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与旧

 用户cch17005 2022-05-15

        在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中,从实际使用价值来说都是新的比旧的好。但是,有一样商品完全相反,它是旧比新好,而且价格还不是高一二个等量级。这个商品就是小提琴。

        小提琴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指具有演奏价值的琴,不包括廉价的工厂机器琴),使得每把琴都具有个性,而且制作精良的琴声音会越拉越好。当然仅从音质上讲,好的新琴也不输给古琴,即使是新琴木头也有新旧。但是新老琴的根本区别在古琴时间长了,粘合的木制结构和油漆都会更加融合,水分更加均衡,声音更加完整动听。而且在拉琴的过程中,由于振动,会使琴的面板与背板的振动面积逐渐增大,以致会使整个琴一起共鸣,所以音色也就越来越好。当然,并非古琴就是好琴,木料、制作、使用、保存等各种因素能促使它从好的方面发展的才是好琴。许多古琴价值高并非因为它出色的声音,而是因为其他历史和文化的附加值所致。

        一把真正(再强调一下“真正”两字)的老琴现在的价值应该在人民币五万以上,而具有同样音质甚至更好音质的新琴不过万把元,当然音色可能有点不同。但是真正的老琴五万以上几乎没有封顶之说,而目前国内新琴卖到二三十万可能已经是天花板之价了。

        因此不少拥有旧琴(注意,这里强调一下旧琴)的人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把“老琴”可以坐地起价,占上小提琴具有这种特殊性质的光,为自己赚上一笔。且慢,你得弄清楚,你手里的究竟是老琴还是旧琴,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因为小提琴在中国开作坊或者工厂批量制造都是解放以后的事,所以国内制作的小提琴基本不存在老琴的概念,充其量只能算是旧琴,无论是在材料、做工还是声音上,与现在制作精良的新琴相差较远,它们的价格工艺木料好点的几千元,差点的几百元,甚至不少画线压板琴属于毫无价值的废琴。通常我们所认为的“老琴”,是指欧洲至少要有百年左右历史的琴,但是并不是说过了一百岁的提琴就都够资格被称为“老琴”,许多也不过是过百岁的旧琴。因为在20世纪初期,无论是法国的米尔库,还是德国的闵腾瓦尔德,都已经出现了高产量的制琴工厂。这些提琴的品质是比较低的,并且在当今的欧洲是很容易找到的,它们应该与18~19世纪的“古琴”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大家不要在看到188X~192X年的小提琴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只多么了不起的古琴。严格讲,这些提琴和当今的工厂提琴没有本质区别,不过是老了一百岁而已。

        真正的手工制作、有收藏价值的提琴多是在16XX~1880年前这个阶段。而1880~1950年这个阶段实际上已经是欧洲当代制琴师的天下了。当然,其中优秀的乐器一样价格不菲。古琴主要看的是制琴师、产地、状态,而不仅仅是一个年代的数字。具体价格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人民币):

        5~10万:这是上世纪初标准的欧洲百年工厂流水线提琴(属于非独立手工制作)的价格,前提是你需要有确认这个时期的知识或者专门鉴定师的认可,市面上流通的琴内标贴大多数都是仿冒的。

        10~20万:品相较好的上述流水线工厂琴及部分修复程度不佳的手工德法捷克等古琴。

        20~50万:品相中等,制琴师稍有一定认知度,已经可以买到18XX甚至17XX年的作品,开始有意大利古琴出现,带有知名鉴定师证书。

        50~100万:品相中等,制琴师知名度较高,可以达到所谓“保值”的状态,有专业鉴定师的证书,修复工作专业。

      至于100万以上不是一般人识别的问题,那是由专门鉴定师根据历史记录或者精通的知识才能涉及的。

        有了这样的小提琴年代知识,对于欣赏古(旧)琴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本辑拍摄了一把“老琴”和一把新琴的静物作品,给大家一种旧琴代表的历史沧桑感和新琴代表的现代活力感的体会,品味这个古老的乐器在音乐艺术上的传承。



























更新于 02-25
来自作品集美琴共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