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名歌手的长江情|| 刘庆云

 一犁_书馆 2022-05-16

导读

最近网上都在传佐田雅志1980年拍摄的《长江》。1980年川江、南京、上海,简陋的街景、淳朴的民风,好有怀旧感。

好几位朋友微信我,问佐田雅志拍摄《长江》的背后的故事。

     佐田雅志很早就知道他,八十年代初在北京上学,放假回到上海的家,我哥的桌上压着一张大大的招贴画:“佐田雅志上海音乐会”。后来去日本一直没对上号,他在日本媒体上出现时都是用平假名“さだまさし”,有一次在日本偶然看了24小时连续直播慈善演唱会,其中有佐田长达1小时的演唱会现场直播,还有他拿手的小提琴秀。才知道,他就是我哥桌上的佐田雅志。


1 佐田雅志充满传奇

作为流行歌手早早出道,他的成名作《男子汉宣言》,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惹来了女性团体和女权主义者的非议。22岁到中国拍摄了纪录电影《长江》,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对中国抱有神秘感,他带领日本团队历时一年拍摄纪录片,把改革开放初期的真实中国介绍给日本观众,日本一百多家影院公映,对促进中日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他拍摄的《长江》为素材,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主持人陈铎富有磁性的话语把中国观众牢牢钉在每晚的电视机前。

我那时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上学,作为实习,还去采访了淮安老乡陈铎老师,听他讲述《话说长江》的前前后后,和对淮安美食的乡情。采访写了篇报道登载在《新民晚报》。

 众所周知的原因,因为拍摄内容,佐田雅志和央视在拍摄现场常有冲突,拍摄后期就是佐田雅志的单打。他的的名字在《话说长江》中,在央视也就未曾提及。




2 流行歌手佐田雅志的中国缘

上个月的4月10日,是佐田雅志的70岁生日。他的音乐原点是从3岁开始小提琴,后转为轻音乐开始弹吉他。

他想去中国拍长江,是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因为背负着祖父佐田繁治和父亲佐田雅人对中国的感情。

对中国感兴趣的契机是祖父给祖母的信。

佐田雅志的祖父繁治是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间,在中国大陆从事谍报活动的人物。老家还留有祖父写给祖母的信,少年时期的佐田读过信,他记得信中写道:“四川省只有我一个日本人。”

这件事让他深受触动,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有个愿望,总有一天自己也要去四川。

这成为他去中国拍摄纪录电影《长江》的最初契机。

父亲佐田雅人,是侵华战争的日本兵。在一次战斗中被中国士兵追赶,手榴弹的碎片,致使左耳鼓膜和左手拇指受伤。受伤之地正是长江沿岸,所以佐田在最初的拍摄中就选择了这片土地作为起始点。

重庆电视台导演曾磊告诉我,他在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看到一辆自行车,车主人是曾经的日本兵佐田雅人。当时佐田雅人遭遇新四军游击队,弃车脱身。自行车作为战利品奖励给一位女游击队员,八十年代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后来佐田雅人到盐城,看到这辆车,看编号确认是他的那一辆。

早年参与上海动画片制作的上海电视台王锋导演告诉我,佐田雅志的父亲佐田雅人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在80年代中后期,他父亲张罗输入了一大批日本动画片,如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等作品,整整影响了80的后中国一代人。可见 日本一个家族 三代人对中国的影响~

他的奶奶和母亲也都在中国住过,奶奶在海参崴经营日料店,掩护过当间谍的祖父,佐田父亲便出生在海参崴,全家都与中国有着深深地爱恨情仇,纠结着复杂的中国情结。



3 出道之初

佐田回顾自己的歌手生涯时说,出道曲《雪之晨》的销量仅为3700张。差点被唱片公司解约开除,他打算回到故乡长崎重新开始。但是音乐制作人要求他“下次要以5000张为目标”,便写出了日本歌谣曲《精灵流》。
他的故乡长崎灵流,盂兰盆节时的家庭会造新船,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让故人的灵魂顺水流而下。前一年,与他同岁的表弟因海难去世,他决定参加这个祭祀活动。为此,他首先创作了故事的细节,第一次呕心沥血地写完歌词。
但是,这首歌要不要发行,唱片公司也有争议。他们说,“这么灰暗的歌,卖不出去吧?”但是,制作人力推了他。
当时的流行歌曲一般都是由收音机“点燃”的。《精灵流》在地方电台的深夜广播大受欢迎,佐田至今也忘不了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听到时的场景。
在柏青哥店播放精灵流的时候,激动得他手颤抖,之前赢了一盒弹珠全部都被刷掉了。“我紧张得大汗淋漓。”
推广单曲的巡演是佐田的小提琴和另一位吉他手的组合,这在当时也没有先例。被音乐制作人要求“至少卖5000张”的《精灵流》,斩获了当年日本唱片大奖的作词奖,最后销售实绩高达130万张!
这首曲子充满了佐田对溺水身亡的表兄的思念。与他同龄的表兄,他们生前关系非常好,在音乐上也很有才能,佐田走上音乐之路,某种程度上互为影响。
《精灵流》的版税,首先用来偿还父亲佐田雅人经营木材店失败的债务。当时的他应该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会背负28亿日元的债务。



4 男子汉宣言风波

1979年,佐田雅志在发行了单曲《関白宣言》(男子汉宣言 )。歌词直白幽默,道出了日本人的家庭观念,又是大受欢迎,至今这首歌仍会出现在日本人的婚礼上。


男子汉宣言

嫁給我做老婆之前

有些事我要先说清楚

不可以比我早睡

当然也不能比我晚起

饭要做得好吃 

还要一直保持漂亮

,,,

我不会花心…

我想应该不会的…

应该不会吧 …

算了 你还是先有个心理准备吧

你要记着你已无处可归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家

你不可以走得比我早

我什么也不需要

只要你握着我的手

流下眼泪就够了

至少要流两滴以上啊

我会说 全靠有你照顾

我不枉此生

我一定会这样说

我愛的女人只有 你一个

      在中国,男子汉宣言也突然爆火,那是中央歌舞厅谷建芬老师偶尔的机遇点燃的。八十年代初曾去谷建芬老师家,她告诉我这首歌在中国流传的秘话。
1980年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新星音乐会,当时的歌手都以能在其间亮相为荣。年轻歌手吴国松苦于没有好歌找到谷建芬,恳请她推荐新曲。出生在大阪的谷老师从当年最人气的日本歌手佐田雅志的歌谣《男子汉宣言》,连夜翻译成中文,配上简谱,交给吴国松。
“你每天晚上不能比我睡的早,你每天早上不能比我起的晚”,当听到这句歌词时,全场轰堂大笑,在那个年代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感觉,逗人开心的笑声,充满愉悦的气氛,吴国松也以此一举成名。
《男子汉宣言》的内容,看起来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实际上是以戏谑调侃自己的方式唱出了自己的弱点和对对方的爱情。
《男子汉宣言》罗列了男性对结婚女性的各种要求,单曲大卖。但是,日本演艺圈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有大红大紫的人出现,抨击也会随之而来。围绕着佐田的歌词,女性团体和周刊杂志等视为“歧视女性”、“男尊女卑”的众矢之的。社会上也不时出现赞反两派的争论。也惹来了女性团体和女权主义者的非议,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舆论现象,一时间喧嚣尘上。原本想歌颂生命珍贵的他,对这样的“网暴”,深感意外。在与音乐完全无关的地方受到批评,更让涉世尚浅的他倍受打击。他甚至想过远离舆情,放弃歌手,佐田雅志拍摄长江的初衷实际是他在日本失意之后的逃逸作品。
男子汉宣言的纷繁杂音中,他每日买酒度日,又提出想远离日本。在居酒屋,父亲问他,离开日本,想做什么?又提议:“想不想到长江源头最初的一滴去看看”。谁知一语成签,成为他拍摄长江的契机。



5 佐田企划书~中国政府意外的答复

于是他前往中国。在改革开放路线刚起步的1980年,他父亲无意中说出想不想去“看长江的第一滴水”,最后引导他拍摄了以大河长江为源头,描写中国各地人民和历史的纪录片《长江》,第二年公映。

佐田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制作了以长江沿岸为舞台的纪录电影企划书。话虽如此,实际上未存奢望:“如果能做到的话会很有趣吧”,作为转换心情,聊解对男子汉宣言抨击带来的郁闷。

父亲佐田雅人去北京旅行的时候,把那个企划书顺便投到中国电视台的信箱里,事前的疏通和交涉,新闻发布等一切都没有。

过了一段时间,中国方面来了回函。原以为是拒绝的通知,没想到是对佐田企划的拍摄许可。

中方负责人说:“拍摄长江沿岸的企划,有6个国家提交,你的企划是最好的。虽然公司规模最小,但我们相信的,不是公司而是人。”

佐田企划是音乐领域的个人演艺事务所,对电影完全是外行。当初也想请求某日本电视台的支援,但是被中国当局驳回了。因为那个电视台对当时的中国做出了不友好的行为而被盯上了。



6 艰难的拍摄 预算超支

实际的拍摄也是相当严酷。虽然得到了中国方面的拍摄许可,但现场经常都有公安人员监视。连事前的踩点调查都无法进行,只能每到一地在当地收集信息,再进行外景拍摄,这种非效率性的拍摄方式,苦坏了作为导演兼主演的佐田和摄影师,一天只能睡3、4个小时。

佐田的公司也没有管理影片制作进度的人才和经验,拍摄日程被大幅延迟,借款也不断增加。最初预定用便宜的模拟式摄像机拍摄,但为了防止影像劣化,全部改成了35毫米胶片,这也大大增加了制作预算。

电影《长江》,制作、导演自不必说,主演也由佐田雅志担任,配乐、主題歌『生生流転』也是他的创作。

因为是纪录片,所以没有故事情节,但纪录片的梗概就是从佐田雅志为了看到长江的第一滴水而踏上中国之旅开始的。

佐田一边追溯长江的源头,一边介绍长江沿岸的风景,街道、人文、生活的样子以及周边的名胜。他最想朔源而上,前往长江的源头。但是,长江源头得不到中国政府的摄影许可。之后,佐田前往峨嵋山。登上3000米以上的峨眉山,凭着想象眺望心目中的目的地……长江源头。

佐田雅志田所憧憬的长江源流的第一滴,成为那个时代人的梦。2009年,我带日本NHK团队竹内亮、阿部力一行航拍长江,制作了四个半小时的系列纪录片《天与地的大长江》。节目也是从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开始,用三角翼动力滑翔伞,从云南香格里拉启航,地上天空交叉穿行,直到上海结束。当初,竹内也是声声念“长江源头最初的一滴水”,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在致敬佐田雅志。

佐田雅志拍摄最初的长江源流第一滴的目的没能实现,纪录电影《长江》在票房上并不失败。影像剪辑由后来成为日本电影巨匠的市川昆导演亲自操刀,制作总指挥是父亲佐田雅人,他在中国后来受到了国宾级待遇,甚至还受到了表彰。

1980年的中国,长江沿岸的民众生活和城镇街道,自然风光,作为宝贵的胶片记录,特别是三峡大坝建设项目前的自然景观,包括涨水之前的三峡和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白帝城等,作为珍贵的影像资料永久保存,央视以他的素材剪辑制作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



7 30年的还债之路

佐田雅志坦言:“因为选择了拍电影,但因为毕竟制作成本太高而借了债。”

片中很多场景租用军用直升机进行航拍等,花费了很多钱。,加上利息总共负债35亿日元。

那年他才在28岁。

有朋友建议,“不行就放弃,自我破产,先逃到国外?”虽然有人劝他自我破产,但佐田还是决意自力偿还债务。回忆那时节,他真的苦不堪言。

自力还债之路是残酷的,唯有坚持音乐活动。演唱会的工作人员,乐队,大家的生活,都必须支撑。“钱进来了,我也不能拿。先分给大家,所剩无几。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钱)是留不下来的。”他回想起当时的痛苦状况。

此后30年,他以每年超过100场的频率举办音乐会。回顾当时,他说:“除了演唱会,我别无他法。最厉害的时候,我在日本一年内跑了两圈。”

电影本身很卖座,获得了约5亿日元的分账收入。由于高额制作费的增加,佐田背负了巨额债务,加上利息,总额达到35亿日元。为了还债,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他只能拼命工作。为此,从以前开始每年举行100次左右的演唱会,一度增加到160次左右。根据音乐日本行业的数据,在日本艺人中,完成4千次以上个人公演的,只有佐田雅志一人,而这一记录,至今仍无人打破。其原动力仅有一个:还债。

为了让演唱会更具魅力,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和新到场者,佐田先生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演唱会综艺化”。

以组合时代的《精灵流》、《无缘坂》为首,转变为独唱歌手后的《雨矢》、《男子汉宣言》、《小丑的十四行诗》、《防人之诗》、《秋樱》以及《站在风中的狮子》等都是他的常备曲目。 

1983年10月到12月,在东京、名古屋、大阪3大城市,连续八夜举行了10周年纪念演唱会“时光流逝”。最初是“梦想的风吹左右”、“风站在狮子”等。佐田雅志还会秀上一段他拿手的小提琴。间奏的小提琴部分由佐田自己担任,自小练就的童子功,在激烈的节奏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技巧成为演唱会的一大看点。现场演出特有的紧张感的声音,几乎要炸裂般的掌声直冲天际。

佐田的音乐会,乐曲的披露自不必说,中间的脱口秀和短剧等也很有趣,受到好评。当然,这也是为了增加回头客而采取的策略,但最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减轻喉咙的负担,他增加谈话的比重。学生时代曾参加过落语社团,练就了他的话术,他开创的演唱会+脱口秀形式,后来成为日本艺人的效仿的舞台,与其说去听他的演唱不如说是去听他的脱口秀。

观众喜欢的是“无缘坂”、“三教街”、“真驴”、“疗养所”、“极化”、“驿舍”、“关于幸福”、“小丑的十四行诗”、etc、etc…他还创作了不少中国城市题材的歌曲。长江、汉口、上海、香港等。《汉口三教街》的歌词,是佐田雅志的母亲喜代子以青春时代在汉口度过的回忆为基础,用佐田雅志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的。

他创作《雨矢》首次获得日本音乐排行榜冠军;还与憧憬的前辈演唱《东京爱情故事》的小田和正合作。

名曲《秋樱》提供给山口百惠。这首山口百惠的传世经典入选了“20世纪日本100首经典曲目”。佐田雅志为山口百惠写的《秋樱》让山口百惠的事业达到巅峰,而此时,山口百惠已决心退出歌坛和影坛,那一年,她只有21岁!

这首歌,是山口百惠决定离开演艺界嫁给三浦友和时,佐田雅志写给她的。这首唱给母亲的歌曲,表达的是女儿出嫁前留恋母亲的心情,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山口百惠,一拿到这首歌就感到它写到了她的心坎里,她在现场演唱此曲时,更是感动落泪。

 《秋樱》,后被甄楚倩翻唱为《深夜港湾》,另有凤飞飞、区瑞强、陈丽斯等多个国粤语翻唱版。



 8 生命的理由

2009年,佐田创作了《生命的理由》。

这是为纪念净土宗宗师法然上人去世80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也包容了他这些年的人生感悟。

这首歌经常在各种场合被传唱,已成了佐田雅志的代表作之一。

法然共生形象歌曲《生命的理由》,为净土宗祖法然上人800年大祭而制作:。

“专修念佛,谁就会赐与拯救”,作品赋予每个人都是为了幸福而生生命意义。

 2014年创作的《残春》,是佐田雅志的短篇小说《樱作》改编为电影时,作为主题曲而创作的歌曲。电影在亚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女演员奖,佐田的《残春》也获得了最佳电影音乐奖。

在《樱作》中,讲述了患有痴呆症的父亲、逐渐淡漠的家人的感情、逐渐失去的家人的羁绊,以及在接受这些的基础上家人逐渐康复的故事。

佐田的《残春》,作为主题描写的也是人的“衰老”。步入老年之后,他对日本的老龄社会有自己的认识。这是一首关于接受衰老,接受人生的快乐和悲伤之后,活着的喜悦的歌。

不逃避眼泪

不要任由愤怒 

不要弄脏笑容

不输给悲伤

不忧虑未来

不为过去所惑

曾经梦想过

总有一天会到达的地方



9 为了和平音乐会

年仅28岁就借了28亿日元(含利息共是35亿日元)的债。为了还债,他只能靠音乐这一本职赚钱。而且,佐田雅志不仅CD(当时是唱片)的销量很高,演唱会的吸引力也很强。

不仅限于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都市圈,还包括地方城市和地区。在贷款后的1982年,一年有162次演唱会。从那以后,他每年都要举办100场以上的个人演唱会。同时还要作曲、录音、参加电视、广播节目,拍摄电影,甚至作为小说家进行写作。

他的广播节目也特别受欢迎。在涉谷的演播室,玻璃幕墙里的现场直播,他常把把聚集在周边的粉丝请进入演播室。

对广播的独有情钟,是佐田少年时期的记忆。佐田在初中1年级时,为了学习小提琴,只身从故乡长崎来到东京,开始了寄宿生活。每当不习惯东京生活和想家的时候,成为心灵支柱的就是广播的深夜广播。他说:“深夜里,收音机的另一头有一起起床的大哥哥大姐姐,给了我很大的勇气。”这种报恩是理所当然的男子气概,也是佐田的人格魅力。

在还债的艰难时刻,他毅然决然地举办了为和平的“免费”演唱会,也是佐田雅志的男子汉气概的体现。

从1987年开始持续了20年,“夏·从长崎开始”成为当地的夏季风物诗。

每年8月6日,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之日,在长崎原子弹爆炸发生地的,免费入场举行的“为了和平的音乐会”。

1987年是背负着巨额债务的时期。当时,广岛正在举办由顶尖艺术家们举办的和平音乐会。回长崎探亲的时候,和当地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佐田先生说:“同样是原子弹爆炸地,为什么在广岛做而长崎不做呢?”朋友立刻回答:“因为你不做。”“夏·从长崎出发”的计划就从这里开始了。

必须免费而不收费,那是一种大丈夫的气概,因为他作为一线艺术家,为了报答故乡长崎的恩情而不是为着赚钱带来生意。对于这个决定,身为事务所社长的弟弟佐田繁理曾经反对,他考虑的是收入还债。

NHK提出了在全国播放的申请,以及音乐界同仁们对佐田先生的决心表示赞同,以及市民志愿者们的协助,在此后的20年里,这项活动首歌成为了长崎夏季的一道风景线。



10 30年间4424场演唱会

2010年,佐田58岁,他花了大约30年的时间,还清了包括利息在内的35亿日元,完成了作为男子汉的责任。然后父亲佐田雅人去世。父亲去世后,佐田雅志曾在演唱会上说:“父亲到最后一次都没有对我说过一句孤寂和感谢的话。”这也是这对父子间独有的情感吧。

其实,父亲雅人生前曾在佐田的演唱会现场,站在入场口,向到场的每一位观众打招呼。这是一位父亲对家庭成员的责任。那次酒桌上半开玩笑说的“想不想看看长江的第一滴?”这句提议,这就是电影《长江》的开始,同时也是累计负债35亿日元的开始。

男子汉佐田雅志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举办了4424场演唱会,至今日本无人能破,完成了凡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债务还清后,顶级艺人佐田雅志的未来会如何?

他在采访中回答说:虽然他已经年过70,“为了报答这样的大家,还不能引退”。

在音乐的世界里,佐田雅志今后也会继续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感动吧。


作者简介

刘庆云,活跃在国际舞台的金牌电视制作人、导演。作品获法国FIPA国际影视节金奖、意大利国际电视节金奖、日本电视制作联盟(ATP)最高奖等,也是最早获得美国艾美奖提名的中国电视制作人

相关作品荐读

淮安往事

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刘庆云访谈录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