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考古100年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2-05-18 发布于陕西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其立足之本。文物既可明古今,亦可观天下。

一百年前,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要将“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二者相互印证,共同促进对华夏文明史的研究。泱泱大国的五千年历史,不仅体现为纸笔墨迹间的诗词歌赋,更应展现物质文明的发现和传承。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我们可以品味岁月痕迹、感受古人的智慧。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流淌着无数的美丽传说和荡气回肠的故事,而考古正是将埋藏在地下的秘密呈之于世,让纸面的文字和口头的传说有了实物的验证。

Image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阿信为大家送上《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的几位作者——雷雨、唐际根、王宁远、赵海涛、蒋文孝、全洪、李岩的采访。

这几位考古界的大咖带领大家云游博物馆和考古遗址,探索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Image

初探文明之滥觞

都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曾有一种说法是“东周以上无信史”,外国学者只承认中国商代以来3300年的文明史。凭着考古人的手铲,良渚遗址的发现,使得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得以实证。

位于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古城外围发现了迄今中国最早的长堤,是水利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Image

良渚古城复原图

良渚水利工程主要分为低坝系统、高坝系统和长堤三部分,这三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良渚水利的高坝系统采取了一种特出的筑造形式,且位置较高,长堤遗址建筑在古城和山之间,低坝遗址则在山边围起来了一个圈。

这一水利工程形成了面积约13.29平方千米的库区,库容相当于3个西湖的水量。按现在的水利等级划分,已经达到“中大型水库”的级别。

Image
良渚水利系统复原图

良渚水利系统考古领队王宁远老师,是这一水利工程的重要发现者。他将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为大家科普这三项水利工程之间的区别,并分享良渚水利工程发现中那些有趣的故事。

Image
王宁远

把目光收回到距今4000年左右。在只有文献记载的基础上,我们一度很难证明夏代究竟存在与否?夏与商的交接是在什么时候?甚至有国外学者根本不承认夏代的存在。

通过考古发现与研究,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最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址。

Image

Image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

武王克商、夏代建立的年代说法纷纭,《史记》中有关夏朝的记载有多少是考古能证实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什么将夏朝的建立定格在公元前2070年呢?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汉字最早的形态,那么夏朝是否有文字呢?

二里头工作站站长赵海涛老师,带我们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我们揭秘二里头所展现的夏代历史。

Image

赵海涛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买来做药的“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得以重见天日。

Image

卜甲 动脉影摄

都说商代“一半是文明,一半是野蛮”,殉人制度也在这时非常流行。殷墟祭祀坑中的人骨,不仅有蒙古人种,还有高加索人、太平洋黑人、爱斯基摩人,甚至还有类似于波里尼西亚人种。

关于遗骨的研究得到的还不仅是人种信息,殷墟出土的人头甗,考古学家发现甗中的头骨被蒸煮过, 反映商代殉人制度可怕的一面。

Image

人头甗 动脉影摄

当然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殷墟出土的玉器为何有很多写实性的动物形象(虎象熊鹿等31种),堪比青铜王国的动物园?残奥会期间火上热搜的亚长墓出土的青铜手形器到底是不是最早的义肢?

走进河南安阳,原安阳考古工作站站长唐际根老师将为我们介绍安阳殷墟博物馆及王陵区,探索商代的历史文化。

B站搜索“博物馆”

点击右上角“解锁博物馆百科”

即可查看采访视频

Image

唐际根

Image

海上丝路从这里开始

南国从来都不止是一片荒凉、落后的蛮夷之地。过去的广东,既有他乡客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痴痴沉醉,也有韩愈任潮州刺史后兴修水利、兴办教育的历史印记。

Image

南越王墓前室

广州老城中心区越秀区,在20世纪末的基建工程中偶然发现了南越国的秘密: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赵佗自北而下,建立了南越国。这个雄踞华南的王国,共经历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

南越王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的发现,解开了岭南文化奠基时期的神秘面纱,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在出土文物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异域特色的文物,如香料、非洲象牙、银盒等,岭南地区和西方的商贸往来由此得以见证。

Image
南越王墓银盒

南越国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和持续繁荣的重要见证,也使得岭南社会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分枝——岭南文化。一些和南越有关的文化传统,至今仍为广州地区所传承。

南越王宫博物馆前馆长、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全洪老师,将为我们讲述南越国的历史、南越王宫的特色和南越王墓所蕴含的关键信息。

Image
全 洪

顺风起航的船只将中国制造带向遥远的西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珍藏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沉船“南海I号”整艘船体及其中打捞出的珍贵文物,将海洋文化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秘密一一揭示。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方面合作,寻找东印度公司“莱茵堡号”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艘沉船。相比起陆上的发掘,水下的考古面临更多技术和经验方面的挑战。

在打捞“南海I号”的时候,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整体打捞而不是分散打捞?这两种打捞方式,在当时各有什么样的优劣?当时在打捞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南海I号”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商业价值观起到了哪些作用?

这些问题,都交由“南海I号”保护与发掘亲历者李岩老师为你解答“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