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是一场意识形态的运动,或者说是画家们人文主义思想的觉醒推动了意大利绘画走向高潮。关于这一点,我觉得需要直接证据,就是这些画家们自己的表述。仅仅从他们的作品做分析解读,下断语,可能草率。 比如,艺术史往往描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挣脱了神学的桎梏,而资产阶级扶持了画家们。这个应该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现象,可能是1850年时代的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了14世纪的意大利历史。 我们认为,是12-14世纪中世纪的教堂建设,造就了14世纪欧洲普遍的绘画业的繁荣。这个是意大利绘画高潮的基本面。而乔托这样的画法,得以在这个基本面上,获得了公众审美的青睐,后来的意大利画家们继续乔托的路子,获得了绘画上的辉煌成就,铸就了一个绘画的高潮。所有这些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从乔托到文艺复兴三杰,都是在为教堂作画,特别是那些巨幅的作品,多是教堂里的湿壁画。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教堂所挑选的,作品的风格和画法,都是教会所喜爱的。这些画在教堂里,就是教会向教众所推介的基督教教义,或者是教会所认可的神学文化。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写道:“13世纪已是伟大的主教堂世纪,建造主教堂,几乎所有的艺术分支都有份。那项宏伟的事业一直持续到14世纪,甚至还要长些..."贡布里希说的”主教堂世纪“,不仅限于意大利,他书中列举的一些教堂建筑和雕塑以及绘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我们一时查不到意大利当时的数据,但是很幸运,在耶鲁大学Keith Wrightson教授的公开课“英国近代史”中,他给出了英国12世纪-13世纪的数据。在第七讲“中世纪晚期宗教及其批判”,Wrightson列举了英国教会(他特别指出中世纪一直到16世纪,英国教会当时是整个天主教国,Catholic Christendom, 的英国分支),在英国分为两个省,即坎特伯里和约克,两大archbishop教区,下属21个Diocese(由主教bishop主掌),再下一级的archdeaconries and deaconries,共有9000个parish(教区),各自有parish church。还有750所修道院和女修道院。 他举例中说到了两所12-13世纪建造的教堂,Ely Cathedral 中的Lady Chapel (圣母堂),以及Easby的St. Agatha Church。圣母堂中的彩画玻璃画依稀还有一些残余,壁龛里的雕塑残迹。St. Agatha教堂里的壁画,亚当和夏娃,从耶稣诞生,到十字架殉难和重生,一连串的圣经故事。 英国的教会组织和教堂建设是欧洲不变的格式。我估计作为核心区的意大利,其规模和装饰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后我们找到这方面的数据,再加以修订。 Wrightson教授讲道:教堂里的壁画、彩画玻璃、浮雕、雕塑等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向当时大部分人,他们目不识丁,介绍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教会在英国是非常富有的,Wrightson教授讲课提到这一点,主要是教会征收什一税。同时他指出教会的账目显示出教会花费了大量的收入进行教堂的装饰。 当然,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同样是大规模的教堂建设,同样是大量的开支用于教堂的艺术,为什么意大利出现绘画的高潮,而英国没有。英国也有大量的教堂壁画和雕塑,但是却没有传世的杰作,也没有耀眼的大师。 关于这一点,今后会讲一个解释:后浪推前浪。 |
|
来自: 乔元庆 > 《第一次高潮: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