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为什么小柴胡汤的和解法是少阳证的正治方法?(少阳禁汗禁吐禁下论)

 铁毛l 2022-05-15

【原文】

夫伤寒有汗、吐、下三法,察其邪之在表可汗之,邪在膈上可吐之,邪结胃腑可下之。此之法系乎部位,不可轻极者也。

若邪在少阳表里之间,则汗吐下当禁之也。何则?盖邪在少阳,居半表半里,由三阳渐人三阴,斯时和解表里,或可取效。若见其有头痛发热之表证,误汗之,亡其胃腑之津液,则阳明热盛,于是少阳之邪得传其所胜,而移邪于胃,以邪在少阳即化为热,复传阳明,则两热相搏,而谵语遂作。

故少阳不可发汗者也。若少阳中风胸满而烦者,以少阳之脉循胸贯膈,风中于经而化为热,壅塞经络,则气郁不畅,而胸满,热扰心包,烦证作矣。误以吐剂投之,则伤其胸中之气,胸阳虚,即不能护卫于心宫,则心无所倚,神志不定,病则为悸。若以苦寒之剂下之,亡其血液,血虚不能濡润于心,则离火独炽,神明不安,而病惊。且少阳与厥阴为表里,下则虚其阴,而少阳之热得以下陷,热入厥阴,消灼肝血,肝阴虚则魂不藏,亦成惊病也。故少阳不可吐下者也。

以此观之,汗、吐、下三法,于表里上下各有专主,不能兼治,故少阳盼乎表里之间,而此三法在所当禁,稍有不慎,易变它病,谵语惊悸因而现矣。

【释义】

治疗伤寒病症有汗、吐、下三法,如果病邪在体表可通过发汗的方法祛除,如邪在膈上可通过催吐的方法,如邪蕴结在胃肠可以用导下的方法。此三法与病邪所在部位关系密切,不可忽视。

如邪在少阳,居半表半里,由三阳渐人三阴,这时若和解表里,也许可以取效,但此时不能使用汗、吐、下的方法。为什么呢?

因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出现头痛发热的表证时,误用发汗的方法,会使其胃之津液亡失,则阳明(胃)热盛,于是少阳(胆)之邪传于其所胜(胃),而移邪于胃,即和在少阳化为热,复传阳明,则两热相掉,而出现谵,所以少阳不可发汗。

对于少阳中风而出现胸满而烦躁的患者,因为少阳之脉循胸贯膈,风中于经脉而化为热,塞塞经络,气郁不畅而胸满,热扰心包出现烦砂症状,误以催吐方药进行治疗,则伤其胸中之气,导致胸阳虚,不能护卫于心宫,则心无所倚,神志不定,病则为心悸。若以苦寒之剂导下,使津血亡失,血虚不能漏润于心,则心之虚火独炽扰神,出现神明不安、惊悸的症状。且少阳(胆)与厥阴(肝)为表里关系,导下则易导致阴虚,少阳(胆)之热以下陷,热人厥阴(肝),消灼肝血,肝阴虚则魂不藏,亦成惊病。故少阳不可用吐下治法。

以此观之,汗、吐、下三法,涵盖表、里、上、下,但是各有专攻,不能兼治。因少阳界乎表里之间,此三法不适于少阳病,若使用不当,容易变他病,导致出现谵语、惊悸误治之症。

此论明确说明了邪在表可汗,邪在膈上可吐之,邪结胃腑可导泻下之;若邪在少阳,则禁汗、禁吐、禁下。

因为少阳主枢,少阳之气外合太阳之表,内从阳明之里,其功能如同枢纽,不仅是表里之枢纽,而且是阴阳之枢纽。少阳位于太阳与阳明之间,与表里相关紧密,邪在少阳,发汗只能徒伤其表,吐下之则误伤其里,若无兼证则只宜进行和解。少阳病,或误发汗,则出现谵语,甚至虚烦、心悸的症状;若误用吐下的方法,则出现心悸而惊的症状。

太阳居六经之首,又为三阳之表,因此,凡外感之邪侵人,太阳首当其冲。三阳病都是属热、属实,所以太阳病的性质属于表热证。治疗上宜发汗。

阳明为三阳之里,病至阳明则热而亢盛,因此,古人把大热的证属于胃。所以阳明病的性质为里热盈盛证。一般来说,阳明病有经证腑证之分,经证为无形的实热,腑证为有形的实热,如果躁实聚于腑,必须因势利导,而攻其实。因此,下法就成为阳明腑实证的证治了。

少阳位居太阳之里,阳明之外,故其性质称为“半表半里”,其具体症状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小柴胡汤证),皆是邪居少阳而出现的半表半里的症候,故仲景出小柴胡汤一方以和解之。正由于少阳是居半表半里,故治法上禁用汗吐下之法。邪在太阳属表证的应发汗,邪在阳明属里证的应攻下,而邪在少阳属半表半里的应用和解法,均应划清界限作出严格的区分,不可混同设治。小柴胡汤的和解法是少阳证的正治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