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贵阳改哥 2022-05-15

     此番的福泉市之行,除了来看传说中堪称西南古桥之冠的葛镜桥,更是为了游览素有“小八达岭”美誉的福泉古城垣。

    福泉古城垣,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距今六百多年。初建时为土城。建文三年(1401),平越卫指挥李福又将土城改建为石城,成为重要军事设施。古城垣依山而建,城墙为青条石建筑,工艺讲究,周长 4700米,高7米,宽3米。明正统十四年(1449),苗民起义,围攻城池,城内仅靠一口小小的福泉井取水,不能解决城内百姓及牲畜的饮水问题,众多的兵士、百姓,以及战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城池不攻自破。如何解决战争时期城内百姓、兵士、牲畜饮水的问题摆在了平越指挥的面前,到成化年间(1465—1487),指挥张能在西门外的沙河边建一城墙,从河中引水进城并建一井口,以便战时城内得到供水。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饮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1603年,贵州总兵平越人安大朝、指挥奚国柱、知府杨可陶在水城外又筑外城墙183米,招募能工巧匠,集思广益,精确设计,最终决定在拦截河流的城墙上建上下两座三孔石拱桥,这样,把河流直接包在城内,即使战争爆发,也能确保城内军民的用水之需。
    如今城垣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但是,福泉的古城垣,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有“里三层,外三层,石墙围水小西门”的水城奇观。它由内城、水城、外城三部分组成一座瓮城;举目眺望,三重城环抱,形成梯级防线;它依山傍水,上下贯通,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设计者匠心独运,建造工艺精湛。因此,福泉古城垣,在军事、建筑、地质、水文等多方面蕴含着多层次的科研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防御的绝妙之作”。

跟着地图游福泉(2)葛镜桥

    最先看到的部分,是东门之上的藜峨楼。上下很明显地分为新旧两截,因此城楼必然是是近来重建的。感到最有意思的是道路从只容一辆车宽的城门内经过,构成单方向行驶的隧道。城门两侧车辆来来往往,却有条不紊,即便到了下班高峰期也并没有堵车。

跟着地图游福泉(3)市中心

然后顺着新华路一直向北,来到北城门下。由于北门城楼(福泉楼)还未修复完成,到处都搭着脚手架。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从北门西侧登上城墙,开始了徒步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回望北门城楼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俯瞰城墙下的民居小院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为了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在原有五座城门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便门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从北端烽火台俯瞰小西门水城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从烽火台上回望北段城墙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外面的两层城墙之间还有两行跳墩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跳墩尽头是水车和磨坊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沙河通过三个门洞进入外城墙,又通过类似的结构再次流出去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刚巧遇到有人挑了水从跳墩上走回城门里,看来附近古井依然在发挥着备用水源的作用。只不过古代可能是因为敌人在河流上游投毒或拦水,而如今是因为环境污染无法饮用了。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从南侧俯瞰水城全景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左边是城外,右边是城内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距小西门不远便是大西门,也没有修好。马路不是从这个门内穿过,反倒是新修复的城墙从马路上架起一座石桥。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顺着城内的街道绕路来到南城门,依然还在修缮。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南门城楼叫做威武楼。
跟着地图游福泉(4)古城垣
这个门内是几段石阶梯不能行车,因此马路绕着城门从外围转了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