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皓月黄花,年轻人也可以成为大侠

 摩耶之幕dgbndl 2022-05-16 发布于河北

图片

作者/文四爷

题记:

这篇文章是我的历史系列梦回吹角连营 

不知触动了谁的逆鳞之前被删了,现在生活来之不易,请不要忘记这些的文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

下篇文章预计今晚发,会写这个系列:一点人生经验

一百多年前,在一个同样的春天。

在和今天一样的微风和煦,繁花盛开的日子里。

一百多个文弱的年轻人选择了向清王朝在广州的最核心机关发起冲锋。

他们绝不是什么久经沙场的战士,其中很多人甚至只是一介书生。

但他们在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中表现之坚韧,行动之勇敢,甚至超出了一般的战士。

他们可能在行动之前就知道凶多吉少。

因为力量强弱悬殊,失败的结果显而易见。

这些年轻人壮烈而灿烂的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并不是为了抢着做英雄而赴死,他们这么做,只是在争取做人的权利。

而这些年轻人甚至不是为了自己,他们已经享受不到自己舍命去争取的一切。

他们为的是以后不再有人做奴隶,他们希望此后的中国人,能有尊严的站着而活,而不是匍匐在暴政脚下。

中国人向来是敬重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的。

事虽未成,这些年轻英雄们的大义,山河为之震动,草木为之悲哭。

一阵春风拂过了山岗,那些年轻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阳光下回荡。

天下苦大清久矣。

进入了二十世纪这个新世纪后,大清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慈禧太后,在宫斗上已经用尽了她所有的智慧,在国事上昏招频出。

正如我在《一个玩弄爱国主义的女人》里所写,慈禧太后因为一时之怒向所有有驻华使馆的国家宣战,天真想利用义和团的大师兄们把洋人赶跑。

结果几十万乌合之众在八国联军进攻下作鸟兽散。

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这个烂摊子需要有人来收拾,李鸿章被拉出来负责和谈。

慈禧太后关于这次谈判的指导原则是这么的毫无底线:只要不追究她本人(罪魁祸首)的责任,其他一切都可以满足

李鸿章与奕劻最后谈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侮辱性的辛丑条约:每个中国人赔偿1两,中国当时有4.5亿人,所以赔偿4.5亿两。

国人痛骂李鸿章是卖国贼,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卖的国。

当时八国联军已经占领了首都,在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下,李鸿章手里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谈判筹码。

谈判,是基于实力的利益交换

但李鸿章这次算是创造了谈判史上的一个奇迹,把最初列强要求赔款金额从10亿大幅降低到了4.5亿,其次破天荒的没有割地。

这次谈判耗尽了李鸿章这个所谓的“卖国贼”的所有精力,他已经为慈禧这个领导背了太多黑锅了,再也背不动了

死之前,他给他的老领导慈禧写了一封奏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鸿章在奏章里是这么劝他老领导的: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

李鸿章已经发现了这么一个规律:国家每多折腾一次,一定多吃亏一次,尤其是庚子事变这样的惨剧,教训非常沉痛。

一百多年前的李鸿章,已经有了这种见识,不由值得敬佩。

李鸿章这个大清的忠诚战士去世了。

慈禧太后得知李鸿章死讯后流出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可能是因为再也没有这么得力的下属来帮她背锅了。

慈禧给了李鸿章最好的哀荣,国葬,而且谥号“文忠”。

历史上能得到“文忠”称号的有苏轼、张居正、林则徐这些如雷贯耳的名臣。

慈禧太后如愿以偿的逃离了审判席,她毫发无损的从“西狩”回来了。

归来的慈禧太后,开始了她最擅长的不要脸。

她把所有责任一股脑全部推给了主战派大臣。

那些坚决执行老佛爷命令的义和团和主战大臣们,

等待他们的是自己人的屠刀。

一个公司的领导如果把功绩都揽在自己身上,而把责任都推给下属的话。

那么这个公司离完蛋就不远了。

这个世界,最珍贵的是信任。

如果一个公司已经丢掉了大部分人的信任,那它没有任何起死回生的可能。

大清这个摇摇欲坠的公司内部已经火苗四起,俄日战争的爆发又给大清送上了满满的一桶打开盖子的汽油。

正如我在俄罗斯的野望里所说,俄日战争的本质是两个流氓在中国的院子里打架,他们根据谁打赢来决定谁来霸占中国这个院子。

在这个事情上,慈禧太后的领导班子又下一个无耻的命令:

日俄都是友邦,我们大清保持中立

如果说辛丑条约后,慈禧把义和团和主战派推出来杀头的行为只是丢掉了内部的信任。

那俄日战争上,慈禧和她的清朝政府的这些骚操作,则是彻底丢掉了所有中国人的信任。

一个只会对内高压的政府,一个只会签丧权辱国条约的清政府,不值得再赢得任何信任。

所以到了后面,即便是慈禧太后开始废除科举,开始重修律法,开始预备立宪,开始一连串改革。

已经没有太多人愿意相信她了。

俄日战争没多久,在东京的一个民宅里,清朝最重要的政治团体诞生了:中国同盟会。

所以它沿用了五百年前明朝朱元璋推翻暴元统治的让人振奋不已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同盟会在后面再加上了宣扬诉求,主张的两句: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了推翻清王朝,同盟会说干就干。

从同盟会成立起,基本每年都发起了多次轰轰烈烈的起义。例如1906年人数规模上万的萍浏之役,1907年的黄冈之役等待。

大家屡败屡战,只为等待一个春天的到来。


1911年4月,春天的广州。

两广总督府响起了一阵阵冲杀声、炸弹声。

同盟会的黄兴带领一百多个年轻人,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向总督衙门发起进攻。

史称黄花岗起义。

虽然这些年轻人攻占了总督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发挥了自己逃跑的高超技能。

他为了不影响逃命,把自己一家老小都丢在总督府里,孤身一人翻墙逃往水师提督府。

很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带着大部队把总督府团团围住,因寡不敌众,同盟会参加起义的要么被杀,要么被捕。

被捕的人也毫无惧色,他们慷慨赴死,这份大义凛然,惊天地、泣鬼神。

喊杀的震撼,血肉的纷飞,就义的从容。

事虽未成,而其激扬慷慨之义声、惊天动地之壮举,固已碎裂官僚之胆,震醒国民之魂

起义的组织者黄兴被子弹直接打断两根手指,血流如注。

他侥幸从死亡线上逃出来,幸免于难。

第二天,从香港马不停蹄赶来支援的赵声见到起义的同志们已被清政府杀害。

同袍二人,相抱痛哭,泣不成声。

赵声,江苏人,殁于30岁

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

他曾以第一名身份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东渡日本学习考察。

此次黄花岗起义,因广州城内临时有变,赵声按照约定时间赶来时已经为时已晚。

亲见同辈赴死,未能共赴国难,赵声郁郁回到香港。

没过几天,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因哀伤过度,吐血数升。

在赵声弥留之际,他紧握同伴的手,连声大喊:岳武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文武全才,竟如此英年早逝。

岳武穆就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

林觉民,福建人,殁于24岁。

13岁的他在科举考试的答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几个打字掷笔离席而去。

起义后,在攻打总督府时,林觉民腰部中弹,鲜血泉涌,他强忍伤痛继续战斗,直至力尽被俘。

他被清政府杀害于广州天字码头。

在起义之前,林觉民慷慨陈词: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

一个年仅24岁的年轻人,竟有如此赤诚之心,愿用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唤醒国人振兴中华的决心,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果你觉得林觉民只是一个不畏死的勇士,那就错了。

他的至情至性的诀别文《与妻书》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我以前的中学语文老师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他平时对我们甚是严厉,而且是不拘言笑的人。

我还记得那天他在讲《与妻书》,读着读着,他突然声音小了起来,断断续续,然后他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眼睛,停住没往下讲了。

我们当时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看已感先生悲。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念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人类最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真诚的表达,林觉民的《与妻书》是写在他慷慨赴死之前。

他深爱他的妻子,正是这份深沉的爱,让他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伟大的人都是有共情力的,林觉民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种美好的爱情,所以他视死如归。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我不相信有鬼,但因为能死后仍能听到你的声音,我又希望有鬼。

大义凛然又儿女情长,千古恐怕只有林觉民一人。

痛哉!黄花岗之烈士!

悲哉壮哉!林觉民!

方声洞,福建人,殁于25岁

他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是标准的富二代。

他留学日本,初习武,后学医。

当初同盟会谋划黄花岗起义时,大家因为方声洞刚结婚而且又年轻,为了照顾他,大家都要他留在东京。

他断然拒绝,要求共赴国难。

后来进攻总督府,方声洞奋勇当先,身中数弹,血流不止,力竭而亡。

在去广州之前,方声洞抱着必死之心,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这就是泣血成文的《禀父书》。

这封家书是何等的悲壮,开篇第一句就是

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者,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

他在信里写明了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去广州参加起义

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方声洞还在最后写了他美好的向往: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於地下矣。

人生自古谁无死?

见到方声洞的家书,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脸上可能还带着青涩,但却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劳培,广东人,殁于26岁。

劳培在来广州参加起义之前是新加坡华侨,担任《星洲晨报》的记者。

他把微薄的工资分成两半,一份寄给父母,一份全部用来支持同盟会革命,自己不留余财。

他在给父亲的绝笔里写到:

儿料必死无疑,但所累双亲之苦,弟妹年幼,欠衣缺食耳。然儿此举是有益于全国同胞者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花岗除七十二有名烈士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无名英雄,他们同样永垂不朽。

这些年轻人的诀别书信是这么的饱含真情,穿越了上百年,仿佛感受到他们的音容笑貌。

这些参加起义的年轻人,花般年华,把生命留在了最好的时候。

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百多年至今仍然照亮我们的灵魂。

有的时候我在想,生命的价值,并不是在于活的长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每当我翻开历史书籍的时候,多少尔虞我诈,多少机关算尽,多少争权夺利。

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无论生前有多么显赫的地位和惊人的财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最后又是什么呢?

只不过是粪土一堆而已。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些年轻的勇者,他们将永远活在人类的心灵深处,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保有善念,心存勇气,敢于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与幸福。

逝者已矣,在这个春天结束没多久,武昌就传来了一声枪响。

一场大变局,即将拉开帷幕。


-本文完-

点上面关注我的公众号文四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