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影记】齐地访古迹之十

 齐民生眼观景 2022-05-16 发布于山东

【原创影记】齐地访古迹之十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 800余年的临淄,时有“海内名都”、“东方罗马”之誉。几千年星移斗转,昔日的盛景虽已荡然无存,但那记载着齐国一度辉煌的历史古迹至今却依然存在众多。

   前些日子,本人数次踏入齐都故地,以了解那些文物古迹现状,追探齐国历史故事,寻觅齐文化源流。

    2013年,临淄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的年代上起春秋中后期,下迄秦、西汉、东汉。墓主有国君、王侯、贵族、大夫、将军、名士等。墓的形制多为高大的封土墓,状如山丘。当地人多称之为“冢子”。

    据临淄文物部门登记的临淄墓群公开资料,临淄墓群中目前有封土的墓(包括古台基)总量为150余座。其中有如姜太公衣冠冢、管仲墓、晏婴墓等知名人士墓,会给当地增添许多历史故事,丰富齐文化的内容;也有的墓虽然有名,但其墓主并非知名人物,史料中少有其记载或故事流传,现在人们也就说不出其人其事;还有一些是墓主似是而非,难以确定其主;更有一些是无名之墓,只见有封土存在,说不上墓主姓甚名谁。本篇,就介绍临淄墓群中几处属于后两种情况的古墓如下:

    31 临淄墓群34号(马武冢?檀台?)

    在临淄城东郎家庄之东北不远处农田里,矗立着一座状如墓冢的土丘,冢堆封土规模不小,东面为附近村民公墓。在临淄文物古墓名录中,此属临淄墓群编号为34号。因不明其名,便问询附近村民,竟少有人知晓,只有一位老人说这是“马武冢”。

    为探求其实,笔者查询资料。据1958年以后的两版《临淄文物志》,以及《临淄齐故城》、临淄古墓一览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等资料,均谓此为“马武冢”。至于“马武”是谁、与齐地的关联故事,则少有记载。

    印象中最具声名的“马武”,是民间传说和戏曲中颇有百姓知名度、为助刘秀光复汉室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马武。

    马武,河南省唐河(今河南禹州市磨街乡)人,是东汉初期开国名将,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然而,一般认为的马武墓位于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网上可查)。为何与齐地历史交集不多的马武死后葬于临淄?

    没想到与笔者同持这一疑问的人不少。在翻阅齐文化史料中,发现当代齐文化专家、身为临淄齐都当地人的姜健先生几年前已有此推论:这里所谓的“马武冢”说不准确。他认为,首先作为东汉开国名将的马武,可能来过临淄(29年,耿弇破齐、刘秀劳军),但马武是河南唐河人,非临淄人,且未在临淄作战、做官,故不可能平白无故葬在临淄。其次,历代临淄县志、青州府志、山东省志,均未记载过此处为“马武冢“。因此,姜健先生认为这个大土堆,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中与梧台、桓台、遄台齐名的“檀台”,不是“马武冢” !——对于此说,笔者赞同。 



    至于为何将此“大土堆”误为“马武冢”,姜健先生推测:在1958年,考古人员在进行考古调查时,可能是一个南方籍的考古队员,误将当地人说的此处遗址南边的村庄——郎家村的谐称“马吼庄“(郎家庄原名狼家庄。狼,临淄方言称“马吼”<笔者注——更准确地说,当地人称“ma  hù”音>),错误地听成了此处遗址的名称,即把“马吼“ma  hù”音”误听成了“马武”,“庄”误听成了“冢”,从而误记成了”马武冢“。

        32  娘娘冢

    在临淄城南门西南处、现临淄三中西侧,有一处封土不算小的墓冢,其周围不见石碑,只有近年所立的“临淄文物长制网络化公示牌”,其上注明此墓名称为“28号娘娘冢”。问询附近居民及网上,皆不得知此“娘娘”所指为何人:


    与不少临淄墓冢一样的是,在这处不知名的娘娘冢前,也出现了一些现在的私人坟墓:




        33  三郎冢

    在临淄区齐陵街道办南山村南1.5公里、临淄与青州的交界处,有三座并立的土丘,从远处望它与附近的山丘区别不大,但它们也是属于临淄文物的三座墓冢。其一侧的“临淄文物长制网络化公示牌”上,标明此三墓分别名为“ 三郎冢1”、“ 三郎冢2”、“ 三郎冢3”。其周围也是不见石碑。


    由于这里地处临淄东南角之边缘山丘地带,墓南二三十米即为青州地界,这里过往来人较少,很少有人知晓此“ 三郎冢”的故事以及“三郎”为何人,就网络上也搜查不到。只有待以后咨询专业人士揭开谜底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