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上清寺,80年前的入缅命令改变了一代青年

 渔舟夜郞 2022-05-17 发布于重庆

图片


当壮士的身影在滇缅战场上,凝固成青色的雕像
他们生命的年轮,再也长不出鲜活的新芽……

文l小刀99


5月,滇西。鲜花盛开与凋谢的季节。

苍山:孙春龙寻找驼峰坠机的13名壮士,已全部安全下山。

腾冲:一群祭奠者来到国殇园,献上心中的永恒。其中包括重庆关爱老兵行动的成员禾叶、及我敬重的湖北李未熟老哥。

我已在他们的微信中看到,国殇园墓碑隶然。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还看了松山战场:细雨淅沥,松林长青。

那一代曾经在滇缅为祖国献出鲜血的青年,已然远逝80年。

80年鼙鼓远去,80年未敢忘却!

这一切,都源于重庆上清寺发出的那道命令。

它改变了一代青年的命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滇西的5月与最后的老兵(禾叶摄影)

01  

1941年12月23日下午,重庆上清寺。蒋介石官邸。

山城的冬日阴云密布,冷风吹过嘉陵江,让官邸门前的卫士不禁打起了寒战。为保密,这座官邸当年对外号称德安里101号。

官邸内灯火通明,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开得正热烈。

会议由蒋介石主持。

除蒋外,中方出席者还有宋美龄、何应钦、徐永昌、商震、刘为章、周至柔、毛邦初等。

美方为刚刚抵渝的陆军航空总司令勃兰德将军和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将军。

英方为驻印军总司令魏菲尔将军、驻华大使卡尔等。

会上经过激烈辩争、讨论和磋商,最后达成协议,同意成立一个永久性的地区军事组织,地址设重庆,并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

这是二战同盟国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重要军事会议,离太平洋战争爆发仅15天。

会上,魏菲尔将军提出“请中国军队协助保卫缅甸”的请求。蒋给予了肯定答复。两天后,双方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1942年1月1日,由美英苏中4国领衔签署的《联合国共同宣言》(即《26国宣言》)对外公布,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宣言在排列签字国顺序时,罗斯福最初亲笔把中国排在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后来才把英国改排第二位。

中国,成为《共同宣言》的四大领衔国之一。

此前一天,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出设立中国战区统帅部的建议。

电文称:“为立即完成我等共同抗敌力量之联系与合作起见,今正在南太平洋战区成立一最高统帅部,指挥全部美、英、荷军队。今征得英、荷政府代表的同意,建议由您负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境内活动之联合国军队之责。”

该电文原稿现存于重庆档案馆。

02
蒋于次日复电,表示愿意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职位。中国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东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缅甸形势岌岌可危。

据日本防卫厅所著《缅甸作战》载,日军进攻缅甸之目的非常明确: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唯一交通线滇缅公路,孤立中国,以促使中日战争早日结束;伺机进犯印度,以便和德国在中东会师。

1941年12月中旬,日本第15军先遣队进入中南半岛丹那沙林,奇袭了3个机场,切断了缅甸至马来亚的通道。

第15军下辖4个师团,即18、33、55、56师团,共10万人。

其中第18师团最为凶悍。这支编成于日俄战争的部队,士兵主要来自九州北部久留米,以矿工为主,训练有素,兵员2.8万人。自1937起,18师团先后参加杭州湾登陆、南京大屠杀、大亚湾登陆、马来半岛登陆及攻陷新加坡等战役。

1941年底编入饭田祥二郎中将的第15军进攻缅甸。这个凶悍的师团自开战后一路所向披靡,直到1944年在缅北,才遭到孙立人新1军的毁灭性重创。

指挥18师团进攻缅甸的师团长是牟田口廉也少将。这个牟田,与中国军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03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开赴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附近。

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清水节郎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37师219团吉星文部的严词拒绝。

日军一面调动兵力,一面假意与中方交涉。

清水节郎的顶头上司即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当天由于驻屯军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在秦皇岛阅兵,牟田成为现场最高指挥官。

事件刚一发生,牟田就迫不及待地赶赴第一线。7月8日凌晨4时23分,牟田下令炮兵向宛平城开火,遂引发中日全面战争。

为此,天皇裕仁亲授其金鹰三级勋章,晋升他为少将。

牟田曾在日记中写到:“我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后来事变进一步扩大,终于发展成大东亚战争。对此我有责任。”

牟田率部打响了第一枪是铁的事实,但他说战争是他个人责任,这不符合历史,因为发动对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早有预谋的策略。

可以说,从卢沟桥起,牟田就与中国军人较上了劲,以至新1军在痛揍18师团时,曾有过活埋俘虏的传闻。

除18师团外,进犯滇西的是第56师团,官兵主要由本州造船厂的工人组成,亦称本州兵团。这些曾熟练掌握铁钳、机床和电焊机的产业工人,入伍后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军队最凶恶的敌人。

面对强敌,谁与争锋?

04

2月初,重庆上清寺。

由陈布雷起草,蒋介石修改的《告入缅将士电稿》发往前线。


图片

图片《告入缅将士电稿》手迹,现存重庆

没有谁敢懈怠。毕竟,这是自甲午战争后,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它激发起全体入缅将士的爱国热忱,就像《电稿》中所说:

我国军出国御寇,关系匪浅,务望振励奋发,矢敬矢慎,以建协同一致杀敌致果之殊勋,造成反侵略战争之胜利……

这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入缅远征。

远征军由第5军、第6军和66军组成,共计10万大军。

主力是第5军。

1938年10月,第5军在毛泽东的家乡湖南湘潭成立。

这是国军第一支装甲部队,号称“铁马雄师”。80多年过去了,第5军当年的练兵口号,仍让中国军人(无论国共)耳熟能详,即: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口号的首创者是军长杜聿明。杜认为,一支优秀的军队,不仅要有优良的装备,更要有优秀士兵;不练好兵,再好的装备也是废铁一堆。

第5军自成立起,就注重战术训练和士兵体格。在1939年12月广西昆仑关血战中,第5军与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硬碰硬,双方杀声震天、地动山摇。

血战的结果是第5军击溃第5师团21旅团。据日军公布的战报证实,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第42联队联队长坂田原一大佐、第21联队联队长三木吉助大佐及3个步兵大队长均被国军击毙,该旅团85%的军官阵亡,士兵死亡4000多人。

中方阵亡达1.4万余人。昆仑关血战是第5军建军后的第一仗,它奠定了该军的王牌地位,杜聿明、郑洞国、戴安澜、邱清泉等将领一战成名。


05

接到入缅作战命令,第5军星夜分别从广西全州,湖南东安和零陵集结云南边境。

杜聿明、戴安澜、廖耀湘等将领不敢怠慢、求战心切。

但不敢怠慢与错失战机是一对矛盾。

这中间,既有高层内争、指挥失误,也有实力不逮、蒋史不和等原因。其背景深厚而辽远。不议。

但远征军仍取得了让英美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

自2月16日军委会急令抢运第5军200师入缅,到3月与日军正式交火,至8月中英联军撤离缅甸,总计历时半年,远征军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自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并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同古(又译东瓜)保卫战中,第5军200师戴安澜师长率部孤军守城,以1万多人的兵力抗击日军第55师团达12天之久,以伤亡5000余人的代价击毙日军143联队联队长横田大佐等,重创日军,以至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也不得不承认:

“同古之战,敌军抵抗既极顽强,又善夜战和阻击,使我军遭到重大损害。”

撤退野人山中,在同古受重伤的戴安澜师长殉国。时年38岁。

毛泽东曾挽诗致哀: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挽词是: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和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部与数倍之敌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轰动英伦三岛。

在斯瓦阻击战中,新编第22师机动防御,逐次抵抗拥有200门大炮、100多辆坦克的日军师团轮番进攻,历时18天之久……


图片


06

但远征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除溃散越野人山的损失外,据日本防卫厅《缅甸作战》载,中英军人战场遗尸27454具,被俘4918人,缴获坦克270辆,装甲车134辆,汽车7383辆。

直到1944年第二次入缅作战,远征军、中国驻印军和盟军联手出击,歼灭日军10万,才取得滇缅战场的最后胜利。

1942年的缅甸失守,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条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此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昆明的驼峰航线。

但第一次入缅作战也取得了积极的战略意义:

一、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保卫印度的时间和力量;

二、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

三、远征军一部退入印度,在史迪威的帮助和指导下,在兰姆伽受训并整编,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四、中国的积极抗战,赢得反法西斯同盟的尊重。

历史,已经对此做出公正回答。

只是,一代青年的命运,因入缅作战被彻底改变:

10万大军中的大部分消殒于山川河谷
他们年龄大多在18岁至25岁,最大者也就38岁
是七尺男儿身能舍已
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冲出国门的勇士
不避讳马革裹尸
当壮士的身影在滇缅战场上
凝固成青色的雕像
他们生命的年轮
再也长不出鲜活的新芽……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