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微卫星空间 2022-05-16 发布于河南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不惜工本,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营建。经几代人不遗余力的艰苦奋斗,建成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拥有4000余间房屋、80多座宅院、50余幢楼房、13处园林,占地面积达60万平方米超大规模的宅院。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家庄园的规模当时被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常家庄园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2000年经修复的常家庄园,为“北常后街”的北侧部分,长达620米,宅院四万平方米,园林八万平方米,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贴、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基本风貌。长街牌坊、高门大院鳞次栉比,亭台楼阁、影壁花墙琳琅满目,楹联匾额、书法碑帖目不暇接,砖木石雕、彩绘挂落俯拾皆是,其精、巧、细、妙与宅第园林的气势神韵形牵意连,相得益彰。国内建筑界曾有专家评介,常家庄园的美学价值不在于大而在于势,不在于工而在于巧,不在于景而在于韵,不在于形而在于神。常家庄园集势、巧、韵、神为一身、集燕居、耕读、修身、养性、游览于一体,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功能与美学的结合体,实为中华明清时期民居中的典范,世界民居中的亮丽瑰宝。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常家庄园由东向西共十多个院子,坐北朝南.院院相连。第一各院子是常家的祠堂。这座宗祠是光绪五年由常万达一支用三年时间营建的,堪称中国北方最大的家族祠堂,规模七开间之大,祠堂院宽25米.进深长达160余米,三门四院,上下两院,正厅、戏楼、游廊配院齐备,栋栋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绝伦,雄浑壮观,被后人誉为山西民属第一祠堂。

常家宗祠

   该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宗祠前左右有两根旗杆,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旗杆高三丈三尺、约11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八字照壁:制成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义。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门楼的正中悬挂的“常氏宗祠”匾额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书写;悬挂在左边的是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所赠“艺舟仪济”匾(含义为:赞扬常氏在弘扬文化、传播儒学道德上使山西得到了益处);右边为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朝廷旨意赠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乐善好施”匾额,表彰常氏在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晋中一带并无大灾,可见当时常氏捐巨资赈济的应是外地灾民)

   石围栏雕刻:右为八吉祥: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左为暗八仙: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跨过门槛,进入祠堂前院。大门里侧是戏台,这是一个可以反向使用的戏台。平时可用做进入祠堂的通道,故又称“过道乐亭”。常家将戏台设在祠堂还有一层含义:除了希望以此来告慰祖先,家业兴旺发达外,还有同时也为祖先唱戏,请他们与后代同乐的意思。

   戏台匾额:义关风雅。此匾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因世和堂(北常总称)世代以儒教传家,为褒奖其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对山西省做出的贡献,经奏请朝廷后赠予常家的。楹联为: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清代郭  书写。蜚,意同飞;雕,鹗,皆为善飞翔的大鸟。累叶,即累世、历代的意思;缥,淡青色的丝织物;缃,浅黄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与浅黄色的丝帛做书套。大意为:子孙能有雕鹗凌云的志向,是因为有了历代相传的忠孝经典书籍。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二门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二门通天挂落上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此图案为“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所以便有了“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
   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二门匾额:光前裕后。清代常立屏书写。意思是:要时刻遵从常氏崇尚品德、勤奋创业的传统,让先辈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与荣耀,并为后人作出表率和楷模。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胜地,名胜之地;涂水,横贯榆次境内潇河的古称谓;华宗,华贵的大宗族。大意是:常氏选择了这片临近古涂水的胜地,历经数百年,像涂水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巨族大户了。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正院由中间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使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下院是祭祀的场所。下院的东西配房,是供祭祖时族中长辈或各堂主事人休息、聚会或议事的地方。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献厅则是祭祖摆放供品之地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绵瓜瓞匾额:献厅上悬挂的匾额,上面书有“绵瓜瓞”三个字。它是依《诗经》记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而来。大意是:在沮水和漆水的那边,是周族发祥的源泉;如瓜瓞一般藤蔓相继,子孙万代绵延不绝……瓞——小瓜,瓜瓞绵绵的含义是:瓜在初生时非常小,但其蔓不绝,竟逐渐长大延伸;绵延——滋生的意思。
   楹联: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祀、祭,皆为祭祀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辈份排列;昭为左,穆为右,以此来区分家族内的长幼之序,亲疏之别。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正厅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正厅匾:本支百世。大意为:愿车辋常氏这一支系延续绵远流长、百代兴旺。联: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轩辕宰相,即相传黄帝的主要谋臣常先;据说为常姓始祖。炎汉将军,为明朝开国之勋臣常惠,车辋常氏的原籍在太谷惠安,据传即常惠奉安(安葬)之地,所以这支常姓奉其为祖。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正厅供着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据说他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后娶妻生子在车辋村定居下来。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传至二十代,他的后人现在分布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部分迁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约近三千人。其它先祖则按左照右穆依次排列,直至第十一世。

   神主翕匾:报本。意为饮水思源、要以实绩来回报祖先。联:得姓有由援古国,分支成聚说平源。说,意同悦;常氏的由来可以远溯到黄帝时代,而如今这个分支在这块肥沃的平川土地上已经越来越兴旺发达了。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正厅一侧的文字砖雕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祠堂右侧是百福堂,光绪年间由于常家资助了丁丑奇荒,巡抚奉旨赐的名字。里面有很多福字,据说由于常家连续3年给百姓供义粥,百姓都很爱戴常家,每年自发来常家祠堂祭拜。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五福堂正厅屋后的树上有两个鸟窝,真是“禽鸟择良木而栖”啊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静园:是常氏家人休闲、游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两边的楹联是:渔跃龙翔瀛海新波添夜雨,鸾栖凤哕南山乔木长春阴。清杨二酋书。瀛,湖泽;哕,鸟鸣声。大意为:在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江河湖山、鱼虾植物、风雨变化都能各得其所,这才是人类理想的家园。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杏林:常氏崇尚儒学,历代子弟多有赴山东孔庙祭拜者,并最终于清光绪五年北祠堂落成之时,修筑杏坛,请回孔子像供于杏坛之上,以寄托子弟的敬仰。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杏林影壁:镶雕于北墙的五面影壁,雕工精细、寓意深远。八卦影壁:“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是易经的根本原理;而八卦图则是中国“玄学”的首要课题;在中国,用太极八卦图做影壁是非常罕见的。北墙正中的八卦影壁,中间是“八卦图”,八卦,分别是乾  坎  艮  震  坤  离  兑  巽。它与杏园的正门相对,意蕴深奥,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人们难以穷尽其深遂的内涵。但从它所处的位置上,明白地表达了主人的造园宗旨,就是观象而系理,从大自然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四季更易中,去领悟万事万物变迁的哲理和人生真谛。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花墙影壁:两侧这四个制作精美的砖雕壁挂,构图精美、形象生动、做工细腻;俗称“花墙”。这四个插屏型的壁挂,一对为夔龙图案插架,一对是草龙图案插架;砖雕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在菊花的图案上,则雕刻着一只巧的猫和展翅的蝴蝶,它取谐音“耄耋”之意,寄寓庄园的主人益寿延年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狮园中的四狮照壁:它的主图案为一只雌狮带了三只小狮,其含义为:一是祁愿园主仕途通达、官至位极人臣的太师或一品少师;二是取“事事如意、四时通顺”的吉兆之意;三是愿主人家族子嗣昌盛、人丁兴旺。照壁的主图案有福禄寿图样,衬托图案为山石、牡丹、云龙、月亮;上方图案是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照壁雕刻精美、造型优雅、别致,特别是在中国民间建筑中以狮为题材的照壁极其罕见,实为不可多得的精品。所以也成为庄园开园以来众多游客争相摄影留念的名星景致之一。
   两边的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常占四时春。表达了庄园主人寄情自然、衷情于巧夺天工的雅秀景致的情愫。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常家庄园全貌(网络图片)
 

附录:

1、常家庄园影壁艺术(朱江/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科学之友,2010,(3):88-89)

   在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闻名海内外的以山西、陕西、安徽为代表的十大商帮。作为十大商帮之首的山西商人,创造出闻名天下的晋商文化,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民居建筑和园林文化。晋商名门中的常氏家族非常重视子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并且一直遵循“儒教传家”的思想,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家庄园的影壁建筑风格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身,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影壁本身的造型艺术、雕刻艺术、文化品位的艺术价值也很高,都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
   影壁作为建筑中的元素,它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从中国传统地域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外泄,才能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风水中而且还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利。避免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设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所以就形成了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看风水”,虽说有些迷信因素在内,可是从选择良好时空方位的方面来看,也不无一定的道理。从环境的认知中判断优劣并选择,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美的角度上看如果墙面有装饰的话还可以形成对景效果。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3 种:一种是位于大门里面,迎着门而设,呈“一”字形的影壁,又称照壁;第二种是建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常见的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两侧的影壁,称为“反八字”影壁。常家庄园中这三种影壁都可以看到,并且不同宅子中的影壁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内容和形式结合的都恰到好处。影壁的种类从形式上分为5 种,第一种是琉璃影壁;第二种是砖雕影壁,是中国传统影壁的最主要形式;第三种是石制影壁,民间很少出现;第四种是木制影壁,由于木制材料很难承受长久的风吹日晒,也比较少见;第五种影壁是砖瓦结构或土坯结构,素面上色,这一类影壁不在少数,常家庄园影壁属于第二种砖雕影壁。
    影壁是人们进入大门的第一道景观,也是吉祥图案非常集中的地方。在民间丰富的砖雕图案中,包含着人们朴素的生活观念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追求。民间影壁的图案形式丰富多彩,内容也兼收并蓄,常常出现儒、释、道三教内容并存的现象。常见的吉祥图案中,道家神仙的形象出现最为普遍,福、禄、寿三星,明八仙和暗八仙等常被雕刻在影壁的显要位置,以求神仙保佑。佛教法器“八吉祥”,也是砖雕装饰的主要图案之一,法器包括法螺、法轮、宝伞、宝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八吉祥”具有避凶趋吉、转祸为福的能量。象征君子品质的梅、兰、竹、菊等装饰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的理念还以文字形式出现在砖雕上,如“树德”、“种德储荣”、“积善”、“鸢飞鱼跃”等。常家庄园的影壁图案以体现儒家文化的居多。
   (1)杏林五面影壁
   与杏林正门相对的是北墙的五面影壁,从它所处的位置上看,主人的造园宗旨是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变化中,去感受四季万事万物变迁的哲理。其中位于中间的八卦影壁,呈“一”字形。为四边形构图,充实饱满,其中八卦形线条非常流畅而且粗细不一,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在中国,用太极八卦图做影壁是非常罕见的。这幅影壁内涵深奥,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难以诠释其深遂的内涵。八卦影壁两侧是制作精美的四面花墙影壁,从内容上看四面影壁一对为夔龙图案插架,一对是草龙图案插架。砖雕主体部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加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基本画面,辅以楷、草、
篆、隶4 种不同字体的《四时读书乐》诗,形成了4 幅构图完美、极具欣赏品读价值的写意工笔画。从形式上看这4 面影壁与位于正中的八卦影壁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民间园林影壁在形式制作中往往寄予了对应的乡土文化寓意,如在“秋景图”菊花图案上,雕刻着一只做工精巧的猫和蝴蝶,谐音为“耄耋”之意,意
思为祈祷庄园的主人益寿延年。“夏景图”上,雕刻了莲花和白鹭图案,意思是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从这些堪称艺术精品的影壁作品中,不难看出当年主人所具有的高雅情操和艺术鉴赏水平。
   (2) 四狮照壁
   照壁位于狮园,照壁的图案构图为三角形构图,中间图案的狮子造型为现实与艺术创造的巧妙结合,狮子造型栩栩如生,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主体部分是一只雌狮带了3 只小狮,雌狮子居于中间,特点是体型高大、神态雄健,狮头上的鬃毛呈旋涡状,整体上雕刻非常精美、细腻,而且线条流畅、粗细分布均匀。从图案上看,狮子的形象造型和风格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由于3 只小狮子的位置不同其含义也不同,总的含义有3 点:一是祈祷园主仕途通达、官至位极人臣的太师或一品少师;二是取“事事如意、四时通顺”的吉祥之意;三是愿主人家族子嗣昌盛、人丁兴旺。整个照壁四周还有图案相衬,从上至下依次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福禄寿,同时还衬托着寿山石、太湖石、牡丹、云龙、月亮图案。左右有造型细腻精美的博古龛(可惜大多以毁损)和卷蛇变形篆字楹联;下面是如意双龙图案和“万”字形装饰。根据现在所传有关狮子在中国的记载,东汉,狮子的石雕作品开始出现,唐代,石狮雕刻进入了兴盛时期,狮头上的鬃毛呈旋涡状,从此旋状的鬃毛就成为中国式石狮子的一个明显特征,为后世沿袭。中国宋元时期狮雕的形象减弱了唐代以前的威严,而更加讲究装饰。除了在颈项上饰以挂铃外,还配以绣球和幼狮;到明、清时期,狮子作为雕塑题材,更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民居等处,造型和风格千姿百态、所用材质也应有尽有。狮子在中国如此受到青睐,还在于它所表达的吉祥寓意,如双狮并立,表示“好事成双”;雌狮伴幼狮,表示“子嗣昌盛”;老狮带幼狮,表示“仕途通达、位列太师少师”。民间在重大节庆时候有舞狮的习俗,称之为:“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四狮照壁雕刻非常精美、造型优雅别致,可以说她凝聚了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影壁中的精品,由于在中国民间建筑中以狮为题材的照壁极其罕见,所以它贵为常家庄园的镇园之宝。
   (3)总结
   常家庄园影壁建筑风格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身,影壁在造型艺术、雕刻艺术、文化艺术中的价值也很高,是明清时期民居中的精品。在当代一些大型的建筑中,“影壁”造型,既起到了天然的隐蔽效果,又营造了中国传统居住强调的私密感。影壁是中国传统中独特的建筑形式,这些非常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表达出民族文化的厚重感, 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研究这些影壁,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征。保护这些影壁,就是保护了一种文化、一种语言、一种艺术。

2、浅析常家庄园门墩石装饰艺术(刘卓/文物世界,2010.6)

   门墩石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特有的建筑石构件,启着承托门并使之转动的重要作用,是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门墩是放置在大门门框侧下,如枕,所以又叫门枕石,或称门槛石。“门墩石的外形是一块长方形石料,一头放在大门门坎的里面”,凿有凹槽,是用来放置门轴的;“一头露在门坎两头的外面,承受门板的重量,所以露在门外的那一部分多大于门里的部分以便保持门板在转动时的稳定,这样露在门外的门墩石位置很显要,自然成了工匠们雕刻的最好位置”。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门墩石的装饰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建造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常家庄园,其门墩石数量之多,雕刻之精美,造型之别致,手法之多样,不仅体现了明清建筑石雕的精工细刻和繁华富丽,而且蕴涵着山西晋商民居装饰特有的气派。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建筑规模之宏大,居祁县、太谷、平遥晋商各院之首,整个庄园的建筑装饰精美绝伦,仅看那一道道门前造型各异的门墩石,就感受到了常家庄园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仅存数量不多的门墩石在中国石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常家庄园门墩石的概况

   常家庄园“占地60万平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2],规模宏大、装饰精细,如此庄重典雅的庄园建筑中,作为门前重要装饰部位的门墩石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工艺精巧。在实地考查中发现,门墩石的石料主要是来自距当地不远的青石和沙石。两种石料的质地差异较大,青石质地光润,沙石粗糙,但在常家庄园内,能够发现经过工匠们灵巧的双手打造出的门墩石,纤细隽逸,无论用青石还是沙石,都是那么的富有灵气。

   (2)常家庄园门墩石雕刻分类与特点

   “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建筑构件,往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大屋顶)的精华所在。它在建筑学范畴里被习惯地称为'抱鼓石’。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抱鼓的外部构成,是门墩石门外侧部石头。这一部分,一般呈石台,石座造型,石台、石座上放置狮子、石鼓、旭日、书箱、柱子等石刻造型,并镂刻吉祥纹图,衬托主题主体”[3]。因此,常家庄园门墩石可以被分成:石狮形、圆鼓形、书箱形和自由形。常家富甲一方,花费巨资来建设家园,常家在建筑装饰上更显有富贵气,这也是晋商民居的一个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晋中这方水土的人民自然带有北方民族的豪放与直爽,所以在常家庄园的门墩石雕上,也能看到那种雕刻的奔放、豪迈。

  A.石狮形特点:  

   常家庄园的石狮,无论青石,还是砂石雕刻,皆头大脸阔,额隆颊平,箕口肉鼻,前额突出,从秃顶式的头部到项背披有旋式鬣毛,胸饰璎珞华饰,脖上有铃铛,形态俯首缩足。雌狮多掌柱幼狮,有的还背负其子;雄狮则脚踩绣球,或嘴衔彩蒂,背负绣球,较多地汲取民间传统舞狮艺术的成分,富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和喜庆风格。石狮底座都雕刻吉祥纹饰,或是刻寓言典故图案作装饰。如常氏宗祠前的一对门墩石狮,石狮形象具有典型的清代北方石雕特色。其雕刻运用夸张的手法,石狮造型头大尾短、低首咧口,身浑圆、腿短,鼠毛蓬卷,卷毛、铃挡等装饰细腻丰富,眼、口、鼻、尾的细部刻画简略。在艺术风格上更为丰富多彩,造型乖巧活泼,更富有人情味。石狮底座采用浅浮雕线刻手法,三面都刻有“孔子讲学”的场景,反映了庄园主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子孙的教育,也是对家训“学而优则贾”的巧妙体现(图一)。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图1 常氏宗祠大门门墩石

   B.圆鼓形特点:

   圆鼓形门墩在常家庄园门墩石中也为数不少,大部分造型较为简洁,以青石为主,雕刻上以圆雕、浅浮雕、线刻为主;题材上大多都是吉祥纹样或瑞兽纹样。也有部分造型复杂的抱鼓石。如贵和堂夹楼牌雕花抱鼓石,造型巧夺天工。整个门墩高142厘米,宽22厘米,长56厘米,抱鼓的底座为须弥座,上面雕刻窗格子的卷草纹样作为装饰,抱鼓和雕花巧妙结合,图案变化丰富又和谐统一。上面两只小狮子动态处理巧妙,两首相望,狮子已没有了兽类的野性,完全成了家养的宠物,为整个院内增添了喜庆与祥和(图二)。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图2  贵和堂夹楼雕花抱鼓石

   C.箱子形:

   箱子形门墩石在整个庄园中数量较少,现存只有三对,一对是人和堂的门墩石,另一对是养和堂偏院过道门门墩石。第三对是石芸书院前的门墩石,造型都简洁大方,没有做作的雕刻,以浅浮雕和细刻为主。人和堂门前的书箱形门墩石,宽21.5厘米,长25厘米,高55厘米,整个门墩石以浅浮雕线刻而成,上面雕刻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整个造型有简有繁,错落有致(图三)。深色的石面,浅色的刻线,犹如一幅黑白装饰画,不但简洁大方,而且具有装饰现代感。题材上以吉祥文字和暗八仙为主,体现了主人公受一定的道家文化影响。石芸轩书院的门枕石立面刻着一“寿”字,简洁大方。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图3  人和堂门前的书箱形门墩石

   D.自由形特点:

  常家庄园石芸书院门前须弥座花瓶镇石,为青石雕刻,高138厘米、长61.5厘米、宽31厘米,主要由基座、石瓶、石狮三部分组成,造型打破了传统题材,别出心裁,将花瓶、童子、莲花、狮子作巧妙的分布和构图,两个瓶身分别用菊、莲、梅、兰卷草纹装饰,整个门墩石图案的安排合理有序,虽有如此多的内容,但毫不繁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完整的装饰画。石瓶正面中间位置雕一神童,一手扶瓶,一手放于腿上,神态悠闲,为整个书院增添了几分超凡脱俗之气(图四)。

【原创】自驾走山西:民间故宫——常家庄园(1)
图4  石芸书院门前须弥座花瓶镇石

   (3)常家庄园门墩石

   纹样的文化内涵与象征含意

   A.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很难说尽说清楚。因为,它丰富的形态和神态牵涉到了诸多的学科和学识,它整合了哲学的、艺术的、宗教和世俗社会的其他学科。同时,它还显然受到了宗教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门墩石也不例外,它所包含和包容的几乎是整个的大干世界和天地之间的人类精华。”[3]常家是晋商成功的典范,也是儒商文化的代表,常家庄园整个建筑装饰的设计无疑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民俗文化的影响,所以门墩石的装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B.象征含意

   常家庄园门墩石纹样丰富多彩,本文从纹样的象征含意归类,可分为五大类:

   a.象征:福、禄、寿、喜的“福文化”。自古以来,人们对福孜孜以求,祈福迎祥,带福回家,于是为了表达“福”的寓意,除了直接用“福”字外,因为蝙蝠的“蝠”和佛手的“佛”音与“福”谐音,所以也常用蝙蝠和佛手来表示“福”。禄是五福之一,“鹿”与“禄”谐音,以鹿代禄。用桐树、鹤、鹿组成的图称为“鹤鹿同春”,如在常家杏园的后门处有一门墩石上刻“桐树、鹿”。寿,意为健康长寿,以寿为主题的吉祥图案有:延年益寿、松鹤延年、福禄寿三星、五福捧寿。如杏园后门处的一座门墩石上就刻着鹤与松树。古人以鹤为仙禽,寿长。松树,长年生植物,长绿。鹤与松组合到一起则意为“松鹤延年”。喜:除了用文字表达外,还借用瑞兽(龙、凤、狮子、麒麟)来表达喜庆,吉祥。

   b.象征多子多寿、子嗣兴旺的“生殖文化”。常借用葡萄、石榴和葫芦象征多子。如:常家庄园石芸书院门前须弥座花瓶镇石基座正面刻葡萄。

  c.象征智慧与安宁的“神仙文化”。常常雕刻“八宝”和“暗八仙”以示吉祥。在常家庄园门墩石的纹样中出现的也较多。

   d.象征修身养性的“儒家文化”。常氏家族重视教育,以“学而优则贾”为家训。所以有“中华儒商第一家”称号常家庄园在门墩石上也留有痕迹。如图一门墩底座刻有“孔子讲学”的内容。

   e.象征生意兴隆的“昌盛文化”。雕两个柿子,一支如意。象征事事如意。

   纵观常家庄园的门墩石,让我感受到了石头的魅力,经过工匠鬼斧神工的双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庄园。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3.常家庄园的楹联 

   在中国民居的建筑与装饰中,屋柱为“楹”,对联为“联”,悬挂在屋柱上的对联称楹联。它不同于春联、寿联、婚联等只是在特定喜庆时张贴的对联,而是长久地悬挂于厅堂楼阁上、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成为寄托主人情怀的载体。

 1、堡门东楹联:晋商席卷天下雄风安在留十二万庄园遗址堪赏览
常氏囊括四海精神何存有五百年诗礼传家可追寻
 2、堡门西楹联:遂其洁清明月如画 欣然嘉喜景星照堂
 3、常氏宗祠楹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  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
 4、祠堂戏厅楹联:双蜚雕鹗云霄志  累叶缥缃忠孝经
 5、祠堂二门楹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 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6、祠堂献厅匾楹联: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7、祠堂正厅楹联: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 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
 8、华展大门楹联:明月山房静树深时见鹿  香霭花间露溪午不闻钟。
 9、华展承启第楹联:皓尔太素栖峙渊深  博览典雅乃有秘书
10、华展节和堂楹联:旷想已同鸥境界  远游方羡雁途程
11、节和堂正厅楹联:居身不使白玉玷  洁志直与青云齐
12、华展人和堂楹联:五际诗听匡鼎说  八分碑看蔡邕书
13、人和堂正厅楹联:骨气乃有老松格  神妙独到秋毫颠
14、慎和堂大门楹联:洞天居丽山异石梧桐柳秀润  宝晋斋柔花蕙草椿杉竹露沾
15、慎和堂二门楹联:上栋下宇左图右书  夏葛冬裘朝饔暮餐(篆)
16、慎和堂正厅楹联:摹书最易须是古人名笔  定武最佳所贵世有兰亭
17、雍和堂大门楹联:浩溥旁通诗书上不许俭  雍容儒雅衣食边只要勤
18、雍和堂福字影壁楹联:致事慎言耻穷行之及远  省身克已欲寡过而示能
19、雍和堂二门楹联:墨画数槿竹半床千古业  片石四时花香薰一架书
20、雍和堂花墙楹联:志业常深常编义   经济实籍英雄姿
21、雍和堂正厅楹联: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邨  卻是阳春有脚今朝先到柴门(篆)
22、谦和堂大门匾楹联:沸耳煮茶倾心剥芋   当午读史凌晨注经
23、谦和堂花墙楹联:音响通三籁   声歌奏九成
24、谦和堂正厅楹联:占得梁园为赋客   合成商岭采芝仙
25、书院大门楹联:著书已括金楼子   汲古常携玉带生
26、书院东门楹联:如天高年不可纪   此国极乐不能争 (篆)
27、书院西门楹联:林间好鸟人如意   壁上春山月有光 (篆)
28、书院书亭楹联:树霭悬书阁坐月观经典   烟含作赋台拂露悟春秋
29、书院画亭楹联:泼墨染远山寻访前贤意   斜笔点近松托寄后学心
30、书院琴亭楹联:映月酌商音高歌振林木   张琴和古松纸吟娱冬春
31、书院棋亭楹联:品茗临春草黑白无胜负   对弈闻夜钟胸腹有甲兵
32、书院听雨楼法帖廊楹联:已洁心源超世表   只将诗句答年华
33、书院常氏遗墨帖廊楹联: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34、书院石芸轩法帖楹联:红叶丽时应取醉   白云深处好寻诗
35、书院听雨楼上楹联:竹阴在地清于水   兰气当春静若人
36、书院听雨楼下楹联:堂设琴书听泉山頫内和外适   房睥竹树仰观云石物诱气随
37、奉旨承恩坊东向楹联:田畴连仟佰不及经典充箧笥   邸肆跨坊曲何如义方遗子孙
38、奉旨承恩坊西向楹联:圣人遗迹德和礼天之助乃顺也   贤者传世俭与廉人之助则信哉
39、养和堂楹联:庭有余香榭草郑兰燕桂树   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40、养和堂三星影壁楹联:德滋福禄积美之家有余庆 道涵寿喜资富能训惟永年
41、养和堂前院西门楹联:书中有书尽看书不如无书   礼外无理唯守礼是为有礼
42、养和堂西院花墙楹联: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43、养和堂西院正厅楹联:乐无事日有喜   饮且食寿而康
44、养和堂前院东门楹联:绍祖宗一脉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事唯读唯耕
45、养和堂石半亭楹联:处事近厚纤重必偿为信   存心诚实时刻不易乃忠
46、客院大门楹联:烟云清处霞飞万里浮淑气,晓晖秀壁锦铺千树吹紫烟
47、客院鹿图影壁楹联:仿圣贤行为方能滋品   读儒雅文集足可养心
48、客院正厅楹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9、体和堂大门楹联:落叶无端悲壮士,真茶远寄自潜夫
50、体和堂门内影壁楹联:三坟五典却是日常家用 四书六经原本济世文章
51、体和堂二门抱厦楹联:细雨有声弹席帽   清风无碍入纱窗
52、体和堂正楼楹联:玉树瑶林照春室   物华天宝借余光
53、广和堂大门楹联:凤凰宝镜日有喜   丙本神钩君高德(篆)
54、广和堂花墙门楹联:爱鸟多种树疏密为鸟国   惜子常读书精义是子家
55、广和堂正楼楹联:露气竹窗静泼墨临摩诘   秋光月夜深街拓咏少陵
56、贵和堂正门楹联:灵气之通鸾鹤骖瑶下   龙虎之山芝草纷然生(篆)
57、贵和堂方篆影壁楹联:大地灵钟肇启文明承景运   华堂瑞霭宏开富有衍心衢
58、贵和堂绣楼上楹联:花翻浪涌蒸霞始放宜春沃   天色风动悬萝接紫尽桑麻
59、贵和堂绣楼下楹联:竹树阴浓笠屐行吟梵宇路   禽声早暮秦法鸡鸣翠微间
60、贵和堂绣楼西影壁联:承先一脈真传维忠维孝  启后两条正路曰耕曰读
61、贵和堂正院正厅楹联:倪迁清閟云林阁   米老英光宝晋斋
62、贵和堂后楼上楹联:太谷乾坤随处有   君家庭院得春多
63、贵和堂后楼下楹联:何以扩胸襟要熟读九经诸史   欲求开眼界须游历名山大川
64、贵和堂新院大门楹联:著手成春暗与道合   用心若镜清恐人知
65、贵和堂新院西门楹联:仁义为怀小用小效   钟镛呈器大扣大鸣(篆)
66、贵和堂新院西正厅楹联:高人自与山有素   老可能为竹写真(篆)
67、贵和堂新院东二门楹联:志道有初基要入门心径先问   读书无别法须循序阶可升登
68、贵和堂新院东正厅楹联: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读书既未成名毕竟人高品雅
69、静园楹联:渔跃龙翔瀛海新波添夜雨   鸾栖凤哕南山乔木长春阴
70、杏林八卦影壁楹联:拥林万亩眼底沧浪方悟种德若种树 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做文即做人
71、杏园流芳亭楹联:郇黍召棠咸称令子 泰松岱柏同祝长春
72、狮园正门楹联:日有所思经史为诏   久于其道金石为开
72、镂空花墙楹联:柳阴路曲疏雨相过   喜登楼厌更看月伦
73、狮园四狮照壁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   异花常占四时春
74、狮园且坐亭楹联:得也休急失也休急再等等名位富贵无非浮世幻影
来者莫忙去者莫忙且坐坐良辰美景奈何苍天无情
75、可园知味轩楹联:奎壁光华文藻丽   岱嵩品望玉峰清
76、可园曲廊楹联:树人床头花来镜里   风生石洞云出山根
77、遐园楹联:富贵不淫看阁前花开花落   贫贱莫移望天外云卷云舒
78、琴心亭楹联:高山流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清风明月斯世有二好景可也
79、观稼阁四层楹联:厚俗仁风开轩畎亩余笙歌   张德斯威体乾勉已识睿机
80、观稼阁三层楹联:万水地间终是一   诸山天外自为群
81、观稼阁二层楹联:财取天下开拓茶路万里报国乃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
                   燕居田园听取蛙声一片动情于山水之间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
82、听雨轩楹联(前):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   莳花种竹风流继文书吴诗
83、听雨轩楹联(后):梅渚千峰雪褚帖临窗学   冰固百尺帘陶诗傍枕开
84、超然阁楹联:商场驰骋是大丈夫风流盖世   田园安居乃真君子耕读家风
85、明清街南侧鹤舞照壁:遵温公家范君戴俗训   从文正操行朱子格言

4.常家庄园的三雕艺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cc4a870102dsbw.html

5.常家庄园园林艺术http://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4/15/content_19526373.htm

6.常家庄园书法艺术http://www./blog/article/35907.html

——原文发表于2012.2.26.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