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微子篇(十一)

 素說 2022-05-16 发布于江苏


  一、原 文  

微子第十八

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

  二、释 解  

当初,周朝的兴盛,在于先王圣者的仁德之道,在任人之善的惜才尊贤。文武德泽的涵育,天地精英的蕴蓄,造就了贤才辈出的兴盛,其中算得上奇迹的是一母四胎八子的著名八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他们都有出色的才能,可谓盛世之祥瑞啊!

  三、释 字  


《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鉏里切。
《玉篇》:士:事几切。事也。《传》曰:通古今、辩不然谓之士。数始于一,终于十。孔子曰:推一合十为士。
汉字“士”初文与“王”字构形相类。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原》中说:“士王皇三字均象人端拱而坐之形,其不同者:王字所象之人,较之士字,其首特巨,而皇字则更于首上着冠形。……士象人形,故古代以为男子之通称。……古士字上下两横,原无长短之别,小篆及今隶士字下一画略短者,盖以别于土字,……盖王为帝王,士为官长,故并象其端拱而坐之形。……因此吾人亦可推想古代阶级观念,当不如后代之甚,故王与士得同象人端拱而坐之形。” 张舜䘗《说文解字约注》中引吴承仕曰:“许训士为事,古以士称男子,事谓耕作也。……《汉书·蒯通传》云:'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李奇注:'东方人以物臿地中为事。’盖耕作始于立苗,所谓插物地中也。人生莫大于食,事莫重于耕。故士为插物地中之事,因引申为一切事之称。”《说文》中孔子的话系假托,出自于汉人纬书。士之本义是指其事,又用为男子的美称,金文中“士”字为职官名,后指古代贵族中最低的一级。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周公传授鲁公治国之道的记叙,让人们从忠厚仁爱的开国之道中,体悟治国根本在于人才的使用和礼乐的教化,从而把握针对礼乐崩坏现状的用人治世之方。本章通过周初盛世贤才辈出的记述,让人们体悟把握先王圣者仁厚的用人之道而造就的人才辈出的繁荣,期望在衰微之世能有贤主明君临危受命,行先王的仁德之道,亲仁近善,惜才尊贤,当初盛世繁荣的气象必将再现于世。

当初,周朝的兴盛,在于先王圣者的仁德之道,在任人之善的惜才尊贤。文武德泽的涵育,天地精英的蕴蓄,造就了贤才辈出的兴盛,其中算得上奇迹的是一母四胎八子的著名八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他们都有出色的才能,可谓盛世之祥瑞啊!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编者通过周初贤士辈出的记述,是告诉人们周初的成功在于名士相助,而名士相助是得力于贤君明主仁厚的惜才尊贤的用人之道。张居正在《四书直解》中解说:“贤才之生,关乎气运。昔周室盛时,文武之德泽涵育者深,天地之精英蕴蓄者久,于时灵秀所钟,贤才辈出,其中最奇异者,兄弟八人同出一母,而又皆双生。……考之尧、舜之时,有八元八恺,成周则有八士。盖天将祚帝王以太平之业,则必有多贤应运而生,一气数之自然耳!顾天能生才而不能用才,举而用之,责在人主。是以,史称舜举十六相而天下治。《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其能用之也。” 钱穆《论语新解》:“编者附诸此,思其盛,亦所以感其衰。”细考《微子篇》,从首章“殷有三人”开篇,到本章“周有八士”结束,可谓首尾照应。从“殷亡有三人而不能用,到周兴贤士辈出而用于朝”的记述中告诉人们:“天下兴亡之道,不过是亲贤臣,善用人而已”的道理。崔栢滔《论语大义》中按说:“前面一章中所表现出的周初统治者对人才的认识,我们就能知道,本章中讲到的周初这种人才的盛况,其来有自,哪里只是上天对西周的厚爱呀!”接着在阐微大义时又说:“当然,也不是西周就多人才,后世就少人才,而是在于会不会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能不能够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很多时候是人才不被任用,多成为逸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周有八士”的事迹已不可考。邢昺《论语注疏》“此章记异也。周时有人四遍生子而乳之,每乳皆二子,凡八子,皆为显士,故记之耳。郑玄以为成王时。刘向、马融皆以为宣王时。”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盖一母四乳而生八子也,然不可考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