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礼算不算陋习?

 关山听风 2022-05-19 发布于湖南

近几十年来,一些随礼变味了,堕落成彻头彻尾陋习。但不是所有的随礼,有一传统性的随礼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有的还是一种助人的美德。

现在怎么随礼,朋友们心中已有数了,也有不少朋友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不胜其烦,我也就不再往这灶中加柴添火了。在这里,我介绍一下过去民间的传统人情事务,通过过去与现在对比,我想朋友们会一目了然。


要说过去的人情事务往来,有一个群体也得撇开不说,那就是富裕人家,虽然这是社会的少数,有时也引领当时社会时尚和风气,他们的人情事务往来是普遍老百姓无法比的。

俗话说:“穷人不起屋,富人不移祖”,这话前半句的意思是穷人家底薄,修造房子就会把自己的家底耗尽了,会更穷,更不好过日子。“穷人不起屋”警示穷人搞建设要量力而行。而这句话的后半句意思是,富贵人家是既得利益者,中国民间往往把这种富贵与风水迷信挂钩,认为是得到了祖坟的保佑。

这里的“祖”即祖坟。既然有祖坟的保佑,证明祖坟葬了风水宝地,如移祖坟会家道败落。富人要保持家中富贵,就不能随便迁坟。下面我就说说大多数,即过去平民百姓的人情事务往来。

一、帮扶性质的随礼

建房

上面说到“穷人不起屋”,不止穷人,过去一般家庭修建房屋,劳心费力且不说,在财力上也非常吃力。因此,一家建房,亲朋邻里相帮。

这种随礼一般是以劳力和物资为主,如为建房之人义务出工出力,又如工匠修房要吃饭,亲朋邻里送粮送菜,有的送木材等建筑材料。亲朋邻里能帮一此算一点,目的是为建房之人减轻一些经济压力。

这种随礼虽然很少体现在货币上,但比货币的作用更大,实用性更强,在过去农村是比较普遍的。


进新屋

房屋修建完成后,就要进新屋。过去进新屋也要办酒席,庆贺下。但作为亲朋邻里来说,并不是纯粹去唱庆贺酒,而是去“帮人进新屋”,关键在“帮”字上。建屋之人修造房屋不易,在进新屋时要帮一把,这种随礼一般既送礼金,也送粮食和菜。

上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作为普通百姓,尤其是农村,过去培养子弟读书不容易,一旦有人考上了秀才(大学),亲朋好友邻里都要随礼。这种随礼与现在的所谓“谢师宴”是不同的,一般不办酒席,不显摆,在考上学的学子上学时给一点钱作路费、生活费或学费,以减轻其家庭负担。这种随礼体现了民间尊重读书人的风气。

丧事

过去有老人去世,作为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亲朋好友邻里也要相帮,一是义务出工出力;二是随礼,这种随礼有物资也有金钱,物资主要是粮食、香纸、油、菜,也就是办丧事时能用得着的东西。过去,一个村庄办丧事被称为“众人种事”,也就是一家有丧事,全村庄的人相帮。

小结:过去帮扶性质的随礼,不带任何的功利色彩,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讲究实用,尽量减轻主家的经济负担。随礼的人也讲究量力而行,很少有打胖脸充胖子,因此,这种随礼风气纯朴,表达的是一种真实情感。


二、祝贺性质的随礼

出嫁酒

过去女儿出嫁办酒随礼有两部分,一是礼金,二是物件。礼金,送礼金一般处于次要地位;物件,也就是送一两件东西作为嫁妆、包括衣服、被子、木器用具等。在女儿出妆前,亲朋要决定送什么东西,就事先要告诉嫁女的人家,免得重复置办。这种随礼在过去嫁女时是主要的,显得实用而庄重。

结婚

过去男人结婚随礼有三种,一是礼金,二是物,三是匾牌。礼金和上面说的一样,就不作说了;物质一般是粮食;匾牌,有匾额和对联,古代为木制,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玻璃框,主要是挂在新郎家的厅堂(堂屋)内,有的匾额挂在厅堂(堂屋)的门额上。结婚随礼,舅舅礼重,其他人为一般人情。

三朝酒

过去的三朝酒就是女人坐月子时后办的祝贺酒,现在的人一般叫满月酒。以前的三朝酒又称打三朝,一般由女人和小孩参加,男人忌参加。随礼情况,一般拿一些给坐月子女人的营养补品,如鸡、鸡蛋等,再就是新生小孩的衣服、鞋帽等,一般不送礼金。

生日酒

主要是小孩的周岁、成年(二十岁生日),然后就是老人庆寿。一些地方习俗,有的虽为老人,但只要上面还有父母在是不能做生日酒的。生日酒不宜随礼太重,不然主家回礼也重。

有一些地方做生日酒一定要亏,不能赚钱,亏得越多,意味生日的人身体越健康,寿命越长,否则会折寿。如湖南的长沙流行些习俗。因此,做生意收进来的礼金一定要在当天花掉。有的地方对做生日酒随礼过重的,要退回一部分。


小结:祝贺性质的随礼主要讲究的是实用,同时也是适可而止,讲究的是一种喜庆气氛,而不是从亲朋邻里那里去捞一把。

现在的一些地方和一些人办酒,与传统办酒的习俗相去甚远,纯粹是利益为上,讲究的是一种面子和是否赢利。

有的酒可办可不办,但有些人只要找到一个由头,就一定要办,有的人还要巧立名目办酒,美其名曰:收账!很多人在办完酒后抱怨,办酒收回的“账”是小部分,大部分花在了酒店里。而这种收账,不知打扰多少人,又加重了多少人的经济负担。

热衷于这种“收账”式的办酒就是社会变态的陋习。而在随礼上,有一些地方,有一些人只允许做加法,不允许约等于和小于以前别人的随礼数额,这更是一种强人所难的陋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