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连载817:任何事物脱离边界,生存都会出现危机

 道德经学用 2022-05-15

第三十六章  大智微明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今天,我们进入第层次,任何事物脱离边界,生存都会出现危机!

首先,厚其福而报之的背后隐藏着天将降祸于人。

生命中的各种现象都告诉我们,温水煮青蛙的享受,背后的结局往往是很危险的。要知道,享受过了头必然会走向反面;而人不如意时,反而不会昏头。所以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因为天之道像张弓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这个意思是说:张弓对准目标,瞄准时如果太高,要往下一点;如果太低,就拉高一点,这样才能准确命中。因此,天之道展现的特性就是“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就是这么公平,你这里多了,他一定给你拿掉一点;但如果少了,他又会来补上一点。这个世界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生命大学,所有不同的情景都是大道最鲜活的演绎。

本章老子所讲的是自然的道理和法则,老子是让我们站在时空之上,去看世事变迁背后的因果运化过程。人类与动物、植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有时间的概念”,所以我们会知道自己今天种下这样的因,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等着我们。而随着对规律掌握得越多,我们能了解的前因后果所跨越的时空就越远,这就是智慧在升起。随着玄德的累积,有朝一日,当我们踏碎虚空,粉碎了“我”的概念,那时间的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到那时,我们就彻底回到了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大道之中。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持续精进地修行。老子教我们的方法都是一步到位的,他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为了给我们看因果变换的过程,强调因果律的可怕;同时,也是为了告诉我们:修持的方法也在这四对“将欲”和“必固”之中。

举例来说,花要谢时,颜值才达到巅峰。尤其是昙花,昙花都是晚上才盛开,当它怒放之时,几乎瞬间就开始凋谢了,所以被称为“昙花一现”。再比如,日落时的太阳,霞光流传,光芒万丈,让人心醉神迷。但同样,也是一瞬间就隐入地平线,被黑暗取代了上一刻的光辉。这些都是“将欲歙之,必故张之”的道理,所以,老子说,人生要懂得这些道理,才能体悟大道微妙幽深的智慧。

放在人道上,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或是历史朝代的更迭,往往都是在最荣光那一瞬间降临时,同步开始走向衰亡……这就是规律。因此,不要羡慕老天给一个人巨大的福报,或给他更大的机会,让他发财、令他得意、使他样样都好——其实,这很可能是要让那个人快一点结束。因为,好福报、好机会容易使人昏头。一个人若得意到忘形了,自然很快就会结束。只有在顺境中还能清醒,还能居安思危,还能主动迎接挑战,那这个人就不大容易失败了。所以,厚其福而报之的背后多半隐藏着天将降祸于人的危机,我们不可不小心。

其次,自以为是的得意,是灭亡的先兆。

中国有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坏事如果碰上,常常不止一件,但好事却很少是接踵而至,这本身也是老天的慈悲。其实,祸福皆老师,生命中所有的“老师”都是自己选择的!如果爱无法给你做老师,那痛苦就会来;如果痛苦无法给你做老师,那失去就会来;如果失去还是无法给你做老师,那死亡就会来……每个老师都是我们自己选的——这就是隐藏在表象之后的规律。

老子反复强调“大智微明”的智慧。一个人如果开始张狂了,肯定是不恰当地评估了自己的实力,将自己摆到了自以为是中那个强大的位置上。老子说:切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过度强悍的结果就是走向衰弱,高调炫耀的结局就是四面树敌。因此,真正的强者往往是低调内敛的,一般人完全感受不到他的力量。但他内心却是通达明了、什么都清楚,同时什么都能放下。

这一章中,老子虽然讲到的净是些人情、事物中可怕的一面,但并不是教人去使用计谋手段,而是要讲清楚因果律,教我们不要忘记了上一章中所说的“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再次,真正的强者其实很“弱”。

在本章第二段中所说的“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段话,是老子对前面“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总结。老子通过自然界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予的对立统一规律,郑重地告诫人们:走极端就是死路一条,真正的强者其实很“弱”。

老子为什么把张、强、兴、与都放到后面呢?这是为了让您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是不断来回转化的。其实,柔弱与刚强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老子一直在讲,这两者是相对出现的——有了强才显示出弱,有了弱也才衬托出强,强弱之间一直在来回轮转,就像古人讲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样。但因为人性都偏爱强,所以老子只好强调一下:其实柔弱比刚强要好。但我们要明白,不要在意强弱这些概念,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这才是修道明心的根本。

因此,老子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修行方法:做好自己的事,把自己的实力增强,但同时还把自己放在柔弱的位置上——那样的话,您就会每天朝气蓬勃地往前发展,不断认识生命、领悟大道。

老子的本意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柔弱,避免逞强,避免触及底线,因为“柔弱胜刚强”。比如狂风暴雨来了,柔弱的草叶会随风摇摆,但它不会断;可如果是一根树枝,风一大它可能就折了。所以,老子让我们不要展示自身的强力,而是隐于无形;老子让我们不要以兵强天下,而是守住慈爱,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当我们懂得这些规律以后,就要去克服自己人性中喜欢强、大、高的弱点,尽量把自己放在弱、小、低的位置上,这就是老子在本章中教我们的一种克服人性弱点的修行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