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至县昭潭镇试种2米高“巨型稻”

 洁洁赢 2022-05-17 发布于安徽

 “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我们这里也要实现了。 ”“好期待,这2米高的水稻长啥样? ”2022.5月9日,位于东至县昭潭镇的“巨型稻”种植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水田间,工人们忙着搬运秧苗,旋耕机、机械插秧机来回穿梭。

  “基地试种'巨型稻’245亩,9月底就可以收割。合作公司会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而且秸秆回收每亩还可以增收200元。 ”基地负责人叶中亮告诉记者。

  试种的“巨型稻”是由袁隆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共同研发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抗旱耐涝等特点。其株高茎粗叶茂,穗长粒多,亩产800公斤至1100公斤,高于普通水稻200公斤以上。

  今年初,在东至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昭潭镇引进“巨型稻”品种,并与四川红珊瑚企业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其提供技术指导、田间管理、机械收割、稻谷回收等全程服务。

  “统一使用生物肥、生物药进行有机种植,不仅产量高、米质优,还可以发展禾下经济,进行鱼、虾、鳅、鳝、鳖、龟等综合种养,经济效益比普通水稻高出好几倍。 ”昭潭镇农技站站长黄国梁说,“一田多收”还有利于实现高效、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链。

  “我试验混养了1亩中华鲍螺,它养殖成本低,不需要投喂饲料,田间微生物就是它的'美食’。鲍螺每年繁殖4次至6次,再加上'巨型稻’,亩产效益能超6000元。”谈起自己的产业,叶中亮信心十足。

  今年以来,东至县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引领,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

  该县推广高效工厂化育秧技术模式,建设规模以上水稻育秧中心3个、水稻育秧工厂15座;组织10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专业农技人员,开设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田间课堂”;创新实行代育代插托管服务;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奖补及农机购置补贴奖励等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