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娃逆袭”经常听。但这样的逆袭,你可能永远也想象不到。相信大家看不过不少学霸们,火拼硬实力挤进美国名校的热血故事,也看过不少利用课外活动弯道超车进名校的新奇经历。可今天要分享的这位学生逆袭进美国名校的事迹,可能要再一次刷新大家的三观了.......没有SAT/ACT标化成绩; 没有AP/IB/A-Level考试分数; 没有什么竞赛、课外活动背景; 没有音乐/体育上的获奖才艺; 也没有暑校经历、社区服务; 这次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看着“啥也没有”的女孩。而她,今年惊人地录取了多所美国Top30顶尖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S.News 综合大学#28) 科罗拉多学院(U.S.News 文理学院 #26)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S.News 综合大学#39)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41) 
UNC录取通知书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学,位列2021 U.S.News全美大学第28位、全球大学第36位。除了UNC,她还被两所极富盛名的顶尖私立文理学院——里士满大学(Richmond)和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EA录取。大家都知道,对于有ED的学校,选择EA的最大劣势就是不能向学校表明自己的真心和忠诚。所以EA录取难度往往更大,两所大学EA的录取率也只有15%左右。尤其是在本身办学规模小、并且以白人学生居多的文理学院中,中国学生通过EA录取Richmond和Colorado College的其实极少。而从以上各大学的招生统计也可以看出,以上的每一所大学不仅学术要求严苛,并且申请都是非常激烈的。里士满大学:录取学生平均有7门AP/IB/A-Level成绩科罗拉多学院录取学生水平 带着这个强烈的问号,我们也邀请到了这次大反转故事的主人公——华同学,和我们分享她的申请经历。“啥也没有”也能进名校,不禁惹人猜想:这位华同学是否家庭背景上或其它方面有不为人知的「过人之处」?因为这位华同学,既不是天才或巨富人家的孩子,也不是“隐藏的学霸”,也没有过人的体育特长或艺术才能。相反,她只是一枚纯纯的普娃。华同学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二线城市,高中就读于当地的一所外国语学校,在校成绩属于中上。托福:110 SAT:无 AP/IB/A-Level:无 竞赛/课外活动:无 主要奖项:无 暑期活动/社区服务:无 说实话,无论从学术成绩还是课外活动上看,华同学没有任何亮点。更令人震惊的是,华同学申请中展示的唯一一个标化成绩——托福(110分),其实还是高三时申请大学前才考出来的!对于这样一个情况,大家一定很难想象她是怎么被美国名校录取的。而在谈到华同学为什么能进入像UNC这样的世界名校时,帮助华同学申请的徐老师直言不讳地道破了玄机——这更让人好奇了。她究竟是用什么样的“人设”和“文书”拿下名校Offer的呢?在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大学往往都会看学生的申请意向专业以及申请文书,来定位这个学生的性格和面貌。而一个有趣的人设,往往是激发大学对你产生兴趣的密匙。人设的第一步,你得先有有一个申请方向。在这里,华同学和我们分享道:说实话,当初在决定申请方向的时候,我其实非常犹豫。一方面,出于功利心,我也想过学经济、教育学、或心理学等一些好找工作并且适合女生的专业方向。父母当时也是更建议我选这些专业。但另一方面,实际上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懵懂,最开始对专业方向其实是非常模糊的。还处于迷茫阶段。所以当时为了让我更了解这些专业,以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徐老师和我进行了多次的交流探讨,并耐心地和我一一讨论、分析了每个我有倾向又不太了解的专业。而我最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些“热门”专业。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挖掘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考古!和很多同龄孩子不一样的是,华同学活泼开朗的外表下,是一个非常喜欢传统文化的女孩。谈到为什么会对考古感兴趣时,华同学提到了家里会收藏很多中国古董和传统物件,比如手串、核桃、菩提子等等这些文玩。从小耳濡目染下,她对这些传统物件就比较有了解,也经常会和父母进行讨论。说到这里,她也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她喜爱的书及个人的“私藏”。首先,她和我们分享了一本描绘介绍中国建筑的画谱的书。在她看来,里面有非常多的古代设计很迷人。可以深刻体会人文情怀与历史感情,探求传统文化之美。“这个就是类似于现代人签合同的印章,用来签名的。”她解释道。“而花押图案一般会比较丰富,是为了防止别人仿冒。”她还展示了去新疆时,在集市淘到的戒指。这些极具楼兰风的色彩和图腾,也强烈吸引了她。考古之所以成为我最终的申请方向,多亏了徐老师的引导。其实是徐老师在我们探讨专业方向时,注意到了我这些小众的喜好,然后向我介绍了考古学。他和我讲述了从中国古代夏商周文物的历史发掘,到如何通过文物去还原数千年前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关系。让我了解到,考古学和其他文科专业不一样,考古学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所以涉猎的学科和知识其实很广泛。而随着对考古学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自己对这样一个冷门而又神秘的学科越来越感兴趣。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我相信,这一点也是华同学吸引美国大学招生官注意的重要原因。在个人申请文书内容上,华同学提到:“虽然考古学在中国学生申请中相对冷门,但我的主文书内容,并没有专门展示我对考古的了解与热爱,而是展示了一段我学习泰拳的经历。而我的补充文书中,谈到的则是我学习浮潜的一段经历。”对此,华同学也直言:“泰拳是我的个人爱好,能在申请方面用上我并不觉得意外,但是并没有想过关于泰拳的经历可以做我的主要文书。因为申请大学时,我的主文书本来打算体现学术、专业方面的知识,但是徐老师却发掘了“泰拳”这个点,并且鼓励我把泰拳作为主文书,结合了我作为女性学员的经历,也引申到了女性话题。将我在学校表演泰拳的经历,升华为推广女性在力量、搏击运动中的参与以及强健体魄的塑造。”此外,徐老师还帮助我将主文书的泰拳与我之前做过的别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各个活动相互呼应,同时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真的非常感谢老师让我将那些“平平无奇”的活动,在申请中都“盘活”了过来,并成为我申请成功的秘密武器!具体我还参与了那些活动,以及我又是如何将这些平平无奇的活动串联起来,向招生官们展现出了我什么样的形象打动他们的,我会在本周六,在PeerBang的“留学分享交流群”中,开设讲座跟大家一一细说,并和大家分析我的文书内容。 在美国前30竞争激烈的申请池中,我一直知道自己在学术能力上,其实就是一个中等的女生。我非常感谢堵老师和徐老师申请路上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尽管我是一个成绩非常普通的女生,甚至连托福都到高三上申请前才考出稍微能看的分数,但老师们都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回顾这一路,我觉得他们对我影响最深远有两点,在这里我也想分享给大家。第一,学会敏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申请季头脑风暴文书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了很多新的认知,对很多自己觉得「理所当然」或者「并没有当回事」的爱好中发现了意义。第二,真正去热爱一个学科。很多人看到我的申请会觉得,哎呀,低分高录有什么的,不就是申请了个冷门的考古学吗?确实,我开始也是这么觉得的,我以为考古学只会是我申请中的一个捷径。但是堵老师和徐老师却非常反对我这种想法。他们希望我能够真正对知识和学习抱有热爱,而不只是做一个碌碌无为,随波逐流的人,即便我在大学学习了经济之类的专业,也可以去辅修人类学和考古学。我很感激老师们并不只是功利地教学生如何申请,更是希望帮助我们获得思想上的成长。所以至于“我是否到了美国大学后会换专业?”,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我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我们国家有着很灿烂的文化,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不过,我不想只拘泥于学习中国文化。我希望进入大学后,能有机会探索更多比如古印度、古埃及等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和历史,所以之后我会一如既往地选择考古。最后,在被问道“选择考古,父母不反对吗?”时,华同学笑着说道:“父母当时肯定还是有一些意见的。”我知道考古学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冷门且神秘的学科,大家也会很在意这个专业学出来的就业前景会如何。我的父母也一样。但我有和父母积极沟通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跟父母坦言:“我认为学习一定要偏重个人的兴趣。毕竟要在大学渡过四年的人是我,专业也是我在学。倘若没有兴趣作为基点,即便是选择了前景看上去似乎更好的热门专业,我也很难坚持学下去。”看到这里,也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在当下这场近乎狂热的教育竞争中,能有这一种不愿随波逐流的勇气。不迷失、不盲从,用自己的理性和智慧,陪孩子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看完华同学的申请、不等不感叹:不俗套,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历真是太重要了,无论是专业方向,活动内容,还是兴趣爱好。但这个故事,其实不应该教会大家都去申请“考古”或者其他“冷门”专业以弯道超车。因为你申请的专业和人设都必须忠于自我、真实,申请才有可能打动招生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