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作为第一部影印出版的程本《红楼梦》,台北青石山庄本发挥过颇为重要的学术作用,但其收藏者及出版者“胡天猎”却始终不为人所知。根据新发现的信札,“胡天猎”真名韩镜塘,久居辽北,曾任东北大学工科教授,1948年赴台湾,任教台北多家高校。韩氏喜爱古小说,从国内旧书肆及日本东京文求堂,搜访购藏小说善本,并以一己之力编印青石山庄“古本小说丛书”,可惜仅影印了《红楼梦》、《三国志演义》等三种便中途而辍。其小说藏书精华,也于1967年出售给美国耶鲁大学东方图书馆。韩镜塘的名字不应湮没,他有资格在古代小说学术史上写下光耀的一笔。 01 青石山庄主人“胡天猎”身份考 青石山庄本末册尾有版权页,“主编人”署为“胡天猎”,另有“发行人”署为“韩镜塘”。两者是否为同一人?身份如何?书中皆未有透露。 胡适在青石山庄本序文中,对“胡天猎”所藏程乙本评价很高,并赞赏他的影印计划,想来两人应有一定交往,姑且先从胡适入手调查。检阅《胡适全集》“书信”部分[3],1961-1962年间,共有7通信札涉及“胡天猎”,其中4通是胡适直接写给“胡天猎”,但信札的上款称呼,居然都不一样,分别为“胡天猎叟先生”(1961年1月24日札)、“胡天猎隐先生”(1961年2月21日札)、“镜塘先生”(1961年2月22日札)、“天猎先生”(1961年6月28日札);另有3通是胡适在致友朋书札中提及“胡天猎”,其称呼分别是“韩先生”(1961年2月12日致赵聪札)、“韩镜塘先生”(1961年10月25日致赵聪札)、“韩镜塘先生(青石山庄主人)”(1962年2月20日致金作明札)。据此,可以得出结论: 1.青石山庄主人为“韩镜塘”。 2.“韩镜塘”与“胡天猎”是同一人。 3.“胡天猎”是“韩镜塘”的别号,又作“胡天猎叟”、“胡天猎隐”。 可惜,上述7通信札几乎没有载及任何关于韩镜塘生平的确切信息,惟在1962年2月20日致金作明信札中,胡适简略提及“韩镜塘(青石山庄主人)是在工专教工程的”。此“工专”,全名为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即现今之台湾科技大学。胡适序文称:“胡天猎先生收藏旧小说很多,可惜他止带了很少的一部分出来,其中居然有这一部用木活字排印的'程乙本’《红楼梦》。”审其语意,这位韩镜塘或许是在1949年前后从中国大陆迁居台湾的。至于他赴台前的经历、赴台后的行踪,皆杳不可考。笔者借助电子检索手段,检索了已有多种数据库,凡提及“胡天猎”、“韩镜塘”、“青石山庄”的论著,文字皆语焉不详,其信息亦均未超出青石山庄本所载范围。 行文至此,笔者深感陷入困境,但又不甘心这样一位去今未远的人物,竟然也无法揭开他的身份谜团。于是,庚子夏,我向学界师友发出了求助,当时尚在疫情隔离期,外出调查受阻,我实际上也并不抱有希望。没想到,熟悉两岸红学史的任晓辉先生,很快联系了台北里仁书局的徐秀荣先生,徐先生又发动他的人脉资源,在台北展开了一次“寻找”韩镜塘的活动。不久,捷报传来,“中研院”近代史所图书馆藏有一通韩镜塘写给胡适的长信,不仅有详细的生平自述,还特别提及了其收藏古小说的过程、准备影印的计划等,弥足珍贵。当我从微信中获见台北传送过来的韩镜塘信札照片时,真欣喜若狂,对任晓辉、徐秀荣两位先生的无私帮助,亦感铭于心。 信札全文如下: 胡先生道鉴: 一、乾隆壬子年程、高用木活字排印本《红楼梦》,是否为先生昔年所鉴定之程乙本?是书前亚东出有排印本,该书是否有影印流传价值(拟用影印保持其本来庐山面目流传)? 一、倘有影印流传价值,并希惠题数字于该书之首,以作纪念,如先生有阅览原书之需要,希函告。先生闲暇时间,当遵命持书趋前承教。 一、其他数种,如认为有影印价值者,希代排定印行宜先宜后次序,尤为感盻。 另函挂号奉上十种小说样本及《红楼梦》第3册样本各一册。 事关为后人研究小说资料流传,而先生为吾国研究旧小说宗师泰斗,万人宗仰,或者不吝数分钟之余暇,以惠廸后学也。 再近阅报载,先生将有远行,遂灯光下草率书成,老眼昏花,字不工整,并因素对小说毫无研究,凡关影印俱以别名行使,盖欲避他人“门外汉”之讥也。乞一并见原为幸。谨此颂 道祺! 胡天猎谨具。六月二十六日。 韩镜塘(工专教授) 02 青石山庄“古本小说丛书”及其编印考 ![]() 图1 青石山庄本《红楼梦》封面 ![]() 图2 青石山庄“古本小说丛书”通告 第一种,元刊本《三国志评话》; 第二种,明弘治甲寅年司礼监刊黑口大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十二卷; 第三种,明万历辛卯年周曰校刊全相《三国志传演义》十二卷; 第四种,明末刊《李卓吾评绣像三国志》百二十回,明末刊清初印《李卓吾评三国志真本》百二十回,二书选印其一; 第五种,明末郁郁堂刊李卓吾评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全书》; 第六种,初印本金圣叹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第七种,乾隆壬子木活字排印百二十回(即程乙本)《红楼梦》; 第八种,明万历丙午刊全相《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 第九种,明吴兴凌性成刊硃墨本《虞初志》七卷; 第十种,清乾隆三十九年浙江巡抚四库进呈本宋王銍《默记》。 《红楼梦》一书,最初只有抄本,且仅八十回。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一七九一)百二十回本完成,始由程伟元用木活字排印问世(胡适之先生命名为程甲本)。因初印时间仓卒,不及细校内容,纰缪甚多。其次年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复经程伟元会同高鹗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又用木活字排印一种改订本(胡适之先生命名为程乙本),此种改订善本,虽已问世多年,但南北书业都相沿依据错误之程甲本抄袭传印,一误再误,无人注意。直至民国初年,被胡适之先生发现,加以推崇,并交上海亚东图书公司印行,迄今将近四十年来,已成《红楼梦》的标准刊本,上海、香港、台湾翻印此书者,已有四五种印本出售,惟均系铅字排印本,至原书真貌,世人罕见。不佞向有板本之嗜,过去三十年间,曾搜集诸子百家刻本多种,内有乾隆壬子木活字排印《红楼梦》一部,且幸民国三十七年携之来台。但是否程乙本,不佞无力识别,因请教于胡适之先生,蒙胡先生鉴定,确为程乙本(详见胡先生序)。爰亟将其影印百部流传,俾人人得识《红楼梦》改正刊本祖先之庐山真面目。殆程伟元原序所谓海内君子,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原书板框高十七公分,阔二十三公分,影印本板框高十六公分,阔二十二公分。全书分为二十册,板存台北县新店溪阴老猎之憩庐青石山庄。时在民国辛丑孟春月辽北布衣胡天老猎谨识,时年七十有二。 考《三国志》小说现今世上所存者,共有三种,第一种为元刊《三国志平话》,只日本国内阁文库尚存一部,乃元至治年建安虞氏刊三卷本;第二种为明刊罗贯中编《三国志通俗演义》,此书著名版本计有弘治年司礼监刊黑口大字本、嘉靖年刊本、万历年刊本及明末刊李卓吾评本等三五种外,尚有明末不著名刊本,如遗香堂刊本等数种,现均极少见,其中嘉靖刊本闻浙江省立图书馆藏有一部,其他弘治本、万历本、李卓吾评本,本社皆有收藏。因沪上昔年曾出过弘治本的影印本,故兹先印失传已久之万历本。则第三种则为清初毛宗岗就罗本改编之《第一才子书三国志演义》,此书市上书店到处可见,非稀见珍本,故不列入本丛书内。万历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明板《三国演义》中较为晚出,句读有圈点,难字有音注,地理有释义,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节目有全像,可称完璧。国内失传已久,此部系昔年以重价由国外购得,藏之箱箧,将近三十年。近因篇页日见腐蚀,深恐再行失传。爰亟影印百部,用资流传。原书板框高二十一公分,阔廿七公分,影印本高十二公分,阔十九公分半,全书共十二册。明刊小说自万历年刊本始附图像,像皆大图(书业术语凡绘人物而绘及其四周景物者曰大图,只绘人物不附景物者曰小图,图大图小与所占地位大小无关),而且所有图像均分散刻入各回文本中,不似明末清初以后刊本所有图像全集中于卷首。又明刊书内多不印目录,而将目录印一方形白纸贴在前封皮外面。本书目录印在前封面上,即仿其体例而变通之也,合并赘闻。民国壬寅仲秋月胡天猎谨识。 《红楼梦叙言》的内容比较简单,文末题署时间为“民国辛丑孟春月”,即1961年1月,涉及到青石山庄本的出书时间,或稍可一议。目前红学论著使用青石山庄本时标注的时间有两个,一个是1961年,大概取诸胡天猎“叙言”所署“民国辛丑”;另一个是1962年,依据的应是版权页(1962年5月15日)(图4)。一般来说,书籍的出版时间,自当以版权页为准。不过,青石山庄本二十册分装四函,每函五册,采用的又是预约销售方式,因此,每印出一函,预约者就可先睹为快。1961年2月20日,胡适致信韩镜塘:“尊印《红楼梦》乙本,似尚未有定价,我想预约十部,为分赠朋友及自己留存之用。”6月28日,胡适再次致函:“谢谢先生寄赠的《影印乾隆壬子年木活字版百廿回红楼梦》第一册乙本”,“此书大约何时可以印完?共有多少册?实价若干?我想向先生预约几步,预备分送几位红学的朋友。先生可否先行赐寄第一册三四本给我?”1961年10月25日,胡适致信香港的赵聪:“韩镜塘先生影印的程乙本第一套(尚有三套续出),今寄赠一部。”[7]可知1961年10月25日,青石山庄本已印出前五册,并且送达了部分预约购买者手中。版权页所署1962年5月15日,则是全部二十册印齐、整套出售的时间。 相较而言,韩镜塘关于《三国志演义》的出版解题,学术性更强。站在“民国壬寅”(1962年)的时间节点上,除了所谓“弘治年司礼监刊黑口本”属于误断(实即嘉靖壬午“修髯子”序刊本)之外,他对于《三国志演义》诸版本的学术评估都相当到位,特别是对周曰校本、遗香堂本的重视,别具慧眼。在解题中韩镜塘还特别提及,这部明万历周曰校刊本,“系昔年以重价由国外购得,藏之箱箧,将近三十年”,此“重价”、“国外”数语,不由勾起我们的好奇心,韩镜塘的小说善本藏书,究竟购自何处?尔今又流落何方呢? ![]() 图3 青石山庄影印明周曰校刊本 ![]() 图4 青石山庄本《红楼梦》版权页 03 韩镜塘小说善本藏书聚散考 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全部十二册,抽印十二叶 原书每半叶长七寸五分、宽四寸八分。 版心有“仁寿堂刊”字样者,似为万历以前所刻。无此字样者,当为万历间书林周氏补刊。本书虽非稀有珍本,亦可窥知圣叹本以前面目之一斑,故将目录、序文、插画等抽印颁行。 大正十五年九月。田中庆太郎持赠。 ![]() ![]() ![]() ![]() 向上滑动阅览 文内注释: [1]蔡芷瑜《北大图书馆李盛铎旧藏<红楼梦>程乙本考——兼论其与青石山庄本及马廉残藏本之关系》,载《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5期。 [2]陈传坤《现存八种<红楼梦>重印活字本刍议》,载《文学与文化》(南开大学文学院)2013年第3期。 [3]耿云志、欧阳哲生整理《胡适全集》之《书信》(1956-1962),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卷,第569-647页。 [4]收入《胡适藏书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94页。 [5]文雷《论程丙本》,载《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辑。 [6]其中《红楼梦》存第6、7、8、10、12、13、17、19、20册,凡9册;《三国志演义》存第1、4、6、7、8册,凡5册。 [7]上引胡适三札,分别见《胡适全集》之《书信》(1956-1962),第588-589页、647页、735页。 [8]见拓晓堂《嘉德亲历:古籍拍卖风云录》第五章之“严氏萍庐藏书专题”,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219页。 [9]见《胡适全集》之《书信》(1956-1962),第585页。 [10]见高田时雄、刘玉才主编《文求堂书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影印版,第9册,第187页。 [11]关于这部周曰校刊本《三国志演义》的海外流播史,笔者另文《中国小说善本典籍的环球行纪——以耶鲁大学藏明周曰校刊乙本<三国志演义>为例》(未刊稿)有详细考述。 [12]孟振华主编《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集部·小说类·长篇之属”,中华书局2019年版,下册第592-601页;书影在上册第206-241页。 [13]据说耶鲁大学的这部韩镜塘旧藏程乙本《红楼梦》,曾在1980年6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举办的《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展出过,见汤晏《由威斯康辛红学会议谈到红楼梦珍本外流》,载《传记文学》(台湾)1981年第1期。之后,若干红学论著也有提及,陈传坤《现存八种<红楼梦>重印活字本刍议》一文,还附有一页书影。不过,红学界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也没有留意追踪韩镜塘小说藏书的下落。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红学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