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读《石头记》第38回(3)《石头记》为何流露出对曹雪芹的愤恨

 思明居士 2022-05-17 发布于河北

《红楼正史》第130篇

文章图片1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无赖诗魔”指无赖曹雪芹;“昏晓侵”通宵达旦,删改《石头记》。“”有篡改、侵权的意思;“绕篱欹石”指非主流曹頫;“自沉音”曹頫化名脂砚斋,默默的为书作批注。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曹雪芹在书中表达着自己的怨恨。“片言”《石头记》独特而深奥的文字。也隐寓曹雪芹片面的言论。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自从脂砚斋为书增加了批语,让《石头记》的文化价值达到巅峰,它高雅的艺术风格必将传颂千古。“陶令”指陶渊明,映射曹頫;“平章”指脂砚斋评批《石头记》。

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画菊”隐寓作者将绘画手法,运用在《石头记》的写作之中,开生面,立新场,创造性的发明了几十种写作笔法。《石头记》的艺术价值,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重阳”射覆“慰语重阳会有期”,隐寓还书的怡亲王允祥。增删《石头记》是允祥临终的遗愿。详见前文。

文章图片2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1754年九月重阳,已是出家人的曹頫,带着对《石头记》的思念,回到北京。但《石头记》已被萧芳典当卖掉了。没有人知道书的下落。遥对第五十七回“邢岫烟当衣”和第七十三回“累丝金凤”失踪。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孤傲的曹雪芹本应“昏晓侵”的著书《石头记》,为何今年不见他忙碌的身影?

露庭霜何寂寞,归蛩病可相思?

”指闲散的曹雪芹;“”指归来的“呆雁”曹頫;“蛩病”指生病的王熙凤。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不要辩解举世无人能读懂《石头记》,解读书的秘密,与人分享,何妨在此一时。

蕉下客 簪菊 “簪”射覆“遗簪”,隐寓《石头记》丢失。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瓶供”射覆宝玉折桂瓶供和踏雪折梅。隐寓曹頫为曹雪芹的《石头记》作脂批;“篱栽”指曹雪芹增删书稿;“休认镜中妆”曹頫不修边幅,日日忙于披阅《石头记》。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长安公子”指北京的曹雪芹;“因花癖”遥对第五十一回,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曹雪芹增删《石头记》为的是曹頫的丫鬟萧芳;“彭泽先生”,彭泽县令陶渊明,指脂砚先生曹頫。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三径露”“九秋霜”指著书的不易;“葛巾”,三国蒋干“葛巾布袍”赴周营盗书,回到曹营,一书杀两员大将。隐寓曹雪芹妻子萧芳偷书焚书,气死“王熙凤”,沉沦曹雪芹,导致曹頫十年重著《石头记》;“九秋”指1745年至1754年,曹雪芹删改《石头记》九年。第一回“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人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頫。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高情”曹頫的远大志向和著书的决心;“时人”指第七十三回“懦小姐”贾迎春,映射曹雪芹。《石头记》丢失,曹雪芹漠不在乎,任凭别人讥讽吵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文章图片3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1754年秋,因萧芳私自典当《红楼梦》,被凤姐撵出家门。矛盾激化,萧芳破釜焚舟,偷书焚书,曹頫梦断《石头记》。射覆第五十一回,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寒芳”指曹雪芹妻子萧芳。

文章图片4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曹頫几十年的心血被付之一炬,愤怒、彷徨、绝望之情无语言表。真应了那句:合伙的生意不是买卖。“庄生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觉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指书被毁后,醉生梦死的曹頫。这种感觉石门有过;“忆旧”射覆第一回,【甲戌眉批(甲辰夹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陶令盟”曹頫对怡亲王允祥的承诺;“衰草”指败家的曹雪芹;“寒烟”射覆萧芳。

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残菊”“小雪”射覆“凤姐扫雪拾玉”,隐寓1754年十月“凤姐”偶拾得“枝无全叶”的《红楼梦》残卷;“蛩声病”指生病的王熙凤;曹頫携残书南反扬州栖灵寺,重著《石头记》。“万里寒云”指北京的史湘云。书被毁后“史湘云”与曹頫共补《石头记》。“金麒麟伏白首双星”;“暂时分手莫相思”,乾隆二十一年(1756)五月初七日曹頫完成手稿“靖藏本”的创作。又几经修改,1759年方成定本,书更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己卯本《石头记》。然而书的增删和修改直到1764年才停止。

本回十二首“菊花诗”和三首“螃蟹咏”,就是第七十五回,缺失的两首“中秋诗”。【庚辰:乾隆二十一年(1756)五月初七日对清。】【庚辰:缺中秋诗俟雪芹。】脂砚斋瞒得过世人,却瞒不过石门,后文详述。

文章图片5

宝玉《螃蟹诗》: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隐寓《石头记》;“桂阴”指扬州栖灵寺;“擂姜”射覆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麝月又捧过一小碟法制紫姜来,宝玉噙了一块。映射曹頫勇补《石头记》;“饕餮王孙”指雍正、允禄等;“横行公子”指饥寒交迫,不为命运折腰的曹頫;“坡仙”苏东坡,射覆梦坡斋的贾政;“一生忙”射覆“无事忙”贾宝玉。全诗隐喻曹頫在种满桂花树的栖灵寺著书《石头记》。1760年秋,庚辰本定本。作者手持新版《石头记》,难掩内心的喜悦。

黛玉《螃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封嫩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
带霜。

”“”隐寓庚辰本《石头记》;“死未忘”指《石头记》曾被焚毁;“红脂”指书中的脂批;“卿八足”狡兔三窟的意思,隐寓《石头记》千变万化的写作手法。该诗隐寓1760年庚辰秋,曹頫重著《石头记》大功告成,对斯佳品,举杯自庆。

文章图片6

宝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烧去,因笑道:“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他给人看。”

作者深意:1754年秋曹雪芹版《红楼梦》刚刚写完,就被烧掉了。曹頫重著《石头记》,新版《石头记》比旧版写的更好。庚辰本《石头记》就是历经劫难,真正羽化成仙的“通灵宝玉”。

宝钗《螃蟹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螃蟹”“长安”隐寓曹雪芹。1760年秋曹頫在“桂霭桐阴”的栖灵寺著书成功,北京(长安)的曹雪芹垂涎三尺,约曹頫重阳相会。1762年九月,正在品尝文化盛宴的畸笏叟批书戛然而止。曹頫携书北上,满足了曹雪芹死前“照玉”的心愿。遥对第十二回,贾瑞病危,跛足道人送“风月宝鉴”。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讽刺曹雪芹不明事理,心黑意险,一肚子脏墨水。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遥对第一回,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指旧《红楼梦》中曹雪芹的文字。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于今落釜”指快要死的曹雪芹;“月浦”指《石头记》;“禾黍香”非常微弱的,微不足道的香气。隐寓今本《石头记》中仅存了曹雪芹一点微不足道的文字。

文章图片7

富察明义《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较完整的保存了曹雪芹版《红楼梦》的原貌。我们用今本《石头记》与之对照,内容改动很大。反读《石头记》所有的诗词文字,流露出的全是对曹雪芹的失望和愤恨。石门认为,原《红楼梦》80回后的内容主要写曹雪芹(贾芸)和萧芳(林红玉)在家族危难之时,所体现出的忠诚、侠义、担当、作为等等,是正面形象,曹頫全部弃之。

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用“螃蟹”讽刺曹雪芹太过狠毒了。

【戚序(蒙府)总评:请看此回中,闺中女儿能作此等豪情韵事,且笔下各能自画其性情,毫不乖舛。作者之锦绣口,无庸赘续。其用意之深,奖励之勤,都此文者亦不得轻忽,戒之也。】

作者造语之奇,用意之深,钝刀杀人,杀人诛心,一般人看不出。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