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贤思辩丨毕卓然:设计怎么样让教育更美好

 精诚至_金石开 2022-05-15

毕卓然博士,兰亭荟创始会员之一,深耕中外教育领域20年,从k-12到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产业投资和运营经验。曾出任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上市公司劳瑞德教育集团中国区CEO,后专注中西方创新教育研究和实践,曾面对面访谈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牛津、剑桥等全球50所著名大学校长,包括英国伊顿公学、美国格罗顿中学、纽爱华学校、香港汉基、香港弘立等20所著名的中小学,并出版“一下一代创造力”一书。2017年在硅谷创01 Futuredu (零一办未来教育),运用设计思维理论,开发面向中外中小学的创新课程体系,提供针对创新领域的教师培训和创新实验室共建。

设计是什么

我经常在思考一句话,如果每个人过程都一样,我怎么奢求我们结果与众不同呢?设计思维不仅仅是在科技、工业,更在教育和生活当中产生不知不觉的影响,怎么影响呢?我们看一看,在此之前,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有两个标签,一个是20年教育行业经验,之前在全球最大高等教育上市公司劳瑞德做CEO,投资中国三所高校,参与新建中国第一批合资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同时我还有另外一个标签,三大爱好:足球、舞蹈、诗歌,这个跟今天主题有什么关系呢?慢慢来讲。

过去10年从投资界离开,追求自己梦想,在全世界访谈了20所著名大学校长,20所著名中小学校长,右边是我2010年访谈哈佛大学首任女校长,中间是设计思维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首任院长,也是乔布斯私人顾问,这边是我出的书《下一代创造力》,2013年我送给马老师,我们交流关于创新教育的事情。

关于“设计思维”,我们都知道哈佛大学代表美国教育的过去,美国教育现在和未来是哪里呢?斯坦福大学最流行一门课就是“设计思维课”,有时候经常讲,斯坦福商学院很厉害,因为我们在学习设计思维。

这里面我们从头描述一下设计是什么?最早的设计概念来源于时装界,在60年代著名设计师提到设计常识,重点不是衣服本身,而是给他人的感觉上,这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区别。

大家看这位教授,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首任院长,也是乔布斯的高级顾问。大卫创办一个公司IDEO,最早做工业设计,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他自己给很多工业公司做设计,包括后来的科技公司,第一代苹果鼠标就是他设计的,他发现设计思维其实对各个行业都有应用,包括教育行业,于是2005年他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一个斯坦福的创新学院,这是唯一不授学位,跨学科在一起的学院,本科生,博士生到老师,同时与湾区的一所中小学合作,在美国第一次把设计思维运用到中小学进行跨学科的创新教育。

里面讲传统的设计思维和商业思维区别,最重要的是多一个同理心。

这是世界上的著名公司,可以说硅谷创新精神其实来源于设计思维,所以说大卫凯利作为硅谷创新教育之父,影响了很多公司,包括现在谷歌、苹果,他们开发产品都在用设计思维的理念。

一个经典案例,这是GE在做的设备,之前孩子们去医院做这种测试时是非常紧张的,白白的墙,然后有一个机器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样东西在等待着,所以孩子是不愿意的。后来他们通过用户体验,就是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然后给孩子们营造了他们世界,海盗船的世界,那么孩子们做完以后出现一个问题,和妈妈说太棒了,我明天还想做,这个是工业上非常有名的设计案例。

图片

设计怎么样让教育更美好

有这样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称之为美国未来学校代表,是把科技、创新、学业或者学术三者融合得最好,有50多年历史,应该是在7年前创办了高中,之前一直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当第一届高中生毕业以后,美国教育界很震惊,包括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的校长都去访问了这所学校,希望和这所学校开展合作。大家看升学率也好,创新也好,创业也好,做的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我2011年第一次拜访这所学校,就被他们基于设计思维的创新理念所打动,并开展与学校的合作。这所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我们经常讲,中美都说创造力是有差别的,其实我们很多华人留学生在美国是非常优秀的,但只是成为中坚力量,往往缺乏领袖力量。为什么很多新商业模式,首先是在美国出现,我们更多是在初期追随,为什么?其实就在于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往往一个伟大机会被忽视需求是什么,这个是从小培养孩子同理心,从同理心入手,包括测试产品,设计等一系列环节。在旧金山湾区,有这样一所学校,“纽爱华学校”,我们大学研究生开始做的事情,他们在小学就开始做了,就是思维的培养。

结合刚才的例子,我们在国内做什么呢?我从17年开始我们思考怎么样把这些很好的东西和内容进行传承,我们成立自己团队,通过教育实践,中国K12发展做一个研究。我们第一个案例在杭州,是马老师在2017年发起创办的一所面向未来的k-12学校。我们有幸参与了学校建校之初创的新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基于设计思维的教师培训。刚才包括八一学校,包括北大附中我们都有一些各个层面的合作。这里面我想拿一个案例说这个事情。这是在小学生和初中生共同结合的案例,那么是跨学科的,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发现他们需求。

这个项目的由来就是我们做同理心测试的时候,对初一学生来讲,他们第一年入学,家庭也好,学校也好,要找出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有什么对象需要帮助,他们发现一个共同的就是初一学生70%发现一个问题,中午吃完饭很无聊,大概半个小时,四十分钟无聊的时间,怎么办?他们希望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帮助设计一款的游戏。这里面在做需求的时候,你首先要了解你的对象,但是对象并不简单。今天我了解你,我们做一个访谈就可以了,而之前孩子们利用万圣节跟低年级小学生成为朋友。首先成为朋友,成为真正的分享者和倾听者,老师会讲解如何去设计问卷,怎么样帮助孩子了解,帮助中学生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需求,这是他们在做访谈,就是一年级的经过相当多的准备,他们对一年级学弟学妹进行访谈了解需求,需求整理出来做分析,这就是初一学生做的。然后把自己方案拿出来,让每个同学陈述自己的方案。

还有这种走廊协议,就是你要邀请其他的年级学生和老师,去了解你的方案,然后开始制作的时候有一些工具,怎么样利用工具,这是孩子们制作的过程。这是初一学生为孩子做的桌游游戏。

同时做内部发布会,内部发布会有两次,第一次所有失败经验分享,为什么过程当中会出现问题,正式布展怎么做这个发布会。

我刚才说到一个问题,是我们在一个学校做的案例。过去两年时间我们曾经在国内上百所学校来做义务推广,什么是设计思维,同时选择学校做深度融合,我从这一点来讲教育和设计如何结合的,我在用两三分钟时间稍微展开一下,因为我们今天题目是“让生活更美好”。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就是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Design Your Life”(设计你的生活)。生活当中我会说没有选择,但其实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伯克利的毕业生,毕业的时候在未来三五年找到自己实习工作机会。他投5份公司,其中三个公司都是他特别想要的,这时候不知道怎么办。按照惯性来讲是选择一个最好的,但其实是这样吗?当我们信息不对称时候我们能做出最佳选择吗?他问设计思维公开课的老师怎么办,这个老师跟他沟通,你为什么不尝试每个实习机会都去呢?你不知道哪一个领域最适合。这样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呢?哪怕尝试不行也没有损失。于是他分别给三个实习机会发邮件进行联络,结果出乎所料,不同公司都答应他去实习。有的去农村教学的,还有比利斯公益组织做法务助理,还有华盛顿地区做生物研究的,后来他选择一个实习单位,工作两年的过程当中发现原来一直延续原来方式没有一种新的选择,而他在过程当中非常享受第一份选择。同时他实习两年以后,觉得第二份,第三份实习机会不是他想要的。最后选择了第四份工作,留在学校做职业发展规划的老师。

其实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我们人一生从教育,包括生活开始,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