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症效验良方

 ztlwdyx 2022-05-18 发布于云南
  眩晕即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迷等症状。

  方一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

  【主治】:高血压病所引起的眩晕。

  【方药】:法半夏15g,白术15g,野天麻30g,黄连6g,竹茹15g,枳实12g,茯苓15g,陈皮10g,石菖蒲30g,远志10g,郁金10g,川芎15g,僵蚕15g,全蝎6g,丹参30g,菊花15g。

  【用法】:每日1剂,清水浸泡30min,用文火煎30min滤出药液150mL,加水文火再煎30min滤出药液150mL, 2次药液混合待服,分2次服用,共治疗14天。均接受优化的个体化降压治疗,以控制血压。

  【编按】:半夏白术天麻汤台黄连温胆汤是常用燥湿化痰方,其中黄连温胆汤化其痰热,石菖蒲、远志、郁金以增化痰醒脑之功,天麻、僵蚕、全蝎、菊花平肝息风而止眩,丹参活血,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息风活血之功,使清阳得升,浊阴可降,脾胃健运。30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于白莉,蒋红钢.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35]

  方二 加味补中益气汤

  【主治】:颈椎引起的眩晕症

  【方药】:炙黄芪25g,全当归12g,炒白术9g,广陈皮9g,炙升麻9g,软柴胡9g,潞党参15g,紫丹参12g,炙地龙9g,炒白芍药12g,首乌、首乌藤各15g,生甘草9g。

  【用法】:每日1剂(煎两次、均浓缩成约150ml,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4周后可服用补中益气丸以巩固疗效。

  【编按】:笔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的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是致眩晕的根本,其病本于虚,可兼有痰湿瘀阻或肝阳偏亢者,故治法当以益气补血、升清养脑为主,健脾化痰湿为辅。从4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资料看失眠多梦伴有率相对较高。伴有失眠多梦者可在基本方中酌加酸枣仁、炙远志以养心安神;如其相火偏旺者可酌加川黄连、龙骨、牡蛎、天麻、钩藤;伴有恶心呕吐者可酌加旋覆花;若纯为肝阳上亢而眩晕者宜选镇肝熄风或羚角钩藤汤等。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的40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于服药1周、2周、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为:服药1周后,有效率为69.5%,服药2周后,有效率为93.8%,服药4周后,治愈92例,显效217例,有效7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3%。[乔根宝,许理忠,邬学群,叶洁.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颈性眩晕40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07):14-15]

图片


  方三 补中益气汤合归脾汤加减

  【主治】:气血两虚型低血压引起的眩晕,临床症状为头晕眼花,时有视物旋转、恶心,动则益甚,劳累易发,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或气短声低,纳差,食后腹胀,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方药】:黄芪60g,当归12g,柴胡1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0g,木香10g,升麻9g,黄精20g,酸枣仁10g,炙甘草l0g。

  【用法】:1天1剂,分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

  【加减】:自汗出易于感冒者,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以益气固表敛汗;腹泻或便溏,舌淡舌胖、边有齿痕者,加薏苡仁、炒白扁豆、泽泻;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者,加桂枝、干姜以助温中助阳;血虚较甚、面色㿠白、唇舌色淡者,加阿胶、紫河车粉(冲服);心悸怔忡、少寐健忘者,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以养心安神。

  【编按】:方中重用黄芪,意在补元气,气旺血旺,血可化精,精能生髓,可使脾健肾充,肝得滋养,眩晕而止。当归补血调肝,加之方中重用黄芪,二者合用,又寓有当归补血汤之意。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补心气,助心阳,益气升清:陈皮调理气机;柴胡、升麻协同党参、黄芪升举清阳;黄精乃气阴双补之品,既补益脾气又养脾阴;木香理气醒脾,防止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酸枣仁可宁心安神。纵观全方,具有补气血,升清阳,健脾胃之功效,故对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疗效甚佳。50例患者中痊愈24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4.0%。[张朝霞.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J].中医研究,2013,26(10):35-36]

  方四 泽泻汤

  【主治】:颈椎引起的眩晕症,症见眩晕,头脑昏蒙,精神不振,胸腕痞闷,少寐,腰膝酸软,耳鸣,舌红,脉细数等四诊信息。

  【方药】:泽泻35g,白木35g。

  【加减】:年老体虚者加黄芪30g;项强者加葛根20g;晕则旋转甚者加川芎12g、白芍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编按】:泽泻汤由泽泻、白术组成,泽泻,味甘,性寒,功善渗湿、化痰,利水除饮为君药。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效,善治痰饮眩悸。54例患者经治疗痊愈13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18%。[牛朝阳,琚保军,孙永强,王上增,荆志伟.泽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5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15):1298-1300]

  方五 天麻葛根汤

  【主治】:颈椎病性眩晕症

  【方药】:细辛5g,天麻10g,葛根30g,姜半夏10g,白芍10g,地龙10g,白术10g,川芎10g,仙灵脾30g,熟地各30g。

  【加减】:肝肾阴虚患者,加山萸肉10g.肝阳上亢患者,加钩藤(后下)、石决明;肾阳亏虚患者加入鹿角胶10g,锁阳15g;血瘀患者加三七5g。

  【用法】:加水煎制,每日1剂(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编按】:方中川芎、天麻、钩藤可以有效平肝熄风,姜半夏、白芍、地龙各可以健脾化痰,葛根、仙灵脾、熟地各可以升清降浊,石决明、钩藤山、萸肉女贞子、三七、鸡血藤、锁阳、鹿角胶都具有补气降火的功效。各位药材温和,以滋养为主,凝气活血,能够有效调节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麻木症状。20例患者中治愈10例,缓解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罗来兵.天麻葛根汤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40例[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6):937-938]

  方六 驱风止晕汤

  【主治】:眩晕症,症见眩晕、耳鸣、汗出、恶心、欲呕,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等。

  【方药】:条参20g,天麻15g,钩藤12g,姜半夏15g,藿香12g,丹参15g,川芎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枣仁15g,柏子仁15g,陈皮10g,炒枳壳12g。

  【用法】:开水煎服,每剂服2天,每日服4次,2周为1个疗程。

  【加减】:血压高者加龙骨20g,牡蛎20g,石决明20g, 3味药另包,先煎30min,山栀10g,牛膝15g;痰稠粘滞者加炒黄芩15g,炙桑皮15g,炙瓜蒌壳15g,浙贝母15g;腰膝酸软者加熟地15g,枣皮15g ,炒杜仲15g,炒菟丝子15g;胃脘胀满纳食不佳者加豆蔻12g,砂仁10g,炒厚朴15g,炒苡仁20g;气血不足加炙黄芪20g,熟地15g.炒淮药20g,炒杭芍15g,阿胶15g,(另包烊化兑服)﹐大枣15g。

  【编按】:笔者认为本病多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瘀互结,脑络不通所致。自拟'驱风止晕汤'中的天麻、钩藤祛风平肝,镇定安神;丹参、川芎活血化瘀,疏通脑络;条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化湿和胃;姜半夏、藿香温胃化湿,降逆止呕;炒枳壳,陈皮舒肝解郁,宽中理气;炒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全方合用,有健脾化湿,降逆止呕,养心安神,化淡通络,平肘熄风之功效。加入龙骨、牡蛎、石决明、牛膝、山栀等能增强平肝潜阳,镇定安神之功效;加入炒芩、炙桑皮、炙瓜蒌、浙贝母有宽胸理气,清肺豁痰功效;加入熟地、炒菟丝、枣皮、炒杜仲有补益肝肾,填精补髓功效;加入豆蔻、砂仁、炒厚朴、炒苡仁有化浊开胃,理气除胀之效;加入黄芪、淮药、杭芍、阿胶、大枣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功效。并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加强身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少吃发病食物。80例患者治愈5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孙泽渊.自拟驱风止晕汤治疗眩晕症8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08):36-37]

  方七 仙鹤眩晕汤

  【主治】:内耳性眩晕症

  【方药】:仙鹤草30~60g,生地黄、天麻各15g,白术、代赭石、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泽泻20~30g,菊花12g,生姜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3次饭前服。10天为1疗程。

  【加减】:若肝阳上亢者加钩藤、龙胆草;呕吐剧烈者加清半夏;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朱砂(冲服);气血虚者加党参、黄芪;耳鸣、耳聋重者加石菖蒲;肾阴不足者加女贞子、枸杞子。

  【疗效】:140例患者临床治愈(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消失,听力复常;能够完成全日工作,经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131例;好转(眩晕、耳鸣明显减轻或消失,并能坚持工作,观察1年以上有不同程度复发)7例;无效(连续服用本方3个疗程以上,眩晕、耳鸣等症状改善不明显)2例。总有效率为98.18%。服药后,见效最快2剂,服药最少5剂,最多32剂,平均服药18剂。服药1个疗程有效63例,2个疗程有效43例,3个疗程有效27例。随访观察最长10年,最短1年,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复发7例,复发再服用本方法治疗仍然有效。未见副作用。

  【编按】:方中天麻平肝熄风,为治眩之要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天麻具有明显抗阵挛性惊厥和中枢镇静及镇痛作用,并能增加脑血流量。泽泻、白术二药合为泽泻汤,取其健脾燥湿,利水除饮之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平肝定眩;生地、白芍滋阴养血;菊花清利头目。全方具有平肝息风,健脾化痰、利水之功效。临床体会到重用仙鹤草可明显提高疗效。

  笔者用仙鹤草治疗内耳性眩晕症始于1988年,每次30~60g,水煎服,无论单方、复方均获满意疗效。此方来自民间,但查阅手头古医籍未见有该药治眩晕的记载。常合红枣等煮食,以调补气血,治脱力劳伤。干氏尝戏谓之'中药的激素'”。因此可以设想,仙鹤草治疗眩晕的机理是否与其调补气血、驱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有关。[郭真.仙鹤眩晕汤治疗内耳性眩晕症1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07):81]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