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为政篇(六)

 素說 2022-05-16 发布于江苏


  一、原 文  

为政第二

02.0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二、释 解  

孟武伯向先师请教孝。先师说:“为人父母的慈悲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只怕自己的子女不能遵礼近善,而让身心受到不善不义的毁伤而招致疾患痛苦。因此,为人子的能省思自爱,不妄为非,不让自己无知的勇猛之心,不受礼义道德的约束而冲动惹事,毁伤身心,让父母担忧不安。能够做到不让父母担忧就是孝。”

  三、释 字  

《说文》:唯:诺也。从口隹声。以水切。

《约注》:唯:段玉裁曰:“此浑言之。《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析言之也。”舜徽按:《礼记·曲礼》:“必慎唯诺。”又云:“召父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郑注云:“唯恭于诺。”此盖少者幼者应对之礼,故古人重之。

《广韵》:唯:诺也。以水切,又音惟。独也。又以癸切。

汉字“唯”,从口从隹,“口”,会应诺之声由口出之意;“隹”,会应诺之声像鸟雀啾啾一样,应之速而无疑。本义指对尊长恭敬的谦卑应答声。用作副词,表示单、只有、只是、希望、祈使、听任等义。

《说文》:疾:病也。从疒矢声。秦悉切。,古文疾。,籀文疾。

《约注》:疾:王筠曰:“向疑疒为疒病之专字,而疾为疾速之专字,观疾籀文作,盖信。”朱骏声曰:“疾字当训疾速,从矢疒声。”舜徽按:此论实戴侗最先发之。《六书故》录疾字人矢部云:“矢行捷疾也。借为疾病之疾。”其说是也。考疾字在金文……毛公鼎……甲文……皆象人持矢之形。持矢将发,喻其速也。自经传借疾为疒而疒废,疾之本义亦晦。说此字者,乃误以借义为本义矣。

《玉篇》:疾:患也,速也。《说文》曰:病也。

《释名》:疾:疾,截也,有所越截也。疾,疾也,客气中人急疾也。

汉字“疾”甲骨文像人腋下中箭之形,会人被箭所伤之意。后人(“大”)字形被换成“疒”,以会受伤卧床疗伤之意。《说文》“疾,病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按,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伸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止部曰:'疌、疾也。’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 由矢箭射出的飞快和其伤人的快速,故“疾”有急速义。本义为兵器所致急速性的伤害,引申为疾病、急速、病残、疾苦、担忧、缺点等义。

忧(憂、、忧)

《说文》:1、憂:和之行也。从夊声。《诗》曰:“布政忧忧。”于求切。2、愁也。从心从页。于求切。徐锴曰:形于颜面,故从页。”3、忧:不动也。从心尤声,读若佑。于救切。

《玉篇》:1、憂:愁也。2、:《说文》云:愁也。3、忧:心动也。

汉字“忧”从心尤声。本义为心动。《说文》:“忧,不动也。”段玉裁改“不动也”为“心动也”,并注:“各本作'不动也’,今正。”《玉篇》:“忧,心动也。”《广韵》:“忧,动也。”汉字简化时,将“忧”作“憂”的简化字。“憂”字从夂声,字形像一个人心中有所思表现在面部思虑重重,步履沉重的人。《说文》将、憂分为两字,训为“愁也”,训憂为“和之行也”(张舜徽认为是“行之和也”之误),实则二者本为一字之分化。张舜徽认为:“之言幽也,隐痛在内,人不得知也。其见于外而可窥者,惟于颜面得察知之,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也。……经传皆借憂为之,而字废矣。”憂的本义为愁闷、悲伤,引申指担忧,困难,又引申为发愁,担心,使人愁闷、担心的事。注意:“”是“憂”的本字,“憂”是“优”的本字;文献以“憂”代“”,以“优”代“憂”。而简化字“忧”字的本义是心动。

  四、素 说  

前一章先师通过“孝”的“无违”的教导,让为学的弟子体悟“孝”的无违,不是亲情无违的默契一致,而是礼义无违的顺善相符,从而把握为人子之“孝”是克己束身而从礼的应为之道,是超越了“父子亲情”而默契无碍的循礼守义。本章承接前章“无违”循礼的教导,通过先师“父母唯其疾之忧”的教导,让为学的弟子体悟把握“孝”就是使父母能够安心无忧的本初之意,从而能够从父母的慈悲心之中内省自爱,竭诚尽敬循礼依情地谨慎修身,让父母安心无挂碍之忧。

孟武伯向先师请教孝。先师说:“为人父母的慈悲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只怕自己的子女不能遵礼近善,而让身心受到不善不义的毁伤而招致疾患痛苦。因此,为人子的能省思自爱,不妄为非,不让自己无知的勇猛之心,不受礼义道德的约束而冲动惹事,毁伤身心,让父母担忧不安。能够做到不让父母担忧就是孝。”

本章需要注意的有二:一是“父母唯其疾之忧”是的“其”是指子,不是指父母。前一章孔子对孟懿子讲孝是说“无违”于礼义,是对“孝”的亲情超越。本章是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问孝,孔子回答的是不让父母担忧而心安。这是在超越人伦秩序的亲情后而从礼义之后的回归,让人们把握“孝”的亲情和礼义道义的统一谐和。许世瑛《论语二十篇句法研究》中说:“起词是'父母’,述词是'忧’,'其疾’是止词,因为有限制词'唯’字,止词可以提在述词之前,但是,止词之下,述词之上,必须加一个语气词,就是这个'之’字。'其疾’是词组,加词'其’是指称词,称代'父母所生的子女’。”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王秀庭在《论语探原辨》中辨:“以人子忧父母之疾为孝。恐非!忧父母之疾,人之情也,常人亦能之,何劳告之耶?时人有曰:'此章缺一事字,应作事父母唯其疾之忧。’其说擅改经文,不敢苟同。”王向荣在《论语二十讲》中解:“此欲人子体亲心以为孝。武伯问在'孝’,孔子却告以慈。人子体此,便是'视无形,听无声’道理。方朴山云:此以亲心动子心,欲使自爱以爱亲也。”二是需要注意的是对“疾”字的理解和把握。汉字“疾”的字形是身体被“箭头”所伤害之象,含有的“快速、急速”之义,因此,“疾”的本义不是单指“病患”,还包含因不善、不义、不谨慎而导致道义和神灵的伤害。李泽厚《论语今读》中记:“孟武子谥'武’,可能一向勇猛,父母老怕他因此而惹事生非,遭难遇祸,所以孔子就这样回答他?!”文选德《论语诠释》中释:“关于'疾’字,这里的'疾’字既指生理上的毛病,也指品德行为上的毛病。”方骥龄《论语新诠》:“疾非疾病,即孟子所谓惰其四支、博奕、好饮酒、好货财、私妻子、从耳目之欲、好勇斗狠。……皆父母所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