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后为了证明自己,参加4次高考仍落榜:自卑感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严重?

 阿呆爸育儿 2022-05-16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547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月月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最近,微博上的一则新闻令人唏嘘:

一名00后男生参加了4次高考,依然没有考入心仪的学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名00后男生名叫王壹,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但因为能力一般,王壹高考失利。

高考失败后,王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复读,继续高考。结果,又一次失利了。

换作一般人,在两次高考失利的情况下,多半会选择认命,报考一个相对差一些的学校。

可王壹不是一般人。对于理想,他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着。他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直没有放弃。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催人上进的励志故事。

但遗憾的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算美好。王壹在高考了四次之后,依然没有圆梦。

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王壹表示:之所以会坚持4次高考,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服。自己从小就很自卑,想要通过这件事来证明自己。

尽管王壹告诉记者,自己不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但我们还是忍不住想问:

“浪费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最终依然没有考上理想院校,这样做,真的值得吗?他的坚持,仅仅只是为了梦想吗?

在我看来,王壹之所以会坚持高考四次,除了执着于梦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植根在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

一个人越是自卑,就越是想证明自己。越是证明不了,就越是不服。如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很难接受自己的失败,也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解。

由此可见,自卑心理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严重。

那么,一个原本阳光自信的孩子,究竟为什么会有自卑情结呢?

这背后离不开原生家庭。

01.

自卑会遗传

在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做“投射认同”。

如果父母一直打压批判,并且让孩子感到自卑,那么很有可能父母自己也是自卑的。

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感到自卑,有可能是父母自己的自卑感被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仔细想想,生活中的你,是否说过这样的话:

人家琳琳的爸妈都是高知,教育出来的孩子当然更优秀。我们两夫妻学历那么低,也难怪孩子成绩那么差了。”

“孩子,你得多吃点,多运动,爸妈都不高,你要再不抓紧将来肯定是个矮个子。个子矮可就完了,找对象、找工作都是麻烦。”

你看,很多父母本身就带着自卑情结。他们越是在意什么,就越是会有意无意地和孩子提起什么。

殊不知,父母的自卑也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孩子。

就拿身高来说,父母总是和孩子提起身高有多重要,可身高很大程度是由基因决定的。

父母的反复强调,只会让孩子过分关注身高的问题,总是担心自己长不高,这就让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担忧和焦虑。

等到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别人时,孩子就会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甚至把人生中的各种失败都归因于此,于是,孩子就变得又卑又丧。

反之,有智慧的父母会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克制住自己内心的焦虑与自卑情结,告诉孩子人都有优势和短板。

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学会平和的心态接纳真实的自己。

02.

父母的打压,正在夺走孩子的自信

有些父母越是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就越是希望孩子能优秀,为自己长脸和争面子。

于是,日常生活中,他们会表现得特别挑剔,稍有不满意就打压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算。”

“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唱歌比赛拿第一名又有什么用,成绩还不是一样那么烂。”

母们常常把打压当成鞭策,以为只有时不时打压孩子,孩子才不会太“飘”。

殊不知,父母的打压,会让孩子产生“不配得感”。

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不被爱,一次次向内打击自己的自尊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终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还有些父母,经常拿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学习成绩和小红比,长相身高和小兰比,做家务跟小丽比。

如果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板和别人的长板比,那么无论孩子多努力,总是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有两种走向。

第一种是摆烂。孩子会觉得,反正我比不过别人,那我就破罐子破摔,承认自己就是个废物。

还有一种,就是形成经常给自己找“假想敌”的习惯父母经常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较,会让孩子的竞争意识“畸形化”,孩子会在往后余生经常给自己找“假想敌”。

如果输给别人,就会加强自卑心理,觉得“我果然不如别人”。如果超过别人,他也只会得意一会儿,然后继续找下一个“假想敌”。如此循环往复,永远不能停歇。

可见,父母的打压与比较,正在悄悄夺走孩子的自信。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卑又自负,无法完全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其实,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只有父母认可孩子、肯定孩子,孩子才能拥有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

03.

父母的“卖惨式教育”,在滋养孩子的自卑心理

曾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个热门话题:你认为上一辈子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很是扎心:

“不停告诉孩子,家里很穷,父母很辛苦才赚来一点点钱。结果孩子从小就觉得低人一等,只好伪装自己,做一个什么都不想买的小孩。而父母竟然还觉得自己教育有方,教出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

你看,家长以为“穷养”孩子能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品质,可却不知道,一味地穷养,只会滋养孩子内心的自卑感。

在“卖惨式”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觉得对身边的人都充满了亏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底气,面对任何人都觉得低人一等。

这样的孩子,无论长大后多有出息,物质上多丰盈,都一样不会感到快乐。

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曾说的那样:

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

满足不了,或者不想满足,可以拒绝,但不要道貌岸然地攻击孩子虚荣、自私、不懂事。

身为家长,无论我们的经济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要对金钱采取积极、开放的心态,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需求。

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家里真实的经济情况,在可满足的范围内去满足,不能满足的,也要客观地说明原因。

如果一味地哭穷、卖惨,孩子只越来越自卑,觉得“我家穷,我配不上那些东西”,甚至认为只要和别人提要求,就是可耻的。

04.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人生而自卑。


有的孩子,在成长中,走出了自卑,拥有了自信;而有一些孩子,却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自卑的痛苦中,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而决定孩子是自卑还是自信,关键在父母。

因此,从现在开始,请父母做到:

接纳自己、认同自己,克服自身的焦虑与自卑情结;

接受孩子的平庸,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

认同并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且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

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孩子进行比较;

拒绝“哭穷式教育”,别让孩子觉得低人一等。

总之,正如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的那样:“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它们。”

孩子之所以有自卑心理,根源在于家庭。孩子的性格,多少也会打上父母的印记。

在这人世间,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那么正确的教育方式。

希望父母都能调整教育观念,用爱与接纳滋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活出精彩,活得阳光。

共勉之。

作者简介:月月,一个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佛系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