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菜的学问

 wandawy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点菜是一种学问,且需要常常修炼。

点菜之前对于餐馆的选择便为点菜定下了基调——是商务宴请,还是朋友聚餐,是为了洽谈事物而吃饭、还是就为了吃而吃······出于什么原因用餐,必然决定了点菜的规格和方式。

商务用餐是最最没有花头的,也不是为了满足味蕾而吃的,虽则一般都是选择高大上的餐厅。

商务宴请中请客的与被请的都明白,吃饭的用意并不在于吃,而是背后的好多内容,得边吃边聊透。吃——只是一个台上动作而已。中国人比较喜欢借着“吃”的名义来达成各种各样的目的: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促成合作、表示感谢或赏识、建立同盟、维持关系等等。

所以,一般而言,商务宴请往往是不大能吃得好也不大能吃得饱的。

商务宴请中的点菜却是颇为不费周章的。场所既定,接下来点菜就得以面子为主兼考虑皮夹子了。无论这餐是公司报销亦或是自费,应该都有一定的预算限制,至少不能大手大脚不是?

所以,例行的菜式即:开胃凉菜几道,热炒几道,主菜一海鲜搭配一红肉或白肉类,再一蔬菜一汤一主食;规格稍高些的,会加配每人一例份菜品,以显档次。总之,若是预算不紧巴巴的,点菜时也可稍显挥洒自如,但也绝不会尝试什么创意菜,讲究中规中矩就对了。

自家人或朋友为了吃而聚餐就不一样了,得经济实惠、还得注重口味。

先在点评软件上搜索新近出了哪些特色餐厅、有些什么新鲜菜式,口味和评价如何,网友推荐的前十款菜有哪些?事先做好功课,然后再要考虑结合自己和众人的口味、目标明确地开点便是。

这个时候得争着去做点菜的人,不要推脱客气,因为在照顾到各人的口味之先还得先依着自己的口味才行。

就像上次朋友间聚餐,因为没有抢到点菜名额,明明告诉对方自己不吃血,可是人家压根儿完全忽略我的要求,照旧点了血制品。这不,让我到现在还愤愤不平呢,下次再一起吃饭一定抢着点菜,也点一道对方不吃却是我的心头之爱来回敬一下。

当然,朋友聚餐中的点菜也得注意荤素冷热咸甜搭配,这是一定的。不能重复、也不能偏重某一款口味。这年头,除了火锅,还没有出现过在一般餐馆中所谓“好吃再来一份”的状况。

话说,中国人的就餐习惯本就有些庞杂,如今讲究食材新鲜又多样化的前提下,大家就更加想要面面俱到了。所以,出门就餐人少了不好办,尝不到那么多种菜式,就得纠集一些人同去,为要尝试多种菜品和口味。

其实对于胃口大的人也不必大费周章,因为现下的餐厅都是盘体大而内容少、中看不中吃的。所以即便人少、也可以尝试不少菜,只是费钱而已。

一般而言,网友推荐的总不会有太大偏差,那些餐厅评分也基本上符合实情,太高或太低的都属于自然淘汰之列,偶尔会有一些餐厅的评分因为没有水军的关系会稍微偏低些,但这对于勇于尝试的食客而言也不是难事。

不为评分困扰而做勇于作出各种尝试的人,属于资深食客。比如我这样的。

对于有疑惑的菜,我一般会招来服务员打听一番。若是身为餐厅服务员,却不知道菜品的口味,这样的餐厅我绝不会再去。做一行都不能爱一行,那么一定有原因让他无法去爱,随便想想,这样的餐厅口味也不会咋滴。

我喜欢那些信心满满、拍着胸脯说自己菜好吃的老板和服务员,他们的介绍也总不会让人失望。

那些名字古里古怪的菜,不要轻易尝试。不大有人鼓捣出一个好菜却配上一个不明其意的名字,除非是为了混淆视听、或是搞个像盲盒那样的脑残游戏,硬要把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置于人家的股掌之中,我是绝对嗤之以鼻的。

总之,做个好食客首先得练习点菜并学会从菜单中、从五花八门的推荐中找到自己的真爱。

这个世界纷纷扰扰,但我们的内心不能乱。坚持做自己就好了。点菜,也是这样。

吃,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所以,点菜,得认真点儿、得悠着点儿、得有创意点儿、也得常常练习,做到不与美食脱节、不与生活脱节。

爱点美食、能点美食,才能爱生活并享受生活。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