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鲁迅深夜去世,留下7条遗嘱,告诫子孙不可从事这2个行业

 丘山三也君 2022-05-15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墓碣文》

1952年到1960年,周海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读书时代的年轻人大多会有点贪玩。可周海婴从来没有,这并非是天性使然,而是身边人的看法所影响到的。就好比说,有一次他出于好奇,去观望打桥牌、跳交谊舞的同学。结果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是的,他是鲁迅的儿子,还是唯一的独子。从小到大,作为名人的儿子,周海婴都被身边人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说你是鲁迅的儿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走上父亲的道路。可事实上,鲁迅先生本人,并不希望儿子被自己的名声束缚着。更不希望,他将来如自己一般,走向这条路。84年前鲁迅深夜去世的时候,曾留下过七条遗嘱,明确的表明不希望子孙从事这两个行业。

周海婴生于1929年9月27日,那时鲁迅已经四十来岁,他的到来完全是一次意外。周海婴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曾写过,他是父母避孕失败的产物,父母商量一番后才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因为那个时候鲁迅与许广平压根没想过要一个孩子,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先生哪里还能分心去考虑别的事呢。

虽然没考虑过孩子,孩子的到来也只是一次意外,但鲁迅在孩子出生后却非常疼爱他。对儿子的教育,也完全是按照他在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他自由成长。文中曾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又说: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他希望周海婴,能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打”的人,所以他后来才会留下那样的遗嘱。1936年之后,鲁迅的身体越加不好,肩以及肋骨都出现了剧痛。同年五月再发病,医生诊断有胃疾,发热后一直很难痊愈。五月底,史沫特莱特意请来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还不是很好。六月才有了好转,鲁迅以及周围人都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期间鲁迅并未停止过创作,不料10月刚写完《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便在17日旧病复发。这篇文章写的是他早年的老师章太炎,也算是纪念老师,没成想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篇。18日他气喘不止,1936年10月19日5时,鲁迅在家中逝世。这一年鲁迅55岁,周海婴八岁,临终前他还惦念着儿子。

留下了七条遗嘱,其中两条,便是劝诫子孙不可从事两个行业。

全部如下: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除去嘱托丧事从简之外,大多是留给子孙的,先生不希望子孙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说来这两项都是他擅长的,他在近代文坛的地位永远绕不开,美术比之文学没那么耀眼。但也算比较精通,他曾有过不少美术设计作品,比如说民国初期的国徽设计一类。不希望子孙从事,实在是他了解这两类,都需要积淀。

想要有建树比较难,最好别因他的名声,就糊里糊涂的走上了这一行。事实上他不光这样说,还是这样做的,生前就鼓励孩子顺其自然。周海婴年幼时,喜欢一种叫积铁(也叫小小设计师)的玩具,这是一种用各类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小孩感兴趣,便装了又拆,拆了又装。鲁迅总是在一旁予以鼓励,至于文学,并无过多的要求。

好在周家还是听从了他的遗言,周海婴后来热爱技术的兴趣不减,进入了北大物理系。走上了严谨的科研道路,没有靠父母的余荫生活,少有的文学作品也是纪念父母、家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