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冬不拉拉 2022-05-15

李庄

一个曾在中国版图上

用针尖都无法确指的弹丸之地

却得益于便捷的水陆交通

历经千年

从小渔村变身繁盛集镇

收获“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光环

1940年至1946年间

由于战事所迫

中国知识界的一次群体性南渡西迁

让李庄一度成为

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

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4月26日上午

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

正式开馆

以丰厚的人文养料

再现那段守望相助的文化抗战故事

跟着观观到李庄上“馆子”

截取老照片背后的宝藏史实

为你定制一份探馆“菜单”

今天的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我们从一封电报开始

①十六字电报手稿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京、南京、上海的众多文化教育机构开始辗转内迁,其中,同济大学委托校友在四川寻找落脚的地方。那时候,长江流域的宜宾、乐山等地已接纳了不少内迁工厂,沿江各城移民人满为患,唯有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宜宾市)南溪县的李庄还是一方清净之地。

李庄虽然偏僻至极,但跋山涉水总算能到达;被渝、黔、滇三面环绕,尚能与大城市联络。再偏僻一分,外界则死活到达不了,再明显一分又容易被敌机轰炸,只能说这个技术活确实被李庄拿捏住了。

1940年夏天,李庄民众和地方32名乡绅联合致信,发出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电报。短短16个字绝不是一句空话,当时面积还不到1平方公里的李庄腾出庙宇、祠堂充作教室、宿舍,甚至举家搬迁,把私宅腾出来供学者们居住。就这样,常驻人口仅3000余人的李庄接济了学者、师生共1.2万余人。

也是在李庄时期,同济大学增设了法学院。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②“中国克隆之父”的显微镜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1996年,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研小组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母羊“多莉”,一场“动物克隆”的大潮在各国掀起。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童第周就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生成了新鱼种,只是很少人知道这项科学成就。

李庄时期,同济大学聘请童第周为生物系教授。当时的条件很差,点的是菜油灯,只能利用太阳光或下雪天的光线做点实验,可学校连一架像样的双筒解剖显微镜都没有。某天,童第周在一间旧货商店发现了一架德国双筒显微镜,但老板的要价相当于他和妻子整整两年的工资。经过东借西凑,他们咬牙买下了这个宝贝,开始大干一场。所幸李庄四周的稻田、池塘很多,青蛙成群结队,这给童第周的胚胎实验提供了便利。每到春秋之际,童第周便与妻儿及学生携带大盆小盆,赤脚插田捕捉青蛙、收集蛙卵。

童第周对这台显微镜很有感情,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像钟表工人一般细致地剥掉青蛙卵的外膜,这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震动了欧洲生物界。直到70多岁,童第周仍然能在显微镜下使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针剥离金鱼卵膜,半个小时进行二三十次,手都不会抖一下。

③考古小分队成团出道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2017年,江口沉银遗址开启发掘,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就设在四川彭山县汉崖墓博物馆内,不免让人回想起抗战烽火中,李庄的中国考古前辈一段往事。

1940年,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李庄联合成立了“川康古迹考察团”,由中国第一个考古学博士吴金鼎任团长,核心团员中还有我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他们自1941年6月起对彭山县江口镇附近的崖墓进行考察,共发掘8处遗址、77座崖墓、2座砖室墓。

1942年的冬天,由于岷江水位急速消退,这支考古小分队不得不停工撤退。他们将出土的各类随葬品、采集的石质建筑实物标本分装三条大船,顺着岷江驶往李庄镇码头。总计达22吨的文物在抗战胜利后运往南京,成为了目前南京博物院非常宝贵的收藏。

④他为李庄白肉正名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迁入李庄的文化人来自祖国各地,可谓众口难调,李庄的一道家常蒜泥白肉却以皮薄肉嫩、肥而不腻、咀嚼化渣赢得了一致好评。但那时还不叫“李庄白肉”,叫的是“裹脚肉”。一天,时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的陶孟和慕名来到“留芬”饭馆,品尝完裹脚肉这道菜时,认为其味道鲜美但名字欠雅,就把“裹脚肉”改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又称为“李庄白肉”,从此便流传了下来。

陶孟和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不遗余力主张普及教育,通过发展教育改良社会、指导社会,同时要求教育要适应社会要求,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9日,陶孟和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创始人。

⑤操心中国人体质的人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1940年,中央研究院下属的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李庄。这是中研院里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研究所,旗下分为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四个组,而人类学当时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时任人类学组主任的吴定良就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奠基人。

李庄时期,人类学组从历史语言研究所分离出来,成立了人类体质学研究所筹备处,吴定良带着团队就“种族心理研究”“种族生命统计”“血缘与人才之关系”等问题着手研究,并在李庄附近发掘了百余具近代颅骨与体骨等。吴定良根据出土的人类骨骼和化石,研究人类进化、现代人体质、测量仪器的改进等内容。研究的课题也很有意思,很多都与云贵山区的少数民族有关,像“安顺坝苗之体质”“西黔小花苗之体质”“栗粟之体质”“贵州锣锣体质调查报告”等。当时,征兵中的检测标准也交给筹备处负责,专门检验入伍人员的体质状况。

抗战胜利后,吴定良兼任国立暨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体质人类学的科研人员与师资力量。1950年代中后期,吴定良为解放军防化部队举办人体测量培训班,指导了防毒面具的设计技术。

⑥一场破冰的团建活动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当时在李庄,医学院的学生常常开展解剖实验和人头骨研究,乡民很忌讳也不理解,引发了诸多误会。为破除谣言,由中央研究院牵头,中央博物院、同济大学等机构协作,在1941年6月9日共同组织了一场当时全国最高规格的科普展。

展览在李庄5公里以外的板栗坳举办,为期一周,展陈内容简直所向披靡——古人类骨骼和恐龙等动物化石、从安阳出土的青铜器、古代兵器和甲胄战车、明清古玩字画、甲骨文还有外国的文物等等,连现场解说员都是“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等大人物。

李庄展览的影响力极大,当时国共双方的媒体《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都发布了消息,远在重庆的名流郭沫若、江安国立戏剧专校的曹禺都前来观摩。

这下,老乡们带着家里的小孩都来看“稀奇”了,知识分子和乡亲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信任与友谊,堪称上世纪文艺团建的范本。

⑦战时新闻社的手工电台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为及时知悉前方战况,青年学生和大师学者在李庄创办了战时新闻社,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捐物资、喊口号、印小报、发传单、演话剧......全民抗战热情空前高涨。那时候,收音机属于非常紧缺的物资,但传播消息最快的就是电台。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学生王守觉(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购买零部件,自己组装了一台收音机。后来,战时新闻社里用的10多台收音机都由学生手工组装。

1945年8月15日,王守觉从电台中第一个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随即将它传遍了整个李庄。

⑧庄里最爱拍照的外国人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李庄风云际会,要说该来的人物也都来了,但我们还不能漏掉这么一个特别的“客人”——来自英国的李约瑟。

1943年6月初,受英国文化委员会之托,英国生化学家李约瑟专程前往中国,团队一行经昆明、重庆、成都、乐山后,搭乘一条运盐的小木船来到了李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考察战时的中国,并为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界提供帮助。

来李庄之前,李约瑟也许没有想到,这趟旅程会对自己还在构想中的、后来享誉中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产生多大的影响。直到他观摩了在简陋实验室里的童第周完成高难度胚胎试验,见到了“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并与林徽因用爱尔兰口语亲切交流,甚至得到意外的收获,遇到了自己未来编撰著作的重要助手王玲......李庄对于李约瑟来说俨然一个大型智库,在此生活期间,他也随时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看到的一切,如今你只要上网搜索“外国人镜头里的李庄”,绝大部分都是他的影像作品。

⑨甲骨文题写的“山高水长”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华民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从李庄迁走时,集体立下了一块青抄石碑——碑额由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用甲骨文题了“山高水长”四个字,碑额下是一行“留别李庄栗峰碑铭”,碑文总计527字、53个人名,承载了他们对滋养自己近六年的山川大地及父老乡亲的感激,“......今值国土重光,东迈在迩。言念别离,永怀缱绻......”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风雨之间

荒野之上

从容安居

不废研求

从一封电报的无条件接纳

到一座石碑上的惜别与不舍

小小古镇终成“中国李庄”

如一艘记忆中的诺亚方舟

载送一代人迎向未来的命运

也给我们留下了今天的故事

深读李庄(上)十六字电报下的友情岁月

注:本文部分资料图片来自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