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焊工、国之栋梁:焊接坦克的“独臂焊侠”!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5-19 发布于山东

一辆坦克的车体,由数百块装甲钢板焊接而成,长短焊缝多达800多条。当穿甲弹击中车体的时候,每平方厘米会产生数十吨到数百吨的高压,如果焊接不牢的话,这些焊缝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所以说,焊接质量是坦克装甲强度的重要保障。

卢仁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就是那个为坦克缝制保护伞的人。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坦克的驾驶舱,这是坦克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

几十年来,卢仁峰在焊接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然而您敢相信吗?这些复杂的焊接产品,都是卢仁峰仅靠一只手完成的。

1

在卢仁峰家乡内蒙古,沙漠深处生长着一种树,名为“胡杨”。与其他的杨树不同,胡杨能忍受沙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着极强的忍耐力,生长在沙漠中枝繁叶茂,被人们赞美为“沙漠的脊梁”。卢仁峰也常常把自己看作一棵胡杨。作为老军工人的后代。

几十年前,卢仁峰的父母远赴大西北支援国家建设,在一线生产岗位一干就是一辈子,这种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也从小感染着年幼的卢仁峰。重技术、讲奉献,是老一辈军工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卢仁峰希望把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1979年,16岁的卢仁峰来到内蒙古一机集团,开始从事焊接工作。

焊接,也称熔接。这种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军事紧密相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现代武器尤其是坦克的出现,对金属焊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埋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电渣焊等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技术先后问世。

“不学好一门技术,你一辈子将一事无成。”

刚接触焊接时,老师傅的话让卢仁峰深受触动,他不想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希望干出一番事业。

老师傅干活时,他盯着看,默记操作要领;吃饭时,他甚至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试板,反复摸索操作技巧。从拿起焊枪的第一天起,卢仁峰就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当工人就要当最优秀的工人,要做焊接专家。”

定下了这个目标后,他给自己列了个课程表,一周七天,一三五学理论,二四六学技术,把它贴在工具箱上,《金属学》《焊接工艺》这样的工具书被翻到卷边,看书的地方被坐出一个坑。

为了结合理论进行实操,卢仁峰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加焊50根焊条练基本功,焊条上的每个熔孔都力求做到均匀排列,卢仁峰一练就是三年时间,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让他的焊接技术日臻成熟。

电焊工是个挺辛苦的工作,每天都得蹲在那儿一动不动,焊接一个焊口需要很长时间,各种角落、高空、地下全得钻,又脏又热。

尽管如此,卢仁峰还是不让自己闲着,一有时间,他就骑上自行车在周围厂子里到处跑,哪有电焊的活儿、哪有电焊的比赛,就去学就去看,干完班里的活儿,晚上回去自己练。

转眼之间,卢仁峰进厂工作已经7年了,靠着平时勤学苦练,他的焊接技术在一同进厂的同龄人当中已是名列前茅。

然而正当卢仁峰鼓足心劲儿想大干一番之时,一次意外却险些断送了他的前程。

2

那时候工厂中的机器大多是没有感应器的,有一天,卢仁峰正在剪板机旁边量尺寸,他左手往前一探,没想到脚却碰到了机器的开关,机器飞速运转起来,想抽出在机器中的左手已经来不及了。

卢仁峰当时异常地冷静:他先用右手拿着焊把试了试,并没有影响右手功能,然后才去机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捡了回来,叫同事送自己去医院。

经过24小时的手术抢救,卢仁峰被切掉的左手,接上了,但小手指和无名指被切除,中指、食指彻底丧失功能,只有大拇指第二节保留了部分功能。

由于神经部分损坏严重,卢仁峰左手的功能基本丧失了,别说辅助焊接工作,就连生活中端杯水他都做不到。沮丧、绝望的卢仁峰,甚至想到过离婚以免拖累当时新婚的妻子。

在医院的那些日子里,卢仁峰渐渐挺了过来,他让妻子把自己所有的书全都搬到病房里来,病房成了他学习的图书室。在别人看来无比难熬的住院时间,反倒成了卢仁峰工作之外学习充电的宝贵机会。

一年的时间,卢仁峰看了三本和焊接技术有关的书籍,正好弥补了他理论知识的不足。

3

可是出院后,当卢仁峰想要重新回到焊接岗位时,他才发现用一只手焊接的难度超乎想象。

当他再一次试着举起焊枪时,失去了功能的左手无法起到辅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精准。

所以,卢仁峰不得不把焊接好的零件反复割下来、再焊上去,别人一次能完成的焊接,他要两三次甚至十次。特别是装配每一个零件的时候,只靠一只手总是达不到精准度,而且稍微一不注意就会碰到受伤的手,十指连心,那种疼痛的感觉,旁人难以想象。

卢仁峰的骨子里,还是带着军工人那种坚韧与乐观的精神。对他来说面对的挑战越大,迸发的能量就越强。尤其是接图纸和接工程的时候,虽然自己只能依靠一只手,但他很少针对别人的图纸提要求。

在卢仁峰看来,但凡他能解决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创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卢仁峰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的行为准则。左手神经损坏严重,失去了知觉,辅助焊接时总容易被烫到。卢仁峰就做了个特制的加厚隔热手套,到冬天冷的时候,里头加一个手套,外边再加一个,在高温下焊接也不用担心会烫伤。

还有焊接常备的手持焊帽,别人拿手操作很灵活,对卢仁峰来说却是比登天还难。经过尝试,卢仁峰想到在这个焊帽里焊了一个铁圈当作卡子,这样他就可以用嘴叼住焊帽,一点儿也不影响右手正常干活儿。

就在卢仁峰受伤后的第二年,包头市举办了一场技术比赛,卢仁峰主动向工会申请参加,手上的伤还没好,他就缠着绷带去参加了比赛,最终拿到了第九名

那次比赛结束后,卢仁峰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干电焊工。不过,既然决定继续干这个岗位,就得想办法追上别人。

为了跟上同事的进度,每天卢仁峰都在加练强化基本功,他常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起来后,牙齿都咬出了血,脸部肌肉酸痛、冷汗直冒。每次等他完成一天的“功课”时,厂房里早已空无一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单手焊接,卢仁峰一练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他以超人的毅力,在与病痛的抗争中占据了上风,不但逐渐掌握了单手进行焊条电弧焊、氩弧焊等十几种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创新成果,一跃成为厂里、市里、乃至整个兵器集团焊接技术的技术大拿。

不过,卢仁峰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

本世纪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国之重器要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钢材的焊接难度极高,这曾让卢仁峰和同事们一筹莫展。

作为领军人的卢仁峰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焊接方法,工人们才能以此为范式而展开规模化生产。可不管谁上手,这特种钢材是谁焊都裂,整个攻关过程持续了近一年。基本上大半年时间里,卢仁峰连家都没回过,天天就在厂里琢磨用什么材料,用一块不行,再换一块,还不行,那段时间,卢仁峰的同事们光实验材料就废了1000多块。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挑战,卢仁峰的倔劲一上来倒显得有些兴奋。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全天候待在工厂,连吃住都在单位,这一系列举动,在卢仁峰妻子口中,被称为一根筋:“他就这样,他喜欢什么,他就得把它做好,弄好好像是有点一根筋。为了同志们加班能吃好喝好,完了把家里的煤气灶什么这些东西都拿到单位去。我觉得那阵其实有的是一开始的时候也好像有点想不通。这单位的事,你干嘛都把自己家东西都拿走?后来慢慢也觉得就那样吧。”

就这样,为了研制出新的焊接方法,卢仁峰把自己家的煤气罐、煤气灶、厨具都搬到了车间,吃住在车间里,反复琢磨,5年时间,300多次试验,一动焊枪,卢仁峰就知道钢材的可焊性如何,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他就能辨别出碳含量有多少,应采用怎样的工艺。

凭借着屡败屡战的精神,卢仁峰终于对新型钢材的性能做到了了如指掌,成功找到了攻克难关的突破口。很快,一批新型坦克装甲生产下线,在穿甲弹冲击和车体涉水等多种严峻的考验中,坦克车体依然坚如磐石、密不透风。

5

什么是工匠精神?卢仁峰有自己的理解,“工匠要有一颗责任心,有一种敬业精神。当工人就当最优秀的工人,做焊工就要成为最有能力的专家。”

“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技能大师”……面对一项项荣誉,卢仁峰表现淡然。相比这些荣誉,卢仁峰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卢仁峰所带的科研攻关班,被一机集团命名为“卢仁峰班组”。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个个都是焊接能手,并担负起多个重点项目的攻关任务。

多年来,卢仁峰带出的百余名工匠,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能手,有的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等殊荣。

在徒弟们眼里,卢仁峰是一位极为严苛的老师。一天5块钢板、30根焊条的“定位点焊”,是卢仁峰对徒弟们的硬要求。

徒弟们焊接完钢板,卢仁峰会逐个检查点焊效果,误差超标就要重来,但其实,卢仁峰也有温情流露的时刻,只要说起自己焊接的坦克,这位“独臂焊侠”语气中,总是充满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