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绝《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十二首》读记

 小河西 2022-05-15

杜甫七绝《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十二首》读记

(小河西)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据诗中“抱病江天白首郎,空山楼阁暮春光。”二句,推测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暮春。空山楼阁或指西阁。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据史载,安史之乱结束于广德元年(763)正月,其标志事件是史朝义自杀。但原安史之乱中的骨干李怀仙、薛嵩、田承嗣、张忠志等都成了河北诸道节度。由于朝廷在忙于对付仆固怀恩叛乱、吐蕃入侵等,河北诸道俨然独立王国。【《旧唐书-李怀仙传》:“朝义以余孽数千奔范阳,怀仙诱而擒之,斩首来献。属怀恩私欲树党以固兵权,乃保荐怀仙可用。代宗复授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与贼将薛嵩、田承嗣、张忠志等分河朔而帅之。既而怀恩叛逆,西蕃入寇,朝廷多故,怀仙等四将各招合遗孽,治兵缮邑;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籓臣,实非王臣也。朝廷初集,姑务怀安,以是不能制。”】河北诸道节度入朝事,史无明载。或杜甫在夔州听闻传言有感而作此诗。

其一

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汹汹人寰犹不定,时时斗战欲何须?

汹汹:水腾涌貌,骚乱不宁貌。《高唐赋》(宋玉):“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李善注:“《说文》曰:'汹,汹涌也。’谓水波腾貌。”《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

何须:何必,何用。《野田黄雀行》(魏-曹植):“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封氏闻见记-敏速》(唐-封演):“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大意:安禄山谋逆遭天诛,更有史思明也已被剪除。人间乱象还未平定,时时挑起战乱尔欲何图?

其二

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

蛮夷:泛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书-舜典》:“蛮夷率服。”《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潮州刺史谢上表》(唐-韩愈):“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

杂种:蔑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有时特指安史乱军。《旧唐书-安禄山传》:“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旧唐书-史思明传》:“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也”。

周宣:即周宣王。所谓“宣王中兴”。汉武:即汉武帝。

大意:国家百姓总体务必安,各族百姓交错相关联。今王就是周宣王汉武帝,是忠臣是孝子要让后代看。

其三

喧喧道路多歌谣,河北将军尽入朝。始是乾坤王室正,却交江汉客魂销。

河北将军:河北道将军。唐时河北道很大。黄河之北,太行、常山之东,北通渝关、蓟门,东并海。

交:或为“教”。

销魂:指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欢乐或惊惧。)《别赋》(梁-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张起居》(唐-钱起):“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入衡州》(杜甫):“销魂避飞镝,累足穿豺狼。”《满庭芳》(宋-秦观):“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大意:道路上流传着好多歌谣,河北道诸将军都已入朝。从此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使俺这个漂泊江汉的老人高兴得魂销。

其四

不道诸公无表来,茫然庶事遣人猜。拥兵相学干戈锐,使者徒劳百万回。

庶事:各种政务政事。《百一》(魏-应璩):“尚书统庶事,官人乘法宪。”《送客自两河归江南》(唐-许浑):“两河庶事已堪伤,南客秋归路更长。”

使者:《册府元龟》卷136《帝王部-慰劳》:“代宗宝应元年冬,以初平河朔拜宗正少卿李涵左庶子兼御史中丞河北宣慰使。…永泰元年七月遣尚书左丞李涵以本官兼御史大夫于河北道宣慰。”《旧唐书-代宗记》大历二年九月:“命左丞李涵宣慰河北。”

大意:再莫说河北诸将无表来,说不清的诸多政事让人猜。相互学着坚甲锐器拥兵自重,让朝廷的使者徒劳往返很多回。

其五

鸣玉锵金尽正臣,修文偃武不无人。兴王会静妖氛气,圣寿宜过一万春。

鸣玉:腰间佩玉鸣响;喻出仕在朝。《西征赋》(晋-潘岳):“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李善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冬至》(杜甫):“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锵金:撞击金属而发声。《咏入幌风》(梁-费昶):“锵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山中寄元二侍御》(唐-刘商):“拖紫锵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十里烟笼》(唐-徐夤):“北邙坡上青松下,尽是锵金佩玉坟。”

修文偃武:倡文息武。《九日曲池游眺》(唐-薛逢):“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圣寿:皇帝的年寿。《上云乐》(唐-李白):“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寿杯。”

大意:如今朝中人物尽是正臣,修文偃武不乏贤人。中兴之主定会平息妖氛,祝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

其六

英雄见事若通神,圣哲为心小一身。燕赵休矜出佳丽,宫闱不拟选才人。

见事:识别事势。《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晋书-唐彬传》:“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圣哲:指超人的道德才智;具有超人道德才智者;借指帝王。《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 孔颖达疏:“圣哲,是人之儁者。”《壮游》(杜甫):“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心小:《荀子-不苟》:“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淮南子-主术训》:“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洗兵马》(杜甫):“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为心小一身”即“心转小”。)

大意:英雄识事向来犹如通神,皇上处事务必要小心谨慎。休要自夸燕赵多佳丽,皇宫也不应借机选“才人”。

其七

抱病江天白首郎,空山楼阁暮春光。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时入帝乡?

白首郎:典“为郎久”。《后汉书-张衡列传》卷59:“尉尨(méng)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衣冠:衣和冠;穿衣戴冠;借指士大夫。《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帝乡:天宫;京城。《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潜):“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大意:俺是一个抱病江天的白首员外郎,空山楼阁中虚度迟暮的时光。有一天俺也整衣带冠朝天子,俺草拟的奏章何时才能入朝堂?

其八

澶漫山东一百州,削成如桉抱青丘。苞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

澶(chán)漫:宽长貌;广远貌。《西京赋》(汉-张衡):“澶漫靡迤,作镇于近。”刘良注:“澶漫靡迤,宽长貌。”

山东:太行山以东。同“河北诸道”。

削成:《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唐-宗楚客):“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桉:同“案”。《乐天偶眠》(唐-卢贞):“放杯书桉上,枕臂火炉前。”

青丘:地名。《元和郡县图志》卷10:“青州。北海。望。…千乘县,上。…千乘者,以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今县北有青丘县,因以为名。”《壮游》(杜甫):“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苞茅: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xiá)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大意:太行山以东百州之地幅员辽阔,天然削成如案又环抱青丘。贡品又重新进奉关内,皇家的祭品重新来自大海尽头。

其九

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辽水:唐朝辽水即今辽河。

滹(hū)沱:今滹沱河。出山西穿太行流入河北。《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唐-李颀):“寒风卷叶渡滹沱,飞雪覆地悲峨峨。”

星象:指星体明暗、位置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吉凶)。《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唐-刘长卿):“星象衔新宠,风霜带旧寒。”

共和:《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韦昭注:“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也。”

紫气关:即函谷关。《列仙传》(汉-刘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黄金台:燕昭王所筑招贤台。《放歌行》(南朝宋-鲍照):“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唐李善注:“王隐《晋书》曰:'段匹磾讨石勒,进屯故安县故燕太子丹金台。’《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二说既异,故具引之。’”

大意:东过辽水北过滹沱,天象风云皆喜“共和”。紫气浮动的函谷关俯临天广地阔,黄金台上积存的贤才众多。

其十

渔阳突骑邯郸儿,酒酣并辔金鞭垂。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

渔阳:古地名。燕昭王始置渔阳郡,治所属今北京密云区。因其位于渔水之阳而得名。北魏时渔阳郡始徙治雍奴(今属天津武清区)。隋在今天津蓟州区设渔阳县。唐在今天津蓟州区设蓟州(渔阳郡)。

渔阳突骑:《后汉书-吴汉传》卷18:“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乃说太守彭宠曰:'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之功也。’”《旧唐书-封常清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渔阳》(杜甫):“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

邯郸儿:《汉书-地理志下》:“邯郸北通燕涿,南自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邯郸少年行》(唐-高适):“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雠身不死。”《送董邵南序》(唐-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双阙:古代宫殿等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借指京都。《天河》(唐-杜甫):“含星动双阙,伴月照边城。”

五陵:西汉五帝陵墓所在地,皆位于长安,为当时豪侠巨富聚集之地。《哀王孙》(唐-杜甫):“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大意:渔阳骑兵就像邯郸游侠,酒酣后并驾齐驱垂金鞭。他们意气风发来到京城欢舞,他们的雄壮豪放再为长安人所知。

其十一

李相将军拥蓟门,白头虽老赤心存。竟能尽说诸侯入,知有从来天子尊。

李相将军:指李怀仙。此时职务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蓟门:战国时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此处泛指今北京、河北北部一带。《艳歌行》(魏-曹植):“出自蓟北门,遥望胡地桑。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当。”《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诸将五首其三》(杜甫):“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大意:侍中李怀仙将军拥兵蓟门,白发苍苍丹心犹存。竟然能说服河北诸将尽入朝,知其心中从来就有“天子尊”。

其十二

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

十二年:从天宝十四载(755)至大历二年(767)。

天威:帝王威严。《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敢不下拜。”《上神宗皇帝书》(宋-苏轼):“自知渎犯天威,罪在不赦。”

堂堂:《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汾阳异姓王:指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上元二年,…进封汾阳郡王。”

大意:十二年来全国多处战场,帝王威严已失,到处在布阵打仗。犹如神灵保佑如今的中兴主,功业首推郭子仪这位异姓汾阳王。

这组诗12首应合读。全篇围绕“河北诸道节度入朝”事展开。首二章言入朝前情事。安史已遭天诛,尔辈意欲何为?社稷苍生要安定,蛮夷杂种要共处。今天已有中兴之主,各位是否忠臣还要历史评价。三章点题。到处都在传“河北将军尽入朝”,看来今天真的“乾坤王室正”了,教俺这个客居江汉的老者高兴得魂似销。(这是一组“欢喜口号”。有“喜欲狂”意。)四章铺陈“尽入朝”。因“尽入朝”,再也不要说“河北诸公无表来”,不要说他们政事茫然遣人猜,不要说他们拥兵干戈锐,不要说他们使“使者徒劳百万回”。(不道”二字惯四句。)五章赞歌。一赞朝中“尽正臣”,修文偃武人才济济。二赞皇上是中兴之王,应万寿无疆。六章提醒。自古英雄“见事”若通神,如今也有“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提醒皇上务必小心谨慎。谨慎啥呢?燕赵之地多美女,千万不要借机到燕赵之地“选才人”。七章转及自身。俺一个“白首郎”抱病夔州,在空荡荡的山中“暮春光”。啥时才能朝天子也上几个奏折呢?八章转回入朝事。写河北诸道贡赋。辽阔的山东大地,平展如削环抱青丘。从此,直到海边的“苞茅”都要重入关内。九章写河北诸道人才。河北诸道疆域辽阔,“星象风云”皆向“共和”。函谷关外紫气高照,黄金台边贤才众多。十章设想入朝景象。河北诸道节度使带着“渔阳铁骑”、“邯郸游侠”或“燕赵壮士”“并辔金鞭”进入长安,又是饮酒又是跳舞,其雄豪意气一定为长安人民所认知。十一章特写李怀仙。掌控蓟门的李将军,年龄虽大赤胆忠心。他竟能说服各位诸侯尽入朝,说明他本来就晓得“天自尊”。末章收结。战乱持续十二年。十二年“天威已息”。十二年战“阵堂堂”。今天,这场延续十二年的战乱终归结束。这首先要归公于“神灵”,是神灵护佑着当今的“中兴主”。此外要归功于郭子仪这位“汾阳异姓王”。这组喜诗一气呵成,脉络分明,格局严整。当然杜甫听闻的“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或只是谣传。实际的情况或还是杜甫在《诸将五首》中说的:“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