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下,项目式、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如何设计?附实操案例

 高占国 2022-05-19 发布于广东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方式提出诸多要求,尤其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提出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

基于笔者的经验,项目式教学是实现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的非常好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项目式教学中,除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而这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图片

项目式学习设计模型

图片 

1.确定主题。这个主题指的是大单元主题(项目式学习不是一课一课教授的,而是将单元有机的整合。这非常符合新课标要求——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具体实例:

图片

图片

2.制定目标。目标可能是4c、5c或7c能力。有些老师会认为目标制定过于复杂不好落地,但是至少要关注三个方面:知识、技能、价值观。

①价值观形成是项目式学习非常强调的一个方面,也符合新课标“立德为先,强化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的要求。一个项目结束后要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文化自信这个大单元项目,可分为饮食、文化、建筑、服饰、园林、发明创造等等,通过自主探究这一切的起源、发展、产生的影响等,自然让孩子生出民族自豪感。

②知识与技能是项目式学习必备的二个目标,项目式学习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让所学知识能够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此次新课标的突破的之一——强调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了知识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这些能力,落实核心素养?请看实例——

案例来源于作者著作《基于大单元的语文项目式学习教学实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再看新课标突破之二——学业质量。什么是学业质量?考试分数就是学业质量吗?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不是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上面这样的设计让孩子在探究学习中收获知识、习得了各种技能(图中标黄部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图片

在项目式学习中落实新课标要求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将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第一,坚持素养导向。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关注知识点。获得知识只是阶段性目标,要关注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或运用,强调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第二,素养目标是要强化学科实践。第三,推进综合学习。义务教育阶段更要关注综合学习。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设综合课程。在新课标中,每一门学科都被要求花10%的时间来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材层面必须要保证将10%的跨学科内容设计出来。最后就是落实因材施教,要考虑如何“适合每个人”,即要落实因材施教、因人导学。

这一系列的目标都能在项目式学习中完美体现。

&1.知识的运用、强调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这一条在项目式学习中是必备的。例如我们设计一个关于游记的单元项目,就不仅是让孩子学到关于景物描写、观察顺序、优美词句等语文知识,而是要让孩子利用学到的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如:为家乡代言,旅游推介会,宣传自己国家的人文风情等。

具体设计为:

单元主题我是秀代言人、

目标  

知识:了解游记文体、熟悉观察方法、运用好词好句、会写游记

技能:沟通、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

价值观:热爱家乡、愿使之变得更加美好

驱动问题:如何为我的家乡代言?

成果展:美文、视频、宣传片、海报

分解驱动问题:

1.什么是代言人?(查询)

2.我的家乡有什么值得推介的?(多种方式搜集信息、整理信息)

3.如何进行推介?找出重点推介的类目(研究撰写方案)

4.如何让家乡美景打动世界?(撰写美文、视频、微电影、海报)(无论孩子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游记的写作,为了完成任务孩子需要阅读各种游记写作以期写出最好的美文。

......

这样的项目也是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的其中一个重大特征就是天然的跨学科),要完成最终任务,孩子们要运用语文、IT技术、艺术、地理、历史等学科,这时候不用刻意去跨,学科之间自然而然融合。

&2关于学业质量其实并不难,孩子都不笨,学不好主要是对学习没兴趣、没内驱力,只要能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就能保证学业质量,项目式学习能最大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

项目式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真实性。真实性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真实性,会让孩子感觉做这件事情不是在忽悠,不是在玩游戏,也不是在过家家,他是真的能运用他的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

有一个项目是这样的:一帮小朋友通过研究一种蚯蚓,知道蚯蚓是土地清道夫,没有蚯蚓会导致土地出现很多问题.......由此确定我们必须保护蚯蚓,并且研究了蚯蚓的习性等后知道了应该如何保护蚯蚓。他们觉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关系到所有人的生活,因此,决定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必须保护蚯蚓并知道如何保护。他们决定出版书籍(成果)。最后他们真的出版了这本书。

这个项目是真实的,面临的是真实世界的问题;孩子们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学习路径也是真实的,他们去向大学专门研究这种蚯蚓的教授请教、回去后在教室养殖这种蚯蚓观察、实验,取得实验数据,印证教授的说法。得到的结论、形成的解释都是真实的。

项目过程也是非常真实的,真实的教授、真实的实验器材、真实的蚯蚓......,最后出版的是真实的书。做完这个项目,孩子们一直追着老师问下一次我们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永远都在期盼下一个项目,永远都在期待帮助解决问题——长久的内驱力、自发的根植于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不知不觉就产生了。

第二是边做边学。项目化学习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边做边学,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玩游戏一样上瘾。就如上个项目中需要将研究成果编辑成书,书中需要插画,小朋友们一边设计插图,一边研究专业插画家的作品。而不是老师先教知识,再花几节课做出成果。后者无法调动孩子的探究兴趣,也缺乏挑战,时间长了孩子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第三是天然的跨学科。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单一学科知识往往难以应对,必须靠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如蚯蚓这个项目,要让大家都知道保护蚯蚓的重要性及做法,就必须有生物学知识;要让大家看懂这本书,就需要良好的语言知识(字母、单词、语法——核心知识);要使这本书比较有趣必须会排版、插图;要获得实验数据必须会做统计图;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本书并愿意购买,还需要销售知识......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其实是很重要的,每一个学科都非常重要,这样一来他就会会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

第四是成果展示的多样性与激励性。成果展示是指项目结束后孩子们通过多形式再现整个项目,回顾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示方式非常多样,每次都不一样。可以是微电影、视频、海报、书籍、比赛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而不是每次都是一张试卷。孩子们会非常兴奋、非常积极、非常盼望,再一次激发内驱力。最终成果出来时,孩子们会非常自豪,认为自己做了有价值的事情,解决了真实世界的问题,他长期的社会责任感就能培养出来。

看到这里老师们肯定担心了,这样的形式是好玩,可是不考试如何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实,老师们大可不必担心。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会有学生自身素养、学识水平的体现。比如,如果以视频呈现,他需要先整理思路,撰写文字解说,那么他的阅读写作能力等核心知识不会差;如何进行视频讲解才能引起共鸣、才能打动人,有更多人愿意看、影响力更大?这比我们平常的写作要深得多、水平也高很多,更锻炼孩子。再比如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制作纪录片过程中一定会把很多的知识点放进去,等于学生又复习了一遍知识点,且他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很深的,如果理解不深,只是记住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在纪录片中呈现出来。这些形式都比平常的试卷考试复杂多了。

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将整个项目呈现出来,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形式,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那么遇到问题他也会想各种办法去解决。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拥有持久的内驱力,同时也具备了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这些案例不难看出,要真正将新课标落实到课堂,项目式学习是非常好的选择。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