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墓地真的那么重要吗?

 哄咘啦哒 2022-05-18 发布于江苏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来自公众号:南周知道,文章链接:《三天殡葬费三万八,暴利的“黑色生意”苦了谁》。其实对于生命的结束和对感情的寄托,明明有那么多种方式,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花在了上万一平方的公墓中。之前我收藏过一篇文章,来自公众号:日本设计小站,文章链接:《什么?骨灰盒居然可以设计得那么漂亮!?》,结合自己的事情,从中得到了一些想法。

之前文章提过,19年爸爸身患肺癌,后来败血症呼吸衰竭,在医院去世。他思想开明,遗愿就是丧事从简并想将骨灰撒入江中。那时候半夜,我们因为不懂丧事操办流程,就委托医院的护士站给了我一个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号码,他来了之后问我准备怎么操办,我说就基本的服务最后送去殡仪馆就行,问有没有价目表,他摆摆手,说怕尸体僵硬到时候衣服该穿不上了,就赶紧先擦身换衣。整理结束了才开始报价,最后给了1200元。当时穿衣服还有个插曲,我们没有买寿衣,给爸爸穿了平时最喜欢的那一套西装皮鞋,在这位“专业人士”面前,我们显得很不懂规矩,后来火化等很多事情,我们都很“不懂规矩”。

江湖规矩

换完衣服,他嘱咐我去准备两包烟,等殡仪馆的车来了,得给运送的人一人一包。还得是某个牌子(或者说是某个价位的香烟),我们家除了我爸没人抽烟,而且得病半年多已经不抽烟很久了,家里也没库存,凌晨两三点跑出去找卖烟的地方,在运送车来之前终于买到了,把烟递给司机的时候,我说拜托了,他们什么也没说,收了烟掏出费用单让我签一下,大概是运送费、冷冻费、整理仪容这些内容,都包含在一个套餐里,大约是688、1288元这样的费用阶梯,我挑了最便宜的那个套餐,付完费就匆匆把遗体给送走了。

仪式从简

第二天从医院结算完费用,拿到死亡证明后,去殡仪馆办火化手续,因为我们没有一条龙服务,所以从瞻仰遗容、吊唁仪式到骨灰盒挑选都有殡仪馆的对接人员找你一一确认(就像婚庆公司跟你确认婚礼仪式细节一样,服务价格高低,排场大小都有的选,在殡仪馆的每个小办公室的隔间里完成)我选择了价格最低的基本服务,没有什么排场,主要爸爸70岁,退休后一直没有其他社交,遵从他的遗愿,丧事前也没有告诉其他朋友和同事,所以来吊唁的也只有自己的几位至亲。一切定完之后,所有的丧葬费用加起来大约八千左右。

其他习俗

等火化的间隙, 把部分衣服等遗物带过来在焚烧炉里烧掉,这也是听别人说的习俗。排队火化等了好久,在领取处看到有全家披麻戴孝的,有敲锣打鼓的,有礼炮开道的,隔壁的老奶奶说你的骨灰盒上怎么没有红布啊,快去买个盖上,我说这会儿我上哪儿买红布去,她让我去服务台问问,在这里买骨灰盒都有红布的,我拿到骨灰后去服务台,柜台里的人不知道从哪儿翻出了一块红色布,让我扫码给十块。行吧。

我们没有购买墓地,咨询了本地江葬服务,说需要登记等通知,根据登记人数预计一两年一批的人一起包船去。因为长江保护,民政局说可能统一改成海葬,然后因为疫情还需要再等等,这都是后话了,我打12345咨询的。骨灰盒放在公墓寄存处,工作人员是一个阿姨,带我进入了一个寄存的小房间,约六七个平方,三面都是铝制架子,架子上摆满了骨灰盒(都有红布盖着,看来老奶奶说得没错),阿姨让我自己挑选个位置,我问这有什么讲究么?阿姨笑笑说看个人,有的人不喜欢被别人压着,有的人不愿意放很高,自己定嘛。然后记下摆放的位置编号,我们就出去了。看我们不太了解的样子,阿姨临结束还嘱咐我们在门口的盆里烧个黄纸然后跨过去,我们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是照着做了,可能也是一种仪式吧。寄存费用很便宜,好多年才一百多块。

总结

家属在等候区等待的时候,看到了那些特别豪华的仪式,以及特别“花哨”的丧葬一条龙服务。我认为,各家有各家的风俗和传统观念,要尊重。我父母和我的理念是,人死后的风光是做给活人看的,活着的时候对他好,才是真的问心无愧。后面准备继续等海葬的通知,然后在海葬仪式前取一些骨灰留作纪念,将来埋在新房的种植区,种上花花草草,或者设计壁龛,亮一盏长明灯。这样比孤零零一摊灰在公墓等待每年一次的祭扫更让我和妈妈能有所寄托,妈妈也觉得这样更合适。有人觉得把至亲的骨灰放在家中会心里膈应,我只打算取一小部分而已,难道把他们放在山上风吹日晒,一年只形式上去看一次,就真的孝顺吗?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我们一家三口是能接受这样的理念的。

仅仅因为水葬,我还没说我后面的安排,爸爸的亲戚就很不能理解我的行为,火化后一起吃了饭就散了,可能是没有入土为安,理念冲突,年纪大的亲戚多多少少都有些“不舒服”,我跟他们表达了我们家的意思,也表明了这是爸爸的意愿。以前全家出动清明祭祖,现在几乎是爷爷奶奶的亲生儿女自己去,小辈不是各自成家工作忙,就是人在外地不方便回来,我们这辈的孩子都这样,更何况以后我们每个家庭的子子孙孙?从价格上来讲,一寸地一寸金,公墓也是商业合作,最后无主的墓还不是被处理掉再卖给别人。从亲戚关系上说,我们有一些根本不认识、没见过面的父辈亲戚,他们的儿女都在外地,我都不知道他们的墓地在哪儿,爸爸去世后就更没人给他们祭扫了,我不想我家以后也有这样的情况。这么说吧,就算我买了墓地,管理费缴纳一百年,我儿子的孙子能给我爸扫墓吗?而且我爸一个无神论者,从来都说:“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能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本身”,虽然他也会遵从家人的意愿,扫墓、烧纸之类的祭祀活动一个不落,但每回都会跟我说,自己以后不想这样,但是对于别人的行为要理解,不要批判,要求同存异,我算是被他言传身教得很到位了。

还有一个后话:爷爷奶奶的墓地,在来年的一次扫墓中发现墓碑断裂倒在一边,需要我们自己找人重做,费用大概千元。所以虽然缴纳了管理费,但墓碑断裂,红字斑驳,管理者不会通知你,也没有人去修缮,可能大城市的公墓管理更好一些,但我们这儿也就这样了。这件事更加坚定了我水葬的决心。而且这几年疫情,清明节刚好封闭,正常家庭只能安排来年再去祭拜,所以如何正确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小时候清明跟家人去祭拜爷爷奶奶,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一大早几家人相约聚在墓碑前,清扫落叶、描红石碑、摆上花束,随着烧纸后的袅袅青烟诉说着家里发生的大小事情,谁结婚了,谁生娃了,谁上学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从大到小轮番鞠躬之后就结束啦,那时四月初的好天气已经可以穿短袖了,跑了几个墓地祭拜各种祖辈之后热得很,我们姐妹几个就会去摇铃的雪糕摊旁买一只牛奶冰糕或者草莓酸奶吃,而大人们会一起吃完饭后安排一场麻将。所以我知道仪式感很重要,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童年回忆,也是亲情之间的纽带。

现在城市中,还有很多丧事习俗保留了下来,我们小区就有邻居去世后家里有吃流水席的习俗,拉帐篷、搭灶台、煤气罐、大音响摆放在小区空地上,不仅占用消防车道,油污、剩饭剩菜、洗餐盘搞得像夜市大排档,吃席期间还有人唱歌表演到晚上九点多,内容低俗不堪入耳,第二天六七点就开始唢呐大鼓奏起来,使周围邻居困扰不堪。这样的情况得持续三天,大家顾及邻里关系,谁家以后还没个红白事呢,所以只能默默忍受几天过去。

你可能会说,如果都像我一样,丧葬、祭祖的一系列传统文化就这么被简化掉了。我觉得不是的,我真正不满的是传统文化吗?现在的丧葬一条龙服务,包括殡仪馆的一些服务内容,都与这个时代非常违和,非常混乱,好像也没有什么监督管理,给我的感觉是:这样一个特殊行业,感受不到对逝者的敬畏以及家人的尊重,都是非常形式化商业化的东西,没有精神内核,却有一种榨干人类最后一滴市场价值的感觉。不是不愿意花钱,很多花样都是服务单位以传统风俗名义为由头搞出来的心理攀比。那我用我自己的方式缅怀也无可厚非,环保、不铺张浪费,特别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也遵从了长辈遗愿,我很感谢我的爸爸和妈妈如此通透,没有世俗的枷锁,这样的老年人不是每家都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