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繁为简:圆运动只需要学完这一篇!

 无名老熊 2022-05-19 发布于澳大利亚

导言

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学。斯言也,人皆闻而笑之。谓其空泛①无当也。其实非空非泛,而且非常之实在。本来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只因无法得知宇宙,遂无法得知中医。倘因不知之故,遂将中医学的本身,改变一个方法去研究他,只有愈走愈远者。只须寻出一个实在的研究方法,一研究,便得着,便将宇宙得着。得着宇宙,自然得着中医。此篇乃得着宇宙自能得着中医之研究法。读者只须一字不可放松过去,总要于“实在”二字上,寻出着落,便完全得着矣。

中医学之有原理,犹世界文法之有字母。自来学中医的书籍,只有文法,并无字母,人各一辞,不能一致。后人学医,不得要领,用力益深,入门益难,掩卷叹息,废然而返者,多少人矣。下焉者,则首读药性,记诵成方,只知此方能治此病,并不问此病何以要用此方,忽而大病赖以回生,忽而小病竟遭治死,问其何以回生,不知也,问其何以治死,不知也。我古先圣哲功参造化利济民生之学,势将亡于现代唯物辩证的科学潮流之中,可惧可惧。此篇原理如字母,下篇经方如拼法,伤寒温病等如文法。大匠之巧,人各不同。大匠的规矩,人人皆同。规矩既同,则巧之不同者,仅高下不同耳。无字母的文法,无规矩之巧也。今而后,有字母矣,有规矩矣,字母同则文同,规矩同则巧同,亦唯物辩证之法而已。

阴阳五行者,宇宙大气中的物质。由唯物辩证之法,以得着阴阳五行的物质的认识,于是乎,中医学的原理,出现于当今科学潮流澎湃之世。先读此篇,认识原理,由字母而拼法,而文法,然后知古中医学之不欺我也。

中华民国二十八(1939)己卯冬月子益重著于成都四川国医学院

系统的认识

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整个气质运化学,其原理原出于河图。气乃大气,质乃大气中的物质,运乃运行,化乃变化,其原理出于河图。

河图的圆运动,大之表示一个造化的个体。小之表示一个细胞的个体。一个人的个体,即是一个河图。河图者,中医学系统也,河图详《生命宇宙篇》。

左上右下 东南西北 春夏秋冬

卯午酉子 升浮降沉 温热凉寒

生长收藏 图的虚线 地面之际

《洪范》(《洪范》,殷周时代,箕子向武王陈述宇宙造化之书名。)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河图之辞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

河图虚线,为地面之际。虚线上为阳位,虚线下为阴位。天者阳之称,地者阴之称。一数代水,水沉于下,而来自上。二数代火,火浮于上,而来自下。三数代木,木以升水,下沉之水,乃交于上。四数代金,金以降火,上浮之火,乃交于下。五数代土,沉浮升降,四维俱备,则成中气。木以升水,三为阳数,木升则又化火。金以降火,四为阴数,金降则又化水也。

河图之辞又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一加五得六,水气之中,须有中气。二加五得七,火气之中,须有中气。三加五得八,木气之中,须有中气。四加五得九,金气之中,须有中气。五加五得十,中气主运化,为圆运动之枢轴,中气之中,须阴阳合和,方能旋转而起运化也。成者,成圆运动,言下沉的仍须上浮,上浮的仍须下沉,左升的仍须右降,右降的仍须左升,以成为圆运动。阴生者,得阳则成圆运动。阳生者,得阴则成圆运动。阳得阴则生中气,阴得阳则生中气,又必须四维之中,皆有中气,然后能成整个圆运动也。(河图运动之密,无可思议。此为圆运动停止之表示图。)

人乃宇宙造化之所生,欲知人身,须先知造化。故本篇未言人身,先言造化。一言造化,即是言人身。

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乃宇宙造化的大气圆运动的物质。生物皆是秉受大气的圆运动而生的,大气中有阴阳五行六气,故人身亦有阴阳五行六气。大气中的阴阳五行六气,是圆运动着的,故人身中的阴阳五行六气亦是圆运动着的。生物各得大气阴阳五行六气圆运动之偏,人身独得大气阴阳五行六气圆运动之圆。人身之病,人身运动之偏也。中医者,以物性之偏,补救人身之偏之事也。

运动圆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用药以回复其圆为医理。此中医学之系统也,是实在的,是自然的,是简易的,一个河图尽之矣。此中医学之系统也。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词的所以然。欲认识名词,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气的所以然。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的降沉升浮的圆运动。(注: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的降沉升浮的圆运动,需从降认识起,如此即可得着全书整个雏形,见《本书读法次序

》。立秋为降之起点,亦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

右下左上中

降沉升浮中

秋冬春夏中

西北东南中

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线上为地面上。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由中心以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范围。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读者。

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土上的热,多至极也。降极则升,升极则降,升降不已,则生中力,亦大气圆运动自然之事也。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图的虚线,在宇宙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在脐上二寸(即下脘穴)。

热性本来升浮,不能降沉。热之降沉,秋气收敛之力降沉之也。热降,为生物有生之始,热不降,为生物致死之因,详下文各篇。秋气收敛详下文。

阴阳

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伏羲画卦,—为阳卦、――为阴卦其义即此)。阳性上澎,阴性下压。阳性直上,阴性直下。阴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动静交合,升浮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动静交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者,生物之父母也。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亦即造化个体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阴阳圆运动之大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遗传。先认识造化大气的阴阳,自能认识人体的阴阳。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行,即运动也。生物个体,皆有阴性阳性者,大气中有阴阳故也。此中医阴阳二字之来源也。“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气圆运动时,生育生物之称,亦即宇宙之称。

五行

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夏时为多。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午时太阳的热,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君相二字之义详见下文。

秋气属金。秋时太阳往南,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造化之气,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属金气。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酉时金气凉降之力独大也。天空之间,指地面之上言。金气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冬气属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时大气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属水气。一日之子时,亦属水气。子时,大气沉极之时也。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气上浮之方为南,下沉之方为北。

春气属木。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经秋时金气收而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气,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春时大气温升而属木气。升气旺于东方,故东方属木气。一日之卯时,亦属木气。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中气属土。一年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气。金水木火土,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也。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南西北。

此图乃假设五行运动停止时之图。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说宇宙,便是说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也。此宇宙,名曰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物质,各有能力。木气有疏泄能力,火气有宣通能力,金气有收敛能力,水气有封藏能力,土气有运化能力。能力亦称势力,亦称作用。

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间为长夏。

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敛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运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作用制运化作用,故曰木克土。运化者,运动化合也。宣通者,宣热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伤水分也。(注:土气燥则克水,土气湿则不克水。)

相生者,大气圆运动次序的先后(如河图西方之金,生北方之水;北方之水,生东方之木;东方之木,生南方之火;南方之火,生中央之土;中央之土,又生西方之金,如环无端,合於一周的圆运动。)。相克者,大气圆运动对待的平衡(如河图北方之水,克南方之火。西方之金,克东方之木者是也)。相生者,补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过。相生相克,皆圆运动自身维持自身运动之圆而已。天人之气,和平则无病。运动圆则和平,亦和平则运动圆。相生则和,相克则平。相生相克者,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也。一年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息看。一呼一吸则大气升降于人身,成一整个也。天人的“天”字,乃整个造化的简称。

六气

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因六气各有事实,故又曰六行六气。

六行六气,是融合极密,分析不开,和平不偏的圆运动。木气偏见,则病风。君火之气偏见,则病热。相火偏见,则病暑。金气偏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寒。土气偏见,则病湿。金气、水气与水中相火之气不足则病风。金气、木气不足则病热、病暑。火气、水气不足则病燥。火气、木气不足则病寒。金气、木气不足则病湿。而皆缘于中气之虚也。故六气名目,而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之称也。《内经》谓在地为五行,在天为六气,在事实上,说不过去。

此即五行图,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气,其实六行六气。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木火金水,分主四维。相火土气,同主中宫。中宫在地面之际,四维距地面较远。

六行六气的圆运动,四节一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此时令病发生之根源也。圆运动的天人一气,时令病上,最为显着。内伤杂病,亦属六气,特不似时令病关系生死之速耳。因时令病,乃整个六气分散,中气消灭极易,故死甚速也。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厥阴风木

地面上属阳,地面下属阴,阴位在下,阴根在上;阳位在上,阳根在下。初气之时,大气由寒而温。地下水中所封藏经秋收来的阳热,动而上升。此阳热与水化合,是为木气。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也。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故称厥阴。厥者,极也。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故称风木。

初气由六气而来,六气之时,雪大天寒,封藏气足,木气上升,只化生气,不化风气。凡大寒之后,民病温病发热头痛身疼倦怠,皆木气生意不畅,疏泄化风之病。初气之时,小儿多病麻疹神倦发热等病。小儿本身木气幼稚,不胜造化的木气疏泄也。人身内伤外感,风木之病极多。仲景伤寒论厥阴篇,死证之多可见也。如金气能收,木气不过疏泄,水气能藏,相火不动,水中温暖,木气根深,不病风也。

少阴君火

二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气也。此时大气较热,不似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所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光明四达,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此时大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初气之时,木不生风,由升而浮,则生君火。君火上浮,万物茂长,人民不病热病。凡春分之后,民病喉痛温热,皆君火长气抑郁,因而病热之病。此时阳气渐充,人虽病热,不似初起之时,由静而动,有风木拔根之危险。然少阴之上升,全赖水中之阳足。仲圣伤寒论少阴死证,皆属阳亡,可见也。如金气充足,火随金降,则君火不病热。如木气充足,甲木下降有力,乙木化生清阳,则君火不病热也。

少阳相火

三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从出,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此时,大气中金气收降之力尚小,不能将地面上盛满的阳热,全行降入地面下之水中,故)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注:造化之气,中下为本。中下阳少,故称少阳。)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济,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此相火,即本年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也。凡小满以后,人病霍乱,皆少阳相火不降之病。霍乱有寒热之分,三气之时,地面之上虽热,地面之下却寒,人身亦上热下寒。偶因食寒饮冷,中气不运,遂成寒证。寒证人死最速者,中下无阳也。偶因暑热入胃,增加本身的热,遂成热证。热证人死亦速者,人身津液,被暑热灼伤,气机阻滞运行不通也。如金气充足,火随金降,则相火不病暑。如木气充足,甲木下降,则相火亦不病暑也。

太阴湿土

四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地面上非常之热,地面下非常之寒。热属阳,寒属阴。此时由地下上升的空气中,阳微阴盛,故称太阴。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此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尚未降入土下。寒热相逼,湿气濡滋。土气在升降之交,故称湿土。(注:一年四季,惟三伏雨大,透土而下,湿气旺之故。)

大暑以后,民病肿胀腹泻,皆土湿不能运化。此时中上现热,中下伏寒,故四气之时,下寒之病甚多。必须相火下降,土气方能运化而不病寒,伏天雨大之年,太阴病寒者少,相火下降之故也。如伏天干热无雨,相火即不下降,遂病下寒也。

太阴湿土,阴湿之盛者,因土气中旧存的阳气已出也。然大暑之后,节交立秋,一交立秋,秋金降敛。旧存的阳气虽出,新收的阳气降入。太阴居少阳之后,阳明之前。此时土气,内有相火之热,外有燥金之燥。因土转病燥热,亦复不少。是太阴湿土阴湿之病,当重在少阳相火之时,与立秋之前也。如金气充足,能将水气收归膀胱,则土气不病湿。如木气充足,能行疏泄之令,将水气疏泄出来,则土气不病湿。

阳明燥金

地面上为阳位。五气之时,地面上盛满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中土之下,阳气充足。湿气已收,大宇光明,阳盛而明,故称阳明。金气当旺,湿气收则燥气结。此时地面上空的金气,压力极大,故称燥金。

秋分之后,金气当权,收令大行,相火下降,不再逆升,万物归根。人身亦相火下降,根气加增,精神强健,中气充足,无动生死的时令病。燥金的普通时令病,不过咽干粪结热伤风与秋燥感冒而已。惟冬令冷冻不大之地,水中阳气封藏不住,随时升泄,燥病之起,甚为难治,详本书《时病篇》。

金气凉则收敛而下降,金气燥则横结而不降。燥者,天空金气凉降而下,已经降入地面下之火,又复热升而上,两相裹束,故燥结于中也。金燥必结聚,如火气充足,则结聚解散而不病燥。金燥必伤津,如水气充足,能藏火气,火不逆升,则津润而不病燥也。

太阳寒水

六气之时,地面上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气,中下为本。中下阳多,故称太阳。此阳热降入地下,即藏于地下的水中。水者,金气将土气的水分收敛,降入地下所成。此阳热降入水中,水即将它封藏不泄。此时大气降压,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则水内阳藏,故称寒水。

小雪之后,空气严寒,阳藏水中,根气深固,无普通时症。伤寒病乃个人感冒寒气之病。倘或冬时不寒,水中封藏的阳气,泄露出来,则病冬温。冬温乃阳气失根外泄化热之病。阳根外泄,中气无根,所以冬温之病,人死最多,即不发现于冬时,必发现于春初也。温病死人最多,火泄于上,水寒于下也。必金气能收,火随金降,甲木下降,相火归根,则水不病寒也。水之病寒,水气之内寒也。水气之内寒,水气之外不寒也。若水气内外都寒,则水气之内,所藏之相火必微少矣。

六气病症,略举数端,天人一气,可以概见。

五行的运动圆,合成一气。木升金降,则木不病风,金不病燥。水升火降,则火不病热,不病暑,水不病寒。土运于中,则土不病湿。运动不圆,升降不交,各现本气,则病风、热、暑、湿、燥、寒。病者,大气病也。人身之气,亦如是也。初气之时,宜养木气。二气之时,宜养火气。三气之时,宜补相火之气。四气之时,宜养土气。五气之时,宜养金气。六气之时,宜补水气。相火下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下降也。(注:君火由木气所发生,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为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研究五行六气的圆运动,须认定此地本年大气的升降浮沉,追想此地上年大气的升降浮沉,再预想此地来年大气的升降浮沉。(此字的意义,包括一年春夏秋冬而言。)将一年的圆运动,归纳一日的圆运动,再归纳一息的圆运动。时时刻刻,静默体会,自然发现天人一气的一切事实。人身五行六气,是不发见的,只有圆运动而已。如一发见。便是病了。

相火与圆运动整个的关系

圆运动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夏秋之交,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名曰:相火。此相火经秋气的收敛,降入地下,经冬气的封藏,沉于地下水中,来年交春,乃由地下水中,向地面升发,来年交夏,再由地面浮长。春生夏长,如植物的花叶。秋收冬藏,如植物的根本。在人事上说,今年的春生,为今年岁气之始。在医学上说,去年的秋收,实为今年岁气之根。今年秋收,又为来年岁气之根。是一年四时,无非此相火所流行。故人身上部谓之上焦,中部谓之中焦,下部谓之下焦。焦者,火也。不离相火之意也。凡内伤外感,最易发热的原因,与温病发热的原因,全在于此。

相火与中气的关系

土主运化,居圆运动之中,中气即在土气之内。相火下降,中气即能运化,相火不能下降,中气即不能运化。却又要中气运化,相火乃能下降;中气不能运化,相火即无力下降。相火与中气,交相为用,其机至速。凡服凉药,热反更加,与服养中药,热即退去者,即是此理。关系生死极大极速也。

相火与水气的关系

相火下降,水气封藏。中气为人身的生命,火在水中,又为中气的生命。君火有宣通作用,相火有燔灼作用。君火不生土,相火乃生土。君火之力小,相火之力大。惟其燔灼力大,水气能将他封藏不泄,水火俱足便生元气。此火外泄上逆,则烧热如烙矣。此火外泄一分,元气即灭一分。元气去,中气亡,人就死了。吾人饮食则生津液,肺金下降,津液归肾,则成水。吾人睡眠,阳气下降,则成相火。吾人睡醒之后,精神加增,小便色赤,水中加火故也。凡虚劳发热的根源,多在于此。因水少不能封藏相火,水反被相火煎枯故也。

相火与木气的关系

木为造化的生气,人身的生机。木气上升,由水中的温气升来也。水中温气,即是相火。相火藏在水中的足,水气温暖,木气乃足。凡温病热烧极盛,肺胃之间,并无实火,而现瘈疭、抽搐现象至于死者,相火全泄于外,木气无根而风动故也。

相火与君火的关系

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为相火。此相火降入地下,藏于水中,来年春夏,再由地下升浮出来,是为君火。君火者,木生之火也。水中相火,木气之根。是相火能足于下,君火乃足于上。如有上热之病,乃在上的相火不能下降,相火燔灼为殃,非君火之过。君火只有不足不见有余。(上文宣通太过,乃指火之作用而言。此之不见有余,乃指火之本气而言)。凡肾水耗伤之家,君火暗弱,思想迟钝,神明减少,皆水中封藏的相火不多故也。

相火与金气的关系

相火下降,全赖金气收敛之力。金气凉降,方能收敛。金收则火降,火降则金凉。金气不足,收敛力弱,火气飞腾,反伤金气。金气受伤,火气四散,上热下寒,中气失根,便成大祸。一年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者生相火也,长者长相火也,收者收相火也,藏者藏相火也。大地之间,除太阳射到地面上的相火外,全是金气,金气如不能收,则冬无所藏,春无所生,夏无所长,造化灭矣。造化之气,相火与金气的责任极大。金收则水藏,水藏则火秘,火秘则水温,水温则木和,木和则土运。故痨病之人咳嗽不愈则死。因金气不收,相火散泄,水寒木枯而土败故也。

以上六气,略举病症,以见大概。

五行的病气即人身的原素

木本生火,木病则生风而不生火。风气尽,木气亡。凡风病用散风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火本生土,火病则生热而不生土。热气尽,火气亡。凡热病用去热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土本生金,土病则生湿而不生金。湿气尽,土气亡。凡湿病用去湿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金本生水,金病则生燥而不生水。燥气尽,金气亡。凡燥病用散药去燥,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水本生木,水病则生寒而不生木。寒气尽,水气亡。凡寒病用热药去寒,去之太过,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六气者,人身的原素。六气和合,则为生命。一气偏见,则为毒质。一气独胜,诸气皆并入一气之中,则毒极而人死。六气偏见者,五行的运动不圆也。因一气之偏,而欲去之,毒气去,元素亦去矣。故治六气之病,以运动五行之圆为主,只知去六气的偏气,可乎哉?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秋季降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气亦然。肝胆的体质,均在身右。肝经的作用在左,胆经的作用在右。必胆经相火,由右降入下部水气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后发生肝经作用。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处处有木气。

人秉大气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心与小肠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处处有宣通作用,处处有火气。

人秉大气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肺与大肠主皮毛,有收敛作用。人身处处有收敛作用,处处有金气。

人秉大气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肾与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处处有封藏的作用,处处有水气。

人秉大气的土气而生脾脏与胃腑。脾与胃主肉,有运化的作用。人身处处有运化的作用,处处有土气。

人秉大气的相火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命门亦称三焦。心包与命门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处处有燔灼的作用,处处有相火之气。右肾内的白油,即是命门相火。心房为心脏,油膜包住的心尖,为心包脏。燔灼,即是燃烧。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有土气填实之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注:以上六段总体强调“金气不足,收敛不及”的重要性。金气不足,收敛不及则肾水封藏不足;金气不足,收敛不及则来年水中火气不足,木气疏泄不及也;金气不足,收敛不及还可直接导致疏泄太过,亦可间接导致火气宣通太过。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身个体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河图详生命宇宙。

由轮而轴者,由升降而成中气也。由轴而轮者,由中气而成升降也。大气是实在的物质,大气的物质运动,有一定的方法,有显明的程序,有各别的作用,由各别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别,此圆运动的河图,所以立造化之极也。

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金收降于土下的水中。经水气的封藏,阳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气。木气再升而成火气,是为四象。四象运动而成中气,中气亦名土气,土气在四象之中也。此一个五行的圆运动,称曰宇宙。宇乃大气圆运动的个体,宙乃大气圆运动的范围。此宇宙不过地球与日球公转之间,地面上之际,极小极小的一段,是寻常的,是现成的,是自然的,是简易的。人身个体,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十二经名次的认识

足太阴脾经巳土

巳升

 相表里    

合成圆运动

足阳明胃经戊土

戊降

手阳明大肠经庚金

庚升

相表里

合成圆运动

手太阴 肺 经辛金

辛降

足厥阴肝经乙木

乙升

  相表里   

合成圆运动

足少阳胆经甲木

甲降

手太阳小肠经丙火

丙升

相表里   

合成圆运动

手少阴 心 经丁火

丁降

足少阴 肾 经癸水    

癸升

相表里

合成圆运动

足少阳膀胱经壬水

壬降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三焦升

相表里    

合成圆运动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

心包降

此十二经名词,参看下图,按着自己身体,作圆运动的默诵,务须默诵极熟,便将中医学整个纲领提起。整个中医学如散珠,此名词如下图,如贯珠之索也。如不记熟,便要多费多少功夫,还得不着纲领,甚苦矣!

下图,两经一气,一降一升。金主收敛,辛金收敛,自上而下;庚金收敛,自下而上,合成一圆运动。木主疏泄,乙木疏泄,自下而上;甲木疏泄,自上而下,合成一圆运动。他经仿此,反此者病。

西方以金气为主 东方以木气为主

北方以水气为主 南方以火气为主

中央以相火土气为主

河图五行,生人五脏。左木,右金,上火,下水,中土。言脏不言腑者,阴阳配合,运动乃圆。言脏而腑自在其中也。

甲阳,乙阴。丙阳,丁阴。戊阳,己阴。庚阳,辛阴。壬阳,癸阴。甲乙云云,阴阳分别之符号也。

阴经主降,阳经主升。阴经之升者,阴中有阳也。阳经之降者,阳中有阴也。阴经之降者,阴性原降也。阳经之升者,阳性原升也。

阴经三经,阳经三经,成圆运动。阴中阳三经,阳中阴三经,成圆运动。

如脾胃二经,称太阴阳明者,关乎六气而言。称戊土己土者,关乎五行的阳性阴性而言。称脾胃者,关乎脏腑的肉质而言。称脾经胃经者,关乎脏腑的精气而言。精气如傅电之线,脏腑如蓄电之瓶。称手足者,关乎脏腑精气的升降起止而言,他经仿此。

如肝经有病而汗出尿多,此木气疏泄之事,只言肝脏,不言木气,肝脏病如何能汗出尿多乎?如肝经病阴寒腹痛,此厥阴之气之事,只言肝脏,不言厥阴,肝脏病如何能阴寒腹痛乎?肝经自足走胸,如肝经病升不上来而腹泻足酸,只言肝脏,不言肝经,肝脏病如何能腹泻足酸乎?他经仿此。

相表里者。即相为阴阳升降以成圆运动之义,非内为里外为表之表里。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①

手太阴肺经辛金,手阳明大肠经庚金。肺为阴脏,大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庚辛者,分别金气的阳性阴性之称。金气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上而下,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肺经自胸走手,络大肠,主降。大肠经自手走头,络肺,主升。太阴阳明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大肠经秉阳金之气,肺经秉阴金之气,兼秉阴土之气。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足少阴肾经癸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壬癸者,分别为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膀胱经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肾经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太阳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秉阳水之气,肾经秉阴水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阳厥阴者,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丙丁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宣通作用。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经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小肠经自手走头,络心,主升。少阴太阳者,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心经秉阴火之气,小肠经秉阳火之气,兼秉阳水之气。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肠经称太阳。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为阴脏,三焦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烧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包经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三焦经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厥阴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经秉阴性之阴性相火之气,兼并阴木之气。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脾为阴脏,胃为阳腑,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戊己者,分别为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胃经自头走足,络脾,主降。脾经自足走胸,络胃,主升。阳明太阴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秉阴土之气,胃经秉阳土之气,兼秉阳金之气。

十二经的“经”字有经过之意。脏腑如储电之瓶,经如传电之线,又经管之意也。

默记此图,为研究本书第一功夫。如难于默记,先记每经名词前三字,随后再记亦可。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足之三阴,自足走胸。将此八句,先为记熟,再记各经,亦是捷诀。如记不熟,全书皆无着落矣。特别注意,历年各校,得到最优成绩,即三日之后,默写此图的好处。自修之家,不能自己督率自己默写此图,用力多,成功少,可惜之至。

注:①《素问·藏气法时论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歧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六气从化

脾与胃属土。脾经称太阴,胃经称阳明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病湿,胃经病湿,又病燥故也,此戊土从化于庚金也。

肝与胆属木。肝经称厥阴,胆经称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肝经病风,胆经病风,又病暑故也,此甲木从化于相火也。

肺与大肠属金。大肠经称阳明,肺经称太阴者,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大肠经病燥,肺经病燥,又病湿故也,此辛金从化于己土也。

肾与膀胱属水。膀胱经称太阳,肾经称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病寒,肾经病寒,又病热故也。此癸水从化于丁火也。

心与小肠属火。心经称少阴,小肠经称太阳者,少阴热火,太阳寒水,心经病热,小肠经病热,又病寒故也。此丙火从化于壬水也。

心包与三焦属相火。三焦经称少阳,心包经称厥阴者,少阳属火,厥阴风木,三焦经病暑,心包经病暑,又病风故也。此心包从化于乙木也。

六气虽从化,仍以本气的阴阳为主。本气阴旺则病阴病,本气阳旺则病阳病。

人身左升右降的窥测

左升右降,无病之人,无所发见。如病不升之病,或少腹胀满,腿酸足重,或遗或泻,服温升肝肾脾之药后,病人少腹左部,必有响声,由而下上。如病不降之病,或胸痞头胀,耳聋目眩,服清降胆肺胃之药后,病人胸肋右部,必有响声,由下而上。如病中气不足,或中气不调之病,服补中或调中药之后,病人胸下脐上,必有响声旋转。新病轻病,不甚觉得,久病重病之人,最为明显。病人睡着将醒之际,本人常有确切之感觉。子丑之交,与天明之前,响声尤大。子丑为造化阳气发动之时,天明为造化阳气齐动之时也。

人身左升右降,应乎一日,后升前降者,应乎一年。后升前降者,冬至后造化阳气北行,人身阳气由下升上。夏至后造化阳气南行,人身阳气由上降下也。造化升降,一日一周,一年一周。人身升降,一息一周。呼主升,吸主降。而呼时气必由前归下,吸时气必由后归上。降不离升,升不离降,此圆运动之妙也。注:一呼一吸为一息。

阴阳升降的活泼看法

人身个体,右为阴道,左为阳道,右降左升。其实人身个体,全是阴的,阴体之中,包藏阳气。升降运动,以阳为主。左部阴多,则阳不能升,右部阴少,则阳不能降。人身气化运动,只是津液与热力混合而成。两得其平,运动自圆。五行六气十二经的升降,皆可以此义括之。然仍不离阴阳混合,与阴阳平匀之理,便可得整个贯通之妙。

中气运动,分析之言,为阴气右降,阳气左升。其实中气亦阴包阳外,阳藏阴中,故保中气为中医学根本主义。而保津液,保热力,保津液以藏热力,又为保中气之根本主义。

脏腑阴阳之体用

脏腑之阴阳为体,阴阳之升降为用。手之三阳主升,为阳体阳用,手之三阴主降,为阴体阴用。足之三阳主降,为阳体阴用,足之三阴主升,为阴体阳用。用伤病轻,体伤病重。体伤病重者,如腑气病寒,脏气病热是也。如脏气病热,伤及肉质,则更重矣。

十二经主病之轻重

十二经以脾胃肝胆肺肾六经为重。凡疾病发生,惟此六经最大最多。其余六经的病,极小极少。此六经治,其余六经自治。故《伤寒杂病论》,皆脾胃肝胆肺肾之事也。相火的事虽多,皆由胆经负责。因相火以降为宜,胆经属阳木之气,而化相火,胆经降相火乃降也。

人身宗气元气与中气的关系

人身中部之气名曰“中气”,脾胃主之。上部之气名曰“宗气”,肺主之。下部之气名曰“元气”,肾主之。元气为中气之根,宗气为元气之根。元气为中气之根者,肾中水火俱足,乃生元气,元气运动,乃生中气也。宗气为元气之根者,水位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生肾水,火藏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水中有火,水火俱足,乃生元气也。

十二经应十二时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戍心包,亥三焦。

如每日申酉时,微觉恶寒,或精神倦怠,此肾阳不足也。每日子时,心烦出汗,或睡着必醒者,此胆经相火不降也。如每日巳午时,欠伸频频身体不适,此脾胃虚也。他经仿此。

十二经脉起止简述

手太阴脉,起于胸中,属肺,络大肠,循腋下,出手大指次指之端。

手阳明脉,起于手次指之端,入缺盆,属大肠,络肺,支者出缺盆,挟鼻孔。

足阳明脉,起于鼻准,至额颅,支者下膈,属胃,络脾,直者下膝,出足次指大指之端。

足太阴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入腹,属脾,络胃,挟咽,支者上隔注心中。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支者挟咽系目系,直者出腋下,入掌中,出手小指之端。

手太阳脉,起手小指之端,入缺盆,络心,属小肠,支者上额至目锐眦,内眦。  

足太阴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络肾,属膀胱,支者贯肾,入腘中至足小指外侧。

足少阴脉,起于足小指,下斜行于足心,贯脊,络膀胱,属肾,直者贯肝,入肺,挟舌本,注胸中。

手厥阴脉,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属三焦,支者出肋,下臂,入掌中,出手中指名指之端。

手少阳脉,起于名指之端,贯肘入缺盆,散络心包,络三焦,支者出缺盆,挟耳,至目锐眦。

足少阳脉,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入缺盆,下胸中,络肝,属胆,循肋,下膝入足名指间,支者出足大指,贯爪甲。

足厥阴脉,起于足大指,上腘,过阴器,挟胃,络胆,属肝,上连目系,支者贯膈,上注肺中。

手之三阳循臂外,手之三阴循臂内,足之三阳循腿外,足之三阴循腿内。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主降。手之三阴,自胸走足,主降。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升经降经,左右皆同。升经的主干力在左,降经的主干力在右。

五脏所主的认识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主————筋血皮骨肉

五荣————爪脉毛发唇

五窍————目舌鼻耳口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声————呼笑哭呻歌

五志————怒喜悲恐思

五液————泪汗涕唾涎

五臭————臊焦腥腐香

读法——五主五荣五窍。如肝主筋,肝荣爪,肝窍目...心主血,心荣脉,心窍舌...肺主脾,肺荣毛,肺窍鼻...他经仿此。 

五主五荣

肝主筋。事实:筋病诊在肝脉。如肝脉枯细,筋病硬缩。肝脉微小,筋病惕动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冬气在内,冬气主骨。春气在冬气之外,筋附骨而生。肝秉春气,故肝主筋。爪者,筋之余,故荣在爪。

心主血。事实:血病诊在心脉。心脉浮洪滑大则血旺。心脉沉弱涩细则血少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夏气属火,火色为赤。地下水分,经阳气之温暖,交夏令后,升发于地面之上。夏时人血淖溢,心秉火气,故心主血。脉者,血之余,故荣在脉。

肺主皮。事实:皮病诊在肺脉。皮坚而理细者,肺脉不虚,皮松而理粗者,肺脉虚散之类。原理:秋金之气,居造化之外而包围整个造化。肺秉秋气,有收束全身之力,故肺主皮毛。毛者,皮之余,故荣在毛。

肾主骨。事实:骨病诊在肾脉。肾脉微者骨软,肾脉足者骨坚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冬气主内,气沉而坚。肾秉冬气,故肾主骨。发为骨之余,故荣在发。(肾属水,肾主骨。骨富有碳素,碳者大气下沉,压极所成,有坚凝作用。水有封藏作用。水与碳,其气皆沉,肾气以沉坚沉藏为能,故肾属水肾主骨。)

脾主肉。事实:肉病诊在脾脉。脾脉衰者肉脱,脾脉旺者肉丰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土气居中。水火木金之中,皆有土气在内。脾秉土气,妊娠整个浮沉升降的圆运动,处处皆中气所分布,人身内外处处是皮质所构成,故脾主肉。唇者,肉之余,故荣在唇。

五色(五行的圆运动密,则五色不现,病则五行的圆运动不圆,五行各逞其偏,则五色偏现。)

肝色青。事实:肝病则面现青色。青色多,肝气绝。青色多者,肝脉必弦细而急,如循刀刃之类。原理:造化之气,水性下沉,下沉则黑。火气上浮上浮则赤,木气者,夏秋火气降沉水中所成。黑中有赤,其色为青,故木色为青,肝秉木气,故青为肝色。

心色赤。事实:心病则面现赤色。赤色多,心气绝。赤色多者,心脉必浮而不降,有如挂钩,上有下无之类。原理:造化之气,火气上浮,其色为赤。心秉火气,故赤为心色。

肺色白。事实:肺病则面现白色。白色多,肺气绝。白色多者,肺脉必白(注:应该为“毛”)而涩,有如循鸟之羽毛之类。原理:造化之气,金性在上,其色本白。肺秉金气,故肺色为白。

肾色黑。事实:肾病则面现黑色,黑色多,肾气绝。黑色多者,肾脉必沉而不浮,有如石之下沉之类。原理:造化之气,下沉则黑,最能下沉者莫如水。肾秉水气,故肾色为黑。

脾色黄。事实:脾病则面现黄色,黄色多,脾气绝。黄色多者,脾脉必如屋漏一落,缓而不能连续之类。原理:以青赤白黑四色,融而和之,则成黄土的黄色。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也。所谓四象之中,原有中气者,其实中气者,原有四象也。四象与中气,中气与四象,原是分析不开的。中气不衰,黄色不现。一现黄色,乃土气之败,脾秉土气,故脾色为黄。

五味(病人自觉)

肝味酸。事实:木病则现酸味。病人自觉有酸味,调和肝脉则愈之类。原理:木主疏泄,木本生火,木郁则不能疏泄而热郁。肝木热郁,是以作酸。肝秉木气,故肝味为酸。

心味苦。事实:火病则现苦味。苦着,火逆不降之味。病人自觉有苦味者,清降心脉则愈之类。原理:凡物之被火烧焦者,其味即苦。火气浮上则燃烧,故火为苦味。心秉火气,心火不降,则自觉味苦。

肺味辛。事实:金病则现辛味。辛者,金气逆散,不能收敛之味。病人自觉有辛味者,降敛肺脉则愈之类。原理:辛气主散。人食辛味则汗出,以其散也。金气喜收恶散,金气降则收,不降则散。肺秉金气,肺金不降,则现辛味。故肺味为辛。

肾味咸。事实:肾寒则无味,肾热则味咸。病人自觉有咸味者,清润肾脉则愈之类。原理:海水之咸,太阳射入海水的热力深藏富有也。咸极则苦。即是咸由于热的根据。肾秉水气,水中阳气过旺,则现咸味。故肾味为咸。

脾味甘。事实:脾病则现甘味。脾气郁热,甘味乃现。病人自觉有甘味者,清解脾脉则愈之类。原理:以酸苦甘辛四味,融而和之,则成甘味,谷食味甘,秉中土也。脾秉土气,脾病热则现辛味。故脾味为甘。注:五味偏见,皆热之病。

五声五志(病人自觉)

肝声呼,肝志怒。事实:肝脉沉而滞者,则病怒病呼。原理:阳气降入水里,封藏一冬降极而升,化为木气。木气上升,其力甚大,升而不遂,郁动莫遏。冬春之交,必起大风者,木气之郁动也。肝秉木气,肝经升气被抑,则郁动而声呼志怒也。

心声笑,心志喜。事实:心脉浮而弱者,则病笑病喜。原理:火气主浮,一浮即降。浮而不降,则病生焉。笑与喜,皆气之偏浮不降使然。心秉火气,人身的火气偏浮,则病笑病喜。故心声为笑,心志为喜。

肺声哭,肺之悲。事实:肺脉沉而虚者,则病哭病悲。原理:笑与喜为阳象,哭与悲为阴象。阳浮故病笑病喜,阴沉故病哭病悲。金气主降,降而不沉,则阴象不盛,不哭不悲,降而太过,则阴沉而病哭病悲。故肺声为哭,肺志为悲。

肾声呻,肾志恐。事实:肾脉沉而虚者,则病呻病恐。原理,气浮则笑,气沉则呻,气浮则喜,气沉则恐,阳浮阴沉,自然之理。肾秉水气,水气为沉,沉而不浮,阳气退败则阴沉而病呻病恐。故肾声为呻,肾志为恐。

脾声歌,脾志思。事实:脾脉郁者,则病歌病思。原理:气升为病则自呼,气浮为病则自笑,气降为病则自哭,气沉为病则自呻。气升为病则自怒,气浮为病则自喜,气降为病则自悲,气沉为病则自恐。气郁于中,则病自歌与病自思。欲呼不呼,欲笑不笑,欲哭不哭,欲呻不呻,是以歌也。欲怒不怒,欲喜不喜,欲悲不悲,欲恐不恐,是以思也。脾秉土气而居升浮降沉之中。中气抑郁不舒,则病歌病思。故脾声为歌,脾志为思。

五窍

肝开窍于目。清阳上升目系于肝也。

肾开窍于耳。浊阴下降,化精归肾,耳系于肾也。

肺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为呼吸之门,鼻系于肺也。

心开窍于舌。舌系于心也。

脾开窍于口。脾口俱主饮食也。

五液

肝液为泪。肝家津液,为风热所动泄也。

心液为汗。汗即血所化也。

肺液为涕。肺气不降,则津液凝聚而于鼻也。

肾液为唾。肾气不能藏,而津液上泛也。

脾液为涎。脾阴不足,不能汲收本藏津液也。

五臭(病人自觉)

干臭为臊。木气病也。人身腋下狐臭,即肝木病气。

心臭为焦。火气病也。每年夏季必有极热之数日,空气中时有焦臭即是。

肺臭为腥。金气病也。秋情日久,空气中时有腥臭即是。

肾臭为腐。水气病也。阴霾不见阳光之地,时有腐臭即是。

脾臭为香。上气病也。不臊不焦不腥不腐,则成香也。

气血的认识

气入腹则生气,饮食入腹则生血。空气入腹则生血,饮食入腹则生气。二者不可分也。人身无处非血,即无处非气。圆运动之左升,血中之有气也。圆运动之右降,气中有血也。气统于肺,血主于肝,气纳与肾,血运于心,凡气之成血,血之成气,皆中气变化之力也。故血病则在肝心,气病责在肺肾,中气不足,责在脾胃。血者有形之气,气者无形之血,~由于空气与饮食,经入人身的圆运动所成而已。

荣卫的认识(外感病以荣卫为主,全身病以荣卫为主。)

荣卫者,脏腑以外,身体整个的圆运动之称。荣者,人身由内而外之气;卫者,人身由外而内之气。注:(内兼下而言,外兼上而言。)由内而外者,收敛之气,秋冬金水之气也。有卫护之意,故曰卫。

荣性本热,卫性本寒。荣气疏泄,有卫气之收敛以交之,木火之中有金水,则荣不病热。卫气收敛,有荣气之疏泄以交之,金水之中有木火,则卫不病寒。此荣卫之合也。荣离卫则郁而病热,卫离荣则郁而病寒。此荣卫之分也。合而忽分则病作。分而乃合则病愈。中气伤则荣卫分,中气复则荣卫合。中气者,荣卫之根本。荣卫者,中气之外围。

荣卫者,十二脏腑公共组织,以行于身体之内,脏腑之外,通于经络皮毛之气也。脏腑主一身之里,荣卫主一身之表。故外感之病,不论伤寒温病,无不由荣卫病起。一见恶寒发热,便是荣卫由合而分,中气未有不虚者。调解其分以求归于合。未有不顾中气而能收效者。

但荣卫之由合而分,难由中气不足,亦必有所感伤。感空气中之寒气则伤荣,感空气中之热气则伤卫。寒伤荣则卫郁而不交荣,热伤卫则荣郁而不交卫。荣卫交合,如环无端。寒伤荣则疏泄之气减少,收敛之气加多。热伤卫则收敛之气减少,疏泄之气加多。一少一多,加多之气,与减少之气不能通过,故荣郁而现其本性则发热,卫郁而现其本性则恶寒也。

空气之热气,性本疏泄,与人身荣气同气,故热不伤荣而伤卫。空气中之寒气,性本收敛,与人身卫气同气,故寒寒不伤卫而伤荣。天人之气化原如此也。

脏腑主里,荣卫主表。当其一伤一郁,恶寒发热,病在表时,辅助中气以调和荣卫。荣卫复合,汗出病解。汗者,荣卫分离时所停之水气,与荣卫复合时,所生之津液也。病在表时,不由汗解,则里气内动,而荣卫内陷,便成大病。

腑阳内动,则荣热内陷入腑,而里气亦病热。脏阴内动,则卫寒内陷入藏,而里气亦病寒。里气病热,脏阴复则病愈,脏阴尽则人死。里气病寒,腑阳复则病愈,腑阳尽则人死。表热入里者,半死半生。表寒入里者,九死一生。名曰表病入里,其实乃中气败而里气自病。自病者,脏阴病寒,腑阳病热。阳热阴寒,自然之理也。

至于荣热外郁,而脏寒反动。卫寒外郁,而腑热反动者,亦复不少。盖愈郁愈盛,愈盛愈泄,荣分木火之气泄伤,自然阳亡而寒生。愈郁愈盛,愈甚愈闭,卫气闭而不开。里阳莫达,自然阳遏而燥起。伤寒温病,皆起于荣卫,而终于脏腑也。

至于内伤诸病,只重在十二经之本经。因荣卫为十二经之精华,降气足则卫气足,升气足则荣气足,降气司令在肺,而根于胃,升气司令在肝,而根于脾。调脾胃以升降肝肺,荣卫自旺也。

若夫卫者降气也。而根于阳。阳气升而后化卫,阳弱则卫气下陷。荣者升气也。而根于阴。阴气降而后化荣。阴弱则荣气上冲。故荣与卫又当阴阳并重。卫阳主气而下降,荣阴主血而上升。卫交荣则气降而复升,荣交卫则血升而复降。此又表里之外的荣卫关系也。

若年老之人,肢体常觉微微恶寒发热,口中微觉味苦,甚与外感相似,其实并无外感。此乃脾胃将败,荣卫解散之征兆。脾胃败而中气不运,胆经不能下行,故口有苦味。脾胃为两肾之后天,两肾为脾胃之先天,先天不伤,后天不败。水火为中气之根,寒热为水火之象,水火将亡,寒热现象,故微觉恶寒发热耳。凡老年病重,每交半夜子时,或发烦热,或出微汗,皆是此理。子时为造化圆运动开始之时,人身不能与造化相合,人身的圆运动将灭矣。

凡小儿春令之时,遍身发红发痒,此中气虚荣卫外泄。老人病时,身体发痒,此中气亡荣卫外散也。

凡老人荣气外散,舌尖先有红色,有如涂硃,其色浮于肉外。红为火色,荣为火气,心属火,其色红。红色浮于肉外,乃火气外散之象,火气外散者,中气将亡不能将火气降入水中也。

药性大概的认识

欲用某药去治某病,,须先知某病何以需要某药,须先知某药何以能治某病。欲知某药何以能治某病,须先知造化何以产生某药。认识河图的圆运动,即知药之产生的由来也。

缘造化之生物也,空气的阳性,与空气的阴性,升降运动的圆而已。圆的运动,中有五行。五行不偏的生物,人而已。人外之物,皆五行之偏者。所以人为万物之灵也。五行不偏,为人之灵。五行一偏,便是人的病。病生于五行之偏,偏于五行之物,是为药耳。四肢寒冷,肚腹疼痛,为偏于木气阳分衰弱之病。用偏于木气阳分特多之物以补之,用当归川芎之类。暮夜干烧,形体枯瘦,偏于木气阴分亏乏之病。用偏于木气木气阴分特多之物以补之。用芍药生地之类。土气偏少之病,用土气偏多之物,如脾胃虚乏,用甘草党参白术之类。心火偏热,舌疼心跳,用偏于寒性之黄连以寒之。肾水偏寒,腹泻肢冷,用偏于热性之附片以热之。肺金偏燥,胃热便坚,用偏于寒润之石膏以清之,肝木偏风,耗津动热,用偏于静润之阿胶以息之。脾土偏淫,运化停顿,用偏于渗利之茯苓以泄之之类。

人以外之物,皆秉五行之气之偏,故能治人身五行之气之偏之病。偏东方之病,用西方之药,偏南方之病,用北方之药。中医学的药学,必言性者,五行之性也。

又如足软之病,肺脉燥热,用百合以清肺热。并不治足,而足软自愈。头晕之病,肾脉虚之,用熟地以补肾。并不治头,而头晕自愈。右肋痞胀,用温升左肋之药,左肋寒痛,用清降右肋之药。上下左右俱病,用建运中气之药。病情简单,用药亦简单,病情复杂,用药亦复杂。研究经方的配合,便见得中医用药的方法的原则,不过一个河图的圆运动而已也。病有千班,药只五行。本草一千三百余品,常用者不过百品。所谓中医的理法。极简极易,于此可见也。

至于人身的水气,即是人身火病之药。人身的火气,即是人身金病之药。人身的金气,即是人身木病之药等等。五行相克药也。五行相生亦药也。药物之药,无非帮助人身自己的药耳。所谓圆运动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用药以恢复其圆为医理,如此而已。

中医学的结果在用药。认识河图,自能认识药性。不先认识河图,而欲认识药性。正如千枝万叶的树,不见根干,只求枝叶,不能知其来由也。

脉法大概的认识

腕上动脉,能诊全身,此古来所传简易的诊法。脉之动者,血中之气也。脉分寸关尺三部。正对腕后高骨为关脉,关上为寸脉,关下为尺脉。寸脉以诊胸上,尺脉以诊脐下,关脉以诊胸脐之间。左以诊坐,右以诊右。尺主沉,寸主浮,关主中。关着,升降浮沉的关门,运动的中枢之意。关前至鱼际得一脉寸。关后至尺泽得一尺。古人一尺,约今之六寸也。鱼际者,掌下大横纹也。寸关尺为全身血液波动总代表之处。两臂下垂,两腕上举,以寸关尺三部,配合本身上中下三部,左右相对,右手寸关尺,左手尺关寸,成为一个圆的运动。右降左升,运动均和,是为平人。

造化秋金之气,居上而降于西,人身右寸属肺脉,肺与大肠相表里,右寸亦候大肠之气。造化春木之气,居下而生于东,人身左关属肝脉。肝与胆相表里,左关亦候胆经之气。造化夏火之气,居上而来自春木,人身左寸属心脉,心与小肠相表里,左寸亦候小肠之气。造化冬水之气,居下而来自秋金,人身左尺属肾脉,肾与膀胱相表里,左尺亦候膀胱经之气。造化相火之气,降于秋金,藏于冬水,人身右尺属相火脉,三焦相火与心包相火相表里,右尺亦候心包之气。造化中土之气,居中而在相火之上,人身右关属脾脉,脾与胃相表里,右关亦候胃经之气。此诊整个圆运动分析之法也。

造化之气,三阳右降,三阴左升。右关寸偏大,气郁于上,病属不降,则现头胀、胸闷、耳聋、目眩诸病。左关尺偏大,气郁于下,病属不升,则现少腹满痛、泻利足软诸病。左关寸偏小,升力不足,升力不足者,下部阴水升不上来,则现心虚、惊骇、胆怯诸病。阴水升不上,水中火少也。右关尺偏小,降力不足,降力不足者,上部阳火降不下去,则现下寒阳虚完谷不化诸病。阳火降不下去,火中水少也。此诊整个圆运动升降之法也。

右脉沉大有力,为胆胃实热。胆经循胃口下行。左脉沉细有力,为肝肾实热。右脉浮大无力,为胆胃虚寒。左脉浮大无力,为肝脾虚寒。此诊整个圆运动虚实之法也。

脉沉为病在里,故脉向里也。脉浮为病在表,故脉向表也。湿气多,则脉濡;湿气少,则脉细。津液多,则脉滑;津液少,则脉涩。收敛胜则脉紧;疏泄胜则脉缓。木气病则脉弦;金气病则脉短;火气病则脉洪;水气病则脉沉;土气病则脉代。气虚则脉虚,气实则脉实。脉大则病进,脉小则病退。脉有力则病盛,脉有神则不死,皆人身整个自然之现象也。

至于脉数属虚,中气不能调和四维也。脉数属热,热为火动之气,水少则火动也。脉迟属寒,火衰则动迟也。

至于心死脉为钩,如上挂之钩,有上无下之象,只有浮而不能沉也。肾死脉为石,如石一直往下之象,只有沉而不能浮也。肺死脉为毛也,如鸟羽之毛,薄涩之象,将散而不能收也。肝死脉为弦,如新张之拉弓,劲急如循刀刃,毫无生气之象,疏泄尽净无余气也。此皆中气无存,不能运动调和,致四象各现本气之象。脾死脉为缓,缓者有如屋漏,时而一落,不能连续,中气不能自存也。故皆称为真脏。真者,五行之真。五行之运动圆,则不现五行之真。不运动则真见,见则亡矣。既无五行,何能成人,故死也。无病之脉,清润匀和,名曰胃气。胃气者,谷气也。谷气足,则胃气旺,胃气旺,则运动圆,故病脉不见也。胃气即中气。

诊脉之要,如调琴弦,欲调阳必证之以阴,欲调阴必证之以阳。整个的阴阳调和,然后成声。诊脉之法,诊右必证之以左,诊左必证之以右,诊尺必证之以寸,诊寸必证之以尺,诊尺寸必证之以关。诊浮部必证之以沉,诊沉部必证之以浮,诊浮沉必证之以中。整个的运动勘明,然后能见病脉。又必气平如水,心明如镜。指下诊察,如见脏腑,神而明之,在乎各人也。

腕上动脉,乃肺经穴道,名曰太渊。于太渊穴诊察全体,只有《内经》曰:“肺朝百脉。”《难经》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是其根据。

二十四节气关系人身的认识

大寒节。寒者,藏也。冬至阳生,阳生则动,寒而藏之,则不妄动。木气起于大寒,静极而动,地下之阳根摇泄矣。人身此时,肾水中所藏阳气,亦升动上来,阳根亦摇泄也。阳根者,木气也。交大寒节,眼皮必跳,即木气升动之故。

立春节。春属木气,阳气沉极而升,万物向荣,此其时也。肾家强固之人,交春则精神新爽,血液红润;肾家亏损之人,交春则神昏食减,身体困乏。皆阳气沉极而升,人气应之之故。

雨水节。空气严寒,则地气升而降为雪,空气温暖,则地气升而降为雨也。如人身阳气不足,一升则阳气拔动,便病温病。

惊蛰节。立冬之后,阳气下沉,百虫蛰藏。雨水节后,阳气动升,蛰虫惊觉将出也。温病此时最多,阳气动升之故。阳气升出于上,则空虚与下,则温病虚甚者死。

春分节。冬寒之时,圆运动的造化个体,地面上阴气多,地面下阳气多。此时地面之下,阳气升出地面多,则阴阳平分也。春季木气疏泄,阳根摇动。凡春季发热之病,阳根皆易动摇。发热之热,即是阳气,故凉药伤阳,易成死候。《内经》云,圣人春夏养阳,正为此也。春分以后,阳气升发,不似初春之陡然动摇矣,因大气中疏泄的力量已渐减也。

清明节。立春之后,地下阳气升出地面,升出地面的阳气浓厚,空气中现不清明之象。此时阳气上浮,故地面清明也。此时病温疹,比惊蛰以前,病少而轻。因大气中疏泄的力量已大减也,其实并非大减,乃大惰耳。

谷雨节。此时地气,升则成雨,农家正好种谷也。人身与大气的关系,与清明同。

立夏节。春气生,夏气长,此时地面由升而浮也。此时大气中所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渐多,人身亦交春初阳气渐多,故较春初少病。

小满节。此时地面阳气盛满也,满而曰小者,对大暑节而言也。

芒种节。地面阳气盛满,谷种茂旺生芒也。

夏至节。太阳从冬至回北,空气生阳。此时太阳南回,空气生阴。至者极之谓,极必反也。地面原是阴的,阴气压力极大,有了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的澎力,将阴气散开,阴阳和平,空气遂成了圆的运动。夏至前热的澎力最多,阴的压力最少。夏至太阳往南,地面热的澎力减少,阴的压力增加,故曰夏至阴生。人身阴位在下,阴根在上,胸部津液枯少之人,此时不能生阴,到冬至必大病也。

小暑节。暑者,热气隆盛之称。太阳由南回北,回到夏至线时,直射到地面上的阳气已多。今又由夏至线南回,阳气又直射地面,所以夏至之后,空气暑热,曰小暑者,与大暑作比较也。

大暑节。暑热之气,如无湿气凝聚,虽暑热长令,热本上浮,亦觉清爽。一有湿气凝聚,不能浮散,便觉酷热。大暑节,较小暑节热,大暑已交湿气之候也。人身此时,中上阳多,中下阳少,下寒上热之病,最易发生,因大气中,亦上热下寒也。

立秋节。太阳往南,秋金当令,金气收敛下降也。人身此时,上部阳气,渐往下降,如胸部津液不足,阳气难降,便微喘也。津液何以不足,冬至阳根外泄也。

处暑节。暑热凝聚于湿气之中,金气又降而敛之,则暑热入地也。“处”字对出字言。人身此时上部的阳气,降入中下者多,而身体健美也。

白露节。上升的阳气,凉降成露也。人身阳气不足,此时必咽干也。

秋分节。与春分相对。春分时节,地面下的阳气上升一半,秋分节时,地面上的阳气下降一半也。

寒露节。地面上的阳气,愈往下降,地面上的空气愈凉,此时由凉而寒也。

霜降节。阳气愈降,空气愈寒,露结为霜也,人身此时更加健美矣。

立冬节。地面上的阳气,至此全降入地下,封藏成冬也。人身此时,能顺造化封藏的气,保养身体,来年交春,必健美无病也。

小雪节。空气寒,则上升的地气,不成雨而成雪,雪之色白,金气敛之也。

大雪节。封藏之气盛也。人身此时下部阳气极易泄动,遗精白带之病,必较平日为多。因中上的压力益大,中下的澎力益强。如能将澎力极大的下部阳气,封藏不泄,澎压互增,必能增加圆运动也。佛门僧众,立冬后必加静坐工夫,日夜不息,静坐则阳气运动加速,不致外泄也。

冬至节。此时太阳北回,大地上新添阳气也。地面上的阳气新添,地面下水中的阳气,即往上升动。人身此时亦然,倘下部阳气升泄出来,来年身体必衰弱多病也。

小寒节。阳气主动。阳生而不寒,增阳根泄露。冬至阳生,继以小寒大寒,则阳根固藏也。夏至阴生,阴生则降,冬至阳生,阳生则升。夏至后如无小暑大暑,冬至后如无小寒大寒。则阴生即降,阳生即升,升降之范围小,造成中气的力量薄,不能成生物之宇宙也。人身阳气能生阴液,人身阴液,能藏阳气,却不能生阳气。人身阳气,大气中的阳气也。大气的阳气,乃万物生命之本。如冬至鸣雷,大气的阳根拔泄,早迟必有鼠疫发生,雷声大则病重,来年小儿必病温疹而死。因大气的阳根不固,交春疏泄,小儿中气薄弱,一经疏泄,阳根即脱。故圣人秋冬养阴以藏阳气。倘冬至阳根不藏,夏至必大病。盖圆运动的个体,有升然后有浮,有降然后有沉。今升气的根本既虚,则浮的方位,自然更虚,故必大病。冬至雷鸣,大气阳虚,必待来年立秋之后,新收的阳气,降入地下,然后大气的阳气乃能复原。人身亦犹是也。

造化之道,极平常,极自然,极现成,极实在。吾人生活于北温带,阴阳和平的空气中。岂不幸哉?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小暑大暑二节。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原素。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远也。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此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处者,归也,入也。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此时正当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而上涨,特别浓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秋气肃杀,此“杀”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认为“杀”为生杀之杀,以为秋深叶落,便是杀气。不知叶之生也,乃根下之阳,上升于枝也。叶之落也,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谚语有“叶落归根”之言,言始终仍是一事云耳。立秋处暑之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人身即较强健也。处字读杵。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小暑大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棉衣,冬则赤脚,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得愈深。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为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多病遗精白带。

小寒大寒二节。降极则升,这升降是带有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万物发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后,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长乃足。故冬季后寒冷,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庆冬季雾大,病人多宜附子补阳。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降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所在的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往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降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酉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

读此图要整个的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窍要。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故学知二十四节气,须用功夫,一点不可含糊。务必于事实上,随时随地找出凭据,欲找凭据,须在病人身上去找。我常谓在家读医书,不如医院的护士容易明白,时时与病人不离开也。中医无医院,只读空书耳。书再不好,更无法学。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图,中医的医院也。

大气圆运动范围图说

大气圆运动范围图

此图的范围,即是二十四节气的范围。同温层,是宇宙的大气圆运动个体上方的外方。有定温层,是宇宙大气圆运动个体下方的外方。均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地心热力,在有定温层以下甚远之处,亦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大气圆运动个体的关系,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阴冷,与太阳射到地面上的阳热,澎压交互不已的变动而已。此宇宙与生物生命有关系的宇宙。关系云者,二十四节的大气降沉浮升的圆运动也。

现在整理中医,惟一办法是统一中医学说。谁能一之?河图能一之。一个原则,支配一切分则,便统一也。因中医学的本身,原来是一个河图故也。

中医处处是阴阳五行。中医书的阴阳五行是看不见的,是凌乱的,是无组织的,是不活动的,是无法认识的,是无法应用的。河图的阴阳五行是看得见的,是整个的,是有组织的,是活动的,是容易认识的,是妙于应用的。用河图统一医理学说,易如反掌,亦除此之外无他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