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课堂管理的前提是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

 凌宗伟 2022-05-16

【异史氏曰】我在同河北一批教师分享课堂管理的话题时,建议他们不要简单地ji将课堂管理理解为管控和纪律约束甚至于惩戒,有效的课堂管理必须建立在以下这样几个基础上:

首先是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管理者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因为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处理关系。当我们将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放在优先地位时,课堂的秩序与氛围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转变。丹尼尔·西格尔在《心智的本质》中说:“关系就像一座大熔炉一样:我们的生命在关系中展开。关系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轨迹,也塑造着我们的同一性和对自我的体验,它能够促进或者阻碍我们的发展。”

第二,要认真备课,精心谋划教什么和怎么教。“一堂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进入教室或课程开始时的活动,它可能以以下这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进行。如果在课程开始时,你能吸引住他们,激发他们对新概念的天生的好奇心,你就很有可能引导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巩固你与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积极的关系,并赢得另一场胜利。另一方面,如果你选择在课程开始时没有吸引住他们,那你很可能要花一个小时去解决课堂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用心谋划的,当然也不排除那些高水平老师是能临场发挥的,然而,要临场发挥可不是一日之功。

第三,课堂教学要尽可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罗博·普莱文在《7天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式正面管教》提出了建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虽然我认为七天不大可能,但我以为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然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时,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一定是乐观有趣且浓烈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可能有存在感,才有可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可能有归属感:被重视、被欣赏、被需要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

第四,要建立起积极有效的课堂反馈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最大可能关注更多的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利用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与学生的关系,即时实施指导学生改善学洗的反馈机制:你已经做得怎样(有了哪些进步,还有那些不足)、下一步到努力方向、下一步可以怎样做……

而这些其实都是以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为前提的。“想象这样一个教学场景:老师没有设计任何导入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根据课程需要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任务;课堂呆板乏味,没有任何新意;教室死气沉沉,没有任何欢声笑语;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师生之间也毫无互动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逃离、不捣乱、不厌倦才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