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某,女,时年37岁,经商。2001年3月10日初诊。 病史:长期血压偏低,头脑昏闷,疲乏,记忆力差。西医诊断为“慢性原发性低血压”,曾给升压西药,服后头痛、心慌反觉更甚。除经常服些西洋参含片以外,未做任何治疗。近日因操劳太过,忽于昨日午后头痛头晕,几乎昏倒,恶心欲呕,全身倦,卧床不起。今日由家人驾车扶持前来就诊。 现症:头痛晕,疲乏懒言,心悸闷,饮食乏味,畏寒神怯,口和,二便正常。查其形体瘦弱,精神委顿,面苍少华,语言无力,唇甲色淡,舌质淡苔淡白湿润,脉细弱。血压80/52mmHg。 辨治:此乃气虚血弱,肝阳不升之虚损证。着重治脾,因脾居中州,为升降之枢纽,通过升脾阳旨在带动肝阳升发,肝阳升发则头痛晕疲乏诸症自除;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有治本之意。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 ▲黄芪 处方:黄芪30g,红参15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15g,柴胡10g,升麻10g,羌活15g,仙鹤草20g,仙茅10g,生姜10g,大枣10g。1日1 剂,服3剂。 3月14日复诊:血压96/65 mmHg,诸症缓解,精神好转,而舌脉如故。因煎药不便,乃书生脉饮成药与之常服,嘱其有方便之时,坚持服用前述处方3~4月。 1年以后,病人因感冒咳嗽前来就诊,谓遵嘱断续服上方40余剂,神力充沛,低血压未复发,也很少感冒。■ |
|
来自: lunarzhengkipj >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