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微卫星空间 2022-05-19 发布于河南

       隋唐遗址植物园位于洛河之南,隋唐时期的宫城、里坊都埋藏在地下,为了保护遗址市里便在遗址上建成植物园,避免在各种开发之下遗址受到破坏,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为城市增加了一片“绿肺”,改善了地方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原创】蓝天下的隋唐遗址公园 

 

附录:关于隋唐城遗址   

    隋唐时代的洛阳城是规模最大的紫禁城(宫城)。洛阳城还略大于同时期的都城长安宫城,后世的紫禁城比之更是无法企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明清紫禁城其规模还不及隋唐东都宫城的三分之一。

    隋大业元年(605)开始营建东都洛阳城,新城北倚邙山,南对伊阙,洛水穿城而过。城郭“周回五十二里”,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城、圆璧城、外廓城等重要部分组成。城内纵横十条大街,一百零三个里坊,还有三个繁华的市场。定鼎门街宽一百步,从皇城直通南门,是全城的主干道。城西建有西苑,周围二百里。为了发展新都经济,炀帝还下令移来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汇集于此。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运河,从洛阳发出的船只,可以穿越江淮平原通向太湖和浙江,最终北上达于涿郡(今北京)。

    唐武德二年(619)王世充废隋皇泰主自立,在洛阳称帝。武德四年唐平王世充,毁洛阳宫阙,废隋东都。至显庆二年(657)恢复东都。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建都神都。武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开始筑城。城内十条纵道,十条横街。皇城的正门是端门,正对着龙门。通往端门的另有东西方向的道路若干条,每两条直街和两条横街之间,为一坊,全城113坊,大坊纵横各三百步,内开十字街,四面开门出入。坊内皆第宅、寺观、祠庙、园亭。

    又有南、北、西3个专业市场,号称“三市”。市内店肆骈列,货物堆积。其中南市以经营日常商品为主,规模最大。当时,各类重要商品如金、银、珠宝、瓷器、皮毛、丝绸等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南市,再从这里发送到全国各地乃至西域、日本等地。最繁荣时,南市有商户三、四千家。南市最红火的时候是在盛唐,中晚唐以后变为居民区,金、元以后基本被废弃,其遗址大致位于今洛龙区。(隋唐遗址公园可能就建在此之上)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复称东都。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等先后在洛阳称帝,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坊市皆空。天复三年(903)昭宗迁都洛阳,曾修缮城郭宫室。五代时梁、唐、晋以洛阳为都,沿用此城。

    古人营建国都是着一定的规格法式的,据《考工记》有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其中王宫要正对中经(正中的街道,即中轴线)。

    隋唐东都在建造时基本上没有遵从古法的那种工整模式,而是将皇宫建在了全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角上,郭城、皇城、宫城的正门以及宫内的三大殿都正对东京南面二十里开外的伊阙龙门!

    在大的地势选择上,史书常有东都“北据邙山,南望伊阙,左瀍右涧,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描述。城市布局上东都城将核心的宫城放在了全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角上用高大的城墙精锐的卫士加以最有力的拱卫。洛阳外郭城丈八尺(同唐长安),接下来的皇城高三丈七尺,而最核心的宫城则更是达到了四丈八尺(14米以上)并且一律以数层青砖包砌。这样一种布局一方面可以更加突显皇家宫廷雄伟浩荡的气势,另一方面则是适应以宫城为重点的军事防卫的需要。

    隋唐时代筑墙使用的是传统的挖槽板筑法,挖槽就像今天的开挖地基,唐东都宫城城墙厚度是十五到二十米,所以开挖的基槽至少要在二十五米左右,有的地方一直挖到地下的卵石层,然后在上面铺上红土夯实,在上面夯土筑墙,方法就是先铺上一层厚厚的黄土大概30厘米左右,用夯把一层土砸实后,铺上一层再砸,同时两边用木板固定,随着夯土的增高而增高。夯到需要的城墙高度,撤去木板城墙就筑好了。  紫禁城宫墙巍峨壮观(整整高出京师大兴宫城——太极宫一丈三尺),内外各用五层青砖包砌,砖砌层内外各达一米左右(唐代东都宫城、皇城、外郭城城墙全部都用青砖包砌,这在当时的城市里是很少见。即便是唐代的长安,三重城墙也都是土质的立面,仅在城门外轮廓和城墙拐角处有少许青砖砌装)。城墙内就是规模庞大的宫殿群了。

    都城建设所用土石材料一般就地取材,宫城和皇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砖瓦,于是乎洛河以北的宫城、皇城工地内外大大小小数十个砖瓦窑场被建立起来,烟火昼夜不绝,参杂于蝼蚁般涌动的筑城人群中,好一派热火朝天、蔚为壮观的景象。直至工程最终完工,这些窑厂也未完全熄火,城内的窑厂仍有部分的官窑被保留。城外留存的也不在少数,毕竟砖瓦包砌下的不仅是一抷黄土,随之而诞的更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以及里面日滋月长的生齿,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时至今日在洛阳老城和廛河两区还有好多诸如上窑、下窑,北窑等地名,不知它们是否和隋时的这座城市一体同现呢?

    隋唐时代建造的洛阳城在历史上存在了五百多年时间,从隋东京到宋西京,经历了一个日出日落的轮回,最终难逃宿命,湮埋于宋末中原连绵的烽火中。其间它经历了四次较为著名的破坏,一为隋末二李(李密、李世民)。二为中唐安史之乱,三为唐末孙儒破坏,最后一次是在两宋之交的宋金鏊兵。这四次破坏一次比一次严重,北宋末年,宋金两军在此厮杀,洛阳城七度易手,最后落到金人手中时,昔日帝都的已经完全残破,不成个样子了,于是金人依着隋唐宫城旁的东城的西墙和北墙重新建了一座新的城池,元明清因袭。这基本上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得到的洛阳城了(洛阳人称之为老城),城开四门东建春,西丽景,南长夏,北安喜,用的都是隋唐城城门的名字,但面积仅相当于隋唐洛阳城的十六分之一!

——原文发表于2009.8.21.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