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艺术之都--意大利佛罗伦萨(欧洲行十三)

 名言诗句 2021-11-21

意大利佛罗伦萨

满城古事满城兴,

当属教堂艺术风。

不比城池谁广大,

只因文化有神名。

百花圣母大教堂

精雕细刻百余年,

举世闻名成大观。

工匠专家乘鹤去,

但留作品在人间。

    2018年11月9日中午离开意大利的比萨城,乘车一路听导游介绍,让我们对佛罗伦萨这个未曾耳闻的城市充满美好地期待。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佛罗伦萨也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当我们来到佛罗伦萨市区一个好像三叉路口的广场时,这里的建筑令人眼前一亮,惊叹不已。一座乔托钟楼独树一帜,直插云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得雄伟与壮观。

这座由画家乔托设计并命名的乔托钟楼,始建于1334年,13.7米见方,高达84米,外观是一个四角形的柱状塔楼,整个建筑把粉红、浓绿和奶油白三种颜色,以几何学的配色方式调和而成,所以看上去是白里透着粉红,又参杂着绿,总体呈现的颜色柔和而清亮,与旁边的百花教堂十分和谐,底部还有精致的浮雕,内部有楼梯可达顶部,共有290阶。

游客纷纷在此拍照,但是要拍到乔托钟楼的全景需要到几十米外的另一座楼下,不然只能拍到局部。

紧挨着乔托钟楼的就是闻名遐迩的百花圣母大教堂(又译为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建筑,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称为“花的圣母寺”。与罗马帝国的万神殿、文艺复兴盛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

百花圣母大教堂穹顶上的巨型壁画《最后的审判》是16世纪艺术巨匠瓦萨利的心血之作。从佛罗伦萨百花圣母大教堂开始,欧洲建筑正式从“哥特时代”进入“文艺复兴时代”。

教堂建造于1248年,这座前后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完工的大教堂已经成了佛罗伦萨的代名词。

若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顶,可从其右侧内的礼拜堂左边走廊进入,登上463级的阶梯。

教堂后博物馆里收藏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品。只可惜,那天时间所限没有亲临观赏。

从西侧立面细观这座百花圣母大教堂,各层人物浮雕众多,形态栩栩如生。

还有一大、两小的玫瑰花大窗户,周边都是花形图案。这种窗户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大玫瑰玻璃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墙面上有三处桃形雕刻,其中雕刻层面多达六层,可谓精雕细刻,完美和谐。

墙上的彩绘,不是普通的绘画,而是用理石拼接而成,所以方能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仍是色彩艳丽,光彩夺目。

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哪个细节来观照百花圣母大教堂,都不愧是艺术精品。

说起来,我们一到佛罗伦萨市这处大广场,就深深地被这里的建筑所吸引,尽管导游不停地介绍,也无心顾及,光忙着拍照了。

突然导游的一句话让我无意间捕捉到了,顺着他指给的方向,我在百花圣母大教堂的墙上不起眼处拍到了一张照片,是花卉造型。原来这是一朵鸢尾花,重要的是这朵鸢尾花是佛罗伦萨市的市徽。

自从11世纪以来,佛罗伦萨的市徽就是鸢尾花图案。今天,市徽上的图案是白色背景的红色花朵,不过在古代,颜色正与今日相反。目前的颜色始于1251年,皇帝党在被赶出佛罗伦萨后,继续使用原来的市徽,于是控制佛罗伦萨的教皇党为了与对手相区别,将市徽改为今天的模样。1809年,拿破仑下令废除这一古老的市徽,改为银色背景,绿色草地上一朵百合花,顶部红色条带和三只金色蜜蜂(象征拿破仑)。结果因佛罗伦萨人不满意这个改变,这一法令没有执行。

 百花圣母大教堂建筑宏大,开始时我们只从西侧立面处欣赏,自以为大教堂的样式就是一个平面构造,可当转到南面才真正得见大教堂的真容,尽管如此也未见尽头。

 只见那教堂橘黄色的巨大穹顶巍然屹立,令人震撼不已,它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着新时代的进取精神。

15世纪初,伯鲁乃列斯基着手设计这个穹顶。他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工艺家和学者,在透视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过建树,可见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多才多艺的巨人。

为了设计穹顶,他到罗马学习古典文化长达几年,废寝忘食,潜心钻研古代的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连一个安置铁插榫的凹槽都不放过。

正因为伯鲁乃列斯基刻苦钻研积累了建筑设计经验,1420年,在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筑师参加的竞标中,他获得了这项工程的委任,同年动工兴建。他亲身领导了整个施工过程。1431年,完成了穹顶,接着建造顶上的采光亭,于接近完工时逝世。1470年采光亭完成。伯鲁乃列斯基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穹窿坐落于高达55米的鼓座之上,八边形对边跨度42米,拱矢高度超过30米,呈柔和的尖拱形状。

百花圣母大教堂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107米,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普遍进步的标志。

16世纪的传记作家、建筑师瓦萨里热情地说,这个穹顶同四郊的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闪电轰击它,但它屹立无恙。

 面对主教堂还有一个八角形教堂圣乔瓦尼洗礼堂,建于5世纪~8世纪间,是托斯坎尼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内部由穹顶覆盖,高约31米,顶子外表则是平缓的8边形锥体,但丁等人曾在此洗礼。

洗礼堂最具观光价值的就是北、东、南三面青铜门浮雕:入口处南侧的青铜门是由安德烈.比萨诺比于1330年制作的,28张图样是关于约翰传教的故事;东门是由吉尔伯提自1425年起花27年时间所制作,被米开朗基罗誉为通往“天堂之门”。门上有10幅描绘《旧约故事》的浮雕,其中就包括亚当和夏娃被撵出伊甸园的故事。北侧青铜门也是吉尔伯提的作品,由28张图样组成,主题是表现基徒的生涯及其12门徒的事迹。现在的东门是复制品,原版“天堂之门”保存在大教堂博物馆。

与比萨的一样,建筑群也包括主教堂、洗礼堂和钟楼,它们彼此映衬,在市中心广场上构成形体丰富多变而又和谐统一的景色,这是中世纪意大利城市中心广场中最壮丽的建筑。主教堂歌坛上的穹顶,与钟塔一起是城市外轮廓线的制高中心。

佛罗伦萨主教堂所在的广场经常出现在意大利的明信片或是摄影师的摄影作品里,可谓是意大利的代表风景之一。这里也是世界历史建筑的荟萃,人类勤劳智慧的象征。

 难怪,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头攒动,还有一位女画师干脆在广场上摆起了写生绘画的摊位,她专心绘画的情景令人感动。

这里建筑还远远没赏全,更没赏够,无奈又踏上征程。

沿街道步行不远便来到了西尼奥列广场,广场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这里有一座建于十三世纪的碉堡式旧宫(现为市政厅)。

仰望旧宫上的塔楼高94米,它是意大利最夺人眼目的公共建筑之一。只见旧宫侧翼的走廊里展出的各种石雕和铜像作品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据说,这是当初为修道院院长和行政长官宣读文告的会场,现在连同整个广场成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

市政厅大门两侧分别有高大的裸体男子塑像,展现了古老的雕塑艺术。

因市政厅对游客开放,我们步入其中,当然只能是在走廊参观,穹顶可谓金壁辉煌。

 在此,我又见到了佛罗伦萨的市徵,那朵鸢尾花。这朵鸢尾花出现在此是最恰如其分的了。

 出了市政厅见,广场上一处铜绿色骑士塑像威武神气,据说这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塑像,不过这是一处等比例的复制品。

 一处造型奇特的建筑引人注目,这是维琪奥王宫(意译:“旧宫”)。这座防御完整的宫殿内部曾是美第奇家族的住所,上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从1873年来一直守候在门口左侧。

 巨商美第奇家族自15世纪起,就开始像狮子一样所守护着佛罗伦萨这朵玉簪花,这一守护就是300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罗伦萨的市徽。15-18世纪中期,长达三个世纪的佛罗伦萨历史可谓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其家族掌握了当地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当数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莱昂纳多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乔托、莫迪利阿尼等等。而正是众多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才成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之后佛罗伦萨又陷于奥地利的统治。

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佛罗伦萨曾在1865-1870年作过5年意大利首都,直到1871年迁往罗马。

 佛罗伦萨曾译作“翡冷翠”,“翡冷翠”由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首译,远比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和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诗人自身著有《翡冷翠的一夜》一书,以及散文作品《翡冷翠山居闲话》(收录于《巴黎的鳞爪》。后来,作家徐鲁著有《翡冷翠的薄暮》,画家黄永玉著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80后诗人风来满袖著有译诗集《沿康河到翡冷翠》,都是对徐志摩译名“翡冷翠”的传承。

现在佛罗伦萨市区仍保持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多中世纪建筑艺术。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齐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蜚声世界,意大利绘画精华荟萃于此。还有大学,艺术、文学、科学研究院与图书馆等。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和绘画的摇篮,伟大诗人但丁就出生在这里。至今,佛罗伦萨仍保存着但丁的故居,许多游人慕名前来这里参观。被称作文艺复兴艺坛“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1506年聚会于佛罗伦萨,成为艺术史上的千古美谈。

佛罗伦萨一游,所见所闻,古老的文化浓厚,建筑艺术独特精湛,名人名作荟萃,学府蜚声世界,不愧为著名的文化古城,不愧为世界艺术之都。佛罗伦萨给现代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记忆,给游人植入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