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给我三天黑暗—视神经炎一例

 影像吧 2022-05-16
图片

病例汇报者:才艺

病例提供者:齐慧君

世上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倾诉对光明的渴望,我们备受感动,却依然习惯忽略晨曦与夕阳的美丽。但如果命运给我们三天黑暗呢?今天的患者就经历了黑暗侵袭的可怕经历:

42岁男性,左眼视力下降伴眼球转动痛并逐渐加重3天。

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药物控制可。双眼近视,现镜-1.75DS。

视力:右眼裸眼0.5,戴镜1.0,Jr1;左眼裸眼0.03,戴镜0.04,Jr7。眼压:双眼16 mmHg。

右眼RAPD(-),视乳头边界欠清,上下血管弓处血管迂曲扩张;左眼RAPD(+),视乳头边界不清,视盘水肿,表面及附近血管弓迂曲扩张。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图片

FFA:双眼视盘荧光素渗漏,血管迂曲扩张。

图片

OCT:双眼黄斑区正常。ONH+GCC:双眼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增厚。

VF:右眼散在视野缺损,左眼弥漫视野缺损。

图片

VEP:双眼P100潜伏期延长,左眼P100波幅明显下降。

图片

全身检查:血糖↑,血常规、凝血分析、尿常规、免疫8项、甲功5项、自身抗体谱、CRP、ESR、ACE、PPD、T-spot、感染四项均为(-)。NMO、MOG、MBP抗体(-)。胸片、胸椎MRI(-)。

头颅MRI:左眼视神经增粗,未见脱髓鞘改变。

图片

     青年单眼视力下降、眼球转动痛,首先会考虑什么诊断呢?具体的分型是什么呢?又该如何为患者夺回视力呢?让我们点击视频,一探究竟吧~

点击本文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

诊断:双眼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治疗:苏肽生肌注qd,1g甲强龙激素冲击三天→泼尼松龙片80mg p.o.qd。

治疗后5天左眼视力恢复至裸眼0.4,戴镜0.8。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泛指累计视神经的各种炎性病变,是中青年最易罹患的致盲性视神经疾病。病因分型如下:

1、  特发性视神经炎:(1)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 IDON),亦称经典多发性硬化相关性视神经炎(multiple sclerosis related optic neuritis,MS-ON); (2)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euromyelitis optical related optic neuritis,NMO-ON); (3)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

2、  感染性和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

3、  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

4、  其他无法归类的视神经炎

图片

本例初步诊断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IDON好发于20~50岁,女性更多见。

典型表现急性或亚急性单眼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伴色觉障碍,可有轻度眼痛或眼球转动痛。单侧或双侧病变程度不对称患者可见RAPD。约1/3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视乳头水肿,其余2/3为球后视神经炎。

图片

左眼RAPD(+)

视野: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神经纤维束型视野缺损。

VEP: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

治疗:早期大剂量静脉激素冲击治疗可以加速视力恢复。推荐用法: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1g/d*3d,然后口服泼尼松每日1mg/kg体重共11d,减量为20mg*1d、10mg*2d后停用。小剂量长期口服激素可增加ON的复发,故不推荐使用。

预后:有自愈性,欧美报道80%~90%患者视力可恢复至0.5以上。1/3患者会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MS),转化概率与脑内脱髓鞘斑块的数量成正比。患者如首次罹患ON可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国内缺乏相关大样本研究资料,小样本研究提示尽管部分ON患者视功能恢复较好,但仍以视功能损害重且恢复差的ON多见,MS相关的IDON相对少见。

本例需鉴别

1、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视神经脊髓炎(NMO)是CNS视神经和脊髓损伤为主的炎性脱髓鞘疾病。经典的NMO-ON主要表现为双眼同时或相继出现迅速而严重的视力下降,眼痛相对少见;部分患者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及视乳头周围渗出;视功能恢复较差,多数患者会遗留双眼或至少一只眼的严重视力障碍。因NMO的主要致病机制为自身反应性抗AQP4抗体引起的补体激活系统,故AQP4抗体测定可用于两者鉴别。

2、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多见于青年男性,表现急性或亚急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或丧失,双眼可同时或间隔发病。瞳孔对光反射通常可保持正常。急性期眼底视盘充血、色红,但FFA显示无荧光渗漏,为假性水肿。慢性病程,双侧视神经萎缩。视野先出现盲点扩大,随后逐渐发展为绝对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常出现色觉障碍,视敏度丧失非常严重。诊断中,母系家族史为重要依据,可行线粒体DNA的突变检测以确诊。

补充资料:

表1 不同类型视神经炎诊断标准

图1 视神经炎诊断和分型流程图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14(6):459-463.

2、田国红, 孙兴怀. 视神经炎的分类及诊疗进展[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 15(2):79-83.

3、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6, 23(3):155-166.

4、Helmut W , Martin S .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ptic Neuritis[J]. Deutsches Ärzteblatt International, 2015, 112(37):616.

(内容编辑:熊小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