诏礼官与兵部加考正,为图以奏。及上图,法驾卤簿用万有一千八十八人。
嘉祐二年,礼官奏:南郊还,宜乘大辇。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嘉祐二年祫享,用礼仪使奏:南郊仗,金吾上将军、六统军、左右千牛,皆服紫绣戎服,珂佩,骑而前;节度使亦衣裤褶导驾,如旧例。是月,礼官奏:南郊还,在礼当乘金辂,而或诏乘大辇,宜著于令,常以大辇从。
嘉祐六年,御史中丞韩绛请严仪卫。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嘉祐六年,幸睦亲宅,内侍抱驾头堕马,驾头坏。御史中丞韩绛奏请严仪卫,事下閤门、太常礼院议。遂合奏:车驾出,请以閤门祗候及内侍各二员,扶驾头左右,次扇筤,又以皇城亲从兵二十人从其后。
《玉海》:驾头乃初即位,御坐七宝,床一覆以绯罗绣帕,内臣马上捧之,谓之驾头。
嘉祐八年,诏定皇太后出入仪卫。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太常礼院言:准诏再详定皇太后出入仪卫:御龙直都头二人,长行二十五人;骨朵子直都头二人,长行四十人;弓箭直都头二人,长行二十五人;弩直都头二人,长行二十五人。殿前指挥使两班,各都知一人,行门各二人,长行各一十人,带器械。皇城司禁卫一百人,宽衣天武一百五十人,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入内都知、御药院官各一员,内东门司使臣二员。御辇院短镫、教骏、拢马亲事官,入内院子,诸司并入内内侍省祗应内品,人数不定。诏依。
英宗治平元年五月壬子,诏皇太后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
《宋史·英宗本纪》云云。 按《仪卫志》:治平元年,诏皇太后出入惟不鸣鞭,他仪卫如章献明肃故事。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位,诏设皇太后仪卫。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四年,神宗嗣位,诏太皇太后仪范已定,皇太后合设仪卫:御龙直、骨朵子直差都虞候、都头、副都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共三十人;弓箭直、弩直差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共二十人。皇城司亲从官一百人,执骨朵宽衣天武官百五十人,充围子行宫司人员共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充围子皇城司亲事官八十人。打灯笼、短镫马、拢马亲从官,金铜车、棕车随车子祗应人,擎襜子供御辇官,执擎从物等供御、次供御并下都辇直等,人数不定。都知一员,御药院使臣二员,内东门司使臣二员,内酒坊、御厨、法酒库、仪鸾司、乳酪院、翰林司、翰林院、车子院、御膳素厨、化成殿果子库,并从。遇出新城门,添差带器械内臣。
神宗熙宁三年,诏学士院详定朔望正衙视朝仪。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三年壬子,罢入閤仪。 按《仪卫志》:神宗熙宁三年,修閤门仪制宋敏求言:本朝惟入閤乃御文德殿视朝。今既不用入閤仪,即文德殿遂阙视朝之礼。乞下两制及太常礼院,约唐御宣政殿制裁定,以备朔望正衙视朝之礼。诏学士院详定。学士韩维等上其仪:朔前一日,有司供张于文德殿庭。东面,左金吾引驾官一人,四色官二人,各带仪刀。被金甲天武官一人,判殿中省一人,排列官一人。扇二,方伞一。金吾仗碧襕十二,各执仪刀。兵部仪仗排列执掌一人,押队员僚二人。黄麾幡一,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八,龙头竿、戟各五十。西面,右金吾引驾官以下,皆如东面。天武官东西总百人。门外立仗:其东,青龙旗一,五岳旗五,五龙旗十;其西,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御马,东西皆五匹,每匹人员二人,御龙官四人。设御幄于殿后閤。其日,左右金吾将军常服押本卫仗,殿中省官押细仗,东西对列,俟皇帝受朝、降坐、放仗、乃退。
熙宁七年,详定大驾卤簿字图及五牛旗之制。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熙宁七年,诏太常看详兵部大驾卤簿字图,遂奏言:制器尚象,有其数者,必有其义。后世车驾仪仗,多杂秦、汉制度,当革其尤者。《周礼·车仆》: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萃,副车也。诸辂之副,宜次正辂。
五牛旗,依方色,皆小舆上刻木为牛,背插旗。错采为牛,旗竿上有小盘,盘衣及舆衣,亦并绣牛形。舆士各四人,服绣五色牛衣。自太祖时诏用之。神宗熙宁七年,太常寺言:大驾卤簿羊车,本前代宫中所乘;五牛旗,盖古之五时副车也,以木牛戴旗,用人舆之,失其本制,宜省去。从之。
元丰元年,诏令更定舆辇仪卫之制。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元丰元年,详定所言:大驾舆辇、仗卫仪物,兼取历代所用,其间情文讹舛甚众。或规模苟简而因循已久;或事出一时而不足为法。诏令更定。于是请去二十八宿、五星、摄提旗所绘人形,及龙、虎、仙童、大神、金鹦鹉、黄鹦鹉、网子、螣蛇、神龟等旗。旧制,亲祠南郊,皇帝自太次至版位,内侍二人执翟羽前导,号曰拂翟。拂翟不出礼典,乃汉乾祐中宫中导从之物,不宜用诸郊庙。诏可。又礼文所言:近制,金辂不以金饰诸末,象辂不以象饰诸末,革辂不鞔,木辂不漆,请改饰四辂。太常则绘三辰,加升龙、降龙,大旗则绘交龙、大赤鸟隼、大白熊虎、大麾龟蛇而去其云龙,使之应礼。又古者,五辂皆载旗,谓之道德之车。《考工记》车戟崇于殳,酋矛崇于戟,各四赤,戟矛皆插车骑,谓之兵车。战国尚武,故增插四戟,谓之闟戟。则知德车、武车,固异用矣。汉卤簿,前驱有凤凰闟戟,犹未施于五辂。江左以来,五辂乃加棨戟于车之右,韬以黼绣之衣。后周司辂,左建旗,右建闟戟,闟戟方六尺,而被之以黼,皆戾于古。请去五辂闟戟,以应道德之称,而建太常于车后之中央,升辂则由左。又按《周礼》:大驭,掌驭玉辂以祀。则祀乘玉辂也。斋仆掌驭金辂,斋右充金辂之右,则斋乘金辂也。斋祀之车,异用而不相因。国朝亲祠太庙,致斋文德殿,翌日即进玉辂,非制。请进金辂,俟太庙祠毕,翌日,御玉辂诣郊。又《周礼》戎右职曰:会同,充革车。《仪礼》曰:贰车毕乘。《礼记》曰: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盖古者后车馀辂,不敢旷空,必使人乘之,所以别旷左之嫌也。自秦兼九国车服,西汉因之,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后汉志》云:尚书、御史所载。扬雄曰:鸱夷国器,托于属车。则是汉之属车,非独载人,又以载物,亦《仪礼》所谓毕乘之义也。国朝卤簿,车十二乘,虚设于法驾之后,实近旷左之嫌。请令尚书、御史乘之,或以载乘舆服御。又言:法驾之行,必有共舆者,盖以承清问。《周官》有太仆、斋仆、道仆,所以御车,至参乘,则其礼益重。故道德之车则有斋右、道右,武车则有戎右,皆以士大夫为之。国朝之制,乘舆有太仆而无参乘,请增近臣一员,立车右。其后,诏增制五辂及参乘,玉辂建太常,金辂建大旂,象辂建大赤,革辂建大白,木辂建大麾。诸辂之副,各次正辂,仍存闟戟焉。时大驾卤簿,仗下官一百四十六员,执仗、押引从军员、职掌诸军诸司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人。
元丰二年,详定正旦朝会御殿仪注及黄麾仗之制。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二年夏四月癸亥,定正旦御殿仪。秋七月戊寅,详定朝会仪。 按《仪卫志》: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所言:正旦御殿,合用黄麾仗。案唐《开元礼》,冬至朝会及皇太子受册、加元服,册命诸王大臣,朝宴外国,亦皆用之。故事,皇帝受群臣上尊号,诸卫各率其属,勒所部屯门、殿庭列仗卫。今独修正旦仪注,而馀皆未及。欲乞冬会等仪,悉加详定。诏从之。黄麾,古有黄、朱、纁三色,所以指挥也。汉卤簿有前黄麾护驾御史。宋制,绛帛为之,如幡,错采成黄麾字,下绣交龙;朱漆竿,金龙首,上垂朱绿小盖。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朝会御殿仪注所言:按《周礼》木辂建大麾,以田,郑氏曰:大麾不在九旗之中。以正色言之,则黑,夏后氏所建。《礼记》曰:有虞氏之旂,夏后氏緌。郑氏曰:緌,谓注旄牛尾于杠首。所谓大麾,《书》曰王右秉白旄以麾。孔颖达曰:虞世但注旄,夏世始加旒縿。《西京杂记》,汉大驾有前黄麾。崔豹《古今注》:麾,所以指麾,乘舆以黄,诸公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纁。《开元礼仪纂》曰:唐太宗法夏后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今礼有黄麾,其制十二幅。《开宝通礼义纂》曰:黄,中央之色。此仗最近车辂,故以应象,取其居中,道达四方,含光大也。今卤簿黄麾,以夏制言之,则状不类旗;以汉制言之,则色又不黄。伏请制大麾一:注麾于竿首,则法夏后氏之制;其色正黄,则用汉制;以十二幅为旗,则取唐制;以一旒为之,则取今龙墀旗之制。当元会陈仗卫,建大黄麾一于当御厢之前,以为表识。其当御厢之后,则建黄麾幡二。并上大黄麾、黄麾幡制度。神宗批曰:黄麾制度,考详前志,终是可疑。今凿而为之,植于大庭中外共瞻之地,或为博闻多识者所讥。宜且阙之,更俟讨求,黄麾仍旧。
元丰三年,诏成都造大驾卤簿仪物,并定公卿奉引之制。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仪卫志》:元丰三年,详定所言:昨定朝会图,于大庆殿横街北止陈大辇、逍遥、平辇,而舆未陈也。当大辇之南,增腰舆一,小舆一。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唐《开元》改为孔雀,凡大朝会,陈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国朝复雉尾之名,而四面略为羽毛之形,中绣双孔雀,又有双盘龙扇,皆无所本。遂改制偏扇、团扇方扇为三等,绣雉。凡朝会,平辇、逍遥并陈于东西龙墀上。旗,皆错采为之,漆竿、鎞首、纛头、锦带腰、火燄脚。白泽、摄提、金鸾、金凤、狮子、苣文、天下太平、君王万岁、仙童、螣蛇、神龟,及在步甲前后队、后马队三队、六军仪仗内,并以赤。日、月及合璧、连珠、风、雨、雷、电、五星、二十八宿、祥云,并以青。北斗以黑。五岳、四渎、五方、四神、十二辰、五龙、五凤、龙虎君,并以方色。天王以赤、黄二色。排拦以黄、紫、赤三色。元丰三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卤簿,前用二十八宿、五星、摄提旗,有司乃取方士之说,绘为人形,于礼无㨿。伏请改制,各依其象,以则天文。从之。
《文献通考》:神宗元丰三年,详定礼文所言:《卤簿记》公卿奉引:第一开封令,乘轺车;次开封牧,隼旗;太常卿,凤旗;司徒,瑞马旗;御史大夫,獬豸旗;兵部尚书,虎旗,而乘革车。放之非是。按《周礼》巾车职曰: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司常职曰:孤、卿建旃,大夫建物。请公卿以下奉引,先开封令,乘墨车建物;次开封牧,乘墨车建旂;太常卿、御史大夫、兵部尚书乘夏缦,司徒乘夏篆,并建旃。所以参备九旂之制。从之。按《玉海》:元丰三年正月十二日诏以缗钱七万下成都造大驾卤簿仪物大驾仗下官一百四十六员执仗押引从军员职掌诸军诸司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人法驾三分减一鸾驾减指南等车馀并减半元丰六年,详定朝会之仪。
《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六年春正月丁丑朔,御大庆殿受朝,始用新乐。
《玉海》:元丰六年正月丁丑,朔御大庆殿受朝,先是上以朝会,仪物敝当改为诏閤门,御史台详定朝会仪更造仗卫舆辂冠服,至是始陈于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