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很多满清官员坐视清朝灭亡而不顾

 昵称kCGTxDpp 2022-05-19 发布于甘肃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衰退的迹象,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御用文人对三位皇帝文治武功的无耻吹捧,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我们可以把康乾盛世和汉朝文景之治对比,汉文帝时期采取道家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当时全国发生的刑事案件不到100起,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年上升。汉景帝时期延续汉文帝的政策,各行业发展繁荣百姓生活在小康之中,虽然汉景帝为了剪除尾大不掉的诸侯势力而决意削藩引发“八王之乱”,但战乱很快平息造成的损害有限。乾隆时期英国女王派遣马嘎尔尼来华商议两国通商合作的事情,马嘎尔尼认为自己是女王的使者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女王的荣誉拒绝向乾隆下跪,乾隆为此大为恼怒认为这是外邦瞧不起自己,于是拒绝英国女王提出通商合作的事情。
马嘎尔尼出使不力但心机颇深,他返回的时候没有乘船直接离开而是一路坐着马车四处查看,他想真切的了解这个《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的遍地黄金珠宝、人们穿着绫罗绸缎的国家,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他记载乾隆时期官员们普遍锦衣玉食骄奢淫逸,百姓们却普遍衣衫褴褛穷困不堪,乡村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茅草破屋,这说明贫富差距巨大社会不稳。清朝的兵卒穿着破衣烂衫,拿着落后的腰刀长矛,这说明后勤保障不足武器装备落后。马嘎尔尼根据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直言大清就是汪洋中的一艘破船,之所以没有沉没是因为驾驶的人乾隆手段高明,打败这样的国家根本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他的这一见解和后来的日本战略家石原莞尔得出的结论可以相提并论。
在日本侵华之前,石原莞尔伪装成各种行业的人潜入民国,调查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实,他发现民国时期官员富豪生活奢侈纸醉金迷,百姓穷困不堪麻木不仁,每个人眼中和心中只有自己的私人利益根本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所以,石原莞尔下定决定要学习蒙古人和满族人用武力征服中国,让先进发达的日本来管理物产丰富的中华大地,而中国人根本不配拥有这片土地。他还近距离观察张作霖的儿子,认为这个大烟缠身骄奢淫逸大权在握却胸无大志的人根本不堪一击,杀他用一把竹子做的刀就够了。紧接着,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20万东北军面对2万关东军竟然被吓得连抢都不敢开,将3000万东北父老丢给了日本人自己跑路了。日本人在东北一边围剿抗日义勇军,一边竭力的安抚东北人,他们在哪里建立了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伪满洲国。
1860年,满清的有志之士决心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设备,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他们只看到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却坚持认为满清的专制集权制度天下最好。其实,不是他们看不出满清专制制度的弊端,而且不光是他们连满清的皇族子弟也清楚西方整套体制都优于满清,但是大家谁也不敢点破也不想点破,因为大家都是满清专制集权制度的受益者。只要满清王朝还在,他们仍然可以躺着过锦衣玉食奢侈享乐的日子,干嘛非得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展了三十年时间,大家都闷声发大财闭口不谈现实问题,结果甲午海战惨败、八国联军侵华、满清王朝覆灭,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庞大富裕的家族全部灰飞烟灭了。
满清大大小小的官员除了极个别有远见的,其他大多数都是昏庸之辈,但那些极个别有远见的人中敢仗义执言为民呼吁的都不得好死,因为他们一语道破了满清贵族的虚伪、大小官员的做作和百姓的愚昧,于是他们成了这三种人共同的敌人。在专制集权制度下讲真话办实事是很难的,因为大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装的好好地,大家都背地里使坏表面上亲热,而你非得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大家,搞得大家都很生气很厌恶。满清官员坐视满清覆灭而不顾,一是不愿,二是不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