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颈肩上肢病灶注射 一、第2~5颈椎横突注射 【适应证】 (1)颈椎病、肩上臂外侧痛。 (2)颈神经根炎、眩晕. (3)颈肩胛骨痛(颈↓(2~4))、颈肩臂痛(颈↓(4~5))。 【禁忌证】 (1)注射部位合并有感染或伤口。 (2)穿刺部位肿胀变形,定位困难。 (3)出凝血时间异常,有重症糖尿病者。 【操作方法】 (1)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2)自乳突至第6颈椎横突尖做一连线,在其前方约0。5cm处,自上而下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依次摸到自颈↓(2~5)的横突尖。在欲注射的横突尖部皮肤做一标记。 (3)用5号细针经皮触及横突时,针尖向内下方,避免误刺过深至椎间孔,因横突沟有相应的颈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穿出,并直通椎间孔,此横突沟中还有椎动脉贯穿向头侧.必要时针尖向内对准横突沟或再向内进1~2mm,药液可更多浸润神经根及其临近组织。针尖要稳,否则有误入椎间孔损伤血管和脊髓的危险。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注射部位。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正确掌握进针位置,防止损伤椎动脉、脊髓或导致气胸. (3)避免单侧或双侧颈部多方位注射。 (4)若患者主诉疼痛集中于肩上方,并延及同侧臂外侧时,应选择颈↓5及其神经根为主要注射部位。 二、第6颈椎横突注射 【适应证】 (1)下颈椎颈椎病。 (2)肩臂痛、拇指痛。 【禁忌证】 (1)注射部位合并感染或有伤口。 (2)出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 【操作方法】 (1)仰卧位,头转向健侧。公众号:疼痛指南 (2)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环状软骨平面延长线之交叉点,将拇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向中线,于该肌交叉点深处有一骨性突起,即为第6颈椎横突。 (3)用5号细针进皮后,即可触及该横突,固定不动,回抽无异常后,即可行药液注射,药液可顺肌间隙浸润.有时可出现霍纳综合征。部分药液可进入横突沟,浸润至椎间孔硬膜外处.若将针尖稍拔出,针尖略刺向前下方,可出现上肢放射感并传至拇指及示指,证实为第6颈神经分布区,回抽无异常后,可进行神经根周围注射。若需注射颈关节突关节时,只需将针拔出回至原颈↓6横突尖,呈45°角经横突后进针3~4cm,可行关节突关节注射,患者感肩背酸胀感。再将针尖回至横突尖,顺横突沟向内侧再进针1~2mm,回抽后注入药液可浸润椎间孔硬膜外。本法一次注射进针,可进行数个不同部位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无须每次都要全数注射。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2)注射时要根据解剖部位依次进行,防止椎动脉损伤。 (3)避免同时双侧颈部多方位注射. (4)若出现霍纳征,说明注射效应已达下颈椎处,还影响颈↓8、胸↓1神经根节段。 (5)尽量避免在第7颈椎横突处操作,因此处并发症较多。 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