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药物贴敷脐部以治疗疾病,是脐疗的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又简称为贴脐法。贴脐法又可分为以下数法: 填脐法 将药物填于脐内。多用散剂或丸、丹剂,用药部位一般局限于神阙穴(脐孔)内。如用紫雪丹填脐治外感高热;附子末填脐以回阳救脱等。 敷脐法 将鲜药(一般用植物药或虫类药)捣烂敷于脐部;或用干的药末用水(或用蜜、酒、唾液等)调和成膏状敷于脐部。用药部位可不局限于脐孔内,较填法范围大。 覆脐法 将用量较多的药物捣烂或研末或调糊膏,覆盖在脐部及脐周围,用药部位较大,不局限于神阙穴。 涂脐法 将药汁、药膏、药稀糊等涂擦于脐部。如软膏涂脐法。 滴脐法 将药汁(或煎汁或捣烂取汁,或用水溶等)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冰凉后,一滴滴徐徐滴入脐内,以达治疗目的,称为滴(脐)法。如冷水滴脐法。 熨脐法 用药物切粗末炒热布包,趁热外熨脐部。如平胃散熨脐法。 贴脐法 将药物制成膏药贴于脐部。如暖脐膏贴脐法。 掺药贴脐法 将药物少许研细末掺于膏药上,外贴于脐部。 从广义上讲,凡用药物外敷于脐部的各种方法统称为贴脐法。 敷脐疗法应用注意事项: (1)脐孔内常有污垢,应用脐疗时,一般先用75%酒精棉球对局部进行消毒,以免发生感染。 (2)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于脐中,再用胶布或纱布垫固定。 (3)将选定的药物研为极细末,用调和剂调和作膏剂。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状,作膏剂用。根据病情,或1~2天换药一次,或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4)如用此法7~10天后仍无效,应改用其他疗法。 (5)脐部用药虽有自己的特点,但一般情况下仍宜辨证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6)脐部皮肤娇嫩,在用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时,或隔药灸脐法壮数较多时,宜先在脐部涂上凡士林后再用药,以避免皮肤起泡,在给小儿脐疗时更应注意。 (7)脐疗给药时一般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等作外固定,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局部皮肤瘙痒、见红色斑丘疹时应暂停用药,外涂肤轻松膏,也可改用肤疾宁贴膏或纱布固定。 (8)孕妇慎用脐疗。凡具有堕胎或对胎儿有可能发生毒副作用的药物,一律不得用于脐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