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不把元朝所有的疆域都恢复过来?这就先要看元朝有多大的疆域了,在历史上来说,元朝基本包括了今天我国的全部领土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元朝 实际上明朝基本已经把元朝最重要的地盘都恢复了,主要是华北和华南地区,再加上历史上先后并入我国版图的一些地区,如西藏、东北等,实际上明朝在强盛的时候,除了蒙古高原及其以北的地区,元朝的疆域基本都继承了。 所以要恢复元朝的疆域,就只差蒙古高原了,而在历史上,明朝在开国的几十年里对北方的蒙古地区也有过多次的讨伐,如朱元璋时期有过四次大规模的征讨行动,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也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讨伐,但这些讨伐都没有实质性地占领蒙古地区,最终部队还是退了回来。 那么为什么明朝不能占领蒙古地区呢? 其实不仅是蒙古,历史上除了元朝和清朝外,其他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没有实现过对蒙古地区的有效统治。这是缘于战争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获利的战争,这种战争打赢了能够得到大量的经济利益。 而另一种战争就是纯粹花钱的战争,即便打赢了也没什么经济利益,为此国家还要大量花钱,花出去的钱比战争的获利要大很多,而历史上征讨蒙古的战争就是纯粹花钱的战争。 在我国古代来说,经济基本以农业为主,一个地区能产多少粮食基本就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 如果说是华北和华南地区的话,那么在历史上军阀混战的年代,谁占的地盘越大谁的实力就会越强,因为每多占领一个地方,就意味着自己的资源和人口会增加许多,而维持这个地方的成本往往不大,地方的收益远远大于维持成本,所以这种情况下打下的地盘越多就会越富有。 而蒙古地区是个什么状况呢? 土地面积非常大,整个蒙古高原大约有2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传统上蒙古人居住的地方。 在整个古代来说,蒙古高原是一片非常贫瘠的地方,人口在古代来说没有超过过150万人,可以说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人口一直没有超过150万人,这也说明当地的粮食产量非常低,最多也只能维持大约150万人的生存,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圈中最穷的地方。 那么要实现对蒙古的有效统治,除了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蒙古地区的大汗,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来说,要做到这点的话,除非能长期在蒙古地区大量驻军,但这点来说在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是地盘面积太大,需要驻军的消耗太多。 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实现有效占领,不说多了,至少10万人马是需要的。虽然10万人马对于任何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来说也是可以承担的,但问题在于,这10万人马是属于远征的性质,其花费就是一个海量的花费了。 比如历史上汉朝的漠北之战,即便是强盛时期的汉朝,也只能出动10万主力部队深入匈奴的地盘作战,而且这样的作战也不能维持很久,基本是打败了匈奴人的主力后便回来了。而这一战,也基本耗尽了当时汉朝的国力。 在明朝时期,从江浙一带运往宣府大同的粮草,其消耗量比是三比一,也就是说每运送一斤的粮草从江浙到山西的宣府大同,就要消耗掉三斤粮食。 而从江浙运输到山西,一路上还算是有路可走,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走水路,即便是如此,消耗量也是大得惊人。 而要从江浙运输到蒙古高原地区,甚至有些驻军会是非常偏远的地区,这种消耗就必然是海量了,能达到十比一的消耗就算是谢天谢地了,毕竟蒙古高原上很多地方都是没有路的。 而要维持10万人的部队,后勤人员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不说一比几,即便是一比一的比例,也还需要10万人的民夫。 因此要维持20万人在蒙古高原地区长期驻扎,其消耗量不是任何一个王朝能承受的。 第二是蒙古高原几乎没有经济价值。 其实占领了一个地方以后,如果当地的物产能够把军队给维持下去,这种占领多少也还是能够维持的,但问题就在于蒙古高原是个贫瘠的地方,即便是蒙古人也要四处放牧才能维持生计,在古代来说,在那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你还能期盼有什么物产么? 第三在于草原民族过于凶悍,如果占领的话经常会发生战斗,在战斗中部队人员也会不断地消耗。 在历史上,草原民族向来都是凶悍的民族,虽然他们人口不多,但从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数千年以来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经常交手,其战斗力也有目共睹了,总之与他们作战还真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战斗的人员损失也必然长期出现。 第四在于蒙古高原的气候不适合中原王朝的部队长期驻军。 对此我们可以拿汉朝的漠北之战来说明情况,即便是霍去病这样勇武异常的大将,在经历了一次深入的远征后,回来便患了疾病,年仅24岁就病死了。 其实当年参与漠北之战的士兵都是汉朝最为精锐的部队,士兵身体素质是没得说的,即便如此但是患病的人也非常多,如果是长期驻军,因病患问题而死亡的人数恐怕也不是中原王朝能承受的。 所以,在历史上虽然汉朝、唐朝、明朝都曾经彻底打败过蒙古高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但是他们都无法实现对蒙古地区的长期占领,也就无法彻底征服蒙古地区。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没有实现对蒙古地区的有效统治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