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汤和黄芩潜阳汤

 肖申克的安迪 2022-05-17 发布于广东

     伤寒论有115首方子(也有说112或113首的),许多方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有的方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就包括黄芩汤。

       黄芩汤在伤寒论中,就一个条文,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所以,后世一般就把黄芩汤,仅仅当作治疗腹泻的方子。

       近十年来,我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黄芩汤,不能说每天都用,基本上每周都要用几次。我用黄芩汤,不是用来治腹泻,而是用来治疗阳不入阴的、各种各样的病,比如失眠、刚睡着咳嗽、刚睡着出汗、刚要睡着忽然憋醒、刚睡着呕吐(参见:刚睡着剧吐和黄芩汤)、秋天过敏性鼻炎、秋天高血压(参见:秋季高血压与黄芩汤)、甲亢(参见:师徒对话录(22)——甲亢与黄芩汤)……

        下面谈一下我对黄芩汤及其加味汤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1、阳气升发收藏和出入升降:

       白天属阳,晚上属阴;白天阳气升发,就是阳气出阴;晚上阳气收藏,就是阳气入阴。

       夏天属阳,冬天属阴;夏天阳气升发,就是阳气出阴;冬天阳气收藏,就是阳气入阴。

       白天人精神抖擞,行动敏捷,就是阳气升发;晚上人睡着后没有意识,不能动作,就是阳气收藏。

       2、少阳主枢机:

      枢是指的是门的转轴,是门开合的枢纽。既含有中心、机要、关键之意,同时也有控制,调节之意。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阳气的出入升降,要经过少阳枢转,所以少阳主枢机。

       阳气在出入升降过程中出了问题,就叫做少阳枢机不利。

       3、阳不入阴:

       人睡着后,就是阳气入阴。

       刚想睡着的时候,正是阳入阴的节点,如果此时阳气不能顺利入阴,就会发生问题——也就是生病了。我把这类病的病机,辨证为“阳不入阴”,比如,刚睡着咳嗽、刚睡着呕吐(参见:刚睡着剧吐和黄芩汤)……

        秋天是阳气由升发到收藏的转换过程,有些单在秋天发生的病,我也把它们的病机,辨证为“阳不入阴”,比如秋天过敏性鼻炎、秋天高血压(参见:秋季高血压与黄芩汤)…

       4、黄芩汤是少阳病的方子:

       少阳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汤,如果少阳病偏于寒——中焦阳气不足,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如果少阳病偏于热,就是黄芩汤。

       黄芩汤一共四味药组成,黄芩清胆热,芍药加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养肝阴,大枣养脾。

       5、“黄芩潜阳汤”专治阳不入阴:

      阳不入阴,是少阳枢机不利。要调节少阳枢机,就要用少阳病的方子。

      小柴胡、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含有柴胡的方子显然不行,因为柴胡有升发作用,本来就阳不入阴了,再用柴胡显然不合适。

      黄芩汤是唯一的、最合适的方子。

      但单用黄芩汤,还是不够的。因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气难入阴,除了少阳枢机不利之外,也与肾阴不足、守(藏)不住阳气有关,所以除了用黄芩汤调节枢机以外,还要养阴。为此,在黄芩汤基础上,我组了一个新方,取名“黄芩潜阳汤”:    

      黄芩潜阳汤:黄芩 白芍 甘草 生地 麦冬 五味子 干姜 大枣。

      加生地、麦冬、五味子,是取麦味地黄丸之意,以滋养肾阴;加干姜,是为了在一大堆清热养阴药里,顾护脾胃。

      所有阳不入阴的病,我都是用“黄芩潜阳汤”'治疗的。前面已经写了三篇案例,随后我还会写一系列文章,来说明黄芩潜阳汤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