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王”一般存在的中国富N代,今天是个沉痛的日子......

 华人星光 2022-05-16 发布于陕西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又俗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可偏偏有这么一个人,

是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传承者。

他在国外,被视为“王”一般的存在,

美国、法国、日本,

对他更是众星捧月。

单枪匹马轰动世界,

而今天,是个沉痛的日子......

他,就是贝聿铭

明朝中叶,

贝家祖上行医成一代富商,

持续到清乾隆年间,

位居苏州四富。

清末,

贝氏家族出了诗人贝青乔,

藏书家贝墉,教育家贝季瑶,

画家贝聿昭,科学家贝聿渠,

经济学家贝世鸿、建筑师贝季眉......

而贝聿铭叔祖贝润生是颜料大王,

祖父贝理泰是金融大亨,

父亲贝祖诒,

曾任民国中央银行总裁,

同时还是中国银行创始人,

他的母亲,

是清廷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

贝氏,

可以说是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到近代更拥有上海近千幢房屋,

远东第一豪宅绿屋是他家的,

苏州名园狮子林也是他家的。

为什么这个家族能长久不衰?

源于贝氏几百年家训: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富而不骄,乐善好施,

诗书传家,重视教育。

建国后,

贝氏将狮子林无偿捐给了国家,

如今狮子林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

这样的家风,这样的名门,

孕育出了一位,

国外视为“王”一般的后人:

贝聿铭。

他自小在狮子林中居住长大,

什么富二代富三代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他是妥妥的富N代,

更将只是显贵于苏州一带的家族,

带上了强大到显赫于全世界的高度。

1935年,

贝聿铭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攻读建筑,

后在麻省理工深造,

又取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学业有成,

贝聿铭迫不及待要回家效力,

但深陷战火之中,父亲看的很清楚,

战乱四起,儿子无法有所建树,

不如继续求学以图来日。

这一决定,

让贝聿铭避免了战火波及,

也在日后避免了十年运动。

整个贝氏家族,

唯一躲过浩劫的,

也就贝聿铭这支。

而几十年后,享誉全球的贝聿铭,

想尽办法第一次回到苏州老家,

见到衣衫褴褛的亲戚们。

他后来说:“我在他们面前,

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

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我,

我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

一切都是历史的偶然。”

命运让他得以传承15代名门望族,

却是他凭自己实力,

开拓出一方宏图伟业。

贝聿铭的毕业作品,

是设计上海的博物馆,

出色的才能,

让他毕业就获得美国建筑协会颁奖,

并直接进入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工作。

1948年,

美国建筑界掀起轩然大波:

一位中国人被高薪聘请为建筑师。

业界一片哗然,因为在此之前,

美国建筑界从来不用中国建筑师,

而这个中国人,正是贝聿铭。

年仅30岁能打破这一惯例,

可见他优秀到有多“可怕”......

在美国,他设计了早期的公寓楼,

奠定了公寓雏形,

这一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1954年,时代的洪流,

家族传来的消息让贝聿铭难过,

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既然不能回去为祖国效力,

那就在国外为中国人增添荣光!

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先后设计了:

丹佛市美国国家办公楼,

丹佛市希尔顿饭店。

丹佛美国国家办公楼。

丹佛市希尔顿饭店

接着,

他设计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

在美国建筑界一战成名,

《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

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1975年,贝聿铭当选为,

美国艺术文学院终生院士。

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

随后肯尼迪总统夫人,

邀请他设计了肯尼迪图书馆。

肯尼迪图书馆

四年后图书馆建成,

其大胆新颖的设计和造型,

折服了美国人,

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宣布,

1979年是“贝聿铭年”,

授予他该年度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

成了他的铁粉:

“贝聿铭的唯美世界,

无人可与之相比。”

第二年,法国总统要翻修卢浮宫,

15位全球知名博物馆馆长,

一致推荐的设计师是:贝聿铭。

一个华人要设计卢浮宫的消息,

在整个法国掀起了反对浪潮,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

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是法国的民族荣耀,

怎么可能让一个华人来主持设计翻修?

法国没人么?西方没人么?

尤其在贝聿铭的设计图提出,

用玻璃金字塔当做入口时,

反对声浪更是浩大:

“卢浮宫放个金字塔,这太荒谬了!”

“什么玻璃金字塔,

就是一颗寒碜的破钻石!”

《费加罗报》刊登的一则调查称,

“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金字塔”。

后来在建筑沟通会上,

一名反对者直接人身攻击,

说“贝聿铭一个中国人,

却来我们法国搞什么设计,

设计的还十分损人,

这是哪来的精神病......”

深陷旋涡,

但接受采访贝聿铭说,

我和我的建筑就像竹子 一样,

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一弯腰。

足足争论了两年,

贝聿铭总算说服了大家:

“我来自古老的中国,

一定会尊重法国的传统文化。”

而他被诋毁的有多厉害,

未来的赞誉就有多“香”。

1988年,卢浮宫翻修完成,

如琉璃璀璨的金字塔,

成了嵌在卢浮宫前的夺目钻石,

无数人从不屑到游览的狂热,

一度让埃菲尔铁塔都逊色。

他们宁愿绕路从金字塔进入卢浮宫,

也不愿意走就近的两个入口。

这一建筑,

被称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法国授予他建筑学最高金奖。

这个时候,

他在美国已是顶级建筑师,

声望裕隆,溢美无数,

他在法国等西方国家也备受赞誉,

日本还给他颁了个,

记念世界文化赏建筑终身成就奖。

可这些不是他最想要的,

曾经那个回不去的故国,

一直是他魂牵梦萦!

当年他在哈佛深造,

老师格罗皮乌斯,

带着骄傲和自负的情绪告诉他,

在不远的将来,其他国家,

都会追随那些欧洲和美国的建筑设计。

贝聿铭却沉默片刻,告诉老师,

自己不同意他的观点,

他的态度十分坚决:

“我来自中国,

我不希望那些在美国和欧洲,

到处可见的建筑也出现在中国。”

将心血留在中国,

是他几十年不曾放弃的希冀。

终于在1979年,

北京请他设计香山饭店,

为了将中国传统古典,

和现代新颖设计相结合,

他跑遍了江苏一带寻找灵感,

他说,

北京香山饭店在他的设计生涯中,

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他下的功夫,

比国外其他设计高出10倍。

这座饭店建成后,盛誉无数,

东西方文明,

在贝聿铭的审美体系中融会贯通,

他因此被誉为:

“拥有两个世界精华”的人。

而他为中国带来的,

不只是一个美丽的建筑,

更是一个全新的中西结合的,

建筑设计起点。

北京香山饭店

1982年,

他又为中国银行在香港的落地,

设计了恢弘气派的中银大厦,

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

如今是香港的地标建筑之一,

是香港回归之后的象征,

被誉为几何世界的绝唱。

虽在海外多年,

但贝聿铭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自豪感,

却从未消减。

他一直认为,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当中国建筑的至美特色,

和现代西方建筑设计,

完美结合到一起,

才是极致的美丽。

他的这一梦想,

此后20多年里,

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

1990年,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1995年,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1997年,日本美秀美术馆

2004年,中国驻美大使馆

2006年,贝聿铭设计完工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2006年,

贝聿铭一生中最为呕心沥血,

也是最期望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

这一结合中国古典美,

和现代建筑几何线条美的绝顶佳作,

成为让无数建筑爱好者疯狂的作品。

江南水风,古色古香,

现代几何,美轮美奂,

他期望这件作品,

能为他完成落叶归根的心愿。

这一生,他是世界建筑界,

无可撼动的“王者”,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看看他令人窒息的身份吧:

法国建筑学院海外院士,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名誉院士,

法兰西艺术院外籍院士

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院士

......

再看看他获得的世界级大奖: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

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

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荣誉金奖,

阿诺·布鲁纳奖,

东方与西方奖,

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

他还获得了世界建筑界最高奖,

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的:

普利兹克奖。

辉煌一生,大气磅礴,

人们说,

他是一个华裔建筑大师,

时代使然,无可奈何,

但贝聿铭的心中,

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许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

他都说自己是中国苏州人。

他的三个孩子,

分别起名叫礼中、建中、定中,

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2019年5月16日,

这位102岁的世界传奇老人,

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贝聿铭,

一位家风绵延不绝的中国富N代,

一位从古老东方走出的,

令世界仰慕的“建筑之王”。

他在中国人备受歧视的年代,

走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

他给全世界留下的,

是烙印着中国文化的大量精美建筑。

他站在那世界之巅,

以一身才气和爱国底气,

带给无数中国人奋进的激励和信心!

今天,2022年5月16日,

是这位“王”一般存在的中国富N代,

逝世3周年祭日。

他的这颗爱国之心,

他的人格精神,

将同他设计的所有建筑一样,

在世界上永远地存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