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路花雨|诗词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李晓刚先生《诗词创作概论》赏读

 小楼听雨诗刊 2022-05-18 发布于浙江

诗词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李晓刚先生《诗词创作概论》赏读

孙民随

李晓刚先生的《诗词创作概论》,是在他的《终南集·陶轩主诗词》出版之后的又一力作。书中所涵盖的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论述全面,集理论探究与创作实践于一体,是诗词爱好者进行学习创作的良师益友。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本书适合作为大专院校诗词创作课教材,也适合为专门从事诗词创作者参考书,也可作为诗词理论研讨书。”

这本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近三十万字的著作,由陕西省语言学会会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胡安顺教授作序,既有探本溯源,排比材料,系统梳理诗词发展脉络及对各类诗词特点探究的结晶,又有作者本人多年诗词创作经验和教学实践的融入,而附录部分各类韵书的列举及从宋到清前人诗话的精选,必然对诗词爱好者受益匪浅。

本书的章节以“讲义”的方式阐述,是和作者高校教学阅历分不开的。作者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聆听过霍松林、杨恩成等国内著名学者、教授的授课。在大学毕业之后,走进了西安财经大学,担任文学院教授,长期传授古典文学及诗词创作的教学。这种从业与爱好的一致,乃是人生之幸,也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再加上作者自幼酷爱诗词,好学善思,博览群书,勤于创作,种种内外条件的加持,便使作者在诗词创作及理论探究方面获得更多的成功。

本书的内容设为三编:上编诗律,中编词律,下编诗词创作之方法与技巧,共一十九讲,附录五篇。其中三编里,分别是诗律五讲,词律六讲,诗词创作方法与技巧八讲。从各章篇幅可以看出,诗词创作方法技巧乃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八讲”里包括诗词创作的立意、谋篇布局、炼字与炼意、巧用修辞、善用典故、情景交融、阅读与写作”等内容。附录则收集了《历代诗话选》《陶轩主诗词选录》及《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通韵》等韵书。

在上编诗律里,作者列举材料,由浅入深地对诗的声韵及格律的形成,汉语的四声音调如何演化成平仄声调,最终形成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固定形式,律诗和绝句的平仄特点及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特别深入地分析了南朝齐梁沈约、周颙及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人对诗格律的艰难探索,肯定他们对律诗完善和成熟所做的贡献。条分缕析,分析入理,纲举目张,要而不繁。

而在词律方面,作者对词的押韵、特点、对仗、句式与平仄、节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如总结词四大特点:“词有定调;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押韵严格”等,可谓善于梳理和总结。还列出了词牌的应用,分别以小令、中调、长调为例说明,且详尽论述各类词的格式特点及写法技巧;而在《择调填词》一章里,作者分析了词调与词牌的来历及关系、词调和词牌的变化,说明要根据不同需要“择调填词”,不能盲目乱填。如《寿楼春》,不可以顾名思义来用作祝寿来写;《千秋岁》不可以用作喜庆祝寿的场合,否则就适得其反。陈述分析之中,常常举例说明,使读者易于理解和运用。

这里,主要针对下编的《关于诗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中部分内容和读者重点赏读。

其一、立意当先

大凡文学作品,均要“立意”。何为“立意?”就是要把“意”树立起来,作者说“'意’就是指诗词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把这种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或深刻鲜明,或生动新颖,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就是立意。”其中引用了诸多前人关于“立意”的诗话,在讲述中加以说明。如其中之一的北宋刘攽,在《中山诗话》里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在这一讲里,作者强调了立意的几个方面:一是意乃是一篇文章之主,也就是生命和灵魂所系。只有目的明确,主旨鲜明,才能引起共鸣。立意是一个对思想或情感的加工、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是诗词等文学作品创作中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它贯穿于创作始终。二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从而形成挚领和统帅。三是所抒发的灵性,使自然景物赋予鲜活的思想感情,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物我合一。四是衡量作品的艺术质量,在于区别高雅与低俗、高尚与平庸。

当然,还有立意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一诗一意的原则,立意要高远,要新颖别致,要含蓄深婉,要感情真切等事项,都一一作了论证,并举例加以说明。对于立意如何突破,则是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突破小我,融进大我,扩展思路,趋新求变等等。


其二、开拓意境

作者很重视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特别强调要开拓诗词意境。作者指出;“意境是文艺作品可观景象与主观意识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情景相融、虚实相间的想象空间。”特别分析了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离不开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诗词作品中熔铸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无数意象经过不断提炼、磨合而组织到一起就形成作品的意境。然后又举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为例,说明意象和意境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如何拓展意境?作者认为应该运用“虚实相间”“含蓄沉郁”“遥概寄托”“以小见大”等艺术表现手法,可谓见识不凡,深得创作之甘旨。谈论这些艺术创作问题时,常常举古人范例为佐证,详加阐明和论述,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读者的理解和学习。

其三、谋篇布局

作品的谋篇布局,犹如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有个构思的轮廓,捕捉的瞬间,从而遣词造句,完成布局。作者在文中写道:“所谓谋篇布局就是指诗词的章法结构,亦即诗词的层次安排。一首诗词,总有一个构思的过程: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段怎样安排过渡?如何选用材料?怎样表达主题?这些都是谋篇布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作者主要介绍了律诗,绝句和词的谋篇布局。对律诗的“起”,则是要起得“直截了当”,起得“铺垫渲染”,做到“突兀而起”,还可“巧设问答”。而在“承”、“转”、“合”方面,也列举了许多范例,分别予以论述和阐明,做到了详略得当,条理分明,有的放矢。如列举杜甫《登高》、元好问《秋感》、白居易《天津桥》等七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如举元好问《秋感》:“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起)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承)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转)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合)”为例,并详细分析每联之间,在内容和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说明其具有典型的七律的起承转合规律,从而阐述七律是有章可循,从中指出了所存在的内在规律。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既探究律诗写作规律,说明体有所依,格有所源,同时又从艺术创作的规律出发,举例说明了不能死守规律不能变通的道理。作者写道:“律诗谋篇布局,我们要灵活运用,仔细琢磨,用心体会,不能为固定结构方式所拘。诗词创作是一种创新的才能,如何表达,怎样经营,既要寻找规律,学习范例,更要不为格式所囿,应融会贯通,匠心独运。古人云写作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谓精辟生动之妙语!”这些,也符合中华诗词学会倡导的“知古创今,求正容变”的宗旨,是作者对诗词创作的深刻领悟。

而对于词的谋篇布局,书中详细论述“开头”的起法,“过片”的写法和“结尾”的写法,并认为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比如在开头上,可以“或因景而起,或因事而起,或咏物,或写人,或设问,或是追忆,或交代,不一而足。”而过片又叫换头,过拍等,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与衔接的作用,“这种过渡,要自然顺承,不能游离。”在结尾上,作者谈到了“以写景结”“以抒情结”“以问句结”和“以想象或梦境结”等几种方式。并指出了“与绝句及律诗一样,词的开头、过片及结尾的方法也纷呈多样,不一而足。”并着重指出在学习和运用时应灵活处理,有所创新和突破。只要做到了内容和形式、情感与表达自然熨帖,就是好词。

其四、炼字与炼意

要写好一首诗,除了上边所讲之外,炼字和炼意,也是创作时的重要环节。古人的推敲,其实也就是炼字的过程。作者在书中谈到:炼字“就是对诗词中的词进行推敲和琢磨,以期将最妥当、最熨帖的字词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借以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炼意则是“锤炼诗意,开拓意境,深化思想,这是炼字的前提,炼字与炼意相辅相成、互为依傍。”作者从炼动词、炼形容词,炼虚词,炼叠词,炼数词等几个方面,予以探讨。例如在“炼数词”上,在列举的几个范例中,其中有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里边的“七八个”、“两三点”来形容天上星星稀落,天空闪闪烁烁,濛濛细雨更增加了山野情趣。用对环境的衬托,来强化主人的心理感应。


其五、巧用修辞

修辞造句,乃是一切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基本技巧,以追求词语的优美,使作品更加旖旎多姿。故而,对诗词创作来说,修辞乃是必要的环节,会使作品锦上添花。

作者在这一讲里,用了“比喻”“通感”“比兴”“比似”“双关”“象征”“夸饰”“映衬”等八个方面,予以陈述分析。其中光“比喻”就有“明喻”“暗喻”“借喻”“搏喻”四种方式。而明喻在诗词里使用的最多,常以“似”“如”“若”“像”等词语连接本体和喻体。“暗喻”则是喻体不出现,“一般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中没有连接喻词。但结句用冰心玉壶形容自己的人格情操,情感表达充盈而真切。”

另外,对于其他的比喻方式,都分门别类地予以举例说明,可谓是比比皆是,论述得颇为全面,范例列举得十分明了。既显示作者的学识与功底,又表现出创作时的精湛仔细,痴心投入,必使每一个要点,论述得清楚,阐述得明白,使爱好者容易理解和掌握。

下边还有《善用典故》《情景交融》《阅读与写作》等章节,介绍得相当生动和丰富,难以再作准确解读,只有深入书内,方得全豹。

书中附录里的《历代诗话》,也值得一读。作者搜集材料,排沙拣金,从宋到清大量诗话中精选数十则呈现给读者。如作者所言:“这些诗话皆是先贤们诗词创作经验之结晶,思想深刻,审美独到,论述精当,针对性强,很适合创作者、研究者学习借鉴”。

确然,这些诗话,都是前人在创作实践里,探究后的智慧结晶,可谓真知烁见,具有指导意义。顺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就会少走些弯路。比如列举的清薛雪在《一飘诗话》:“人云:起要平直,戒陡顿;承要从容,戒迫促;转要变化,戒落魄;合要渊永,戒断送。起处必欲突兀,承处必不优柔,转处不致窘束,合处必不匮竭。”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话》:“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更要识景中情,情中景,二者循环相生,即变化不穷”等等这些先贤的诗论,可谓见识卓越,精辟至极!(当然,对这些诗话,作者自然是领悟颇深,并且学以致用。如《终南集·陶轩主诗词》里,收录了作者的不少诗话,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诗歌发展史上,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都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得益彰,共为表里,致使诗词创作不断的发展繁荣和完善。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潮流里,“诗词热”的热度持续不减的当今,李晓刚教授依据自身优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自觉担当,不断创作深入研究,做而能论,论而见新,确实难能可贵!相信这部凝结着作者大量心血和汗水的艺术结晶,必将成为诗词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2022515日修改

李晓刚 字陶之,号陶轩主。陕西蓝田人。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学院教授,长安诗人。兼任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全国财经院校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特邀评论委员、《诗词百家》编委等职务。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兼涉诗词创作。出版诗词作品集《终南集:陶轩主诗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诗词创作概论》(三秦出版社)、高等教育教材《大学国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等多部著作。

孙民随《陕西诗词》副主编,长安诗人。中国辞赋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辞賦社会员,陕西省西安市作协、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归来集》,诗歌集《嘤鸣集》等。

 编辑/章雪芳  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90):2022年第二十期

每周试玉(284)|嘉宾【高海生 刘鲁宁 谭文彪 萧剑勇】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22年寅虎新春大拜年

【小楼听雨诗刊】2022年(1-3)月目录

特辑 |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五周年


书 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