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咽炎每个人都会遇到,大部分情况下病情不会很严重,但特别难受。今天小编就通过2则医案,带大家学习4穴搞定咽炎的妙法! ![]() ![]() ![]() 咽炎属于中医学“喉痹”的范畴。本病病位在咽喉,与肺、脾、肾有关。 咽喉属肺系,与肺相通,因此,针刺可选取尺泽、鱼际手太阴肺经腧穴,以调理肺经气机,通利咽喉。 肺脾肾三脏经脉循行均经过咽喉部,因此,选取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穴,且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任脉循行至咽喉,故列缺穴可清咽利喉。 《灵枢》载“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奇经八脉考》云“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咽喉”,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均循行于咽喉部,足少阴肾经穴位照海穴亦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 因此,针刺列缺、照海两穴可调理肺肾气机,滋肺肾之阴、泻虚火,两经协同直达病所。 ![]() ![]() 张某,女,28岁,2017年7月5日初诊。 主诉:咽干痒、痛,有异物感,干咳少痰反复发作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发热、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自服抗感冒药物效果不佳,遗留咽干痒、痛,有异物感,干咳等症,检查:体温37.7℃,神清,咽喉部略红肿,后壁少许滤泡,扁桃体(-),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无异常,腹检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稍高。余(-)。患者为言语治疗师,工作期间说话较多,经常自觉咽喉部不适,口干口苦,喝水后略好转,时有干咳,无痰,无胸闷气短等症,平素易感冒,纳少眠差,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诊断:急性咽炎。 中医诊断:喉痹,肺肾阴虚证。 治则:滋补肺肾。 针刺处方:尺泽(双)、鱼际(双)、列缺(双)、照海(双)、肺俞(双)、肾俞(双)、复溜(双)。补法,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1次,每周5次。 治疗1周后,患者咽部干痒、痛等症状好转,共治疗2周,诸症消失。 ![]() 陈某,男,43岁,2018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咽部疼痛、刺痒3周。 现病史:患者3周前出差讲课,发声过度,出现咽喉部不适,咽部疼痛、刺痒,自行服用消炎利咽的药物后症状好转,但停止用药后症状反复发作。检查: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后壁有滤泡,心肺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高,淋巴细胞稍高,余(-)。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近2日自觉咽喉干痒,时有黄白痰,口臭,纳差,大便黏腻不爽,睡眠尚可,舌淡苔厚,脉弦滑。 西医诊断:急性咽炎。 中医诊断:喉痹,脾虚湿盛证。 治则:健脾化湿利咽。 针刺处方:尺泽(双)、鱼际(双)、列缺(双)、照海(双)、丰隆(双)、中脘、天枢(双)、阴陵泉(双)。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1次,每周5次。另在商阳、照海处行刺血疗法,并嘱清淡饮食。 治疗3次后患者咽痛好转,后继续治疗2周,咽痛、刺痒、大便黏腻等症状消失。 ![]() ![]() ![]() ![]() 咽炎属于中医学“喉痹”范畴。本病病位在咽喉,与肺、脾、肾有关。以上2例患者均为发声过度后出现咽喉部经脉受损,故见咽部不适,异物感,咽干痒、疼痛等症状;诊断均为喉痹。 例1患者平素体质较差,易感冒,症见舌红少苔脉细数,属肺肾阴虚型。 例2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盛,久而累及脾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虚湿困,湿郁久化热,出现纳差、大便黏腻不爽;内热上熏出现口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有黄白痰;舌淡红、苔厚、脉弦滑,属脾虚湿盛型。 例1采用针刺方法,舒畅咽部气血,例2采用刺血疗法,去其邪热,共奏疏利咽部之效;并根据其他伴见症状配伍肺俞、肾俞以补益肺肾之气,中脘、天枢、丰隆等穴位以健脾祛湿、通腑泻热,共奏祛邪治病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