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有哪些区别?

 茂林之家 2022-05-18 发布于湖南

甘露醇、甘油果糖为高渗制剂,属于降颅内压的渗透性脱水剂,临床主要用于脑水肿等的治疗。那么,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有哪些区别呢?

甘露醇属于渗透性利尿剂与高渗性组织脱水剂,有组织脱水、良好利尿等作用,其脱水作用强、起效迅速(10min后可发挥脱水作用)、效果可维持4~6h,能降低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增加缺血区的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张力、减少水的重吸收与增加尿量,并可防止脑疝的发生,还有暂时性开放血脑屏障的作用,可缓解头痛,为颅内压(ICP)增高的常规首选用药,可短期降低颅内压,需重复使用。甘露醇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可引起颅内压反跳、肾损伤(如急性肾功能障碍、渗透性肾病)、水电解质紊乱、利尿所致的低血容量等。

注意脑灌注压和基础肾功能情况。血浆渗透压>310mmol/L时甘露醇脱水效果有限,且可使肾功能损害的机率增加;血浆渗透压>320mOms/L,甘露醇失去渗透脱水的作用。

肾功能损伤者不宜使用甘露醇。禁用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者、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者、严重失水者。

甘露醇有利尿和升高血糖的作用,糖尿病者禁用。与万古霉素联用时,可加速其在肾脏的排泄,致血药浓度降低,需注意。

甘油果糖为渗透性脱水剂与高渗脱水剂,其起效缓慢、作用温和、维持作用时间较长(作用持续时间长达8-12h)、不易引起颅内压反跳现象,可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改善微循环、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代谢与增强脑细胞活力,还能提供一定的热量,可缓解头痛,可用于颅内压(ICP)增高的治疗,更适于慢性颅内压高者、伴有肾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者、长期脱水降颅内压者等,常与20%甘露醇等交替使用。甘油果糖利尿作用小、经肾脏排泄少、对肾功能影响小、对电解质平衡无明显影响。

《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治疗相关神经系统毒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2022年)中指出,降颅内压治疗若肾功能不全,可选用甘油果糖,但甘油果糖存在短时间颅压反弹现象,使用时需警惕。

《脑出血后脑水肿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推荐序贯使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等,以减少甘露醇的用量,减轻其对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影响,避免颅内压反跳等。

《脑出血后脑水肿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内压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或颅内压反跳等,更适于脑出血后轻度脑水肿、重度脑水肿恢复期及伴有肾功能不全者。甘油果糖可致高钠血症、静脉炎、乳酸中毒(大量、快速输入)等。

禁用于低渗性脱水症者、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者、高钠血症、无尿、严重脱水者、严重心力衰竭者和肾功能衰竭者。

注:渗透性治疗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避免肾损伤及心衰。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1.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87-670.

2.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42-452.

3.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23):1763-1766.

4.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的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7):1258-1263.

5.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5):3643-3647.

6.史卫忠等.甘露醇的临床合理使用[J].药品评价,2010,7(6):54-56.

7.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8):566-570.

8.脑出血后脑水肿管理专家共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8):1-5.

9.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2):1189-1193@

10.颅脑创伤后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治专家共识[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17(3):241-248.

11.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75-677.

12.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3):192-199.

13.脑血管病相关性正常颅压脑积水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39):3049-3054.

14.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7,20(1):1-8.

15.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2019,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36(7):457-463.

16.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9):1449.

17.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治疗相关神经系统毒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2):96-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