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孩子身边的致癌物,家长万不能掉以轻心!

 医生妈妈欧茜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为人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尤其是像癌症这样的大病。几乎每次有儿童患癌的新闻见报,就会有家长跑来问我:

XX会致癌吗?生活中哪些东西可能致癌?甲醛?咸菜?X光?

今天我便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致癌物质清单,给大家总结下那些生活中极常见又极易被忽略的癌症风险因素。


这4类重点食物
能不吃就不吃

1、各种加工肉制品
eg:香肠、培根、腊肉、肉罐头等

加工肉指通过盐渍、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工艺加以改造以增加风味、保质期的肉,属Ⅰ类明确致癌物。每天食用50g加工肉制品,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8%


2、中式咸鱼
eg:所有盐腌渍后晒干的鱼

吃咸鱼不仅容易摄入过量的盐,还会摄入大量亚硝酸盐类物质增加患鼻咽癌、胃癌等风险。吃鱼当趁鲜,若实在喜欢那一口咸香,记得份量少一点,次数少一点。

3、含黄曲霉毒素的霉变食物
eg:发霉的花生、坚果、玉米、谷物等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的致肝癌物质,一次性大量摄入还可致急性中毒,损害肝脏、致死。发霉的花生、豆类坚决别碰,一点都别吃!土榨油也别碰,黄曲霉毒素超标风险很高。

4、未煮熟的淡水水产
eg:鱼生、生腌螃蟹/虾/皮皮虾等

未煮熟的淡水水产中潜藏的肝吸虫寄生于胆管后,可引起胆管壁的机械损伤和反复溃疡,其分泌的某种颗粒蛋白可诱导细胞增殖,进而增加胆管癌的风险。


以上这些孩子可能吃的食物都有明确致癌风险,大人则更多要注意酒、槟榔,能不吃就不吃。还有一些常见食物(如烧烤油炸食品、咸菜酸菜)有“可能致癌”风险,但危险性相对不高,家长不用全盘拒绝,别长期大量吃就好。


环境中的这些致癌物
能避则避

1、空气污染物
eg:包括室外污染(工厂、垃圾处理厂排放的废气、雾霾、柴油发动机尾气等)和室内污染物(甲醛,烧煤、烧香产生的烟雾等)

生活在空气质量差的地区时,建议尽量减少外出;室内尽量不要烧香烧煤,以免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甲醛是室内装修常见的污染物,也是生产许多化学物品(如化妆品、衣服上的印花、含胶水油墨的文具等)的溶剂,生活中我们几乎避无可避。

但大家不必太紧张,使用正规生产的日用品和装修板材,新衣服床单买回来先洗一遍,室内多开窗通风(放绿植、空气净化器的作用不大),可尽量减少影响。

2、烟草及其制品
eg: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
吸烟的致癌风险比室外空气污染高出几乎近10倍。


父母吸烟与儿童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确立。

英国儿童癌症研究报告显示,仅有父亲吸烟或仅有母亲吸烟的相对风险为1.9和2.0,当父母双方都吸烟时风险增加到4.7。一项针对11个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孕前父亲吸烟与儿童白血病之间存在关联。

二手烟、无烟烟草都是类致癌物。三手烟中含有多种潜在致癌物质,污染持续长达数小时。孩子接触到吸烟者衣服、皮肤上的“烟味”,同样会被“毒害”!

3、紫外线
eg:日晒

有家长问我照X光、CT产生的电离辐射是否有风险,其实剂量非常小,一年做个几次,控制拍片次数通常不会有危险。

真正需要担心的,反而是我们天天接触却常被忽略的一种辐射——紫外线。过度暴露于紫外线可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尤其是儿童更容易中招,无论艳阳高照还是阴雨连绵,出门都一定要做好防晒。

除了以上这些食物和生活环境因素,感染性的病因也可能和癌症有关联。

例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是明确致癌的类致癌物,严重者可致胃癌。乙/丙肝病毒慢性感染,也都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对待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分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防范手段。


避开癌症危险因素
远远不够

看完以上这些癌症的风险因素,我猜很多家长的内心活动应该是:

“活着可真不容易!”

然而现实是,有的人天天和这些东西打交道,癌症也没有找上门;有的人平时各种防范小心,却还是在某一天噩耗临门。

是的,哪怕知晓了这么多致癌的高危因素,也改变不了儿童癌症无法提前预防的事实

WHO数据表明,除却10%的癌症患儿具有遗传易感性,绝大多数儿童癌症都没有已知病因,由环境和生活因素诱发的儿童癌症其实很少。现在小心翼翼避开这些致癌物质,更多是为了减少孩子成年后患癌的风险。

2020年全球有107830名儿童死于癌症,白血病占死亡人数30%

所以,我想提醒家长的是,远离了致癌物质,并不意味着能就此高枕无忧。若只以此为心理安慰,再无其他作为,万一出事,整个家庭仍将面临极大的痛苦。

很多时候,真的就是病本身不难治,最后却卡在“没钱”这道槛上。

尤其是孩子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白血病,动辄耗费百万,很多的父母是掏不出这个治疗费的,我们作为医生也很无奈。

所以在平日预防以外,还要有事后兜底的保障措施。一旦不幸发生,也要有所应对。

规置家庭保险是我一直强烈推荐大家要重视的“后招”,但很多家长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都踩了坑,包括:

× 给孩子买寿险。
寿险是被保人身故后才能赔付,若想孩子出事能用上,应该优先选择重疾险、健康险、意外险。

× 一提保险就先想保本、返还、收益。
保本的保险产品其实性价比很低,保障作用不大,一味追求保本,往往会忽略重点事项的保障,结果就是本末倒置。

× 买限制社保的住院健康险。
健康险是用来报销住院费的,一定要不限社保,否则无法起到补充社保不足的作用。另外,健康险不是买一次就够了,那样基本只保一年。尽量选择“保证续保X年”的健康险,可避免生病后次年无法续保。
.....

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如果你对保险知识一窍不通,建议还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

关注我的读者应该记得,这是第2次推荐孙明展了,他们家送价值 800 元的家庭保障规划限量服务,几乎每次都 24 小时内一抢而空,超乎想象的好评。


孙明展老师带领的谱蓝团队是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保险平台,它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站台,它只站在你的角度,一切从你的利益出发。(本文不推销任何保险产品)

①还没买保险的:一对一的专属顾问会根据我们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为我们量身定制专属适合自己的三套家庭保障规划方案,让我们享受到贴心的服务体验;
②已经买了保险的:也可以给我们已有的保单做排查分析,一张张讲解我们买的保险值不值、有什么用处,优化我们的保险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