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大师(三)| 明茨伯格 VS 沙因:乔布斯应该是企业家效仿的英雄吗?

 万里潮涌 2022-05-18 发布于浙江
图片

编者按

领教工坊“对话大师”系列内容,来自“实践中的管理研讨会暨德鲁克纪念图书馆开馆礼”活动,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管理学界的大家——亨利·明茨伯格、埃德加·沙因、奥托·夏莫一起探讨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如何驾驭变化?

本文谈及了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如何弥合;在管理中,对人、信息以及金钱如何平衡等问题,其中明茨伯格和沙因对“乔布斯是否是企业家要效仿的管理者”这一问题更是犀利的给出了不同的洞见。

正文字数丨3059

预计阅读丨 5 分钟

INSPIRE 

THE BEST

01

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如何弥合?

肖知兴:非常感谢夏莫博士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U型理论的小讲座。夏莫博士在学术圈可能不太出名,我指的是A级学刊定义的那个学术界,但在实践者当中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这种现象与我向埃德和亨利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有关。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鸿沟,总是一个大问题。在这方面,你们两位都是我们的榜样。

亨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创立了IMPM(国际实践管理硕士),尝试着把实践者和学术界结合起来;埃德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创了“过程咨询”的理念。那么,今天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弥合两者之间的差距?学者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先请亨利,然后埃德来发表见解。

亨利·明茨伯格:是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事实上,有时让我觉得惊讶的是,在一些地方,学术界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在其他地方,这两方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我认为,奥托是一个典范,关于教育学术界你可能是正确的,但在非常优秀的管理学术界中,奥托也是备受尊敬的,因为他一直践行他的理论。我想想是谁说过,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理论更实用。我想也许是库尔特·勒温。他也是知行合一的代表。这个问题持续存在,可以说双方都有责任。

我认为,类似这样的活动会有助于弥合两者的差距。因为一方面,学术界必须以某种方式去理解实践,而现在学术界所做的太多事情无法让实践者产生兴趣。理由很充分,但他们就是无法告诉实践者其中可能的意义或帮助。

另一方面,实践者有时不愿意阅读一些非常好的书。世上确实有很多差书,但也有很多好书。埃德就写过一系列好书。这些好书可以帮助实践者理解学者。弥合差距,我认为这可以联系到我之前讲的管理。脚踏实地(getting on the grounds),这意味着互相的“实地”。

因此,学者必须走出书斋,看看管理者在做什么,观察管理者,为管理者惊叹,与管理者闲谈,和管理者辩论;管理者也必须和我们互动,和那些真正关心和彼此连接的学者互动,这样的学者其实很多,不管他们知不知道。

因此,这种互动绝对重要。另外还有一些不错的出版商,就像本次活动的赞助者一样,出版商可以试着把学者的良思妙想传递给实践者,而不仅仅传授给课堂上的年轻学生们。

但正如我所说,对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20岁年轻人,你是无法教他管理学的;但你肯定可以帮助一个在管理之路上苦苦挣扎的35岁管理者。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正在搭建的这座桥梁真的非常重要。

INSPIRE 

THE BEST

02

管理再平衡:对人、信息和金钱一视同仁

埃德加·沙因:我认为这里有几个问题让我很感兴趣。一个是从历史上看,我认为我们讲的许多东西已经演变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演变。正如之前提到的,我首先看到的演变是,二战后的工业大发展确实给工程师的职业文化赋予了特权。

图片

▲第三次工业革命

我看到今天的管理文化被工程的价值体系深深渗透,而不是经营企业的人文体系。这一点从我们的教育中看最清楚不过了,就是说,商学院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给未来的管理者?目前我看到的是,可能有1/4,甚至不到1/4的内容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的,而有3/4或更多是关于如何管理信息的。这样的比例直接导致了管理者对统计和测量的痴迷。

他们还说,“如果你不能测量它,你就不能认识它”,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胡话。我们要管理的大部分东西,都无法测量,但我们却在处理日常业务中,管理得很成功。

所以问题在于,管理今日社会技术新世界的人,仍然是那些被旧有方式培养出来的管理者,他们通过技术、测量、设计,然后细致入微地观察社会技术系统是否运转正常。这是一种机器式思维方式。

这些天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管理实践上,当然并不是说我直接去管理,而是持续不断与管理者互动。我所看到的现实是,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真的很挣扎,因为他们这方面受过的培训极少。除非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师,或者他们很幸运,老板非常人性化。他们很少关注,也很少接受如何管理关系和如何管理团体的培训。简单如一个团体该如何做决定,在大多数商学院管理课程中都找不到。然而,它是管理过程的基础。

所以,奥托和亨利都谈到的这种脱节,我把它看作是工程文化压制管理文化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我们必须找到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文化,如亨利谈到的“再平衡”。需要再平衡的是,对人的管理,必须与对信息和金钱的管理一视同仁。

INSPIRE 

THE BEST

03

乔布斯应该是企业家效仿的英雄吗?

亨利·明茨伯格:能让我插几句话吗,肖?可以吗?

肖知兴:当然可以,亨利您请。

亨利·明茨伯格:我来挑战一下。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们回过头来说说史蒂夫·乔布斯。我不认为他学过工程学,但他肯定有这种心态。我不确定他做没做过,但他肯定有工程师的心态。然而。顺便说一下,我承认他可能不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但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是最优秀的。因为他有一种能力,不仅能推倒重来,有点粗鲁无礼,而且还能倾听和保持开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有点像一个谜,但另外一种意义上,又有点像一个传统创业家。因为他身上有太多苹果调性。是的,团队合作、硬核科技,这些给苹果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但乔布斯身上还有许多,我们称之为魅力、能量、热情、使命或使命感的东西,不管怎样,也助力了苹果的成功。

因此,我想,也许他是与众不同的一类人。我同意你关于工程思维的看法,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期间,当时你是教授,尽管我们的年龄相差不大。但是当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时,我记得我们班上所有同学都是攻读商业学位的工程师。

埃德加·沙因:亨利,我不得不说,我希望不要拿史蒂夫·乔布斯举例,你可以举一个更好的例子。因为我认为在人的层面,他没做好……

亨利·明茨伯格:也是……但看看他做了什么。

埃德加·沙因:今天的企业家最好与史蒂夫·乔布斯不一样……

亨利·明茨伯格:但是,但是……

埃德加·沙因:否则人们很快会离开他们。所以……

亨利·明茨伯格:但是,嘿,看看这个设备,看看这个手机。这是有史以来开发出的最好的技术产品,因为其他每项技术,如汽车、铁路或电视机或其他技术,功能都只有一个。手机却无所不能,它甚至可以做清洗。真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我同意你的观点。他是对人指手画脚,但他也值得尊重,因为他会适应,他会倾听,他会调整,尽管他推动起来简单粗暴。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相爱相杀。

埃德加·沙因:这是苹果公司(而不是乔布斯个人)的功劳。我认为你这里有某种个人英雄主义崇拜。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经常唇枪舌剑,和乔布斯一样,沃兹尼亚克也是有创造力的天才,不然我们的学校就不会有简单易用的计算机了。

图片

▲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美国电脑工程师

曾与史蒂夫·乔布斯合伙创立苹果电脑(今之苹果公司)

乔布斯想做的是给雅皮士的玩具,沃兹尼亚克想做的是一台简单电脑,学生孩子都能上手。而最终苹果的产品两全其美。但你要说史蒂夫·乔布斯是我们应该效仿的英雄,我就是没法同意。

肖知兴:这个讨论超级精彩!

亨利·明茨伯格:沃兹尼亚克肯定做不出像iPhone这样的产品……哈,我才不是崇拜个人英雄的小屁孩。

***

对话嘉宾:

亨利·明茨伯格: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

埃德加·沙因:MIT斯隆商学院教授

肖知兴:领教工坊创始人,对话主持人

图片

作者:亨利·明茨伯格,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埃德加·沙因,MIT斯隆商学院教授

来源:本文整理自2022年5月8日“实践中的管理研讨会暨德鲁克纪念图书馆开馆礼”活动,领教工坊创始人肖知兴主持的“与大师对话”环节

排编:张卓瑶

责编:陆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