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茨伯格论管理》【管理】:读千卷书之第37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管理学经典书籍的第五十二本:《明茨伯格论管理》。 明茨伯格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是整人,更不是把人当机器来控制,也不是把人当羊群来驱赶,而是尊重、平等、信任、合作和分享。 一、明茨伯格管理思想的三个维度。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有三个维度。首先,他的管理思想属于管理学中的强调经验、实证和归纳的英美学派,与此相对的,是管理学中强调理性、推理和演绎的大陆学派。这种倾向的集中体现是他关于管理者角色的研究,代表作是《管理工作的本质》。在明茨伯格基于田野调查,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理论之前,管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法国人法约尔等人奠定的管理功能论,即所谓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思想体系,按明茨伯格的说法,这些词其实是同义反复,意思都是控制。 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的第二个维度是他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进步主义倾向,与这种倾向相对的,是强调管理层权力、崇拜CEO和管理层的超人能力的保守倾向。集中体现他的这种倾向的是他关于战略规划的研究,代表作是《战略规划的兴衰》。 第三个维度是他属于管理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的实践学派,反对的是执意效仿自然科学、试图在大学里把管理学建成一个有着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学术尊严的专业学科的学院派。这里,他重点提出的是管理也是一种技艺的观点,这种技艺的成分加在科学、艺术的基础之上,就构成他的管理三元论。他对美式MBA教育模式的批评,就是因为这种MBA教育过分强调了管理的科学成分,忽视了管理中通过想象力才能达到的艺术成分和通过经验才能达到的技艺成分。这个维度上,明茨伯格的代表作是《管理者而非MBA》。 三个维度同时是他学术生涯的三个步骤、三大战役、三座里程碑,其统一的、一以贯之的核心是他一直强调的一种科学的、人本主义的精神,对于任何摆出权威姿态的东西以及被顶礼膜拜的对象的发自内心的怀疑态度。 二、组织的六个基本部分。制定战略的一个根本性困境,是让稳定与变革结合起来——一只手关注成果,维持运作效率;另一只手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对现状做出调整。 组织的六个基本部分。先是一个小小的战略顶点,接着靠一个上小下大呈喇叭形的中层,把它和底部大而扁平的运作核心连接起来。在图6-1中,组织的这三个部分呈闭合构造体状,这意味着它们一般是通过单一的正式权力相连接的。技术分支和辅助性职员单列在左右两侧,意味着它们独立于权力主线之外,只能间接地影响运作核心。意识形态像光环一样围绕在整个组织周围。 三、组织生命周期模型。我把组织结构称之为形式。在论述组织结构的那本书里,最初的五种结构(创业家型结构、机械化结构、多元化结构、专业化结构和创新型结构)就相当于一个五边形的五个顶点。 大多数著名的生命周期模型记录的是结构的变化。我在这里列出的模型,则主要源自权力的变化(当然,特定的结构跟特定的权力系统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它重新引入了教会型结构和政治型结构(也就是我之前将之与权力联系起来的两种结构),还有机械化结构的工具形式和封闭系统形式。 生命周期模型,包括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形成期(创业家型结构)、发展期(教会型结构、工具式机械化结构甚或创新型结构)、成熟期(封闭式机械化结构、专业化结构或创新型结构)以及衰落期(政治型结构,通常伴有一些早期转化)。组织的死亡(示意图中的墓碑)在组织形成、发展和衰落期都很常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