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征之后:一支红军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命令,苦苦撑到1947年

 烛下青史 2022-05-18 发布于云南

无论是巧夺金沙江,还是飞夺泸定桥,都是可以堪称为奇迹的红军传奇。长征对于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悲壮而神圣的存在。爬雪山、过草地,这些轻描淡写的语句不足以深刻地描绘出长征的苦与难,忍受着怎么样的饥饿与严寒,啃过多少树皮,被沼泽地浸泡过的脚踝起过多少水泡,溃烂的脚底有多疼,并非是生活在昌荣盛世的我们所能真切体会到的。

1935年对于共产党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毛泽东终于重新接过红军指挥棒,带领队伍挺进贵州,给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出其不意。乌江的突破,让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感到情况不妙,如坐针毡,也让红军士气大振,终于看见了转折和希望。

诱敌之计

遵义会议召开之后,中央的同志们赞同和支持毛泽东的决定,率领红军北渡长江,前往川南,寻找有利战机。为了顺利找到渡江的时机和突破口,红军决定出动诱敌之计,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来回穿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一来是消耗敌人的追踪精力,二来是蒙蔽敌人的眼睛,让他们猜不到红军的真实意图。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以后,这招诱敌之计很奏效,敌军被牵引得一团乱。但此时也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红军主力的兵力也会相继减弱,而且万一落入敌人的包围圈就麻烦了,很可能全军覆没。于是周恩来接到了一条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和命令,那就是建立一支名为川南游击纵队的队伍,接替红军主力执行迷惑敌人的任务。

周恩来到扎西石坎子河坝头,看着眼前的战士们,忽然有些哽咽,本就劳累的双眼又增添了些许惆怅。因为这个命令和任务不仅艰巨,还涉及到生死存亡。周恩来整理好情绪,声音洪亮的向战士们做着思想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苏区新的局面”。

川南游击纵队就此组成

整齐地看着周恩来的战士们,此时只有100多人,他们都是中央保卫局第五连的战士。因为这支游击队的任务艰险,相当于拿命来做赌注,所以各个军团都不愿意自己人去冒险。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只能先让自己的战士冲上前去,“割下”自己的肉。随后,彭德怀也抽调了自己手下的兵,这支队伍也从100人变为了400人。

周恩来传达完命令并且做好动员工作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很可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征途,相当于敢死队。

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见。可在水深火热的革命年代里,这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谁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少数人的牺牲是为了大多数人的重生,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掌控。

1935年2月,川南游击纵队正式出发。刚开始的行动,收获良多,顺利地扰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步伐,一时间国民党反动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也分不清红军主力到底在哪里。川南游击纵队打着红军主力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对国民党发起挑衅,为真正主力的渡江争取更多时间和机会。

红军正是看中了地方军阀的弱点,直击要害。由于川军是地方军阀,视自己的地盘为首要重点,因此常常被川南游击队所误导,他们生怕红军打过来毁坏自己的势力范围。川南游击队每一次的行动都无异于自杀式袭击,虽然屡屡成功,但是游击队的人数也越来越少。

临阵叛变,为游击队带来重创

此时是最考验战士们革命素养和对党的信仰忠实度的,只可惜在这紧要关头有的人还是临阵脱逃。虽然游击队政委徐策一直在鼓舞大家伙的士气,可是作为司令员的王逸涛还是有了二心,他生怕下一个被国民党军刺杀的就是自己。趁着旁人不注意,司令员王逸涛当起了逃兵。

更要命的是,王逸涛的妻子安硕甫被国民党特务抓获,囚禁于牢狱之中。安硕甫与王逸涛一样,以个人的性命和利益得失为主,丝毫不顾及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信仰,她毫不犹豫的供出了王逸涛以换取国民党的信任。王逸涛接到了妻子安硕甫的信件之后,决定为国民党办事,给自己找一个出路。

王逸涛带着国民党队伍对游击队进行围追堵截,由于王逸涛此前对游击队的行动路线了解得很全面,所以游击队遭到重创,就连徐策、余鸿泽等干部级别的战士也相继阵亡。此时的游击队只剩下17人。从400到17的变化,就可以想象出来这场行动有多么惨烈了。游击队里的参谋长刘复初不气馁不信命,他站了出来,主动带领剩下的人躲进丛林,以待新生。

1936年5月,刘复初所带领的队伍已经从17人变为了1000多人。原来在这期间,刘复初不断地在当地征收新兵,扩大队伍规模。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再次承担了一个危险任务,掩护湘西红六军团撤退转移。这次任务的执行,游击队遭受了围剿,刘复初也被国民党抓获。

或许是红色的星火不会熄灭,刘复初被捕以后,这只零散的游击队居然没有停止脚步,继续在敌后开展革命斗争,壮大队伍,有的人虽然一直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却一路挺到了1947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